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1999) -- 燕人
挺好看,但是之前都不知道他拍的。
甲方乙方算是最早的商业片(之一),之前都讲口碑,没啥票房一说。
冯小刚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喜欢号召大家看正版。大腕里面那个 “正版光碟不用纠错” 真把我惹笑了。
所以我坚持二十年不看正版,只看盗版,花一块钱都不干,不为了钱,而是保护盗版的火种。
盗版跟普罗米修斯的盗火一样,是文明的象征。
俺在80年代末就买票进电影院了,《红高粱》就是在电影院看的。记得票价只有几毛钱,当时还搭一部自卫反击战的电影放连场。看完《红高粱》打日本人,接着看解放军打越南人。电影里越南特工男扮女装,尺度大得连假胸罩都露出来了。
电影院的座位是那种石桩上固定的一长条木板,3个多小时坐得屁股疼,仍把小伙伴们看得高兴。
=====
没有踩老冯的意思。老冯的电影都是要捧场的,《芳华》这样高爆的就不说了,《潘金莲》、《只有芸知道》我都是买票入场。
不过在心里,老冯比老张是要差一档。老张电影成熟的时候,老冯还在干美工。
老冯拍了那么多喜剧,老张的《有话好好说》不比任何一部差。
老冯囿于京圈,到现在都出不来。老张的电影到现在都是国内外收票房。所以老张拍电影年年都有人追着投资,电影产量稳定的一年一两部。
老张在专业上几乎没有绯闻,老冯多次在票房上沉不住气,和崔永元、万达闹腾,境界差老张很多。
在电影圈外,老张对标的是奥运会,老冯对标的是春晚。老张的奥运会几乎没有瑕疵,老冯的春晚可是把华谊的艺人一个个往上送,吃相不佳。
是《蛇谷奇兵》吧,记得当年花了8毛钱买票看的。
英雄以前的,多数在电影院看的。
后来满城尽带黄金甲看的盗版,不喜欢,也跟着腹诽。
奥运开幕式,被感动,惩罚自己看三遍满城尽带黄金甲,哈哈哈。
长城我就觉得挺好看,还买了蓝光碟,有时候翻出来再看一遍。
只记得解放军有坦克,越军想炸水坝淹我们的坦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女扮男装,小时候真是见识少😄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是一般倾向不给导演排座次,更多的看他的突破在哪里。冯导做人确实马马虎虎,但是对商业电影是有突破的。我记得“大腕”那会,真的突然是一票难求。我的姐姐姐夫还是托我在我们学校电影院买的票。
要是拿老一代对比的话,张艺谋的成就差不多可以对表谢晋,而冯小刚我看和严寄洲差不多,脑子活,有小聪明。
其实我觉得差不多所有的世界级的导演,其实他的才华往往就在一到两个片子里就用尽了。剩下的只是他在简单的重复自己。这也是我觉得需要珍惜每一个名导的原因。他拍烂片,或者拍出来的东西不尽人意。真的是因为他的灵感其实早就用尽了。
他用过的演员,成功的比例确实高。
“笨蛋!是睡不着觉!”
能一路拍出“活着”这种电影,到“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我感觉就有点走下坡路了,之后的“英雄”对我而言多少就有点失望了:一个拍出“活着”的人搞一个这种“罗生门”的大型模仿秀? 我的感觉就是作品失去锐度了。过去让你看完了很堵的那种感觉没有了,一口高浓度白酒下肚,喉咙如刀割,胃里升起一股热气的感觉没有了。好像一杯调好的鸡尾酒,酸甜可口但是喝完就忘了。
很多年后,我又看贾柯章的作品,又有了点当年张艺谋的影子。用镜头讲故事,对观众不妥协。
当然,那是年轻的我。现在我认为这些都是好电影。 好导演也不能一直火力全开的输出。我是希望张艺谋继续创作,多留下一些作品就好。
我们比较幸运,课后中文学校毎天会帮着接孩子,然后上一个小时中文课,我们下班后去中文学校接,这样一直大概上完九年级。我们从小就和孩子明确,在家只讲中文。
孩子的中文很好,和国内表哥表姐微信交流,看《琅琊榜》这样的一点问题都没有,还不时刷别的国内电视剧,当然碰到里面讲成语,引用典故,诗词就开始晕菜,但不太防碍理解剧情。有一年暑假回去看了一两集《湄公河大案》,竟然惦记着回来上YouTube看完,真是没想到。
现在孩子知道自己中文完胜很多ABC,感觉好得不得了😂
终于逮到一个说《长城》好看的了,一定要请教一下。
说景甜长的好看可不作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