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2023春节观影记录【满满的剧透】 -- 普鲁托
是张艺谋和这帮老渣男的没落,香港电影早就死了,不值一提。
香港有个屁的政治地位,就是一要饭的。
香港电影早就死透了,干什么也干不了,就别给自己贴金,也不看看现在是何年何月,还做白日梦呢。
或者说,不能只以让你舒服为目标。
看完了之后觉得难受,不适,也可以是导演的目的。
蜂蜜吃多了,来点苦瓜也是好的。
文学?国学?
居然能背诵《虞美人-听雨》。这首词特别的是,连续首句都有“听雨”?
说到没读过《一剪梅-舟过吴江》,俺就有些得意了——读过“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曾问过老师,为啥不是“红了樱桃,黄了芭蕉”?😜
樱桃是水果,芭蕉自也是水果,不该是叶子🍃;成熟的樱桃是红色的,成熟的芭蕉是黄色的。
==
说回电影。网上有人质疑,“《满江红》是历史题材的作品,讲的是一个严肃的故事”,片中这些硬bug很不应该。
《满江红》不是一个历史题材、而是一个历史背景的作品。否则它就该讲抗金、讲岳飞的冤案……。我觉得这种质疑是明显把张艺谋的电影看少了。
这种电影取名法,张艺谋不止干三回了:
《千里走单骑》,与关羽无关;
《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面没有黄巢;
《十面埋伏》,既不是琵琶曲,也不是刘项之争;
……
更别说《xx拍案惊奇》、《金陵十x钗》了。
今天的《满江红》里,同样没有岳飞。取个响当当的名字,充满“古色古香”气,其实就是个市场行为。
那他的政治敏感力是负的,说他脑袋进屎一点也不为过。岳飞冤死在风波亭这个中华文明的伤口是他能碰的吗?他现在是想低调而不可得了。张艺谋这次会把名声一把输光的。
但是历史在乎他。
《满江红》这次手段百出,跟《流浪地球2》这部在中国电影史上留名的影片争票房第一,将来应该会影史上记一笔的,不过是恶名。本来我对张艺谋挺有好感的,这一次真让我觉得恶心。
说的有理。张艺谋自己瞎搞。看电影太认真了不好😄。
昨天看刘镇伟谈大话西游,他说观众自己发挥钻研脑补得多,他自己都没有想过被大陆观众谈论的热点😁。
在早期的电影奠定文艺片地位、《英雄》奠定商业片地位后,张艺谋在电影史的地位就已经锚定,迄今无人撼动。
自《三枪》开始,感觉他唯一在乎的就是市场盈利了。现在有了《满江红》,他自己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从此,心底升起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
阶层和共和国新一代文化领域带头人(按网络流行语叫:“文化新势力”也行)之间进行的:
争夺文化领域控制器和话语权的殊死战争
这场文化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的战争,在民间酝酿已久,应该是从吴京的战狼系列拉开帷幕,开始公开化的。
张艺谋的满江红本身并没有什么有深度的思想,就是一部赚快钱的爆米花电影。但是背后这一方买办资本势力的所有操作手段,都正是在对人家已经垄断了四十年的文化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的加强和巩固,是人家的“卫冕”之战。
虽然没有硝烟,但同样你死我活,争票房榜冠军只是具现,其实是下争人民群众的支持,即民心民意,中争渠道和市场,上争国家文宣阵地
因此,2023年春节档,因为防疫工作的变化还有即将来临的两会的影响,具有了非常特殊的时间性和政治性。
在这些腐朽的金融文化买办跪族们看来,如果压不住小破球2,失去了票房冠军,那就跟二十大团灭是一样的效果。所以不仅他们,他们的精神领袖美国舆论喉舌会打压限制,香港影视院线资本会抵制
可以看作是文化领域的两条路线之争的具体体现。也说明了随着国力上升,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更高的需求,软实力需要尽快跟上发展的步伐。
为什么是抬张艺谋出来打擂台?因为改革开放后,河殇流泛右派伤痕文人阶层,代表如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管虎、莫言,陶斯咏等等,他们所代表的金融文化买办跪族,实在是太腐朽了。他们利用资金控制流量圈粉,和院线勾结垄断,赚快钱太爽太轻松,何必要认真下功夫创作作品?
