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件事表明:大陆政府从未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当做备选方案。 -- 俺老孫
是国家对资本的态度。
天下大事,无利不起早吧。未来我们还欢迎不欢迎马云,甚至那些大家咬牙切齿的地产大佬? 多说无益吧 。
重量,速度的基本参数都保密的话,还会公布这么细节的东西?别拿论文比实际产品啊。
而且鸭翼布局那么牛,怎么需要更大相对升力的海军型又换成常规的歼35了。。。
超巡一般标用“军推”吧,最大不加力都不算啊。速度和耗油的妥协。。。而且最大超巡速度以下好大范围啊,啥叫最大推力下才实现。。。
那我要说,以老美的一贯惯例,参数一般都是有水分的,这才是当不得真的。
就拿22来说,前面吹嘘升力系数超过2,后来公开的1.7,,,呵呵,,,
而且,戴高乐上的阵风不是鸭翼么 ?
我说了战机的设计是五花八门,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有取有舍,没有一定之规。到了你这,就成了僵化了 ? 难道因为20的升力系数好,以后所有的都必须按照20的来设计 ?
那27系列的都被玩出了多少型号,带不带鸭翼的都有,光30型号的就有带有不带的。
都是27发展出来的舰载机,33有鸭翼,15却没有,能说明啥呢 ?
都是27发展出来的战轰机,34有鸭翼,16却没有,能说明啥呢 ?
需要飞2000公里打击的目标,肯定是高价值目标,并且在2000公里就能产生威胁的,如b1.b2,造价在20亿美元以上,如果飞2000公里的导弹是1亿美元一枚,那一换一也是合算的。
至于运十是另外一种算法了。
有人机可能是战斗+空中预警+指挥中心这种综合战机的模式。
这个模式正是现在大国的作战模式。
而正在探索中的新模式是利用战斗机,尤其是隐身战斗机直接指挥无人机作战,但这种模式双座型战斗机才能更好的胜任,然而F35包括F22都没有双座型,单纯的依靠新进的高度自动化电子设备并不能很好的完成。
有一个例子就是前两年美军测试过F35/F22指挥“女武神”无人机,但失败了。
今年2月,美国空军的忠诚僚机XQ-58A“女武神”,与F-22和F-35A在亚利桑那州尤马试验场进行首次编队飞行,并测试“一号门户”机载通信系统,试图充当转换器,让F22的“编队内飞行数据链”,与F35的“多功能先进数据链”安全互通,避免采用Link16数据链暴露隐身飞机的位置。然而,他们失败了。
这个失败表面看起来与双座机单座机并无联系,但它说明了完全依靠自动化并不靠谱,无人机配合作战,特别是在多架无人机编队作战的时候,需要有专门的人来进行控制。美军F35虽然测试过指挥火箭炮,与陆军单兵系统互联等等,但都是较为简单的一对一测试,一旦一对多,或者多对多,仅有一名飞行员还是会手忙脚乱。
F22改双座估计戏不大了,F35还有些可能。
F35为何没双座设计?测试指挥无人机失败,后悔未多装一名飞行员
.
比较起来,现阶段更有前途的反而是被称为”轰炸机“的B-21,诺格把它成称为第一款”六代机“,背后也可能掩藏着可以把B-21当作空中无人机指挥机的作用。
但B-21上舰又不太可能。
老美也没公布啥升力系数啊。。。顶多出现在论文里。。。
发动机不行靠气动设计牛逼,但发动机设计里气动也占好大一部分啊。。。
F22 主起落架收进机翼,占用机体空间还小些。
之前的鸭翼布局(台风,阵风,鹰狮,歼10)飞机也不见得比早一些的三代机机动性强。。。
小病不断,没有大病。要破产误判,就是大家小打一场,骡子马呀都拉出来溜溜,美国就是这个思路,(乌克兰,菲力宾场子都给你造好了)但中国一直在躲不下场。美国自然就容易认为中国是黔之驴,虚张声势。那么中国是虚张声势,诱敌深入,还是因为盲目自大对国际政治无知无意造成了别人误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