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翻译】日本半导体产业为何失败? 现在才能理解的三个转折点 -- 杨微粒

共:💬78 🌺664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翻译】日本半导体产业为何失败? 现在才能理解的三个转折点

第259期 日本半导体产业为何失败? 现在才能理解的三个转折点

头脑放谈

20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 站在今天(2021年)回望过去,日本半导体产业似乎因三个转折点的失误而失去了地位。哪里做错了?

2021年12月17日 05:00 发布

编辑部跟我提出了“希望你写一篇有关日本半导体产业衰落的文章”的请求。我回答“我明白”,但心里却有些刺痛。虽然我只是在行业的基层左来右去,但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失败,可能也有一些责任。 我觉得会有人指摘我:“你这讲的什么话?”或者“我不想被你这么说。” 如果您能将本文当作败军之兵而非败军之将悔恨之余的不平之鸣,观其大略,笔者将不胜感激。

回顾过去,可以看到三个转折点

很久以前,曾经有一段时间,日本半导体占据了世界的半壁江山。年轻人也许会怀疑“有这样的时候吗?”,但那是面向商务人士的PC登场,日本进入泡沫经济景气的1980年代的事情。

然而,现在距离那时已经过去了大约40年。 日本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屡次下跌之后,火势即将熄灭的境地。 最近日本政府开展了资助政策,但日本半导体产业是否能起死回生,仍很难说。 回顾过去,衰落的过程中似乎出现了三个转折点。

现在谈“如果”已经没有意义了。 遗憾的是,如果在转折点处进行适当的决策,日本半导体中或许完全有可能出现与今天的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相媲美的企业。 事实上,今天的情况就是在各个转折点上全部失败的结果……

1980年代的转折点:日美半导体摩擦

我们先来看看20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的鼎盛时期。 半导体并不是这个时代日本唯一的强势领域。 当时NHK的宣传是,日本应靠电子立国。 日本的各个通用电子制造商,无论是在业务还是技术方面都席卷全世界。

然后,在80年代末,泡沫出现了。 当时资金调拨的速度快到能用“秒”计算(尽管现在不可想象)。 虽然因规模、条件、是上半还是后半,结果都有很大不同,但在这个时代,大约几十亿日元到几百亿日元就足以建造一座很棒的半导体工厂了。

日本半导体制造商通常是通用电子制造商的一个部门。 公司规模大,资金调配也充裕,这个时代的日本半导体,毫无疑问是带着勃勃生机(现在这个词是不是已经是死词了?)向前冲的。

但在此时,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也就是美国的半导体公司。 代表公司叫“英特尔”。 但不要用今天英特尔的规模套到那个时代。 那个时代的英特尔虽然正在开发最先进的半导体,但与日本的通用电子产业相比,体量要小一个数量级。

总体来说,当时整个半导体市场的规模也比现在要小一个数量级。 这个时候的日本和美国政府恐怕都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体量小妖风大的产业罢了。

然而,这妖风最终却起效了。 当时,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经济摩擦已经成为一个问题。 美国政府对此感到很不爽。 其中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问题”就是日美之间的半导体摩擦。 我就不详细说了,但日本政府给出的答案是“购买一定比例的美国产品”。

许多日本半导体制造商都设有计算机、家电等部门,既是半导体的生产者又是半导体的使用者。 经济在进入泡沫时期表现良好。 当时人们觉得,在我们消费的半导体中 20% 左右从美国购买,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大约在这个时候,当我去那些使用半导体的企业开展销售活动时,他们会说:“如果你带(日本)国产的CPU过来,那我们这边会觉得会有点困扰的……” 最终,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CPU 似乎是美国半导体行业唯一值得购买的东西。

内存等部件,日本国产产品在价格、可靠性、交期(供应)方面都比较好。 不仅如此,当时的美国半导体制造商都开始退出内存领域了。

姑且不论那些如泡影般消失的CPU,当时,日本精英半导体公司正在开发一个制造“TRON-CPU”的项目。 人们设想,将制造在国产“TRON-CPU”上,运行国产“TRON-OS”的计算机。

