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双方都背叛了工农 -- 审度

共:💬270 🌺648 🌵7新 💬14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投资当然也要抵押,否则别人如何相信😄你的贸易能力

朝鲜就是这样,需要所谓的信誉,你学了这么久经济连这个都不知道?

家园 你知道的经济学只不过是西方故意骗你的经济学

你以为全世界的经济学者都以为印钱就会通胀?

那是西方故意传播到中国来骗中国人的。

西方人自己用的经济学是主张供给决定物价的经济学,例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而西方骗国人的经济学是主张印钱就会通胀的经济学,例如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臭名昭著的休克疗法就是以弗里德曼货币理论为基础。

萨缪尔森经济学主张供给决定物价,只要供给充足就不会通胀。

金圆券是怎么回事?

国民党战败,解放区对国统区经济封锁这个时候国统区的生产流通受到极大抑制,供给受到极大抑制,供给短缺当然会严重通胀。

放开货币,在供给链正常的情况下,企业要生产就可以获得流动资金,供给因此充裕,怎么会通胀?

反过来,遏制货币,企业要生产没有流动资金没有办法生产,供给短缺,老百姓的基本生活用品可能都严重不足,会不会引起恐慌哄抢,会不会引起通胀?

所以如果从供给决定物价的理论出发就可以知道 紧缩货币很多时候恰恰是制造通胀的直接原因,这正是88年物价猛涨,官倒盛行并且引发民愤的原因

家园 你又用什么证明你没受西方的影响呢,你所谈可脱离西方理论了吗

有任何创新又能自洽吗?

现在美国放开货币的结果也不是你认为的结果啊?

家园 没有系统的思维方式还是别谈经济金融了。

我是彻底的经济金融门外汉也能看出你的思维局限。

西方经济学那么多而且是公开的,你以为TG跟你一样头脑简单,西方给什么药就吃什么药不知道自己鉴别!更何况西方所有你能显摆的经济学派也解释不了TG70多年的经济现象,无论是改开前后的成就或挫折,没有一个是西方所有经济学加在一起能够大致解释清楚的。

说到金圆券似乎你也知道光印钱不行还要一系列比印钱艰难得多也重要得多的系统配套措施,而且很多是政治军事国际关系这些看似与经济没有直接关系的路线选择基本正确了,才能够达到解决经济困境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89之前短缺经济时代,也不是你说的不印钱只放开物价。听说过那时候的洋跃进,国家银行贷款给困难的行政事业企业职工发工资吗?听说过大量合法或放纵走私进口洋轿车赎买权贵,恨不得每个县都要花外汇出国考察进口彩电冰箱洗衣机生产线吗?这不是印钱?

幸亏的是89 发生在苏东波之前,如果是之后,中国能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国家存在到现在,说实话作为中国人我只要想想就前后几年的颠倒,也许中国

就可能重回清末民国的万劫不复的深渊都后背发凉。

现阶段的经济增长乏力,恰好是前面几十年实业已然是过剩经济的情况下依然过度印钱,大量资金进入金融炒作领域(想想上一个经济火爆期间的房地产,股市,P2P,民间集资与高利贷还有各种眼花缭乱的产权游戏吧),挤压实业利润同时挤压实业偿付一般劳动者工资的能力,进而需求增长乏力进一步恶化实业的盈利能力的恶性循环怪圈。一些根本性的制度措施不到位,现阶段印钱只能在这个怪圈里越陷越深!

其实你的问题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印钱那么好使,美国人不会一阵子QE一阵子缩表加息,全世界人民啥也不干,家家开印钞厂得了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
家园 我主要是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没啥新东西还觉得自己很牛

不知道他的自信来自哪里,还觉得自己的思路不同于欧美日等所有西方国家。

然后瞪着眼睛就要求中国发货币,但是,这是什么新东西吗?难以理解,这是学傻了吗?

家园 不是傻就是坏。傻可以原谅,如果是政府整顿了过度金融投机

影响到了他的罔顾国家前途全民利益赚大钱快钱而嚷嚷,那是纯粹的坏

家园 你看懂我前面的帖子了吗?

我说的是西方有两派理论,一派主张供给影响物价,一派主张货币数量影响物价,我相信的是前者,而且我知道后者理论的猫腻在哪里。

我当然受到西方影响了,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有很多营养,但也有骗人的东西。

而你只知道那些骗人的东西还以为自己懂了,自己被骗了都不知道。

知道西方的供给决定物价的理论理解现在昧国的通胀很难吗?

