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陈太丘诣荀朗陵 -- 西瓜子

共:💬72 🌺63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陈太丘诣荀朗陵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太丘县县长陈寔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两人平级,都是四百石到六百石的县长级别。

这就需要讲究个士大夫的礼数,士大夫出行得备车,所以虽然陈寔写下了“清贫俭朴”的剧本,却也不能省去车子。车子得用牛拉,所以家里得有牛,有专门喂牛的仆役,有管理车子的仆役。

农业社会里,牛的身份非常重要。它是战略物资,活着的时候可以耕田,死了,可以提供牛角用于制造弓箭,可以提供牛皮制造盔甲,故而古代禁止杀牛。教员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专门讲到土豪杀牛被农会处罚——放鞭炮请客赔罪。

因而,陈寔家里再穷,这些仆役是决不能省的。所以下文之中“贫俭无仆役”,指的是没有驾车的仆役——真的假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养牛的、管车的仆役有,却没有驾车的仆役,这话咋听咋怪。

不过陈寔的剧本就是这么写的。

按照剧本,他的儿子陈纪驾驶自家的劳斯莱斯,另一个儿子陈谌在后面跟随,充当仪仗队。

有驾车的司机,有仪仗跟从,这是“礼”,不能废弃。

孙子陈群还小,陈寔就抱着他坐在车里。这一幕,需要给个特写,强调的是“亲情”。

符合“礼”,强调了“亲情”,又突出了陈寔一家的清贫廉洁艰苦朴素,这就是陈寔导演的这一幕大剧的中心思想。

这是一个察举制的时代,察举某人入仕的依据,就是名声——这种名声需要通过言行传达出来,让广大受众体会到,而且还要让大家通过剧情学习到儒家学说的精髓。

陈寔的剧本,若是对应着《论语》来看,恰好跟坚持“礼”、又和蔼可亲、又艰苦奋斗、又自奉甚俭的孔子的形象严丝合缝地重合在一起。

然而,在荀淑看来,这是一道考题摆在自己这个颖川荀氏家主面前。

这道题的难点在于,陈寔是把荀淑自己以及整个荀氏家族当了道具人,当了背景板。

陈寔老头子打算演出一部陈氏家风的广告片不要紧,要紧的是,这部广告片一播出,本来与陈家并驾齐驱并称“颖川四长”的荀淑所统帅的荀氏家族就会被踩下一头去。

荀淑也是千年老狐狸,马上想到了势均力敌的方案出来。

他按照陈寔剧本的精神,同样安排了剧情。

三儿子荀靖站在大门口,这是《红楼梦》里说过的、贾府大门口“打支应的”。区别在于,贾府“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那是公然炫富,而荀靖以堂堂世家子身份出迎,则是公然宣传何谓“低调”,何谓“清廉”。

第六子荀爽来做倒酒的活儿,其他六个儿子布置饭菜。

这是贾宝玉身边一等身份的四大丫鬟晴雯袭人麝月们才有资格的活儿,比如曹公笔下之:“一时小丫头子捧了盒子进来站住。晴雯麝月揭开看时,还是只四样小菜。晴雯笑道:“已经好了,还不给两样清淡菜吃。这稀饭咸菜闹到多早晚?"一面摆好,一面又看那盒中,却有一碗火腿鲜笋汤,忙端了放在宝玉跟前。”

注意,小丫头子连上菜的资格都没有,甚至很多人连进宝玉房间伺候的资格都没有。缺乏资格的小红(红玉)刚刚想凑上来,就被警惕的晴雯撵出去了。红玉一击不中,这才另寻高枝,搭上了王熙凤,又搭上了贾芸。这是题外话,按下不表。

