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杨德昌的《独立时代》(1994) -- 翼德
这片子挺烂的啊,老本你咋看的。你说说它好在哪。
我先说它的好,电影想表达一个老龄化社会矛盾的主题,这是中国越来越麻烦的现实问题。大鹏的出发点很好。除了这一点,电影烂完。
画面就像拿手持摄像机拍的,素的一匹,我都能拍,不知道要专业摄影干啥。其间还有一职员说导演等一下,补个光(三叔理发那一段)。喔嚯,光补到哪去了。
电影过程似流水账,估计电影本就打算按纪录片的模式拍。这就难看了。平淡无奇。直接做个访谈电视节目算了,拿到电影院里去坑人多不好。幸好本人对烂片免疫,所以一路看完。
明天还要去看徐克的射雕英雄传。据说也是一烂片,吾往矣……还有谁!
当然小姐脾气也很难搞😜。
俺不喜欢这种,俺有控制欲😂😂
夫子的话不够完整,少了“教之”。
杨德昌当然不是忘了,而是有意为之,整部电影就是杨德昌补上的“教之”二字。
需要“教之”,说明杨德昌对当时的台湾社会并不满意,对什么不满意呢?
主任的原话是这样,“你看看,这个国家多了不起,真有钱吶。”
也就是说,“了不起”只是因为“有钱”,而不是想象中的“国家”自豪感。这里的“有钱”并不具有正面意义,而是所有社会问题的根源,是杨德昌认为需要“教之”的对象。
前贴我说过,电影里的人物“人人都一身的毛病”,这些毛病归纳起来,基本不出“酱缸文化”的范畴(《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与酱缸》)。
至于说杨德昌“没有柏杨那样强烈地批判中国的各种传统观念”,电影里无论人物设计还是对白,哪一样不是紧扣传统文化呢?电影的表达方式当然不会像文字那样直白,这也恰恰是杨德昌的牛逼之处。
或者可以这样说吧,《独立时代》是杨德昌针对“酱缸文化”的救世药方。
PS:这个话题不好聊啊,要一点不涉及政治几乎不可能,还是就此打住更好吧。
是这个朽坏世界里最后一个好人,是杨德昌给大家的一个希望,一个情绪的出口,这也是我说杨德昌比钱大师敦厚的理由。
在承包商的事上,小明没分清情与法的界线,坑了好友,最后他也内疚辞职了嘛。
他和莫莉睡的那一段很好的解释了什么是冲动……即在恐惧中产生的情感行为。恐惧过后情感消失,这很正常吧。最后对莫莉不再欺骗下去的解释也说得通。而拉里则是真正的两面三刀。
这电影的台词真的很棒。
琪琪在所有人前都是笑眯眯的,唯独对小明是正色本色,在出租车上那番争论不加辞色。最后说分手就分手。你以为你能搞定😜。
阿钦就是搞不定莫莉,很丝滑地转向了女助理。
电影里琪琪这种处事方式生活中常有,在社交在工作中对人态度与对生活中的家人截然不同。
这种方式的切换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