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311-李飞飞:我们能看到的与我们所看重的 -- 万年看客

共:💬63 🌺337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可能的,AI早晚会在算法上不断演进,先进的算法加海量数据调

用,能力的确会1>10的n次方。

AI相当于一个特别特别特别博闻强记的人,但它能不能发现两个统计相关的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说到底这还是对人类的疑问,人类还有没有超出博闻强记、海量统计归纳的能力?比如,AI能不能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穿越回1928年,AI能不能写出《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家园 看起来跟我之前写过的一个妹妹有点像。

说说认识的三个综合素质非常高的的国女,

学习成绩非常好,思维清晰且敏捷,能抓住重点。

曾有个大陆留学生男友,挺不错的,但跟她比就平庸多了。大概是因为觉得配不上她吧,行为有点奇怪,各种闹别扭,最后分手。分手后前男友又找了个女友,又总拿新女友与她比,觉得各方面都差太多,又是各种别扭。然后新女友找她纠缠。她知道面对这样的人,什么地方不该纠缠、什么事情没法讲理、哪些地方该让步,处理得非常漂亮,思路清晰、进退有据,压根不像一个20来岁的大美女。

后来嫁给了一个鬼子,在我这么一个旁观者看来,是配不上她的。

这个女孩不仅学习好,而且非常漂亮。但是这么优秀的女孩一旦到了上研究生以上的年龄,就很难再找到综合素质能与之匹配的国男。因为最优秀的男生,早早都被抢光了。

曾经碰到过一位同班的女生,在跟我抱怨了一通先生后,感叹了一句:“当年还是太年轻了、太傻,啥都不懂。。。”

家园 能写,但AI一样能写,红色中国末日什么的

要接受AI吐出文稿的能力和其内核思想无关。

家园 AI有真正的人类智能吗?AI会有类似的人类智能

人类智能的本质是创新,无中生有。而AI按程序走的话,是无法走到创新的。不过……替AI辩护一下,到底什么是创新?

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算不算创新?半算😄。相对论所描述的物理规律一直都在那儿、一直都存在,爱因斯坦不过是用一个叫“相对论”的理论来描述它、来介绍给人类。

就好比量子电动力学,海森堡用的矩阵力学,薛定谔用的波动方程,二者名字不一样,却是一回事。

好了,现在来说,AI不都是按程序指令走吗,会像爱因斯坦那样发现“早已存在”的“相对论”吗?

AI有两个实现类似人类智能的基础:一是算法里的随机;二是出错😄。这两个都是非理性的、非具体指令的,完全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

家园 华人女教授嫁白人是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这个领域是个特殊问题,互为因果。

有点类似国内用人的“无知少女”的现象。

不能推论到更大范围。

家园 对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

最好不要轻率地想当然地做出这样的臆测。

何况是这种一次臆测不准

这一路下来也没接触过中国男人啊。

又再来一次臆测

一个放弃了,都没有人补上来。

更何况还基于这种谬误,得出某种似是而非的结论,又推而广之去继续臆测更大的社会群体。

我参与网上讨论的原则是先分辨真伪,再评判是非。

希望共勉。

通宝推:GWA,卡路里,
家园 先分辨真伪,再判断是非

现在有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那些利用“夺土辟疆”,来建立和把控一些具备“吸引眼球”、受众面广、“吹波助澜”、通俗易懂等特点的“高地”。宣传一些似是而非、“打插边球”、指鹿为马等的资料提供和信息搜索等,来混淆视听、迷惑大众、挑拨离间、分化瓦解等等……;而背后的金主和政治后台,实际上都是那些资本势力和政治团伙,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它们一己的私利。

台湾民进党就是一个典型地通过搞“文化运动”和“群众运动”起家、而发展到上台执政的典范。现在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也都是搞这一套的老手和“戏子”。

河友提出的“先分辨真伪,再分析是非”很有道理,是我们都应该提倡的。要做到火眼金睛,就应该努力去查明真像,才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

实践出真知,快刀是磨出来的,武功是战出来的。保持警醒和定力,内修自戒,下功夫长见识,才能活到老学到老,其乐无穷。

通宝推:黄序,绝望坡前,
家园 相爱容易相处难

越是学识能力强的人,越有自己的主见。

能够读到大学,研究生,博士,教授的人,或者其它高层次无一不是有见识有行动力控制欲强的人。对配偶要求更高,按照毛委员的话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双方民主友好协商实际难度有点高,绝对民主,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