如此安排,恰好贴合了陈寔剧本中的精髓,既符合“礼”,有别于地位低下的平民,又宣扬了荀淑家族丝毫不亚于陈氏家族的清廉。

然而老头子百密一疏,遗漏了陈寔剧本中打动人心的“爷孙情深”的戏码,以至于当他看到因为不适应而扭捏在陈寔怀中的陈群时,竟然差点乱了方寸。

幸而老头子虽然腿脚不灵便,脑筋却转的飞快。他立刻补救了这个缺陷,临时抓过正巧在身边的一个孙子揽在怀里,以此强调荀家也不缺“亲情”。

由此,荀氏家族勉强算是与陈氏家族打了个平手。虽然没有抢了风头,却也维持住了两家平起平坐的身份。

剧情就此结束,然而却还有些余韵需要多说几句。

须知这个被临时抓来的孙子名叫荀彧,生于163年,乃是这位149年去世的荀氏家主最不爱的一个孙子——如果他真的能被去世十几年的荀淑抱在怀里的话。(由此可见,这个故事,纯粹是刘义庆胡编乱造出来的。)

所以如此说,乃是因为荀彧父亲荀绲做主,给这个倒霉的娃做了一门娃娃亲。对方姑娘的爹叫做唐衡。

唐衡是个宦官,绰号唐两堕,与“具独坐、左回天、徐卧虎”以及早死的单超五人参与诛灭梁冀,因此受封为侯,五人遂并称“五侯”。

唐衡所以得了这个外号,是因为其“两心相堕,居心莫测”。换言之就是口蜜腹剑,脸上写的和心里想的完全两回事,擅长笑嘻嘻地害人。

宦官当政,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确,亲近宦官,乃是士人之耻。偏生荀绲巴巴的贴上去,主动要求与唐衡结亲,牺牲品就是自己的儿子荀彧。

史载唐衡164年去世,因此,订亲之时,荀彧最多两岁,这个可怜的娃不知道,自己从此被贴上了一个宦官女婿的标签,成了家族弃子。

由此看来,如果荀淑(的鬼?)真的曾经见过荀彧,那么他作为家主,自然是拍板将荀彧嫁给宦官当女婿的那位。

这就是我们说荀彧必然是荀淑(的鬼?)最不喜欢的孙子的原因。——当然,事实上,拍板做主的家主是下一代的荀爽。

蛮好的感人剧情,经过了瓜子乌鸦嘴,就变成了红果果的利益博弈和精妙算计,真是没意思。

然而提前死了一千多年的刘义庆却不会受到影响。他编造了这个故事后,意犹未尽,接着安排笔下的史官上奏皇帝说,“真人东行”,意思是,纯种24k、足斤足两的道德君子出行,已经反映在星象上了。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纳米小洞儿,大山猫,听松,一个历史,方恨少,大胖子,雄阔天,方平,铁手,楚庄王,西安笨老虎,回车,不远攸高,
家园 按荀淑年龄,这故事里面俩小孩都假的

荀淑(83年~149年)

荀彧生于163年,肯定赶不上这个逸事了。陈群其实也不行,“鲁国孔融高才倔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陈纪:129-199年、孔融:153-208,按照陈群传的讲法,孔融年龄略大于陈群,所以这个逸事是 世说新语编的(不排除参考了之前的传闻)

通宝推:铁手,
家园 你论证完荀淑死得早不可能抱荀彧

然后又论证即使抱过也是最不喜欢的

这不画蛇添足么!

和唐家订亲,到底是荀绲还是荀爽做的主,你这里也前后不一,估计史料也不会记这种陈谷子的事儿

总之这个两头下注的事搞砸了,谁知道老宦官会死那么快呀

荀家在曹袁对峙的时候是不是挺袁派的?都是世家,陈群也投靠了,曹还被弃子力挺……

家园 此外,这故事根本不是汉朝人编的,所以你推论对真人物无效

荀彧是曹操谋主,汉尚书令

陈群是曹丕谋主,魏尚书令兼镇军大将军。荀彧应该比陈群还略大一点,荀彧还是陈群的岳父......这两家在汉魏之交还都比较牛逼的站错队,然而还没事儿(荀彧反对曹操升级为魏公,以忧薨;陈泰抗议司马昭弑君,呕血薨;以上皆为官方说法,总之这俩重量级人物在表态之后,很快就识相的死掉了)。荀、陈两家在晋代,仍然是士大夫领袖级别。这种态势下,需要做出一个不同于 传统权门的 风格来,这就是以上故事的起源吧

