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蒋军准备看771团的笑话,结果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 忘情
作者:忘情
世上从来没有常胜将军,也没有只胜不败的军队。胜仗好打,败仗难为。这是因为顺境中可以掩盖很多问题,只有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才能真正检验出部队的成色。
众所周知,1937年9月,由红军主力改编而来的八路军3个师陆续挺进山西敌后,自平型关大捷起,打了一个又一个规模虽不算大,但对提振全国军民士气,坚定抗战到底信心,扩大八路军影响力起到了重大作用的胜仗。其中,129师386旅772团在刘伯承指挥下,反常用兵,在七亘村重叠设伏,打出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典胜仗。
不过,如今已鲜有人知道,七亘村伏击战之所以能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同属386旅建制的771团,此前几天刚刚在七亘村打了个败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因为这场败仗,才让日军指挥官认为七亘村附近的中国军队已被“荡平”,运输队沿途“安全无虞”,这反过来为772团出敌不意地设伏创造了战机。
八路军东渡黄河时,是隶属第二战区建制的。第二战区希望将八路军拉上一线,与日军正面硬顶。而我方则据理力争,认为应该发挥八路军所长,以运动战、游击队袭扰日军侧翼、切断敌后勤补给线,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在太原还未陷落,由国民党主导的华北正规作战尚未结束之前,为顾全抗战大局,八路军在兵力使用方式上有时候不得不作出一些妥协和折中。
作为八路军3大主力师中,最晚挺进山西的1个师,129师指战员听闻兄弟部队战绩后,战斗热情空前高涨,都渴望着尽早和日军打场大仗。其中,386旅771团在团长徐深吉的指挥下,于10月22日中午抵达石门口时,恰逢日军第20师团所属的第40旅团的5个步兵大队,从井陉方向迂回至此,准备抄坚守新关的中国军队后路。
两军不期而遇,771团团长徐深吉反应很快,他指挥部队村东老爷庙后山高地,利用当年蒋阎大战时留下的旧工事,对这一大股日军实施阻击。日军因为轻装迂回,炮兵没能及时跟上来,因此仅靠步兵对771团发起数轮冲击,都被击退。
打到傍晚时分,双方脱离接触。徐深吉率部转移到七亘村宿营。因为在与人数多于自己的日军正面硬抗时没落下风,所以771团指战员们兴奋异常,同时也滋生了骄傲轻敌情绪。他们认为经此一战,日军锐气已失,断然不敢打夜战,于是连班哨、排哨也没派,便放心大胆地睡觉去了。
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股日军根据空中侦察得到的情报,在22日午夜时分派出1个大队兵力,避开大路,从山谷底部的小沟绕到了七亘村左边,配合从正面展开攻势的2个日军骑兵中队,于23日3时对七亘村发起了突袭,成功摸掉了771团的步哨。万幸的是,771团1营1连连长查哨时发现情况不对,遂立即鸣枪报警,惊起了全团指战员。
771团是由原红4方面军第31军91师改编而成,其历史可追溯到鄂豫皖时期的红25军73师。这些百战余生的红军老兵们在猝然遇袭,指挥系统瘫痪的情况下,先是班自为战,尔后在战斗中互相靠拢,互相支援,逐渐形成一个个新的战斗集体,在临时推选出来的指挥员率领下奋力突围,往村外山上转移。其中,该团1营3连5班的8位战士,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主动要求殿后,最终全部伤亡。
由于七亘村落入了日军之手,771团无法通过有线电话与上级取得了联系。夜间仓促突围,部队建制已乱,也无法派出通讯员向上级汇报情况。因此从10月23日3时至当天傍晚,771团与129师、386旅失去联系长达10余个小时。
1个主力团失联,师长刘伯承、旅长陈赓都忧心如焚。而听到风声的蒋军高层,丝毫不掩饰自己幸灾乐祸的嘴脸。时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桂系大佬黄绍竑,竟然在拍给刘伯承的“慰问电”里公然冷嘲热讽:你们八路军光说游击战、运动战,结果你们反被日本人游击掉了。时任第2 军团司令官兼第13 军军长汤恩伯虽然嘴下留了德,但也在给刘伯承打电话时轻蔑地说:“看来你们的游击战不行哪,我们几万人都顶不住,你们一个旅怎么行?还是撤吧!”