现在回想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梦想,但在那个时代,这并非不可能。 毕竟,电子立国日本的电子工业是世界上最强的;如果日本的通用电子工业是一个巨人,那么它的对手英特尔和微软就是侏儒。

我认为,日本标准的个人电脑当时是有可能主导全球市场的。 然而,半导体摩擦的结果却是“分工”。 分工的结果是:日本有内存和ASIC,美国有CPU。 结果,日本公司就失去了占据英特尔目前地位的机会。

1990年代的转折点:泡沫破灭

下一个转折点是,20世纪90年代的泡沫经济的崩溃。 这并不意味着崩溃后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 可以说,那是一个崩溃的冲击逐渐夺走日本半导体的体力和技术能力的时代。

随着泡沫的崩溃,自然而然,融资就变得困难,每个公司都难以维持收支平衡。 另一方面,建设新半导体工厂的成本正在增加。 在这个时代的后半期,尖端工厂将达到1000亿日元的规模。

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半导体作为一家大型制造商的一个部门」这一点,会如何成为半导体发展的桎梏。 通用电子行业的各个业务部门,都希望将有限的投资资金带到自己的部门内。 其中,半导体方面的投资规模巨大。 众所周知,半导体产业繁荣和衰退的浪潮极其巨大。 半导体产业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的:因不景气,赤字绵延持续一段时间;但有一天突然价格猛涨,供不应求,厂家赚了很多钱。

当企业赚钱时,人们不会反对投资,但当企业亏损时,他们会说你进行巨额投资是疯狂的。 然而,在半导体领域,疯狂是必不可少的。

不仅建造新工厂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在其基础上开发流程并开发使用这些流程的产品也需要很长时间。 半导体产业繁荣之后再投资,就太晚了。 通常情况下,投资者只能在进行投资前,就相信几年后一定会有利可图。 不仅日本企业面临着决策,外国半导体企业也面临着决策,但日本半导体企业在泡沫经济破裂后做出的投资决策普遍缓慢且规模较小。 这是因为日本公司并不仅仅有半导体部门。

站在现在回望那个时代,我想,“当时我们还是有机会的啊”。 我们当时是有机会成为台积电的。 那个时代的日本半导体技术,仍然能够与世界领先的技术竞争。 积累很厚嘛。

而且,不管怎么说,当时的日本企业也不是说完全没有钱。 如果凑出资金的话,有可能自己建造一座新的尖端半导体工厂。 如果在那个时代,日本半导体公司分离为制造和产品(设计和销售)部门,那制造部门可以整合成一个巨大的代工厂(当然资金也会集中),台积电可能就没有机会崛起。 可惜现在这只是个梦了。

 那么,fabless(无晶圆厂)化的产品部门,会按领域细分成一个个小企业。 会有一些企业亏损破产,但也有企业可能会开辟独特的市场,并随后诞生出像英伟达、高通这样的公司。 我武断地认为,在1990年代的日本,我们“仍”能够做到这一点。

然而,这样的重组并没有真正发生,半导体公司将继续受到成本飙升的影响。 结果,日本越来越多的技术落后了。

2000 年代的转折点:市场转向智能手机

在 2000 年代,焦点则稍晚一些,从 2000 年代中期到 2010 年代初期。 这里的转折点是市场从功能手机转向智能手机。

就半导体而言,那是一个全世界都被卷入基于Arm的“生态系统”的时代。 韩国三星在这个时代发力,后来成为世界第一的半导体公司(尽管是暂时的)。 我觉得,日本半导体在那个时代还是有机会成为三星的。

