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林彪在塔山的排兵布阵,事先已决定了此战有胜无败 -- 忘情
国军有普遍野战防御的战术素养,哪来共产党天下?
哪怕守城墙时以掷弹筒和60炮为主敢死队反冲击为辅封闭突破口,多数城市很多时候也能守住
鬼子单兵技术和战术素养都高,一样喜欢修炮楼。这样少量鬼子监视战斗力低下的伪军守备即可,精锐机动
国军城墙和碉堡工事同理
有城墙一样可以迅速修散兵坑,有散兵坑城墙没有几个月修不起来
莱芜战役离开莱芜城前,一纵等共军攻击是受挫的
另外是九纵和八纵联合伏击南下的77师,半数以上战斗是山地,过路村落(普通村,不是不动村)根本来不及构筑工事,只能凭借建筑防守
“9纵打济南外围的永备工事(茂岭山)一个冲锋就打下来了,可是打上述的碾庄伤亡惨重7,8次冲锋也打不下来,后来聂凤智集中了大量的重火力,各种炮火不停的轰击,把这100米轰平了才打下来了。虽然说只要火力够,不管是什么工事都能打下来,但是散兵坑性价比更高。”
茂陵山和碾庄守军密度至少差十几倍,另外茂陵山守军刚换新的不熟悉情况
打黄伯涛开始粟裕指挥,消耗三个基数弹药大量伤亡后进展极其有限才换谭震林聂凤智指挥
“估计12兵团黄维也不会,还按照老办法修伏地堡呢,中野的炮火比较缺乏,结果都差不多。但是如果是散兵坑式防御,华野的炮兵来了也能多坚持几天。”
淮海战役12兵团防守非常出色
“比如黄百韬面对共军的集中兵力一点突击,在100米正面上集中了20挺机枪。如果修战壕,20挺机枪一字排开5米一挺,共军的排炮就能轰下来。但是散兵坑可以分布在几百米的纵深内,炮火准备的就需要多10倍的面积。”
不少城墙机枪密度极大,敲掉后迅速失守。黄伯涛防守战术是明碉不放人,靠壕里的暗堡防守。如果真像你说的,没良心炮一扫一大片
“48年后共军中步兵炮和直射的山炮,加农炮普及后,可以从射击口把炮弹打进去,封闭的空间内炮弹一爆炸就全完了。城墙就用105美榴打城墙中段,没有美榴就日榴105打。天津的时候,共军出动了日榴240和美榴155,不用近迫作业,直接远轰城墙。显示了高超的炮兵技术。
这个时候拥有永备工事的济南,天津,锦州,1个阵地最多挡2天。当然了对付步炮协同比较差的渤海纵队,东野独立师,11纵的部队,永备工事还是能挡住的,毕竟军事指挥也是一门学问,步炮协同需要训练。
面对加强了火力的共军,用散兵坑+机枪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散兵坑可以随时增加机枪的数量,而且反冲锋收复阵地后可以随时变换阵地,挖出新的散兵坑。不至于被共军炮兵按照一个参数炮击,反复犁地。”
“加农炮普及后,可以从射击口把炮弹打进去,封闭的空间内炮弹一爆炸就全完了”
共军哪来这么神的射术?多数碉堡直接打就是
另,国军对共军炮兵直射无可奈何就是无能。
济南内城墙,要打出斜坡至少150-250发炮弹,需要不短时间。国军那么多迫击炮掷弹筒运用不当才有共军的甜头
但毕竟数量太少,才6门。。。把军舰上炮弹都打光,顶天1000发左右,还有距离远精度要下降。。。
紫云英号事件时,英国佬伦敦号重巡洋舰8门203毫米炮都不能干翻解放军地面部队。。。指望6门炮弹重量减半的炮,不现实。
解放战争慢不得是大局观。
君不见现在世界上哪个角落的战争不是外国干预造成的?美苏没有干预我们的解放战争,那是当时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旦腾出手来就麻烦了。所以解放战争慢不得。所有反映解放战争的影视作品都没有把中共在解放战争的思路和进程放在世界范围来思考。
林帅当时没有这个大局观。相比于彭帅抗美援朝时说,打输了就是晚解放几年,历史上朝鲜半岛对中原王朝的意义太重大了。不管国内对朝鲜的政制有什么看法,中国现在只有唯一的盟友就是朝鲜。不管朝鲜是自作孽还是外国干预,中国都要履行盟友的义务和责任。
认识上不够。
自国军在解放战争中配合最好的豫东战役后,毛主席已经看出了蒋军缺乏斗志的内心世界。国军葫芦岛增兵,毛主席根本不在乎,而林帅犯嘀咕。最后的实践证明,所谓的增兵用现在的话语说:他们是来吃流水席的,上一拨人没有吃完,下一波人不会上席。不存在林帅说的,摆了一桌子菜,来了两桌子人的情况。
影片中,战后范汉杰问林总,先打锦州是哪位的决策?林总回答是:不是你我之辈所能决策的!
