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86版西游记反映的近代历史 -- 北纬42度
驴,马拉的平板车,卖些农产品,应该是郊区农民进城来卖的。
我猜是电动三轮车的白菜价彻底淘汰了畜力平板车
即使车老板偶尔用鞭子打,其实我现在也能想象得到,没有人比他更爱这些朝夕相处的家伙们。本来马长得就比驴好看,挨打受骂还不会还嘴,谁会不喜欢这样的小伙伴呢?连我的金毛死了,我都难过很久很久,更能想象得到,当年卡车砸了他们的饭碗,与相依为伴的大马永远分手,是多残酷的一件事。
车老板虽然不如汽车司机,但那个年月里,好像社会地位也不低的。照顾和培训马的过程,彼此熟悉了解,肯定比考驾照的时间长,感情铁。
车老板的嗓门大,因为有时候不止喝骂四条腿的朋友,偶尔也要提醒周围的路人小心。小时候,家长一再提醒我不要靠近驴马,这种好奇心极其危险,尤其不能站在马驴的身后,这种盲区会引起它们对陌生人的警惕,翻蹄亮掌蹬踹,小脑袋瓜根本受不了。。。但,马那双善良纯真的大眼睛,🉑️真迷人啊。。。
搜了一下百度图片,已经找不到过去那种四、六匹以上的大马车照片了。我印象里市第一运输公司的马车车板宽又长,轮胎尺寸大,木料也很粗壮。比附图大不少,肯定大过解放卡车的货箱面积。
忽然当年还有个笑话。邻居大我一些的一个叔叔,从大连那边走私大排量的日本摩托车,在半夜偷偷往黑龙江骑。不敢走大路,结果在小路也忽然看到前方有多束灯光(临时检查站),就掉头就跑。对方看到这边的情况,就发车过来追。他忽然想到,他的红灿灿的尾灯就像磁铁一样吸引远方的注意力,马上就关掉车灯接着狂奔。好在他的排量大,闭灯摸黑玩命跑,最后才算甩掉追兵。后来。夜里的天气晴朗起来,他一时也不敢开灯。月光下,远远看到一对情侣在路中间走。他就有点坏坏的,想偷偷凑近,从情侣中间钻过去吓唬他们一下玩。结果,开到跟前才看到是一辆大马车,前端坐着俩人。摩托车当场撞在马车后梁上摔倒,崭新的车身摔瘪掉漆,还得赔偿人家马车的损失。
我自己的姑姑就是干部编制的市属初中教师。姑父在市轻工机械厂当车工。包括撮合的介绍人和双方家属在内,当年没有人觉得这个组合不合适。当然姑父家境还可以,最重要的是人很帅,哈哈,俺姑也挺漂亮,挺好的一对。他们俩搞对象的时候,第一次约会看电影居然是动画片——《哪吒闹海》。为什么我知道?因为他俩带我一起去的,小孩免票,我坐在中间全程看得有滋有味。
现在姑姑和姑父都没了。姑姑也是得了肝癌。姑父不久之后也走了,我最后一次回老家请他吃饭,性格内向的他很少说话,但那次他挺认真的和我说,他有点生姑姑的气——因为姑姑扔下他自己走了。。。
《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电影,1982年有两个版本,不同导演,不同演员阵容。甚至还拍了电视剧。但就演员层面来说,姜树森的团队更光鲜些——当红的硬派小生张甲田,姜黎黎,方舒,甚至还有判刑后出狱发行《囚歌》的迟志强。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大导演王扶林这个版本阵容单薄一些,陈宝国的确从这里发迹,以后越来越好。从当下豆瓣网里的参与评分和讨论的人气来看,也是张甲田的“刘思佳”这边更热闹些。
当年一个剧本,多家重复拍摄的情况还有很多,譬如《徐茂和他的女儿们》,又是多个电影厂重复拍摄,在电影院里轮番上映,连老百姓都觉得莫名其妙。
说个好消息吧,1981年的《车水马龙》在哔哩哔哩网站,现在可以观看,还是1080p的彩色版本,我当年看的都是黑白的。大家都去一瞥赵静阿姨的当年的风采去吧🙂
放了三百多部八十年代老电影,我看了近一半了,赤橙很好看,还有像胡炳榴的乡情乡音三部曲,潘虹的人到中年,龚雪的逆光等等,相当高的艺术性,我都迷上这个时代的国产电影了。
马拉大车卖西瓜。大屯路、北辰路一带。比如间接导致刘志华落马的科学园南里附近。和鸟巢、水立方隔路相望。
当年那里似乎修地下变电所,导致地面塌陷,很多房屋墙壁开裂,曾动用大批武警保护施工,武装对抗哭天喊地的科学家家属们。刘志华的落马不仅仅是得罪了郭文贵。北顶娘娘庙的传说,其实都是利益人群的牵强附会。凭啥拆我们不拆他们?
