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1) -- 住在乡下

共:💬35 🌺186 🌵1新 💬16 🌺13 待认可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又玩偷换概念的把戏

人家 @陈王奋起 河友说机理,你说临床实验,并且这个时候就不提双盲了。

懒厨兄,我发现你现在很有成为懂王的趋势。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老审,不要学了几个名词就乱用

    我只是反驳陈王这个说法而已:

    一个二甲双胍,发现已经100多年了,如何能够降低血糖都说不清

    他说搞不清楚,我说搞得清楚,如此而已,何来偷换概念?偷啥换啥了?

家园 非常不建议这个组合,尤其大运动量训练后不适合 可乐加椰汁。

可乐含咖啡因会导致钙流失,喝可乐要与牛奶组合。若是广东海南人就知道生开的椰汁如凉茶饮料偏凉解暑气,只可天热时少饮。

电解质平衡有专业饮品,钾、钠、镁对心脏血压的反应因人而异。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我好像没提椰汁

    是 柠檬蜂蜜水

    谢建议

家园 让大多数人做自己的初诊医生更划算

在多数情况下,依赖专业医生诊治常见疾病的费效比偏低。过去有赤脚医生的普及,解决了基层医疗需求;如今,在高度个体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尤其是针对常见疾病,完全可以通过自助的方式进行初步诊治。

现有门诊问诊时间往往不到5分钟,在这一短暂的交流中,医生难以深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大多数情况下,医生的治疗方案只是基于诊疗指南的规范用药。然而,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这部分工作不仅可以由患者自行完成,还可能比传统问诊更高效、精准。

健康管理的核心在于早期发现和预防干预,这需要长期的跟踪与记录,包括生活环境、饮食习惯、风险暴露以及身体的动态反应等。这些是短时间问诊无法完成的,但智能设备和AI技术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强大的支持。

对于有志向和能力的医生来说,在积累一定门诊经验后,应将精力投入到优化诊疗指南、维护AI医生后台和完善医疗数据库中。通过解析病理、深入探索生命科学规律,从数据中总结规律,效率远高于通过个体问诊逐步积累经验,这也能更广泛地惠及患者群体。

家园 二甲双胍对机体的影响只有提到的那三种么?

有趣的是,像二甲双胍、阿司匹林这样的化学药物,一方面不断被发现新的作用机制和治疗用途,甚至被认为是多效“神药”;另一方面,许多在实践中被证明有效的中草药,却因难以用现代医学框架解释其药理机制,而不被主流推荐。

更有趣的是,“现代医学”反而成了化学药发展的束缚。以治病为例,化学药需要经过严格的I、II、III期临床试验验证,而中医药在许多情况下只需遵循医嘱即可。特别是在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因个体差异需要个性化调整时,医生使用化学药若超出指南范围,可能会面临问责风险;而使用中药却不会很容易引发类似问题。

对于病人来说,用化药,可能需要先在诊所门口等一等,凑够50或100个同样病情的病友,再叫上同样数量的健康对照,再去见医生。

最后叠个甲,上面的比较,是建立在医患完全互信,完全理性,且都抱有相同善意的情况下做的推论。

家园 医生的工作是治病,不是研制新药

医药公司研究新药,让医生亲身试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