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雪夜妖谈-引子 -- 夜如何其
那里古文明包括5500 年前啊。如果那时海平面能淹没华北。。。尼罗河和两河流域也不大可能幸免啊。。。
海水线得看年代吧,曾经在水下不等于5500年前那个点在水下啊。
我是个近视眼,年纪大了。
现在就是属于,看远处,看不清;看近处,也看不清。
刚开始老花的时候,不习惯,特别想看的清楚,来回换眼镜,挺痛苦。
后来习惯了,也不再强求看的清楚。
但我就特别希望有个变焦眼镜,不用翻眼球或者换眼镜了。
好像也有做这个研究的。
所以我对苹果这个眼镜,感觉很好。
解放了双手,看我瞳孔,就应该能实现我的变焦意图,也不用眼镜外边加带安全眼镜了。
我看事情角度是不是有点奇特了?
估计苹果也不是为了我这种人,设计的。
我的想象力不行,只是觉到两点。
看过苹果眼镜,我相信汽车自动驾驶是可以实现的了。没啥难的,问题就是不舍得堆加车载传感器和算力而已。
看过苹果眼镜,我想到是一个气泡,人的灵魂在里面,四处巡行,聚集。
一般而言,人老了都保守。
现在看还真不一定,只要感觉能受益,老年人也灵活的很。
---------
话说F兄疫情期间说吃南瓜子好-------
我这才改回山东人的老习惯,吃长果(花生)。
@铁手
俺好歹也二级认证了,王城兄才一级。俺的补充帖一到300字就不让俺继续写了,更别说发了。王城兄的这些补充帖大多超过300字。像这篇是379字,连标点符号393字。上一篇是491字。再上一篇571字。为啥他能发,俺就不能发?
难道所有河友一律平等,某些河友比其他河友更平等?😁 或者二级认证不如一级认证?😁
我们如果基于中国历史典籍。我们知道泰山是有极其特殊性的,这点多部典籍从多种角度是都有明确说明的。泰山北斗,实际我们知道北斗是北半球观测夜空最容易注意到也是最早可能的时间工具。这个西水坡6500年墓地里的蚌壳北斗(表现实际是13万年前北斗七星的形态),已经极其清晰的说明了。
曾侯乙墓北斗和28星宿,和6500年前的是明显的一脉相承。
而6500年前西水坡墓的北斗形态,大致反应的是13万年前北斗七星的形态。而这点如果我们看史料,比如汉书 律历志里,四分历和三统历, 分别就是从14万年和13万年前开始算的。这里我们得实事求是的,不管你觉得这多么不可思议。考古证据和典籍记录在这里确确实实的相互印证了。而且因为彼此相距4千多年,这种巧合的可能性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从天文观测角度,这个观测确实是从13,14万年前开始的。
因为北斗的观测在考古实际证据和典籍历史记录加上天文运行周期三重定位下可以确定到13,14万年前。那么我们至少应该认为智人10几万前进化很可能就是在泰山周边这些北方地区。因为赤道东非那些地方,是不太能系统观测北斗七星的(到冬天赤道附近那边就完全看不到北斗七星了)。
这个时候我们再假设10几万年前是高海平面。这种海平面高几十米的情况下,泰山周边地区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实际你这么一看,人类很多的进化特点就一下子清楚了。比如人类是即使灵长类里,对盐使用也极其奢侈浪费的,非洲那些动物对盐都极其宝贵。因为补充盐分极难。而人类居然可以搞出大量出汗排盐的散热方式,这必然是盐分补充非常容易。你一看海平面上升后的山东,就知道这地进化确实可以这样任性的用盐。再比如蜕毛怕晒,这种滨海丘陵林地,确实不用怎么考虑防晒,从海里上来基本就是树林了。而且因为水的阻隔,地盘都太小,大型食肉动物反而不容易生存。山泉溪流数量多,导致人类饮用淡水的数量也极大,这和出汗体系是一体两面。非洲稀树草原上你出汗排盐散热,是利于散热,问题你稀树草原哪里有那么多水源可以轻松喝水补充?
实际泰山真正的价值是,泰山的南边20-30公里范围内是非常平的。这样意味着在泰山观测日出日落月出月落和28星宿,是可以在远古时代大大提升精度的。 (人在理想海平面平原大约可以看到8公里外,也就是说人类对日月和恒星的观测和大地的交汇点,可以认为是8公里的观测弧。而提升高度,地面仍然是平原的情况下,会让观测弧的半径从8公里拉长到10,20公里,这会大大提升观测精度)。
人家说南瓜子,你偏吃长果。
最早的农业起源在西方;
最早的轮子和马车在西方;
最早的文字在西方;
最早的青铜冶炼在西方;
最早的铁器冶炼在西方。
然而,无一例外,这些西方最早的发明者,下场都是不知所终,只留下传说。
所以,第一,争最早,不吉利。
第二,争最早,不自信。
工业文明最早起源于西方,没啥好争的吧,问题是这能说明啥,难道能说明我们的工业文明就因此干不过西方?!这也太不自信了。
青出于胜于蓝,徒弟干死师傅,才是我们要说的故事,这既是历史事实,也是我们对于未来的自信。
争本身喝自信无关,争应有的荣誉,是理所当然之举。当争不争,才是确定的自卑。
换换口味。
本地花生做的不太好吃,这里所有的坚果都有烘烤的燥火气,令人不喜。
要不然吃石头,喝云彩?
不过好像那边松子应该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