所以他们早已习惯了套路,能打的一个都没有。
张艺谋已经是最有地位和影响力的最的最强力选手了。不管他本人意识到没有,事情就是如此。
他们掌握着文化领域的主导权话语权,躺着割韭菜不要太轻松,反手拿美国洋爸爸的呕吐物给人民群众强行喂屎已经太顺手太习惯了。人民群众尤其是80后、90后、00后的青年一代,对这帮腐朽的老帮菜反感和不满积累的很久了。
满江红在国内现阶段票房超出流浪地球2六亿左右,他们的最大努力也就这样了。
不同的是,他们认为绝不能失去这次的票房冠军宝座,他们输不起。
而小破球并不在意会不会得到这次春节档的冠军,只要票房过了30亿,就会有小破球3、4、5、6……
社会主义文化新一代结合了工业化高科技的产品,成熟了,文化战车滚滚而来,摧枯拉朽。
但是,由于满江红的质量和深度,不会有全球票房和影响力,而小破球对他们,是降维打击……
历史的进程早已表明,腐朽的改开后文化买办跪族,必然会被共和国新一代文化代表们的文化战车压倒性碾压。
最后,这帮人可以去深圳神主牌位前哭哭灵,再歇斯底里喊两句:长江黄河不会倒流,这才算是圆满嘛。
而怪异的是,这部电影又不是喜剧,却找了一帮喜剧演员来演。
从情节上看,故事也圆不过来,电影最后,男主角没有任何理由仅仅把秦桧绑起来,而不杀。
金庸在写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都考虑到这个问题了,最后红花会制服了乾隆,本来要杀,但是红花会的一个小孩被绑架,于是交换俘虏,放了乾隆---生硬但还讲得过去。
其实马夫的女儿可以用来解套。
听雨我记不清在哪本宋词选看到,就背下来,作者倒是忘了。
这次在网上查红了樱桃,才知道两首词的作者是同一位。
也不自现在始。
不过电影史是另一回事,他至少在中国电影史是有一席之地的。
他拍电影在电影质量方面(不包括历史的准确)还是一直非常认真的。
电影最基本的目的是让观众舒服。不然,导演的职业生涯将很短,作品也无法得到传播。从长远看,这类电影一定是死亡、消失。
在此基本目的之上才是导演的私货,比如宣传一点主观意识、展示一点新鲜的电影技艺等等。
让观众看完电影难受、不适,绝不会是导演的目的。极端的说,哪怕一部电影只对映该导演一个受众,这个受众看这部电影也是很愉悦的,就是太自恋了而已😄😄
==
每个类型片都有自己特定受众群体。悲剧、恐怖片、哥特式风格等等,别以为观众很悲伤、被吓到了他们就难受,其实他们很享受。
这种悲伤、惊骇是不真实的,是在电影院观影这个层面之上的短暂而虚假的。与现实中真正造成人难受、不适的悲伤、恐惧是完全两回事。
对于喜欢恐怖片、战争片的观众来说,体验恐惧、杀戮也是一种审美,此所谓暴力美学、惊悚美学。
就和吃苦瓜并不是害你,苦瓜其实很有营养。吃惯了还很享受。但是那东西就是苦,
悲剧让人看了很痛苦,过后回想起来也有一种意难平的感觉。但是观众其实需要这种情绪,它能转移观众的注意力,缓解生活中那种无时无刻不在的压力。管虎的很多电影就是奔着故意给观众添堵去的。最后弄个圆满很容易,但是弄了你就记不住我了。
很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就是美国的b级片了。就是奔着让你感官不适去的。很多的鲜血啊,内脏啊,都已经超现实了。真人都没那么多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