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又读《金刚经》 ——读余世存《打开金刚经的世界》有感 -- Ace

共:💬5 🌺4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又读《金刚经》 ——读余世存《打开金刚经的世界》有感

又读《金刚经》

——读余世存《打开金刚经的世界》有感

ACED

20240818

【引子】与这本书的结缘是8月6日杭州机场T3航站楼过了安检左手边二楼深航休息厅在一楼电动扶梯口的中信书店。我正在书店门口的台子上翻看最近热销啥书,忽觉得脸上有目光扫过,抬头看见一个背着LV桶包的可人儿正在我对面翻书。我是从来不与陌生人打招呼的,两人相视一笑,我低头抓起一本书,正好就是这本余世存写的《打开金刚经的世界》,于是就买下了。

【正文】但凡是中国人都知道《金刚经》,中华文明熏陶过的国人多少都知道金刚经里的名句:“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对金刚经真正发生兴趣正好是人生一段低谷时期,当时我的内心苦闷惶恐,惶恐心悸难以自己,我偶然间听台湾人蒋勋讲金刚经的录音(https://www.sohu.com/a/154880879_99893262),魔力的现象发生了,只要我在跑步的时候听蒋勋那充满磁性的声音讲他和金刚经结缘的经历,我的内心就能够平静下来。

之后我在网上读金刚经的原文,买来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对金刚经的认知渐有所加深。

儒释道三家都是智慧的学说,总体来说,我对佛教和道教的基调是不太认可的——聪明的人悟道之后都“出世去了”,那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里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的事儿谁去担当呢?唯有儒家孔子讲究出世之后还要入世,能力和智慧越大的人,他们肩负的责任就越大——修身之后智慧增长,那么你就要齐家;齐家之后智慧增长,那么你就要治国;治国之后智慧增长,你就要平天下,筑王道乐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今天读完余世存的白话文《打开金刚经的世界》,感觉我对儒释道的理解从作者开辟的另外一个非常宏大的维度诠释了《金刚经》,把儒释道给打通了,把古今中外给打通了,说白了《金刚经》就是一部讲述什么是智慧的讲座笔记。

佛教分为小乘派和大乘派。释迦摩尼弟子500,金刚经里说听他讲课的有1250人之多。《金刚经》本身是悉达多一次授课的课堂学生笔记。如来佛讲授的般若就是人类的终极智慧,是高端货。既然是高端货,那么类似《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是不可能让普通大众都能够理解的,从这里产生分叉就是小乘和大乘学派。

小乘学派是原教旨主义的佛教,对学生弟子精挑细选,修行智慧的时候按照释迦摩尼原汁原味的方法传法,那就是不立身像、不立文字、“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这般教学方法,能够学出道的人寥寥可数,对大众来说根本不可行,所以小乘学派很快就衰落了。

大乘学派有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味道,“大家都来学,多整点死记硬背,包教包会”,大乘学派宣扬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大乘学派喜欢把佛祖抽象的智慧给具像化,又是塑像,又是写各种经书,各种注释版本,各种死记硬背——这显然是释迦摩尼身前明确反对的手段。净土宗对记忆力不好的芸芸众生甚至宣扬只需要随时口念“那么阿弥陀佛”也可以成佛——获得终极智慧。这明显的已经开始忽悠了,但净土宗因此最流行。

经历文革的洗礼,中国佛教已经式微了,我喜欢去拉萨旅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乘佛教在西藏依然保持旺盛的状态,可以体悟比较纯正的佛教氛围。藏传佛教作为大乘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给藏民提供了几百年的心理慰藉——历史上藏区的生活条件实在是普遍太艰苦了,在我看来,即便是大昭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这些给活佛起居生活的地方也属于非常艰难的生活条件,更别说普通的藏民那就更加艰苦。大乘佛教的人人修行轮回之后即可成佛鼓励着藏民非常艰苦的环境中活下去。藏民们有空就念六字箴言“嗡嘛呢叭咪吽”(梵语:Oṃ Maṇi Padme Hūṃ;藏文:ཨོཾ་མ་ཎི་པདྨེ་ཧཱུྃ),藏地到处都挂着五色经幡迎风招展,佛像到处都是,小昭寺有悉达多六岁等身像,大昭寺有乔达摩十二岁等身像,这些都大乘的不能再大乘了,估计悉达多看到了会被气死。大乘佛教主打一个:入门门槛极低,但凡你想不明白的,我就雕塑的栩栩如生展示给你,我就画惟妙惟肖的唐卡展示给你。什么?你觉得修行进度慢,那么我就用天珠、蜜蜡、绿松石等等做成法器来让你的修行开挂加速。穷人拼命念经,有钱人则花钱买这些玩意儿进行物理开挂加速,大家都在通向智慧的道路上各自全力以赴。

写《道德经》的老子可以归入小乘流派,这派的人对大乘玩法向来是不屑一顾的。真正有智慧的人都知道智慧是不可言说、不可名状。如来在《金刚经》讲座记录里说“若菩萨挂像即非菩萨”“凡有所像,皆是虚妄”“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归纳起来就是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在道德经里贬损儒家的文字和释迦摩尼的“不可名状,不可具象”的价值观是如出一辙:“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和如来的观点在这方面是高度一致的:说出来就错了,看得见就不对。绝圣弃智才是正确。玄之又玄就对了,空和无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妙境界就对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唐代有人写《老子化胡经》,其实我看老子和悉达多的很多观点就是如出一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个标准。大乘佛教在全世界的盛行,被老子鄙视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的孔子儒家的兴旺不是因为后来的人“很愚蠢”。为什么小乘佛教和道教自己都先后都衰落了?