刘伯承此时无心情与这些“友军”将领作口舌之争,他急令陈赓立即带人去寻找、收拢771团指战员。徐深吉及其团部,是23日傍晚归建的。但直至24日傍晚,才算将该团失散人员基本找齐了。
令随陈赓行动的第2战区联络官惊叹不已的是,蒋军每次溃败,均是丢盔弃甲,装备损失极大。而或三三两两,或小股成群归建的771团指战员,不仅随身武器无一丢失,而且很多人还额外背着缴来的日式武器,甚至还穿上了日军大衣。一打听,原来这些指战员在失联后,在敌后各自为战,积极主动地袭扰小股日军或是日军后勤分队,居然颇有斩获。这些信息经联络官之手传到第2战区长官部后,原先那些看129师笑话的人,也不得不对八路军的组织性、纪律性、凝聚力和战斗力表示钦佩。
经过事后清点,此次771团遇袭,共计伤亡、失散了40余名指战员。虽说损失不大,但这些人个个是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锻炼并保存下来的精华,哪怕损失1个,都着实令人痛心。虽然直接责任在771团主官,但刘伯承还是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于24日给中央写了份深刻的检查,并于当天带人亲赴七亘村现场勘察,总结教训,却意外地发现这是个伏击日军后勤补给线的绝佳地点,加之他分析日军心理,认为日军侥幸偷袭“得手”后,万万料不到八路军敢于在刚打过“败仗”的地方对其发起挑战,遂定了立即在七亘村设伏的决心。
10月25日上午,772团在团长王近山指挥下,首次在七亘村设伏成功,歼敌数百的同时,缴获了大量八路军急需的作战物资,386旅乃至整个129师的士气为之一振。几乎在参战将士们欢呼雀跃的同时,毛主席给大家“敲警钟”的电话也到了。在这份电报中,毛主席指出
:“屡胜之后,必生骄气轻视敌人,以为自己了不得。771 团七亘村受袭击,是这种胜利冲昏头脑的结果。你们宜发通令于全军,一直传达到连队战士,说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是一个艰苦奋战的长过程。凡那种自称天下第一、骄气洋溢、目无余子的干部,须予以深切的话告诉他们:必须把勇敢精神与谨慎精神联系起来,反对军队中的片面观点与机械主义。”
戒骄戒躁的772团,在刘伯承、陈赓的指挥下,于10月28日午后第二次在七亘村成功设伏,又一次缴获颇丰。而痛定失痛的771团的短短10天后,便在团长徐深吉率领下,于11月2日在黄崖底河谷伏击战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将压在指战员们心头那遇袭失利的阴霾一扫而光。
刘帅不愧为智勇双全的猛将。
只要跑路准出问题。抗战之初八路军就向国军指出了这个问题,抗战期间和抗战后国军自己总结还是这个问题,解放战争期间依然故我。
说起跑路,其实淮海战役杜聿明从徐州跑路后还有最后一个机会:这30万美械精锐奔着永城就来了,国军不知道的是,永城是中野的前方后勤基地(后方基地在商丘,铁路运到商丘,然后从商丘运到永城),物资和伤员药品等全在这里。而且那时中野兵力紧张,全军都压在双堆集,后方完全是空城计,永城守军猜猜是多少?只有三分区两个连!而且还是不满员的地方部队,加起来一共不到两百人,全部重武器只有两挺机枪两个掷弹筒。如果国军坚决拿下永城,尚有一线翻盘的希望。
刘邓陈发现杜聿明奔着永城来大吃一惊,据说此后一天都极为紧张。死马权当活马医,邓小平在午夜(12月1日深夜或者第二天凌晨)亲自给三分区政委寿松涛下令,让他带着这一百来人坚决堵住杜聿明30万大军,一个人都不许活着回来。寿松涛非常冷静的表示,先来的肯定是骑兵,永城东北有十几条小河沟,可以作为狙击阵地阻挡骑兵争取时间。不得不佩服寿松涛,在梦乡中被突然叫醒,被告知第二天要以一敌千,却能马上就把这仗怎么打安排得井井有条。
