主题:《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经济节选) -- 多余6688
- 共: 💬 118 🌺 347 🌵 3
- 新: 💬 1 🌺 1
革命导师 主席才是伟大的设计师,总理培养接班人当然按国家制定的政策方针路线方向。共产党员的党性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是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改造从没停止,新中国外交包括外贸从来不是闭关锁国。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
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步,力争在二十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华国锋同志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职务。他先后主持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十一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
1980年9月,华国锋同志不再兼任国务院总理职务。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他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至1982年9月。
很多人听过一句话叫“一放就乱,一收就死”,讲的就是计划经济时代央地间的几次“集权-分权”。
1949~1978年间,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经历了五次上收和四次下放,大致特征是中央通过计划经济体制收放经济管理事权,但一直存在“中央收权时地方经济活力不足,中央放权时地方陷入混乱”这样的“收死放乱”循环。
倒是说起前三十年,废话就没有了,惜字如金、毫不愿意展开说说。
没有。“只有计划,没有总结”的意思是只摆出来江等人发公文说要干什么,而干的结果如何等却不给出来,好像他们讲了就是做了或者讲了就一定做得到似的。
没有实质,给人感觉没有调研,只有为了推动而推动,技只此耳。
当中方领导看到超市有100多种奶酪的时候,问:你们政府是怎么制定计划生产管理这些奶酪的?
一个问题,就凸显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70年代,很多中国人包括高级干部,认为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也就20几年,中国增速还快,否则不会提出2000年实现四化,做为国家重要目标,不要认为完全就是政治口号把戏,当时人真信。实际改开后,与外界了解越深,越知道自己落后的程度多么深,到后来才提出三步走这样相对现实的目标。
最常见的数据是汽车产销量和汽车保有量,但在当时的中国,汽车基本等于卡车,因此不知道家家有小轿车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二战后才出现的新情况,二战前基本是口号:胡佛总统竞选口号是家家有车,结果碰到了大危机,希特勒为了发展家庭轿车建立了大众,然后二战爆发也就顾不上了。
再比如钢产量,77年中国钢产量已经超过英国了,喊了这么多年超英赶美,终于完成了第一项任务,结果实地一看,发展水平差老远了,泄气不。。。
70年代,很多中国人包括高级干部,认为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也就20几年,中国增速还快,否则不会提出2000年实现四化,做为国家重要目标,不要认为完全就是政治口号把戏,当时人真信。实际改开后,与外界了解越深,越知道自己落后的程度多么深,到后来才提出三步走这样相对现实的目标。
1980年,中国大陆总人口将要迈入十亿大关,其中农村人口占80%,而城市人口才占20%!城市化率才20%!
而同时期日本城市化已经超过70%,美国超过80%!
这才是真正的差距!
另一个差距是文化差距。
我说一个事实:
新中国第一次授予博士学位,是在1982年!
资料:
1980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建立。条例从1981年起实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为首批试点单位,开始培养博士。
马中骐回忆,这年8月,组织上同他谈话,决定在研究生里挑一批底子好的,直接当博士生。他被选为“试点”,要求“抓紧写篇高水平博士论文出来”。
4个月时间,马中骐就完成了毕业论文写作。
1982年2月6日,马中骐在中科院高能所的一间教室里作了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阵容豪华,由7位物理学界的顶级专家组成:主席是“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还有胡宁、朱洪元、戴元本、谷超豪4位学部委员等人。
那前30年,中国的科学技术界都干什么去了呢?
那么多的“旧社会”过来的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钱伟长等等,对了,还有谈家祯、李四光、竺可桢、陈国达等那么多的学部委员,就不能培养几个博士吗?
这样的底子,2000年就想实现四个现代化,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一种期望和目标。但就算是这样,也比“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要强上一万倍啊!
你没见外面的世界,你的对手和敌人---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和水平了啊。。连“亚洲四小龙”的经济都已经起飞了。。
那时不是没有出国的
具体技术方面高级干部震惊倒可能,但也不是没人了解,那时有进口主要的技术文献,可能这些高干不会看。
而且当时确实有轿车保有量的数据
苏联数据造假,不仅自己的数据,也有引用的西方的数据。意思是苏东突出自己。
现在知道了,西方才造假,苏东根本没有造假。
然后当年也是顺带着指责文革毛时代造假,其实,呵呵呵,改开才造假。比如懒厨上次给的人均寿命。
改开初期的生活大改善呢,和人均寿命增长根本对不上啊。
从1978年开始,改开接近50年,从1976年开始,改开已经50年。
但是1976年人均寿命65岁固定,1978年人均寿命68岁固定,2025年80岁固定。
所以改开初期呵呵呵,很难办啊。
当时美国人的生活水平,美剧有成长的烦恼,大饭店,神探亨特,侠胆雄狮,最后这个生活水平最差,还住下水道呢。下水道也能住人?
其它几个,有差距,但是并非遥不可及。小汽车有什么了不起?俺们也会造嘛,现在没有,将来就有了嘛。自行车不也是这样?
如果美帝当时是像星球大战一样,汽车满天飞,那确实是差距巨大,会飞的汽车我们真不会造。可惜那是科幻片。
多么没出息的干部,才会出国一圈觉得差距巨大?刘姥姥进大观园,没见过世面么?
至少上海是实现了。其它省市,基本上 2010 年也算实现了。
就长远规划来说,基本实现,不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