我认为大乘佛教和儒家的一个制胜法宝是:让大家普遍先无难度上车,这就需要一些僵化的“礼”、文字、雕像。大乘佛教和儒家的僵化的“礼”对大多数人是非常OK的,这让大家都能像模像样的、或多或少的悟点正道。但这让那一小撮智商极高的人感到很反感,这里面悉达多和老子就非常反对通过形式化、具像化的方式来修炼智慧,认为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东西,要果断攘臂而扔之。

在我看来悉达多和老子的说法虽然对,但这多少有点“过河拆桥”的味道。因为除了那些极少数“生而知之”的大神级人物,绝大多数人(这里面很可能包含悉达多和老子这两位他们自己)都是学而知之,他们都是由他们的老师各自用具像化的文字、雕像等带入门。他们都是先学那些具像化的、僵化的前人的智慧成果,然后他们自己刻苦学习并最终成长为五百年一遇的悟道大神。在悟道获得终极智慧之后,他们转身对自己身后的跟随者说智慧不可名状,这就让跟随他们的大多数人就很容易摸不着头脑,所以小乘佛教和老子这两派的后期发展都不好。

读完余世存写的《打开金刚经的世界》,这本书里各种旁征博引,对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各路大神的思想闪光点在“智慧”和“理想主义”的大课题下融会贯通,这让人不禁拍案叫绝。一本看起来讲佛教的书竟然融会贯通了儒释道、竟然贯通了东西方智慧,作者的修为着实很高。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最后我的感悟是“孔子最厉害”,而孔子在余世存写的《打开金刚经的世界》里面着墨最少。关于智慧,儒释道三家都是通往罗马的大道,只不过释和道是通往智慧的单行道而已——自己修得了智慧就不再回头返回俗世了;唯有孔子指挥弟子们光是自己去了智慧的罗马不够,还要自己杀个回马枪——儒家后人修得了智慧,就要学以致用,儒家的后人修智慧的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后代要下天下为己任,儒家认为“能力越大,智慧越高,对天下的责任越大”。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打仗、做官、较弟子就都很厉害。

佛教有西天极乐世界,道教是追求的道成仙,它们终极目标都不在人世间。

唯有儒家孔子明确讲“未知生,焉知死?”,孔子根本不给弟子们描绘天堂和成仙的道的虚构幻影,孔子指示儒家弟子就该“活在当下”,儒家弟子就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理想是构筑大同世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孔子这个理想国的描绘实在是太朴素了,没有留着蜜和牛奶的河流,也没有穆圣说的:“天堂居民中品位最低者,亦将享有八万名侍从,七十二位妻室,为之竖起珍珠和红黄玉的帐篷,其宽阔若札比至萨那之间。”

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孔子的思想更有特色。

通宝推:广宽,wild007,死扛着,崂山一道士,回车,大眼,不远攸高,
家园 而中国汉地佛教宏化最广、信徒最多的是净土

把 整个佛教思想总结成一句:念阿弥陀佛(当然真净土和尚 多少还会背诵 大悲咒、准提咒等一些咒语,以及简单的法事流程)往生极乐

基督教来了之后,原样照抄:信耶稣得永生

匿名 一样的。哈哈哈哈

南怀瑾老师与梦参老和尚相聚于太湖大学堂完整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f4y1R7Qy/?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里面南怀瑾说一样的,一样的。哈哈哈哈 。

当年虚云不让南怀瑾扶他,因为走的路不同。虚云走的是佛道,南怀瑾儒释道通吃,混什么道不知道,反正虚云不跟他混一条道。梦参小时候也跟虚云混过几年,看样子也没混明白。

藏传的不是佛教,虚云也混了几年藏传,所以也搞不明白虚云混得怎么样。所以,搞得我一团浆糊。

小乘要混到阿罗汉很难啊,证得地水火风四大皆空,不是听说或者知道。当菩萨就更难了“凡有所,皆是虚妄”不是听说“凡有所,皆是虚妄”是证得“凡有所,皆是虚妄” 了脱生死是要天崩地裂的,所以真和尚估计一般不敢乱说,也不可能去比较小车大车。

另外,如果你是佛家弟子,就不要儒释道混为一谈,这个分别心还是要有的,因为你一条路都走不明白,三条路更不可能走明白。

家园 请问这个说法出自哪里?

佛教分为小乘派和大乘派。释迦摩尼弟子500,金刚经里说听他讲课的有1250人之多。

请问1250这个数字出自哪里?

藏地到处都挂着五色经幡迎风招展,佛像到处都是,小昭寺有悉达多六岁等身像,大昭寺有乔达摩十二岁等身像

小昭寺那个应该是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是尼泊尔公主带到西藏的,本来是放在大昭寺。后来文成公主带十二岁等身像到西藏,就把八岁等身像转移到小昭寺,十二岁等身像放在大昭寺。

家园 出自这本书里

在古代没有电子扩音器,能够给几百人讲话就已经声嘶力竭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