供应短缺,产业空心化,工人大量吸毒,产业大量外包,供给不足就导致通胀。

这也是昧国官员一再说的通胀的原因在于供应链的问题。

经济理论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印钱就通胀,这样小学没毕业的人都懂,哪有这么简单。

人家故意说得这么简单就是为了骗你:瞧经济学理论这么简单,只要小学二三年级都懂。

这与重金求子的骗局是一样的:泡个美女很容易,只要你是男人就行 还可以给你钱呢。

家园 中共正是因为实事求是才没有被西方一直骗下去

89年动乱以后,中共检讨了此前的经济政策,把弗里德曼给赵紫阳的信件给更多的学者包括何新去看。

何新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弗里德曼的信件有很多错误,从而中共从89年以后彻底改正了87年以来的错误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才重新走上正轨。

反过来,俄罗斯1992年实施的就是当年弗里德曼给赵紫阳信件的那一整套,国民经济迅速剧烈下跌,一年通胀26倍(不是26个百分比)

你说的当年中国大量进口小汽车的事情也是存在的,也是群众不满的。

而且你说的这一点也正是弗里德曼在给赵的信件中建议赵紫阳做的——中国供给短缺,应该大量进口,少出口。

何新通过调研发现中国不是供给短缺,而是生产过剩,进而李鹏总理开始彻底改变政策,少进口,鼓励出口,人民币贬值。

李鹏同时改变了紧缩货币政策,大幅增加了货币1987-1989,中国M2维持在1500亿,1990年就增加到了5253亿,增加了两倍多,而与此同时,剧烈的通胀不见了,官倒也没了。

印钱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整个社会的总流动资金不足,就会导致大量企业难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大量的企业就会陷入资金链紧绷 甚至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中,并且这种资金链断裂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即一家企业资金链断裂,进而它的供应商收不到它的款也资金链断裂,进而供应商的供应商也资金链断裂……

印钱不是万能,印钱能够解决的就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问题。

流动资金的充裕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一个经济体要快速发展,需要流动资金的充裕,也需要这个国家的民众的勤勉,管理者的进取,研究者的聪慧,基础设施的完善,国防的强大,广阔的市场等等等等。

中国经济在十几年前的快速发展就是因为中国具备了经济发展的几乎所有条件,但2007年后央行28次提准,收走大约40万亿M2,中国经济就即便拥有后面那么多的有利条件,却越来越困难。

我以上的讲述你可以去看何新先生自己写的一篇文章《何新:论产能过剩——90年代针对弗里德曼的一场政策辩论》去了解一下当年中共是如何从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西方理论骗局中走出来的。

外链出处

以下是弗里德曼的信件中给赵紫阳的建议

点看全图

家园 你是不是搞错数据?我搜了下,1990年之前的M2数据来源不多

但多处提到1980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不足2000亿,看清楚是1980就接近2000亿,怎么可能是你说的“1987-1989,中国M2维持在1500亿”!

我也确实查到了一处早至70年代的M2数据,你提到89前后的数据摘录如下:

1992 2.43万亿 (2,432,730,000,000)

1991 1.86万亿 (1,859,890,000,000)

1990 1.47万亿 (1,468,190,000,000)

1989 1.14万亿 (1,139,310,000,000)

1988 9602.10亿 (960,210,000,000)

1987 7957.40亿 (795,740,000,000)

1986 6348.60亿 (634,860,000,000)

1985 4874.90亿 (487,490,000,000)

1984 3598.50亿 (359,850,000,000)

1983 2712.80亿 (271,280,000,000)

1982 2265.70亿 (226,570,000,000)

1981 1977.70亿 (197,770,000,000)

1980 1671.10亿 (167,110,000,000)

所以你的数据哪来的?!

至于200X年以后降准之类,我也不同意你的说法。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加入加速发展的阶段并持续多年之后,外需和内需理论上不可能和事实上也没有一直同步增长下去而是增长乏力。这种情况下再货币宽松,大量的钱会通过房地产之类的金融投机空转,这基本增加不了多少新增就业,反倒是相对和绝对意义上都在挤压实业的利润和劳动阶层工资收入的GDP占比,也就是常说贫富分化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消费也就是内需乏力。

事实上,在目前M2已经突破300万亿的情况下,传统行业只要不是产品服务滞销盈利前景堪忧的也不是拿不到贷款,滞销的企业不仅银行不会贷,企业主如果不是想搞金融投机或卷款润他也不会贷,贷来干啥,本就滞销还扩张产能再背利息?