然而,日本半导体并没有关注这种可能性,反而磨损、落后、被淘汰了。 这个时代也是一个日本和欧美都被半导体资本投资的巨大风险所震撼,纷纷转向“避险”的时代。

半导体部门的割离、分拆、出售等情况时有发生。 此外,也有一些公司决定退出先进半导体的制造。 任何半导体公司的产品实际上都会由台积电生产。

如前所述,日本半导体起源于公司“内部”的半导体部门,所以一开始就有很多“内部”客户。 从日本半导体的幼年(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人就建立了一个安逸的生态系统。

此后,即便是在它开始对外销售,在全球范围内拓展销售渠道时,消费者和制造者(在微型计算机方面,也包括工具供应商和软件供应商等第三方)可以说也还在致力于为每种产品打造一个“生态系统”。

日本半导体企业追求直接和客户“面对面”,并致力于在不销售失败的情况下稳固业务。 嵌入式使用的微机产品是最典型的,但当时日本的微机制造商,如三菱电机、日立、NEC等,都拥有多种功能强大、架构独特的微机产品线。 每个应用领域都有各种各样的产品组,业务随着每个应用领域的生态系统的创建而循环。

然而,半导体部门的剥离浪潮却出现了。 在日本,瑞萨电子是被“裁减”和“整合”的代表企业。 瑞萨电子最初是由三菱电机和日立合并而成,后来又加上了NEC。

很多人本以为,如果这三个拥有强大微机产品的公司联合起来,就会成为一家超级强大的微机公司,但事实并非如此。 它不是三个,而是数十个或数百个小型生态系统的集合。 当然,由于是合并,其中很多生态系统面向的市场是重叠的。 整合对于获得合并成果至关重要。

但为了保证眼前的销售和利润,公司又不可能轻易放弃各个小生态系统。 当公司在内部进行努力和改组时,世界已经变化了。

如今的智能手机中,使用了各种日本制造的零部件,但仅限于周边零部件。 然而,在智能手机之前的功能手机时代,日本半导体能够触及核心零部件。 当然,在欧洲手机界取得突破的Arm,之前也被引入了日本半导体。 但它只是数十个小型生态系统之中的一个项目。

然而,随着苹果和谷歌这两家公司主导了智能手机的世界,一件事已经变得清晰起来。 全球化发生了——以最先进的智能手机 SoC(当然是 Arm 内核)为顶点,从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到汽车,一切都已发展成为一个基于 Arm 的大型生态系统。 那是一个被称为「红海」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很多厂商并不想在红海中厮杀。

然而,在红海中幸存下来的公司已经获得了竞争优势。 看三星就可以知道。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三星的处境肯定比日本企业还要糟糕,但它成功地抓住了从传统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变的巨大机遇。 看起来他们把公司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了智能手机上。 经常有人说选择和集中是家族公司的长处,三星精准地贯彻了这一点,令人惊叹。

极端地说,当世界上除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都深陷红海、面临激烈竞争时,日本企业却在努力巩固和精简他们多年来培育的小生态系统——由绿色小岛构成的群岛。

然而,弹丸之地的绿色小岛却被红海汹涌的海浪侵蚀,变得越来越小。 许多公司(不限于日本公司)因无法完成向智能手机的过渡而被逐出市场,但也有许多公司利用这一机会实现增长。 日本半导体没有将市场拐点视为机遇,站在了被撼动的一边。

“在这里我想写一点多余的东西。” 在日本企业中,有一家企业曾占据与苹果相当的地位——索尼。 索尼现在仍然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在图像传感器为中心衰退的日本半导体产业中,可以算是王牌了。

然而,考虑到2000年代,我认为它是唯一一家有可能“阻止”苹果前进的日本公司。 苹果的iPhone出现于2000年代末,但在它出现之前有一个堪称前奏的预备期——也就是iPod的时代。

在iPod之前,苹果是一家“时尚”的电脑制造商,但甚至有传言称它是靠微软的宽大才得以生存(如果苹果破产,Windows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将增加到100%,并将受到反垄断法的制裁等)。 随后,它以 iPod 进入了便携式音乐播放器这一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并在互联网和内容发行这个现在堪称主流的业务中站稳了脚跟。 我相信,正是 iPod 的成功,才使 iPhone 成为可能。