随后他就带着这一百来人连夜挖工事。到了下午一两点,杜聿明的前锋骑兵终于来了,大家以为都要壮烈了。没想到打了几枪,骑兵就被空城计吓跑了,再也没回来。。。
根据军史这天傍晚华野八纵主力开到了永城,根据当事人回忆第二天凌晨八纵的大部队才接手了阵地,不过这都不重要了,国军当晚没有任何攻击行动,第二天早上,杜聿明正要向永城出发,得到常校长空投的手谕,要求停止向永城前进,转道去救黄维。其实这时有没有那个手谕并不重要,永城方向已经被堵死了,杜成了瓮中之鳖,手谕最大的作用就是杜可以把锅甩给常校长了。。。
寿松涛后来是西北工业大学首任校长,不过校史里只提到他在淮海战役中负责支前,却不知道老校长当年唱了这么大一出空城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徐州和黄百韬也解决了。
相当于半吊子辽沈战役,也是成功的,这是粟裕敢于提前发动淮海战役的勇气,当然粟裕没有想到杜聿明真跑了。
粟裕的计划是除了徐州先清洗徐蚌东部 。
即便留下了徐州重兵集团,也不影响大局了,平津也必然下来,因为东野必然入关。
当然,如果你的说法实现,撑死是中野大部分后勤被削弱,也不算大事。正如邓小平吹的,即便中野打没了,其他我党部队也会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是一个事实。
中野多他不多,少他不少,如果不是周总理一直力保刘邓,忙于做个轿子给中野刘邓,也许早就解放了。
杜聿明眼睛确实毒,准确的发现了中野的缺陷,他的策略如果不是蒋介石,确实是可能成功的,当然,如果抛弃家属商人,就更完美了。
可惜,蒋介石、刘峙太不给力了,杜聿明受到擎肘太多了。
如果是胡琏,大概会成功撤退,哈哈哈。
永城丢了,杜聿明和黄维这几个主力兵团都可能跑掉,就好比辽沈战役按照林彪想法跑去死磕长春,结果沈阳国军都撤到关里了,就算在长春歼灭了郑洞国这个偏师又能怎样?表面上打赢了,反而导致以后的作战更难打,打了还不如不打。。。
共产党最惨的应该是中原突围吧。5万人出来4万,也有说原来有6万的。也就是损失了20%到30%吧。这还是被6倍的兵力四面合围。 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就是各部不乱撤退。最后都逃掉了。
至于战四平撤退,更是没怎么伤筋骨。
三大战役都存在着该撤不撤,该掩护不掩护。就说杜聿明的30万大军。分出十万来打阻击,剩下的怎么跑不是跑。就没有一次有像样的阻击的。
问题考虑到了也没办法。
消灭黄百韬,可以了,大大削弱了徐州集团,而一旦按照你所说,徐州集团军队决心出走,粟裕是拦不住的。
能打锦州自然好,华野没有东野的兵力。
对比长津湖美军的撤退,前面部队打开出口,然后总部走就可以了。
部队长直接做直升机走的,这样不间断指挥。
国民党是必须总部的八大处在一起走,四面八方都要是部队围着才安心。
莱芜战役是这样,杜聿明撤退永城也是这样,而且还要天亮了,总部的军官们装了车吃完早饭才走。莱芜战役李仙洲也是9点才出发撤退。
撤退要求兵贵神速,他们这么干完全当成正常行军了。
看看国民党名将李天霞和钟松怎么处理的吧。
张灵甫和李天霞同时发现了孟良崮形势不好,张灵甫的参谋长到李天霞军部,商量一晚上,据说他俩都商量好了马上撤退,。李天霞当晚10点命令总部装甲兵立刻启程撤退,李天霞率领步兵半夜2点撤退。越走天越亮,越走越安全。张灵甫第二天早晨九点才下令撤退,李天霞早就撤到安全地带了。张灵甫就撤不下来了,被1纵叶飞堵住了。
钟松在黄龙战役的时候一看形势不好,早上9点下令撤退,副军长朱侠反对。钟松不废话,带几个人拔腿就走,等晚上朱侠再想突围就来不及了,被打死了。还损失了军部几乎全部的部队。
钟松在沙家店战役一看形势不好,晚上12点命令123旅靠拢,123旅旅长刘子奇不愿意晚上走,只把配属的1个团叫起来出发。结果这个团就跑了,刘子奇第二天起来再走就被堵住了。