相反,以新能源芯片为代表的新技术企业和涉及民生改善的基础设施环保扶贫之类项目的融资并不难,国家还有利率税收优惠甚至财政补贴。10几年前火爆的各种金融投机行业不容易拿到银行贷款了是事实但绝对是正确的。

家园 查了一下,应为新增货币数据

很多年前我下载过相关数据,还核对了一遍,1990新增数据确实为5253亿元,但现在很难找了,中国互联网上太多以讹传讹的东西,官方的数据却不容易下载。

点看全图

以上图片截图自陈敏昭的文章

点看全图

外链出处

即使是你的数据,90年新增货币量也比87年88年,89年多得多。

而1988,1989年是新中国历史上通胀最严重的时期。

M2需要多少,这个不能光肉眼去看,实际上M2是啥,是现金加活期存款加定期存款,中国的M2多是因为存款多。

M2够不够多,要与中国的融资总额相比,而不是盲目的与国外的M2总量相比。

每个国家的融资模式不一样,GDP构成也不一样。

中国的融资模式是主要以间接融资即银行贷款为主

而昧国的融资模式是以直接融资,即在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上融资为主。

中国的GDP构成为以低利润率制造业为主

而昧国的GDP以少量的高利润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低利润率的制造业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才能获得相应的收入(GDP)

而昧国的高利润制造业意味着同样的制造业产值不需要多少的资金投入,昧国的服务业也不需要多少资金投入。

因此中国当前的经济模式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产生相应GDP。

中国的M2数据看起来高,其实并不一定能够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另外还需要关注的一点是:货币周转速度

你贷了款,一年周转一次和一个月周转一次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中国近年来很严重的问题是企业相互拖欠,企业之间的账期越来越长。

比如近年来风头上的比亚迪,他给供应商的账期也往往在一年以上。

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量等于货币总量乘以货币平均周转速度。

而中国的货币平均周转速度在不断下降,这一两年大量存款存在银行贷不出去,今年M1甚至开始了负增长,就是货币周转速度在下降的体现。

至于现实中,中小企业是否存在贷款难,贷款贵,你可以参见宁波市政协的如下截图的文章,宁波市政协在调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给出的数据,由于贷款的实际利率非常高(银行给贷款加了非常多的附加费用)导致宁波市中小企业融资,需要把55.9%的利润交给银行,注意这个55.9%,这意味着银行只要转一下钱就比企业赚的多。

外链出处

点看全图

东亚经济体往往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开始起飞,实际上2006年随着高铁建设以及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以及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带来的旺盛的需求,中国本来是应该迎来经济起飞的。

家园 我对这句话有所吐糟

挤压实业利润同时挤压实业偿付一般劳动者工资的能力

广义看,这话对。狭义上,是把劳动者的收入收走,迫使用人单位提高薪酬支付。并且这个收走劳动者收入是动态的,增收则增收。就是“超级地租”模式,李家城模式。

家园 企业经营复杂,智商不够的无耻老板更该早点关门大吉

“你根本就不了解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情况,你就是瞎想象。”

罗桑,你不是在造船业吗?这么多年一直在造船业的小微企业?一直歇斯底里的为金融放水大声疾呼就是你本职工作?

十几年前tianya看到炒房者和部分房托理直气壮的说存钱怕通胀,实业难做经营赔钱没出路所以炒房,纳闷怎么有这么弱智的多头呢?伪共还逼着全国人民当房奴滋养这帮废柴

近年来我看到说银根紧缩如何如何的同样观感

只要有一家皮包公司,阿猫阿狗都能贷一大堆款,什么按比例给小微企业,什么“经营贷”,那是几十万亿的规模!为避免大规模增加新的坏账,早点定向紧缩银根才能防止中国经济崩溃!

近十年来,山河四省大型企业打着所谓环保旗号大面积毁灭给金融投机集团控制的同行续命,经济决策层及其领导什么玩艺儿?

“在央行紧缩银根的时候 银行是大爷啊,多少企业要被银行这里扣一下那里扣一下,总共下来差不多一半以上利润(55.9个百分比,宁波政协文章给出的调查数据)交给银行”

正常情况下,非高科技制造业经营一般的利润率一般5%左右,但生产企业每年要周转好几次甚至十几次,如果利润大头真的还利息了,只能说明经营太差或杠杆率太高

利润这东西,看怎么算,多买几部机器(值得提倡的正面行为)、甚至多买几部豪车多包几个骚货利润肯定直线下降甚至负数

罗桑你找小姐时支出应该远高于一般工人同期月收入吧?

以前房企咋呼利润率低,首富们为什么多是地产商?早年实际利润总额跟本金比,3000%都算保守的

55.9%利润给银行,就算是真的,剩下的44.9%相比净资产是多少?

“办企业会面临怎样的突发情况,一个大合同在你面前,只要融一点资金就能够拿下那个大合同,如果你是办企业的,你会让合同白白溜走?”

