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投票【讨论】看春晚了 -- 张燕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61 / 0
1 大陆秦岭、淮河以北,看春晚17/02 大陆秦岭、淮河以北,不看春晚9/03 大陆秦岭、淮河以南,看春晚8/04 大陆秦岭、淮河以南,不看春晚11/05 海外(含港澳台、国外、太空),看春晚8/06 海外(含港澳台、国外、太空),不看春晚8/0
每年春晚都是骂声一片,但是还是有相当的收视率。——没人看就不会骂声“一片”了呀,集中批判是以广泛关注为前提的。
起码我身边是几乎家家都看的。但是很多人说南方人根本不看,搞个投票看看是否属实。——空口无凭,身边样本又小。现在开机率低,但春晚节目有不小特殊性,就用去年春晚酷云数据图做说明吧。
由图可见,收视最低的华南区域“根本不看”不成立,西南区域不必多说。背景音陪伴大家熬到守岁时间,偶有精彩亮点锦上添花,大致为现在一些人看春晚的心态。
一个是一带一路歌曲串烧,我爸当时叫我过去看的。另一个是《马上就会好的》。看网友谈抗疫的时候提到的。/article/4850633
前几年看B站拜年纪(原名:拜年祭)
现在不看B站拜年祭了,看原神新春会。
实在是坚持不下来。
语言类节目实在是太尴尬了。小岳岳的相声,我真的是一个包袱也没听出来。我都不求好笑,你能抖一个就行啊。
还是沈腾马丽的小品好,能再狠点,把马丽也塑造一下就更好了。估计是点到即止吧
但是这个节目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有自我更新了,适应不了时代,自然越来越没吸引力
和你观点相反,我认为春晚是朝着死路自我更新了
请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演员 来唱歌混脸熟,连赵丽颖这种唱歌水平的都上去独唱了,连秦岚这种声带闭合有问题,明显气虚的选手都冲上台去演小品了,那春晚实际上就和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同质化了,就是一群演员混脸熟,那我们还不如去看湖南卫视,至少主持人更加亲民没有距离感
况且它连A4纸的学校都请去跳舞了,今年最大话题新冠所有小品只字不提,只有一首歌报幕的时候提了三年前的武汉,《马上就会好的》歌词里面还有什么“不再用口罩隔开,彼此动人的容颜“,这些做法,明显就是来恶心观众的
我现在看春晚的原因是要陪父母看,以后父母不在了,应该就不会看了。大年三十找个地方旅游看看风景,反正人少
本以为东北会出奇高呢,似乎也并没有,可能我口算不够精确。
陈旧的宣传风格,根本无法信。
就像九十年代什么四大天王,之后流行歌曲就没有那个热度了,新世纪断崖式下跌,最近十年更是基本沉寂。
唐诗宋词元曲,一个艺术形式总有走到头的时候。二战之后古典音乐歌剧京剧都是个死,语言类相声小品跟流行歌曲、单机游戏差不多,高峰已过,该寿终正寝了。
连足球都是明显的衰亡,估计抢救不回来了。
传统的春节,核心意义就俩字:团圆。
这是农业社会的价值,进城务工人员的价值。很多大学生都不买账,要不是父母逼着,根本不愿回家。
如果有 08 年雪灾或者疫情这样的理由,不要太开心。等于是免税,今年不用缴了。
上海二十年前就讨论,为啥中学生爱过情人节圣诞节,不喜欢春节中秋节。当然是因为团圆二字了。谁没事愿意跟父母呆一块儿挨训啊?你愿意成天跟公司老板一块儿工作么?道理是一样的。
传统的春节,核心意义就俩字:团圆。
这是农业社会的价值,进城务工人员的价值。很多大学生都不买账,要不是父母逼着,根本不愿回家。
大的维度上你是对的,但是实际操作上有不同
春晚过去就像你说的,团圆,天南地北的兄弟姐妹回老家去看父母。一胎化加城市化之后没有这种事情了,家家只有一个娃,而且还和父母在一个城市,团圆这个情节就失去了。但是无论如何,一家人大年三十吃大餐猛喝酒还打牌的时间不会短,总得看点电视,于是春晚就有价值,不会消亡。
春晚的主要问题是它的表现形式有很强的内部矛盾
从第一届到现在,春晚都是“茶话会”的形式,观众和舞台十分接近,观众谁无聊了冲上台只需要几秒钟,所以最初的春晚的定位是“亲民”,最早的春晚主持人,表演者都是敢说敢做的,大家就是玩,热闹。小品针砭时弊的,直接骂人的,都有,观众感觉表演者在十几亿人面前说了自己平时不敢说的话,觉得和表演者同心同德——那时候的春晚,像是一个解压阀。到了今天,春晚表演者和观众坐一起,“茶话会”这种舞台形势是固定下来了,但是主持人,小品表演者都不敢说,都是打官腔,解压阀的作用已经失去,那表演者和观众坐一起搞”茶话会“的舞台形式其实也可以咔嚓掉了
直接弄个大舞台把观众和表演者隔开,就像一个演唱会,这样舞台效果会好的多,再换几个草根主持人,央视那几个讲话字正腔圆的人说话是新闻播送腔,一开口讲话就有距离感,讲通俗点就是“不说人话”
社会主义可以让让,战狼去流浪地球😄。票房爆满,大可以。
没有封建流毒😁。
差的地方在于未料到海外有一半人看。不过这里是西西河,所以大概是有这样的。
所以统计要看取样,和数据分析。我说调查数据表明海外有50%华人收看春晚。央视领导会大喜吧😄。
现在这几十年经济发展把人全原子化了,这才是人类历史上不正常的状态。
不论东方西方,一个社会经济爆炸式增长,道德飞速滑坡之后就是毁灭,然后是长期的停滞,至少从《金瓶梅》的时代开始就是这样了。
有报道说「沈腾春晚演短了两分多钟,应急预案都启动了」,在知乎被各种嘲讽。
节目做的难看了,时间卡得再准又有何意义?春晚导演自己感动自己罢了。
符合预期的是北方人看得多,南方人看得少,看来春晚的语言风格需要更多元化来吸引南方观众。海外的居然有半数稍微出乎意料之外。大概很多人不是为了节目,是和 @卡路里 网友说的那样,教育下一代学汉语。当然,如 @燕人 网友所说,西西河本身就有选择性,所以和 @切芒果 贴的数据也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