如果打阻击,必然是伤亡大、损失高。如果事后都给补充,那么部队主官就有积极性。如果事后军长直接变高参了,必然大家避之唯恐不及。
蒋介石思维局限在军阀水平,哪怕是个高级的军阀。和共产党比落后出代差了。
46年国军有三百多个旅,算上补充就按五百个旅计算,每年打掉一百个,五年搞定。
起初这个线性模型非常精确,第一年打掉97个,第二年91个,然后就进入了非线性区间,第三年国军崩了,三大战役打完,一口气灭掉了将近200个旅,线性模型失效了。
说明即使是千古奇才,碰到非线性事件也没办法预测。
如今的乌克兰感觉也要进入非线性区间,竟然几天就丢了奥切列季涅,这个村的重要性见下图箭头处,附近的制高点,而且从这里再往西直到红军城防线,也没什么大居民点作为支撑了,过了红军城再往西也没啥大堡垒了,等于最后一道防线的前沿已经丢了。看来得开始站乌克兰一边了,乌克兰加油,西方快点送军援。。。
只是个例。但结合俄第5旅在克拉斯诺格夫卡南部站稳脚跟后,单凭一旅之力,在半个月的时间就打下近50%城区,这可是乌经营了十年的堡垒城市,很难不让人怀疑乌军是否普遍丧失作战意志了。
乌政府废止乌军人在军队中服役满36个月即可复员的法律。乌士兵唯有死亡和残疾才能使摆脱战争,且长时间得不到轮换和休息,不可能不严重打击士气。
一点突破了需要快速跟上,分割包围,才有意义。
你最多就是面前的防线崩了,接着退。还有条河呢。打到河边再说非线性吧。
有生力量一天几百,一年几万。这量级,我看是标准的对峙。
甚至说到士气,你需要打一场包围歼灭战。告诉对手包围你就死定了。每每让对手撤走,那新兵就成老兵了。
要有这个觉悟,蒋军早打赢了
只逃出来700多人,后续零散回来、营救回来不过一两千人。
或者说前后不挨。
前面说我军说的是消灭敌人的军队数量,后面说俄乌战局,又在说战略要地。
按照“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乌克兰即使丢了要地,但军队保住了,怎么就非线性了?
解放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离不开主席坚持的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指导方针。
开打时,老蒋500个旅,主席心心念念的就是吃掉这500个旅。
在1948年9月7号发给林彪的电报中,为了让林彪打锦州,主席扳着手指头给林彪算账:
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只要我们每年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一百个旅左右,五年歼敌五百个旅左右,就能达到此项目的。
两年过去了,任务完成的怎么样呢?
过去两年我军共歼敌正规军一百九十一个旅,平均每年九十五个半旅,每月八个旅弱。
接下来怎么干?
今后三年要求我军歼敌正规军三百个旅以上 ,今年七月至明年六月,我们希望能歼敌正规军一百十五个旅左右。
那么这115个旅的KPI,摊到你林彪头上是多少呢?
要求华东野战军担负歼灭四十个旅左右 ;
要求中原野战军担负歼灭十四个旅左右 ;
要求西北野战军担负歼灭十二个旅左右 ;
要求华北徐向前、周士第兵团歼灭阎锡山十四个旅左右 。
没别人了,以上合计80个旅,115—80=35,所以,你林彪的KPI是35个旅。
好了,账算完了,下面告诉你为什么让你打锦州。
你林彪在东北要打的,自北到南,就三个点,长春、沈阳、锦州,你打长春,沈阳和锦州来送死吗,不会,那么即便你打下长春,你能给我35个旅吗?所以,你只能打锦州,断长春、沈阳的后路,引他们来救,这样你的35个旅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