现在看确实漂亮,远胜那些锥子脸妖精,说明审美一直在线。
清华北门有几块地,八家,上地,都是农民的土地和平房。靠近清华北门那块的农民把房子收拾收拾还出租给考托福考GRE的学生。那时候的马路上经常能看见农民穿着军大衣驾着马车,马车是木头做的,橡胶轮胎。挺酷的。
2000年后好多土地都划归清华大学了,农民按照自建房面积都被赔偿了不少钱。然后清华在那里建了好多学生宿舍。其他的相邻地块被互联网大厂买下,盖了高楼,建了好多房子,成为科技打工人的聚集地。
马车也不见了。
驴车是重要生产资料,不光8090年代农户自用,当时还有大集体的驴车运输公司。80年代,在中部省会,城里街道上一长串驴车队,很常见,拉的是小红砖,给当年很常见的5,6层居民楼工地运砖,还拉预制板。
甚至跟车的自称马车副司机。
另外吐槽,现在影视和图片上,马车拉秸秆或者连杆的庄稼,车装的得都太少了,我见到的都是码成一个比马车宽不少,又高很多,后面也长出一块的近似立方体,当然最后要用绳子煞好,那才显出老板子的能耐。
母亲讲过外公的那匹白灰色战马很听话 能跪下来让人爬上去。家里有大车养着骡马驴,晚上喂黄豆做夜食。
水牛个子很大,看起来让人怕,但实际上确实很温和,和人关系好。象牛郎那样和牛的关系,北方可能不容易理解,南方应该算平常。
什么时候消失的记不住了
抛货,重货,空间和整车的重心安排,对“目的地”方向一路上的路况、宽度和坡度、限高、未来天气的预判,甚至每匹牲畜最近的情绪和体能,对路上其他交通参与者(行人,汽车、自行车、老人、孩子)的应对等等。。。都是一个老师傅一辈子的随身经验,每天都不断掏出来比对、修正,这方面没有专业教科书。过去,全是师徒口口相传或者目睹、亲历的惨痛甚至血泪经验总结。
如今,开放货箱的那些货拉拉卡车师傅,捆扎的绳技也是一般出租车面包车师傅们大都不具备的。
就在刚才,我蹬车路过一个路口,看到一辆12轮的超长大货车在路口掉头,居然不知道驶过斑马线再调头。。。就在那里来回挪腾前进后退,周围车辆都被堵塞。我估计就是年轻司机,凑近一看,果然。
法规也是要求掉头车辆的后轮必须驶过斑马线才可以。现实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小车司机不以为然。
马路中间足够宽敞,绕一个灯泡💡形状的路线,一轮方向盘就能完成的事情,经常被这些车来回进退的司机把自己搞的手忙脚乱,还耽误别人的时间。深圳曾经为此抓罚过,后来好像也不较真儿了。其他地方,我还没听说过因为这个罚款的。以下是随手在百度截图
驴相对吃的少点,好养一点。 但是北方养马最大的价值是拉车。就是当年的卡车+货车。 驴在这方面差太多了。勉强在家门口拉一点东西还凑合。像那种把上千斤的菜或者粮食,从农村运到城里的活,驴干不了。
我过去观察,农村都是哪怕几家合伙,养两匹马。养驴的很少,有些我感觉是养马的时候顺手养的,估计平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