自己做不了的大合同一可以找合作者,二可以直接介绍给有实力同行要点业务提成。非得打肿脸充胖子,前景真好银行专门发坏?不好还硬干,早点破产好

不是劳工慌吗?给国家造成损失的破产者不能补充血汗工厂?经营无能,非得炒房?

“或者你的客户本来每年都按时给你打款的突然不打款了,这个时候你的合同还在做,却没有流动资金了,跟银行贷款,装孙子都没用,因为有的是人给银行装孙子,银行不要你这个孙子,那么你还能怎么办?

要么咬牙继续干实业,借高利贷

要么这个企业不要了,破产倒闭,剩下的钱投入地产。”

流动资金平时就应该有所准备,非等到一点钱没有了再去贷款?那还是破产清算好,省的增加不必要坏账!

中国犹太人或犹太人爪牙很多所谓实业就是融资载体,行业景气时一样流动资金极为紧张,借钱投机,被套牢甚至不够宽松就歇斯底里的咋呼

中国犹太人团团伙伙控制的企业中破产倒闭还剩下钱还够买房的,那老板绝对是难得的合格经济人才。绝大多数早就负债累累同时手里有大量没还清贷款的商品房吧

“是没人逼迫他去贷款,但是不贷款合同怎么办?企业怎么办?

企业主走到被黑社会控制的情况下,比普通老百姓都不如

知道于欢辱母案吧?

靠破产的企业主反黑社会?”

于欢家就是放贷的,于欢家企业那时没破产

遇到狠角了,杀人判太重,赖账集团兔死狐悲,另外中央需要借机打压不法讨债者才闹大

之前网贷套路贷害人更多各路媒体怎么不呱噪呢?

“企业经营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你就别自以为名士 ,以为只要快刀斩乱麻,你一出手就能够解决。”

企业经营复杂,智商不够的无耻老板更该早点关门大吉,尤其那些以骗贷为己任的投机集团成员,给它们放水是祸害全国人民!

家园 经济学里比较增加难道是看绝对增加值不是看增加率?

呵呵,一年增加5000多亿是比1500多亿多得多,但经济学比较增加难道是看绝对增加值不是看增加率?

我算了下,90年之后的三年增加率并没有比89年之前高很多。90之后李鹏总理的对市场秩序特别是官倒的治理整顿,才是通货膨胀率下降的关键。也就是因此才有了“谁不改革谁下台”的南巡 。

货币增加量不见得导致膨胀这句话不用你说谁都懂,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不导致膨胀,要看增加得是否合适增加的货币是去了增加供应的提高生活品质的地方,还是金融投机甚至卷款出逃。

89前后的分析你的问题在于只拿部分数据来证明你的立论,而不是用数据找到结论。

把这近几年经济的增长乏力单纯的看作减少货币供应,而意识不到之前的增长本身已经偏离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主要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金融炒作带来的虚假繁荣。世界上没有不挤就永远不破的泡沫,不主动挤而自爆的后果恐怕是任何社会都无法承受的。

事实上,这几年实业特别是有正常盈利能力的并没有什么贷款困难,高科技和产业链补缺补漏,能带来就业的,国家既定规划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某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面子政绩超前的除外),环保扶贫这些行业融资都没有问题,很多还有优惠补贴。

被压缩融资空间的基本都是产能已经极度过剩的传统行业,再就是制造上一个周期泡沫的金融投机。

1991 1.86万亿 (1,859,890,000,000) 26.5%

1990 1.47万亿 (1,468,190,000,000) 28.8%

1989 1.14万亿 (1,139,310,000,000) 18.7%

1988 9602.10亿 (960,210,000,000) 20%

1987 7957.40亿 (795,740,000,000) 25%

1986 6348.60亿 (634,860,000,000) 30%

1985 4874.90亿 (487,490,000,000) 35%

1984 3598.50亿 (359,850,000,000) 32.6%

1983 2712.80亿 (271,280,000,000) 19.7%

1982 2265.70亿 (226,570,000,000) 14.5%

1981 1977.70亿 (197,770,000,000) 18%

1980 1671.10亿 (167,110,000,000)

家园 如果89年央行卡钱的话

原因是89年印钱太多了,那些物价飞涨,连相声都拿涨价来说事了。

根本原因怕是邓上台后为了收买各阶层,无底线的印钱发钱,搞到后来的不可收拾。

家园 还得看同比吧,贬值的增加也应该计算在内?

如果不看这个,计划经济的经济核算价值当然吃亏啊。

就按现在水利工程价值比较。机器替代人工可以适当打折,但是也不能瞎算啊?

金融行业的这种价值计算法,绝对有问题。这是明显的有意的削减实业的评价价值,虚增自身的价值。

特别恶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