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新建大科学装置为什么不放在中小城市? -- 学菩提
最近看到一些光刻机相关的帖子,发现一个叫同步辐射光源的东西。这个大装置据说上千亩。可是中国的已有装置不是在北京就是在上海,为啥不放到中小城市呢?
一方面,中小城市人力便宜,吃喝用住便宜,意味着建设成本低。
再一方面,中小城市房价低,意味着拆迁成本低。
又一方面,在北方人口稠密区,中小城市就业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这些工程,及后续的企事业单位,可以挽救一个地级市的经济。
当然,小地方有缺陷,但这些缺陷是可以弥补的。
比如交通,有机场的不多。但是在高速、高铁相当发达的今天,这不是问题。
再比如人口素质,高大上的科学家可能看不上小地方姑娘,不好找对象。但是现在已经不是科学春天的时候了。对于这些大装置的使用者,物理博士们,据说已经是毕业即失业,甚至创造了博士后这个缓期失业的事物。他们本来就是期货光棍,没有议价能力。能有这样的工作机会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有工作,才有脱单希望。
综上所述,放在中小城市百利无一害。事实上,在美国十多个同步辐射加速器都是放在小地方。
比如大型天文望远镜就需要在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人工照明少的地方,所以大概率就去大西北或者青藏高原了。射电望远镜需要无线电环境尽量干净的地方,就要往地广人稀基站少的安排。
如果没有这些限制因素,大科学装置其实更多是放在大城市的郊区较好。第一是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投入容易获得。二是建成后运营起来容易找到人力。毕竟人不是机器,除了工作人家也要考虑娱乐休闲、医疗、子女就学很多问题,而这些条件的满意程度,中国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差距是明显的,大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差距也很明显。所以中国的大科学装置就倾向安排在大城市的郊区。
你要是再中小城市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呆过就体会了.
这些地方基础就差, 没有好的大学和研究所, 当然就缺乏专家.
就算有过, 好的专业也跑完了.
有高铁, 和每10分钟一班高铁是不一样的; 有机场, 空管一年的工作量都赶不上浦东机场一个人一天.
一切从头开始, 要解决很多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人员的生活问题(工资,住房,配偶,子女),未来还有大量的技术交流要做,建造代价和维护成本要大于大城市.
这种装置, 最起码要在成都,重庆,西安这种城市, 向绵阳, 咸阳, 贵阳这样的都不行.
美国能这样, 是美国本质上没有大城市,只有城市群。 不知道日本怎么样。
谁会在乎那些数字的想法。拍板的人都是要在城里的。
当初有一个叫中科大的学校从北京疏解到合肥。一些骨干都没有跟着学校走。原来的所系结合(每个系对应中科院每个大所)的特色优点,成了劣势,因为牛人都留在各所了,去合肥的都是二流三流人才。即使搬迁的,各系主要的老师,户口都留在北京。现在这个学校也是二流。据说该校刚开始招生,是清北已录取的学生里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现在是该校的学生,通过考试择优进清北读研。
有这个例子在前,谁傻了去小地方。
就是领导要舒服,就要在大城市。那么下面小兵怎么想没人在乎。可是以大城市的房价,小兵很难生活,难道不存在招聘困难?