“如果”iPod失败了(苹果的移动终端Newton就失败了;其CPU也是Arm),iPhone就不会存在。 如果说当时有什么能阻止 iPod 的话,那就是索尼的“Walkman”,它在 iPod 之前就处于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顶端。 索尼旗下还拥有内容业务。 如果索尼能全力以赴地阻止 iPod 的兴盛,就有可能达到苹果的今天。 放到现在也只能是玩笑话了,算了。

下一个转折点:与中国的半导体摩擦会撼动日本半导体吗?

全球半导体市场已成红海,一股新生力量横空出世——中国势力。 如果世界上到处都是绿色小岛,中国人的进入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得益于红海般的全球化,中国得以成为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制造业中心,并以“低成本”为最大武器迅速成长。 2010年代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时代。

然而,时代在变。 “半导体摩擦”再次爆发。 与上次只“摩擦”经济相比,这一次有着更多的火药味。 转折点又来了。 改变肯定会发生。 我想作为老人,在绿色的小岛上远离风暴,但我确信我会被卷入其中。

日本半导体已从上次的主角之一滑落为配角。 既然是配角,那么在参与的同时就需要密切关注主角的动作,但问题是,日本半导体在这里能否表现出优秀配角的存在感。 你无法不做点什么。 但是,谁来指导这一战略呢? “会有司令来指挥遇到困难的舵手吗?”

关于作者

Massa POP Izumida

日本为数不多的 x86 处理器架构师之一。 曾在美国某半导体制造商从事8位和16位处理器的设计,在日本某初创企业从事x86兼容处理器的设计。 之后曾在出版社的半导体事业部等工作,目前在某半导体厂商从事异构多核处理器的开发工作。

https://atmarkit.itmedia.co.jp/ait/articles/2112/17/news024.html

通宝推:土地革命,普鲁托,桥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还有韩国的逆周期加杠杆技能

这厮,越是暴跌,越是满仓满融,骚操作把别人都整不会了,其实就是举国之力。

这么小的国家为什么敢All in,因为有人给他画饼了,他也努力,跳起来够到了饼。

现在玩举国之力的祖宗来了,就没它什么事了。

家园 根本在于“自主”二字

不过,“自主”二字不会出现在任何商业分析的文章里,最多是出现类似国际形势,政府监管之类的字眼。

所有的经济理论经济教程,都是设定经济活动是完全自由和公平平等的。而所有的经济活动,实践上都不是完全自由和公平平等的。身边的和看报导的不少“二代”接班,搞得满头包,然后大骂中国这个那个,不少。

日本,无论搞什么,都必须基于为美国利益作贡献,怎么可能超越?这是秘密的公开。不谈到这点,去评判日本失去n年日本经济技术的发展停滞衰败,实质上是文宣活动,有很强的误导性。

通宝推:海中山,
家园 韩国造船业一直补贴,现在补贴不动了,自然就落后了

之前还奇怪造船业怎么这么多年都是中韩平分秋色的,这不太科学啊。原来是韩国政府一直补贴,想用这招把中国造船业挤死。没想到,最后是自己扛不住了

家园 我觉得重要原因一个是日本自己市场小

一个是日本1990年代后大公司病太严重,跟不上半导体市场的迅速变化

日本自己市场小,要想发展就得靠海外市场,偏偏日本还喜欢吃独食,给别人制造专利障碍。结果中美俩大市场都不惯着,你要走氢能源车的道儿咱就走锂电池,等你专利过期了再上氢能源.......