各种文献中对守塔山的四纵战况描述的太惨,并且有林帅的一句话为证:你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据,我只要塔山。
但是,战后原本要修正相当一段时间的四纵,有作为东野的先遣兵团入关,打傅作义的部队跟切瓜砍菜一样,满血复活。这也有点太神了吧?唯一的解释就是伤亡不是大家传说的那么惨重。
实力强是因为有炮,军队战士技术好,士气高。
打密云还是有点费劲。到了张家口那边确实就打疯了。
打仗没有牺牲是不行的,畏惧牺牲是锻炼不了队伍的。
据杜聿明回忆说152毫米的炮弹才打了20几发,蒋介石还骂白白浪费了我20发24生炮弹。
这些炮弹都需要进口,1发几千美元,蒋介石买不起。
重庆号参战3天,如果炮火猛烈,就是100毫米炮的火力。
黑山大虎山阻击战: 3天,伤亡4100多人,
解放义县: 1天,伤亡3000多人
塔山: 5天(主要就3天)伤亡3571人
可能塔山是被敌军炮火轰得最惨的
8门,但两舷分别布,一次只能有4门开炮,还不如紫云英护卫舰呢,一次6门炮开火。。。
射程也不大。真打也会很快消耗光弹药。国民党也没海上补给能力。。。
4野炮火也最强。我记得看打锦州,4野能违规一公里排出上千门炮。。。。
讲的是曾经某在塔山浴血奋战的解放军战士成为军工厂的军代表,终其一生以塔山阻击战牺牲战友为楷模。其中有一段是在阵地上受到国民党重庆号大炮的轰击的震动感。他本人受伤昏迷在战壕,敌人的大炮声中隐隐听到战士们中间传递着锦州被打下来的好消息。这篇文章写得很煽情。在他最后一刻他还问,敌人被打下去了吗?这个重庆舰大炮是他献身军事工业的一个推动力。
虽然你很喜欢举一些例子,但是都是人家写的结论,既然是出来辩论,就要善于分析,尤其是横向比较,比一比就知道了,找出里面的蛛丝马迹。
47年开始共军有炮了,而且发展出了新战术。多看看细节。
比如1947年2月莱芜战役前,9纵接受韩先楚从朝鲜发来的日军的武器后,已经是鸟枪换炮了,几个月前还在胶济线上被赶得抱头鼠窜的9纵,只出动了2个师,因为这两个师换装了日式武器,训练也完成了。主力部队还有炮兵营配属,不仅有山炮步兵炮,100毫米的迫击炮,还有高射机枪,这些都是压制工事里机枪的最好武器。和庄是77师的1个团加师部,有1个营75美式山炮的加持,下午1点战斗打响,因为伏击部队部署得太远需要翻山越岭赶来,晚上8点才发起总攻。所以守军最少有4个小时构筑工事,和庄是有工事的。聂凤智就回忆9纵打和庄,就和演习一样,几个小时就攻入村内,把77师赶出了和庄,美式山炮全部缴获。第二天又去支援8纵的不动(普通)村,不费什么力气就打下来了。这和训练有关系。共军的精锐恐怖如斯。
那么你问了,为啥6纵打吐丝口那么费事呢?6纵的武器装备不行是首要因素,6纵就没有高射机枪能打吐丝口的机枪口,另外6纵打鲁南战役伤亡大,新补充的这些人训练不行。吐丝口那里守军的子弹充足,而和庄守军被打乱建制后弹尽援绝也是一个因素。
你看9纵被74军在孟良崮给打得精锐全丧,以前训练的那批人都没了。之后再打18军胡琏,就伤亡巨大,战果巨小,元气大伤。
1纵根本就没靠近莱芜城墙。因为在外围就被打残了,怕部队伤了元气,不敢继续投入兵力。实际莱芜战役的时候,1纵莱芜外围被打残,6纵吐丝口被打残,8纵1个师+9纵伏击77师30小时才解决战斗,需要休整。
李仙洲的对手就是4纵,7纵,8纵的2个师,6纵2个团。李仙洲手里的兵力,不亚于这些部队。被那么简单的打败了,只能说李仙洲指挥能力的问题了。
至于散兵坑阵地的好处,都一直沿用到现代战争,根本就无需我说明。美军教官都教了,重建的74军的部队都会。就是他们让8纵碰了个大钉子。
舰炮的炮弹长,弹头长度大,能破轻装甲。黑天鹅等舰炮102毫米Mk XVI 的炮弹重量16公斤。
而陆炮的美式105榴弹炮的炮弹重量大约为15公斤,舰炮的威力不差。
在塔山,这两种炮弹都能插入到工事的土木结构里面再爆炸,这样威力翻倍。
长江那会儿,共方阵地都是烂泥,100毫米也好203毫米也好炮弹插到烂泥里,很多不诱发引信爆炸,爆炸了威力就很大。
周公的长线
塔山 国军发起攻击的距离是 2000米,侯静如,阙汉骞,罗奇轮流上。阙部一度攻击上塔山主阵地,就是大决战里林总最后下决心总预备队不动那次。那次之后国民党再也没机会攻克塔山了。为啥,因为罗奇为抢攻叫停了阙部攻击。
反观东野攻击锦州战术,攻击距离压缩到300米。且采取弹幕徐进战术。这个战术,苏联在十次打击中的第三次打击普遍采用。朱瑞将军学的就是先进的炮兵战术。攻打易县,就是为攻击锦州做的战术预演。可惜,攻击易县之后朱瑞将军踩雷牺牲了,不然第一大将甚至元帅都有他一个位置。他原来是作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自愿降级到东野的。
攻击锦州开始 ,解放军攻坚能力和正面投放的火力成正比。反观国军,有优势火力还延续抗战甚至五次反围剿的战术战法。从2000米到300米可不只是攻击距离的差距。
笔误甚多。比如平津战役的部分,国军序列里陈长捷下辖的86军,写成了68军,军长刘云瀚,写成了刘云翰
文中又提到俘虏85军军长刘云瀚,不晓得是怎么校对的
我们讨论的朋友因为讨论自己查资料给了我们一个反常识的结论。那就是,主席和林彪之间在东北局势的电报,至少三分之二是根据地建设的,而且事无巨细。
主席和老蒋在这里差距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