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农民养老的实际收入 -- HAL

共:💬254 🌺1162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南方除了稻米,还有啥主粮吗?

北方主粮是小麦(面粉),玉米。以前小麦产量不行,主要靠玉米,玉米里还要加野菜,然后是红薯和高粱。

南方,除了稻米,还有啥主粮吗?

家园 正常是不会派太年轻的

但是万一是得罪了队长,也搞不好这种自带干粮的活就派了。

家园 河段工地的民工确实是吃的比平常好

我小时候,蒸馒头可以走亲戚,蒸馒头只有第一顿可以随便吃,剩下的要留着接下来的几天细水长流。

生产队库房的存粮一是种粮,二就是河工粮,河工粮细粮的比例是定下来的,我还见过库房里一桶桶的豆油。

工地附近的村子还开豆腐坊也不鲜见。

就像前边我一个贴里提到的,河工们可以打牙祭,我们那里的条件应该是比贵乡好,可以有肉包子供应。

北方农村大米饭确实是不常见,南方的乡下河工连大米饭都是极端体力劳动后的补偿,是有些耸人听闻。

华北河工不是最苦的,山东、河南的河工才是真苦,真的苦!

家园 当年潮汕地区主要就是番薯了

印象中,好像有的地方还有木薯。

现在当然是大米了,面食也有,但不如大米流行。

家园 以前不有个笑话吗

某个人信信誓旦旦说他爷爷受到迫害,判刑十年,等服完刑回到家,他爸爸己经八岁了。

家园 很多工作很难量化产出

比如张三用三寸不烂之舌,从公社搞到唯一一台拖拉机,值十几个壮劳力好几年的劳动,怎么算工分?你说都算他的,不合适;不算他的,没有他还真就给了别的村。

这还是农村这种简单环境。如果到了工商业,更麻烦。这阵子看一个怀旧的美剧《广告狂人》,一个行业知名的广告公司,为了拿到当时新兴的汽车产业单子,女秘书去陪睡,换来了合伙人身份和5%的股份。所以市场化竞争,才是解决这些困难的办法。没有客观定价,只有靠无数微小的主观博弈形成市场定价。如果说随着科技发展,这些问题会有逐步改善的客观解决方案。那类似梵高画画这种定价,是永远无解的。

家园 粳米产量比籼稻要差很多,还需要大量的水,比玉米或者高粱

很多土地还没有平整,平整土地太累了。

因此下洼地一一般种高粱,不怕涝。

现在北方的水稻也是选优的成果,不同于南方的稻米,同时,也不是鬼子和棒子传过来的,是新中国自己选优的成果。

我是不太明白,为何他们强调种子未经过改良。嘿嘿嘿,陈永贵在大寨就是进行过小麦良种改良实验的。

为何山东河南比河北苦呢?

家园 看来你没经历过那个时代

拖拉机驾驶员绝对是干部级别。一个大队就两个。

还有象拖拉机这种战略资源,由公社向大队计划分配的,个人嘴皮子没啥用处。

家园 生产队时期,拖拉机没有轮式,只有履带式.每次启动得耗半小时

黑烟喷火加爆鸣,动静大的吓人,几里路都听得到,每次都好奇,那个锈迹斑斑烂铁坨一样柴油机怎么还能转起来

家园 今天打电话终于弄清数字了:父亲90岁以上,每月418块;

其中养老是218,高龄补贴200

母亲不足90岁,每月308块:养老208,高龄补贴100块

这就是这个年龄段关中老年农民的每月收入.

家园 你这个说法不妥吧,没地吗?自己是没法种,但是可以出租吧

或者孩子接手种了吧?

90岁,老两口肯定有地啊。

你的设定是农村吧。

这就是这个年龄段关中老年农民的每月收入

关中,每人得有一亩村里的肥地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也不给城市户口的打工人交社保

网上有很多大学毕业落户城市的人清谈吆喝城乡差距的,咱回了句工人也不容易。就因为说了工人也不容易,被这些大学毕业落户城市的扯什么农民穷,农村苦,喷的狗血喷头,气的我说,“”大失业后,我自己打工掏工资交了近二十年社保,大把打工的农民一年辛苦打工赚十万二十万工资,家里的地还有收入,为何不交社保?工人也是通过自己劳动打工赚钱养家,是该农民的,还是欠农民的?说一句工人不容易也不行!“”

反正这帮人翻来覆去的意思就是城市户口的工人欠农民的,剥削农民

家园 这里是两个问题:养老保险+最低收入

保险顾名思义,是有进有出的。你年轻的时候工作投保,退休以后受保。如果不投保也享受保险,必然会打击参保积极性。在医保上,其实已经部分体现了。因为报销不考虑参保连续性,在低收入群体,大家都是自己估计要有病才会参加医保。所以我的建议是,养老保险,以劳动年龄投入,和国家成比例补贴作为基数,退休后发放。

另外就是最低收入。我们国家有很多人各种原因收入很低,这个应该弥补。我的建议是就按前总理说的那个数,不管任何理由,按当前全国平均的购买力,所有月收入低于一千的,补足到一千。具体数值依据当地物价指数浮动,每年根据上年物价调整一次。代价就是全国所有财产必须实名对应到身份证号,不许有匿名持有的各种形式的财产。这样一个人去世以后,其财产扣除国家补贴总额后,才进入继承环节。比如北京老人有套中关村的房子,却没收入,就适用这个措施。

这样双管齐下,既保证公平,也保证了内需。钱从哪来?相信在财产实名化的过程中,钱就来了。我应该不是首创,也是河里或者其他论坛读来的措施集锦。中国不缺建议,缺的是决策者的屁股。

家园 有地,送给关系好的邻居种了

收获后送些苹果答谢

租?别想了,没人愿意出钱租地种。

首先愿意种地的人很少了,都是50岁以上

地块不错而且正好和人家接壤还有可能

本质是种田利润太薄

除非在渭河两岸,大多塬上田母灌溉困难,不算贫瘠,也算不上肥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