日本人买零件也只买自己关联企业的,搞圈子。但半导体讲究世界分工,哪个渠道哪里成本低去哪里,三弄两弄日本成本太高就搞不下去了

日本人讲年资,搞搞传统行业汽车行,到1990年代以后都是门阀大企业了,大公司官僚习气上来了,半导体日新月异,等决策半年一年出来了早不赶趟了。韩国人也大企业也门阀,可人家搞起逆周期投资来那是真狠

日本人还有个特点一根筋,据说搞第五代计算机被美国人给坑了,指了条邪路日本人所有企业就都走偏了跟不上趟了。其实日本不缺钱不缺人,多头下注不也可以吗,你看欧洲搞芯片不也有好几家厉害的:英飞凌啥的,日本一个没有。创新力被应试教育搞死了?可韩国还可以呀,台湾也有台积电,有人说是美国扶植的,这就呵呵了,合着美国资本家把芯片产业专门放朝鲜和我们炮口底下还是在下一盘大棋?

家园 也不见得是举国之力

南朝鲜就是米蒂的白手套,经济下行时,借它的手低价收购资产,只不过米蒂现在虚了。

家园 其实二战后部分中等国家发家就靠欧美产业转移这一波红利

吃着了就吃着了,算是一件好事,也别太高兴,因为迟早有一天要吃光的。

9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彻底废掉了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能力,发达国家都没余粮,那些跟着起来的中等国家也就洗洗睡了。

现在,有也只有少数大国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产业升级,部分中等国家能不能吃到新产业链溢出的红利,就看这些中等国家的眼光与身位了。

家园 日韩台是工厂生产车间

西方整体分工,东莞苏州泉州角色,只跟所处位置有关,真以为当地多人杰地灵?很多人不理解,日韩台实物生产这样强,特别是日韩,好像啥产业都有份,咋一看人均gdp,在经合垫低,人还活的累。。欧美白人国家,一说就衰落,人均却都高高在上,人还轻松,还有空玩政治正确,玩人妖。还真内外有别。。台湾人动不动吹护国神山,听着好笑。人家能给你,当然也能拿走,真当自个不是骑机车的命?

家园 全否认转入国的努力不好

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也不是作慈善,南美为啥吃不到呢?

东亚四小龙自己也很努力,台积电也是几万青年爆肝爆出来的

美国阿利桑那芯片厂,投产又推迟了,哪这么容易想转回去就转回去的

家园 是的。

世界上没有啥经济规律,如果有,那就是--枪杆子里面出财富。

家园 日本人总结的东西总是怪怪的

前面NEC什么的就不说了。

比如iPod这一段,Walkman哪里有什么机会,两个商业模式都不一样。这个不是索尼全力以赴与否的问题,而是要换脑子 - 也就是得请乔布斯带个5000人的团队,空降取代索尼的日本总部,最好一个日本人也不雇佣,全部扫地出门,食物都从美国运过来,百分百复制美国苹果总部,能做的到吗?如果就只是索尼底下的哥伦比亚全力支持某个平台,那这个平台死定了 - 现在美国的长视频,比如hulu什么的,不就是这个模式吗?做了这么多年,做出什么结果来了?也就是说,不要说日本的日本人,就是美国的美国人,不换脑袋也什么都做不出来。

显然索尼换脑袋是不可能的,所以日本半导体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日本只有NEC索尼丰田这种恐龙?美国是全世界的冒险家乐园比不了就算了,中国现在真正一线冲杀的,也不是长虹一汽人民网啊。

通宝推:Ace,天狼星,方平,陈王奋起,梓童,北纬42度,潜望镜,rentg,杨微粒,
家园 反常识啊,软银在日本无项目可投?

软银在中国长袖善舞,阿里腾讯滴滴哪哪都有他,总部在日本的公司竟然在日本毫无存在感,看来确实是这一届日本人不行啊。

或者说他本来就不算是日本人了,而是美国给的启动资金替人代持股权?