至于你提到的中国科大,我记得有个网红叫陈平,就是这个大学毕业的。他也一贯鼓吹,要把大学建在小城市。他其实比我激进多了。其实我觉得大科学装置因为要雇佣物理博士这种小群体,在小地方没问题。但是大学本科生毕业的就业是多方面的,需要各种机会,在小城市受限远超过科学装置的博士后和青年教师。
名气比清北差多了吧。。。
小地方机会相对少啊。。。配偶工作,子女上学,都是问题。。。
而且大型科研装置,也不是啥好工作的地方啊。
发论文难,即使发个论文,成百上千的作者列表。。。作为螺丝丁的作者一员,简历都不好写。。。
做决策的人一定是行政官员,而非业务官员。行政官员是不需要跟项目去小城市的,但他要考虑到去的人的感受。
把中科大拍到合肥去的是刘西尧,当时是中科院党核心副组长、国务院科教组长。无论他把中科大拍到哪儿,他都没必要跟着去的。
现在,这些行政官员考虑到项目的可行性、持续性,把项目整到小城市,业务骨干不愿意去的理由多的很。即使开始去了,以后猫走的可能性也很大。
现在,不是两弹一星那个年代了,队伍不好带。
中国城市相当于府,中心城区带大量郊区及纯农村,放在北上,不代表就不支持小城市,大城市的远郊县离城区也几十上百公里,怀柔崇明人也是人啊。。
你提到的这些装置,起码在俄罗斯就非常集中,几个都在莫斯科。在日本也是在东京,大版,名古屋之类的核心城市。
旧大陆的首都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城,资源都堆在几个核心城市。这是千百年历史检验过的经济政治优化的后果,米国,加拿大,巴西等新大陆国家如果能再有几百年历史,也一定是这个模式,就是资源集中于几个交通要道,气是现在它们就是这个发展趋势,向几个巨城集中,中小城镇凋敝消亡。你提到的米国,现在大农村地区的大学都发展不行,而位于巨城的则不断进步。而且米国特殊的一点是某些小城不过是巨型城市带的一员,比如所谓湾区。
有人又拿中科大做例子,中科大算是半成功的。而这个半个成功里,合肥的发展助力于它更多,而不是它助力于合肥更多。它现在常被吹当年安徽领导多有眼光(说一句,当年安徽决策者李德生是河南人,而河南主政者纪登奎是山西人,因此吹安徽人有眼光,河南人没眼光都是笑话),这个都是机缘巧合。中科大是想回北京地方没了,当时迁移至各地的好多大学最后还是迁回去了。说起来,党国应该多吹合肥,这个地方是中华文明传统核心区,但是淮西地区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显赫大城,说明其地缘上有缺陷,既无地理险要的军事关口,又无交通便利的商业码头,而竟然能在党国投资绝对倾向于北京,东北,沿海,西安,成渝的情况下,这个地方发展起来,绝对值得一吹,它的崛起比深圳难太多了。
不过,以前国家底子太差,资源集中于几个大城,那有其合理性,经济发展到今天,还这么干,那就不合理了,最起码,各个大省的省会都应该分一些资源。现在,党国主张各地强省会,不知道是不是下一步就是把北上的资源逐步分到各个省会去。
任何人都是需要退路的,物理学工作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放在一线城市,如果工作不顺,或者说同步辐射光源这条路证明是不可行的,那还有退路嘛。
因为身处一线,机会多,同学多,同时工作中打交道的一线企业高校研究所也多,在技术路线沉没时,出门左转就是用人单位大门,找到下家的概率比较高。
同时国家培养一个物理人才,那也是花费了不少钱的,留在一线,虽然搞不成基础物理,还可以从事相关的理工科工作。
放在小城市就悲催了,高科技产业基本等于零,物理大工程失业就等于彻底理工科失业,千里迢迢去大城市面试,还不见得一定成功,路费都是问题。
2013年,上海光源开始与一家刚成立不久的研发型医药公司合作。这家公司利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BL17U1)进行靶点蛋白药物研究。
两年后,公司开发的抗肿瘤靶向新药(B-RAF二聚体抑制剂BGB-283)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新药的研发成功,不仅为公司带来可观的营收,也帮助他们获得了新的资金,可以将目光投向下一个目标了。
公司继续与上海光源合作。在BL17U1的协助下,公司获得了新药与靶点蛋白的高分辨率结构,成功研发出治疗淋巴瘤的新药。2019年,这款新药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成为第一款在美国上市的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药物;2023年5月,该药在我国获批上市。
