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说一说张学良 -- 天空不空
谈历史真是谣言笑话大合集。。。
明代辽东边疆研究
明代管理奴儿干的历史新证
不朽的历史篇章——明代弗提卫及其官员佛家奴巡抚奴儿干地区
明代奴儿干都司及其卫所研究
奴儿干都司只是明朝初年经营黑龙江地区的一个政治机构,强调这个机构的招抚功能,以及这个功能在某一时候的消失,并不是说明朝对黑龙江地区统治因而削弱,事实上,奴儿干都司设置之前和奴儿干都司停止以后,明朝对辽东北部地区的招抚和经营一直没有停止,羁糜卫所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只不过这个时期的招抚和经营方式和奴儿干都司存续期间有所区别罢了。
——明代辽东边疆研究
至于努尔哈赤,也是李成梁仔细挑选后,选择立他为建州卫首领,并颁发给他建州卫印信敕书才能掘到第一桶金。
谁说明朝没管过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九月,努尔哈赤率领四万大军攻打叶赫。建州军连克吉当阿、兀苏、呀哈、黑儿苏等大小城寨十九座,直逼叶赫东西二城。叶赫遂向明朝求援,明朝派游击马时楠、周大歧领兵千人带火器进驻叶赫。努尔哈赤见叶赫有备,于是焚其庐舍,携带降民返回建州。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叶赫布扬古贝勒把东哥许配给蒙古暖免的儿子蟒古儿大,并捕捉建州六人。七月,努尔哈赤乘叶赫老女与蒙古成婚之机,发兵三千,屯驻南关旧地,准备一举荡平叶赫,由于明廷的再次干涉,努尔哈赤只好暂时息兵。
努尔哈赤之所以后来起兵反明,还不是李成梁和高准这两位沆瀣一气,把辽东弄得人人心向胡人,军队战斗力大幅衰退,生于辽,不如走于胡。努尔哈赤才有可乘之机。
其他部分也真是没几处对的地方,比如放弃安南恰恰是明军从永乐到宣德年间数场大败,从茶隆到河内,撤安南前,所有明军据点都被黎利攻下,数次数万明军的增援都被安南击溃。安南这时候可是有900多万户,500多万人,比明朝云贵广西加起来人还多得多。隋朝唐朝打个97万户的高句丽就废了几十年功夫,明朝这点军队和人口,能在安南撑18年真不错了。
蓟镇兵变被屠杀的也不是戚家军,这事更多是南北募兵世兵矛盾的爆发。
且不说有名的以军功封侯的三王,王骥,王越,王阳明。
比如梁梦龙,邢阶,谭纶,刘大夏,罗亨信,项忠,韩雍,明末的卢象升,孙传廷,郑崇俭 ,洪承畴(且不论气节)等等都挺能打。
我也没兴趣继续给你补课查错了,你自己多看看书吧。要翻案,对史料的掌握要比你鄙视的专家要扎实得多才有可能,像你这么搞自由心证,也就是历史谣言笑话产出地。
谈个宝钞也能被看作影射,这是多有被害妄想症啊。。。
咱们争论的,也正是要不要采信东林党人+满清合作编写的《明史》?要不要采信费正清派搞的“新清史”?要不要采信跟着这两者混饭吃的中国文史专家教授?
对于你阴兄和那位任兄,还有就是要不要采信耶稣会传教士所谓“给中国送来了科学”。
劝阴兄注意这些,即使说了白说也再说说吧:你所列举的能战士大夫
(估计是没好意思添上孙承宗、袁崇焕、史可法)卢象升,孙传廷,郑崇俭 ,洪承畴,个个都是打农民军的“军事家”,可惜卢象升、洪承畴对阵八旗,也都和史可法一样,都是一仗就玩完了。
焚毁郑和航海资料的刘大夏居然也在阴兄推崇的“文官军事家”之列?!