家园 尔必达的倒闭的背后是日元高估和昧国政府特意针对

今天的华为,昨天的尔必达,昨天的日本TRON,都是昧国科技霸权主义的体现。

这篇文章的作者可能出于某些原因不方便于揭露昧国的霸权,例如昧国不允许日本人搞TRON,一种类似于wintel同时比winTel应用更广泛(能运用于嵌入式芯片)的系统。

再比如日元的长期高估。

日元现在是贬值了,但是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姗姗来迟的日元贬值现在只能面对日本半导体业的废墟。

以尔必达而言,当时它与三星竞争,如同造船业一样,日元自从广场协定以后迅速升值,儿韩元在97年还有一波大幅贬值,这意味着日本半导体企业的成本远远高于三星的成本 ,意味着利润远远低于三星的利润。

而三星非常清楚尔必达的困境,发起了剧烈的价格战,这价格战使得尔必达完全没有利润,卖一片亏一片。

正如主楼所说的半导体投资最少要1000亿日元,要几十亿人民币,这意味这如果没有利润你就无法投资 而且半导体在不断更新制程,需要不断的进行新的投资,盖新的工厂。

这样的巨大的投资是利润率偏低的企业所无法承受的。

而且在三星发动价格战的同时 昧国又对尔必达发起了反倾销诉讼,被重罚,反而同样被起诉的三星只被轻微处罚。

三星的价格战和昧国政府的反倾销最后使得尔必达不得不破产。

因此日本要发展半导体产业,需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日元必须贬值。

现在日元基本贬值到位了,日本企业利润也基本上都恢复到了历史最好时期 企业利润相关指标多次打破历史记录,但是正如前文所述 日本半导体已经是一片废墟,现在他们想在5纳米重新起步,应该成功概率不大。

而且就算再次成功了,由于日元汇率日本政府管控不了 再来一次剧烈升值将又是一次狂风暴雨。

因此日本半导体的困境首先是金融的困境(汇率被西方操纵),其次是在软件领域背西方垄断(有日语的世界影响力远低于英语的影响)。

亚洲半导体产业比如中国大陆和日本半导体的崛起就要面对西方的金融掠夺 和软件垄断。

今天的日本半导体的问题相当程度上也是中国今后半导体将要面对的问题。

不要嘲讽,日本虽然面临重压,但是一直在努力,和中国华为一样值得尊重。

家园 IPod的成功是苹果自有操作系统

日本不管是手机还是播放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甚至,相关的软件思维,软件人才少。

而这个根源之一是九十年代日本的自主操作系统TRON被微软强制压制,微软东方负责人明确的告诉日本人不能自己搞操作系统。

如果日本人不顾微软对威胁硬干的话,诸如阿尔斯通等等企业的悲剧就会在日本上演了。

任正非的女儿能够回国是因为中国是全球唯一不怕昧国威胁的国家,有志愿军给中国撑腰。

但是法国人,日本人没有人给他们撑腰,因此面对威胁的时候,日本人只有退让,法国人只有被囚禁。

家园 不完全这样

例如NEC的一些处理器,从8088对位的v20开始,外部基本兼容,内部有自己的硬件新设计,是更加优化的。和苏东集团仅仅仿制8086不同,NEC体现的设计能力还是很值得高看的。

但是呢……极端的例如到后来的V220,内部集成了相当于高级8086、芯片组(也就是大学里微机原理接口技术的那一票芯片)、ems内存管理器、ISA总线时序适配器、键盘扫描接口、LCD显示器接口、PC卡存储器……相当于一片这个v220芯片加上内存加上别的简单电路就是一台PC兼容机了,当时也的确有现在手机大小的手持机。而且,自有设计提高了指令效率,基本能够和286的效能相比。

可问题是,当时基本上386也主流了、windows也出来了,而这些v系列cpu核心还是基于8086编程模型的,没有保护模式。

V220这种典型的螺蛳壳里做道场,让人又爱又恨。这也许有286以来的专利壁垒因素,但是就像是2000年左右中国的“超级游戏机”一样,似乎是可以想象的局限、可以看到的终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