这家公司就是百济神州,这款新药就是泽布替尼(第一个国产BTK抑制剂,中文名百悦泽)。
目前,全世界共有6款BTK抑制剂。我国上市(均被纳入医保目录)的有3款: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奥布替尼。2022年全球BTK抑制剂市场已超过110亿美元。作为第一款BTK抑制剂的伊布替尼占据绝对优势,2022年全年全球销售额是72亿美元(2021年是96.83亿美元,呈下滑趋势)。泽布替尼在2022年的全球销售额为38.29亿元(约5.65亿美元),其中26.44亿元来自美国。据分析,全球BTK抑制剂的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200亿美元。若泽布替尼按照过往2年的销售增速,有望在2025年超越伊布替尼,获得至少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2020年,疫情刚爆发的时候,中央提出搞新基建,从轨道交通、超高压输电,到充电桩。全国人民一脸懵逼:基建,不就是修路架桥马,我们都会;新基建,我们可真不会了。
现在,再审视“新基建”这个概念,类似上海光源、安徽光源、大连光源,以及最近在网上沸沸扬扬的清华光源,这类大科学装置才是真正的新基建。铁公基这样的传统基建,资金量需求大,回本速度慢,在金融界看来是不赚钱的领域。但正是在铁路网、公路网、地下管网的支撑下,我国的经济才快速地发展起来。现在,接力棒交到了大科学装置所代表的新基建手中。
除了百济神州外,上海光源自2009年5月开放以来,已为27家制药公司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初步形成了制药企业科技服务产业集群。百济神州、上海美迪西、维亚生物等多家本土企业借助上海光源平台实现了创新发展。医药产业将是下一个芯片制造。
上海光源不仅有BL17U1在医药研发领域中大显身手,隔壁的BL16B1(小角散射线站)正在研究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科普文是这样描述OSC的:基于有机高分子材料作为光敏活性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材料结构多样性、可大面积低成本印刷制备、柔性、半透明甚至全透明等优点,除了作为正常的发电装置外,在其他领域如可穿戴设备等方面亦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说到,可穿戴设备,呵呵,那可是下一个“智能手机”。
最后说两点感想:
1. 大家没必要再纠结楼市了。老黄瓜说得对,地段,地段,还是地段。不管北上深,还是其它省会城市,有钱就在好地段买楼,长期看是没问题的,但地段不好的楼,问题是多多的,能离多远是多远。
2. 大科学装置不能去二线城市。它就是基础设施,自己不赚钱,赚钱靠支持起来的产业集群。二线城市无法聚集未来需要的庞大产业体系。
最后的P. S.
美国人的故事总是很俗套。作为美国公司艾伯维/强生旗下的产品,伊布替尼于2023年6月15日在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泽布替尼侵犯了伊布替尼的专利。请问美国佬,你是在帮我们识别下一个华为吗?
如果所有光子都透过材料了,那它怎么产生光电效应呢?
还是说仅有部分不可见波长的光产生效应?那这样的话总体效率能有多少呢?
现在小地方人不行,还是投入不够。国家投入太依赖地方配套,所以成了马太效应。如果中央财政不要地方配套,反而损有余补不足就能解决你的问题。比如全国学术人员按等级发钱,固定工资全国统一。然后以当地税收为指标发补助,所在市县一级财政越差,国家补钱越多,就能形成正面流动。
比如同一个院士,在清华挣一个月两万,到兰州就五万,到乌鲁木齐就十万。同时严打非法收入,人就赶过去了。个别愿意感受清贫的不拦着。但是我相信大多数孩子没大学毕业的中轻年人,肯定还是在乎钱的。
解决住房医疗等基本问题就很难了,谁还顾得上什么娱乐。只要偏远地区给钱够多,没问题的。
使用光源的工作站可以发正常文章的。你说的上千人是那种光源系统的文章,本身科研意义不大,就是对国家投钱有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