说补课,咱们就补吧:王骥建功是后有王振、前有曹钦,然后差点被于谦整死。王越立功是与汪直一起“并辔袭敌”。王阳明只打过宁王和土匪。如果非说宋、明的区别,也可以说北宋还按军功给太监封王,而明朝的文官只会给文官封伯,同行一起打仗的太监就搞死算了。
整得亦失哈“下落不明”的,上有于谦、下有刘孜。
放弃交趾布政使司,其中重要因素也是被于谦搞死于土木堡的张辅,三杨文官团伙在张辅四次平定安南的骚乱后,把张调回北京,不让他再去坐镇。与交趾很近的云南,因为有朱元璋指定沐英世代镇守,加之明英宗和王振三战麓川,才保住了云南。要论人口、少数民族,交趾和云南是相当的。而且因为交趾海岸线长,因此实际上比云南还便于控制。但正是这点,使得文官士大夫阶级拚命也要放弃交趾:要保交趾就要建立常备的海军,江浙福建程朱理学士大夫们就将面对增强的五军都督府和皇帝,这才是它们放弃交趾的真正动机。
再说努尔哈赤,建州女真在亦失哈时代是在黑龙江流域生活,正是在放弃奴儿干都司几起几落期间,野猪皮的祖宗不断南下,最终落户在了今天的辽宁省东部。这大概是你所说的:“奴儿干都司的职能并入辽东都司”。问题是如果奴儿干都司存在,会允许之下的少数民族部落这么南下吗?你也承认奴儿干都司辖域有上百个少民“卫”所,如果对这些“卫”的管理职能真的转移到了辽东都司,明朝怎么会等到努尔哈赤吞并了无数“卫”、能聚集四万兵攻打叶赫时,才去干涉?
把罪过加到李成梁和高淮身上,是铁板钉钉的东林党的作品。戚继光部队在抗日战争后被文官屠杀,李成梁骑兵再也得不到补充,这两件事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东林党士大夫阶级把戚继光和李成梁,视为张居正一党,是为张居正改革“保驾护航”的。因此本来就要除去的。
入朝抗日之所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对努尔哈赤八旗之所以连连惨败,朝廷手中的钱粮是起决定性作用。前者有张居正改革的积累,而后者则因于东林党几十年煽动民变反抗“矿税”“商税”,造成国库极度空虚。
你见哪个公知、程朱理学之徒、费正清之徒对新中国不双标过?
不要装傻:靖难之役三年的战争,货币有贬值是正常的,不贬值才奇了怪了。问题在于朱棣治理国家几十年后,宝钞有没有贬到几个铜钱?要恢复宝钞的信誉,应该做什么?文官士大夫做了什么?作为国家官吏你程朱理学之徒该做什么?——停止下西洋、放弃马六甲海峡、放弃九边之外卫所、放弃奴儿干都司、放弃安南。
郑和下西洋,大明宝钞在整个商路上都能使用,贸易回来香料,怎么在文人眼里就贬值得只剩“几个铜板”了,你士大夫花几个铜板下西洋看能买回多少香料?
不要装瞎:三杨在朱棣死后开始在几个省收金花银,理由就是给士大夫官员发工资。在今天,无论是中国官员还是美国官员,你提个要求:不接受本国纸币作为工资。你试试看?!
《明史》就是东林党的谣言谎言集。
有明一代,无论是农业税、商税,都是自汉以来最低的。清代继承了明末的税收+辽饷,据东林党说这税收让大明“民不聊生”了。不过当英国人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惊讶地发现清朝的税收比当时英国低太多了。
努尔哈赤起兵+辽东失守是太监收矿税造成的,这个是东林党的经典谣言。——“辽民纷纷表示我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再看几时不罢(矿税),也都钻入夷地,自在快活去。生于辽,不如走于胡。”
自去年小孟买封城以来,类似的说法——中国管得太死、税太重、官太腐、制太专,我们要润要润要润——不是一直在流传吗?问题是有这种观点的是中国老百姓?还是当代东林党?
现在如果美国打进中国(且不管它们能不能打得进来),阴兄尊崇的文人、精英不会“一堆人盛装相迎”?
大G掩面而走。
“当地征召”还用“先后派赴西藏”?
再建议一下:给证据要注明来源。
查百度“廓尔喀之役”:“福康安于十二月二十日离开西宁,严冬中走上寒冷荒凉崎岖的青藏高原,并站兼行,乾隆五十七年正月二十日(1792年2月12日)到拉萨,全程将及5000华里,包括耽搁日数在内,用了50天。”——十二月、一月横跨青藏高原的行军!
再看一下18军进藏:“1951年5月25日,毛泽东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即派出必要兵力进驻西藏。
经过充分的准备,7月25日,18军首先派出一支400余人的队伍,作为人民解放军入藏的先遣队。
“先遣队的任务是先行进入拉萨,并了解沿途情况,向西藏人民宣传和平解放西藏的意义。”曾经担任过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的阴法唐介绍。
在先遣队向拉萨进军的同时,18军军长张国华、政治委员谭冠三率军直机关、警卫营从昌都出发,于10月26日到达拉萨。”
——四川征招的“屯土兵丁”,能赶上解放军速度的一半?
政治不正确,所以历史话题永远是ChatGB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