男子好色女子爱才(财),这应该是人性,不是性别歧视,这是可以用跨国婚姻性别比例统计数据证明的。渣男渣女大男子主义败家女之类概念,古今中外皆不例外,没必要扯什么国别。

家园 认识不少外嫁的老中女。另议颜宁

有两个印象特别深刻的。先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女生要打算做研究做教授的,尽量在本科,最晚研究生的阶段结婚。

一位是某藤校的PhD留学生,漂亮,性格好,身材好,而且家庭教养很好,父母亲戚什么的都是非常传统的大城市普通人。在念书的时候周围很多小中小白围着转。她那时候陆续谈了两个背景类似的小中留学生,都是很出色的男生,但是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分手了。中间被一个小白追着试图交往了一小阵,实在是没法相处就没继续。

几年后毕业了,她在一个中西部的大学找到了教职,就一个人搬去大农村了。中间也不停的努力寻找过,但一个是周围的男老中太少,二是随着年纪渐长,越来越没有合适的对象了。最后嫁给一个快退休的老白。婚后生下一个孩子不到两年这老白就因病去世了。也许是看开了吧,这女生就辞了美国的工作,带着孩子去亚洲某地谋了一个教职。

后面再到美国的,也大约是这个情况,在合适的年纪没有遇到合适的小中男就错过了。尤其是做了教授的女性,适合谈恋爱的年纪就那么几年,念书做研究一旦忙起来就很容易错过合适的男生。一旦错过了,真的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了。在30多岁40多岁的做教授的老中男,却刚好相反,好多都是美国有个家有老婆孩子,实验室有中国来的博士后做情人,在国内还有>1位相好。对这样的男士,女教授是万万避之不及的。这样的花心男老中教授,我竟然也认识好多。。。当然我认识的大部分都是对老婆好对孩子好,在家很乖的男老中教授。

另外就是颜宁。她年轻的时候在普大和一个男生关系挺好的,大家都很看好但就是两人都一直单着没有正式在一起。我特别佩服她的研究工作,也很佩服她在新泽西前前后后住了十几年没有外嫁。

通宝推:青青的蓝,方恨少,
家园 努力的方向不对

分手后造成的结果是:

老中男生:努力找下一个**年轻**女生。

老中女生:努力让自己开心

所以随着一次次的分手,年龄的增长,这两群人的交集会越来越小。

家园 签证check也是一样

就过去两年的统计,在我认识的人里面:

男生回国签H1B:普遍审查(check)6-12周,还有最后被拒的。

女生回国签H1B:当场拿到。包括国防七子出来的。

他们工作的公司都是类似的一个行业。算是高科技但不和国防相关。

家园 还是由信息的传播范围决定的

我也觉得外嫁的女生这几年越来越少了。现在倒是有些50多岁的女士还愿意嫁给不怎么认识的老外的。

以前未嫁女生对男生的了解局限于周围的人群,有时候看个外国电影被洗脑了就觉得电影里面的男hero是特别合适的结婚对象,基于对”外国男人“的不理解就把电影里面的形象套用到现实生活中随便一个外国男人了。那时候没有tiktok也不大有很多出国真正接触外鼓社会的机会,所以这个光环很大程度影响了外嫁的决定。

现在新闻和社交媒体这么多,好事坏事都摊开来。而且现在的女生普遍更加精明,不再对外国男人这个群体有光环效应了。前面提到的50多岁的女士那是年轻的时候感受的光环效应难以去除了。

家园 以前可能非常恐惧社会主义的贫穷,导致上海女连黑人都嫁

这不是歧视啥的说法,而是想说上海女人的不加选择,到了可怕的地步。

还有当年诸宸嫁阿拉伯人,她想要啥中国男人要不到呢?太奇怪了,不可理解。

家园 这是个语言定义问题

我觉得纠结这个词语定义,目的是把儒家从腐朽的旧社会摘出来。即解放前不是一无是处。其实你说的,【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什么时候实现了?

我是主张,解放前一无是处的。从晚清开始的救亡图存,那个年代知识分子应该遍历了古代工具箱,没有什么能救中国。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家园 中国男性得争,从做到面对白女不矮一头开始

显然天上是不会白白掉馅饼的,一边骂着国女媚外,一边真面对白妞了又畏畏缩缩,那上帝或者老天爷肯定是不会白送你一个田螺姑娘的。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主席他老人家说得对。中国男人也可以活出性张力,肉蛋奶跟上了也可以健身练成大肌霸,老二也不会天生比黑人白人短一截照样能满足白妞。A片男主都是优选出来骗人的,普通黑人白人一脱裤子照样也是细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