按:荀淑83-149,陈寔104~187,在荀淑活着的时候,陈寔还根本不是太丘长(那要151年之后);按史书记载 陈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转为督邮,迁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所以后世称为“陈太丘”。就是陈寔一家是他这一代才发展起来的,所以你看他多次被推荐,最后才做了个县长(50岁左右),确实属于家里比较穷的那种,没有专职司机挺正常的,何况儒家六艺也有 射、御,自己驾车也是本分。

但是问题也在年龄.....,陈寔比荀淑小了21岁,在当时的环境下那是真小了一辈....只有孔融那种恃才傲物的家伙才会 和 陈纪 平辈论交(孔融小陈纪24). 按正常的模式,陈寔实在没有资格在 同郡前辈面前装,这也不符合 一直流传的他的传说。这说明啥?说明 这个故事是在之后很久,当这俩都已经成为“古人”,21岁年龄差不再那么突兀的时候,才被制造出来————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个21岁年龄差,恰好是朱老总和林帅的年龄差,至少我们这一代人不会接受电视剧里 老总和林帅拍肩膀称兄道弟这种 人设吧,也许 00后就能接受了:不都是元帅么?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方恨少,方平,铁手,迷途笨狼,燕人,
家园 不要以为世家就一定下注准确

荀家是两头下注:荀彧是曹操谋主(曹操:你不嫌弃我宦官子弟么?荀彧:.....呜呜呜,我宦官女婿),荀湛是袁绍的谋士

陈群属于自己一开始压错宝,他居然是刘备刘豫州的别驾(别驾和治中是刺史的左膀右臂).....后来又被裹挟进了吕布军😂之后才 进入曹操阵营,因为资历太浅所以只能去辅佐曹丕了(陈群、司马懿、朱铄、吴质为四友,是曹丕的心腹)

至于说,荀彧和唐家的联姻,这里面有个很bug的地方:宦官的女儿怎么来的?如果是唐衡没割之前生的,那比荀彧大了太多(唐衡死于164年,荀彧生于163年,这娃娃亲结的)......如果是做了宦官之后,只能是认养的养女了。唐衡的弟弟唐珍可是司空哎,认养女多半是同宗里面找一个吧,假设是唐珍的女儿过继给唐衡,这门亲事是不是看起来没有那么bug了?

通宝推:铁手,不远攸高,
家园 确实,古人在写这些小作文时,往往忽视数学问题

查了一下史书。

《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 》记载了爷爷荀淑的卒年。

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

建和是汉桓帝的第一个年号,建和三年是公元149年,这是不会有错的,也就是说爷爷死于公元149年,是正经史书记载。

那么孙子荀彧是哪年出生的呢?

在裴松之注的《三国志》里面,其中在《荀彧传》,裴松之引用了一段魏国史书《魏典》的记载,并加以评述:

典略曰: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转以与彧。父绲慕衡势,为彧娶之。彧为论者所讥。臣松之案:汉纪云唐衡以桓帝延熹七年死,计彧于时年始二岁,则彧婚之日,衡之没久矣。慕势之言为不然也。臣松之又以为绲八龙之一,必非苟得者也,将有逼而然,何云慕势哉?

裴松之对数学还是很在意的,他在评述史料时,首先看岁数是否对得上。通过他的考证,我们知道荀彧两岁是汉桓帝延熹七年.

延熹七年是公元164年,这也是没问题的。裴松之说荀彧此时是两岁,如果这个两岁是虚岁的话,也就是说荀彧出生年为163年。

163年—149年=14年

也就是说,荀彧出生时,他爷爷已经去世14年了,自然没可能在生前将他抱于膝上。

通宝推:方平,听松,铁手,
家园 我在跟人讨论的时候,有个结论是宦官未必是太监 -- 有补充

后汉书里很多宦官有儿子女儿的记录,不可能全部是阉割后收的义子义女。

还有汉朝的宦官,跟阉割没有必然联系。本意是皇帝的私臣,比如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都被列入这个范畴,入《史记》的《佞幸列传》。

实际上,宦官的另一个含义可以看作是与宰相领导的外朝相对应的、皇帝领导的内朝。

用诸葛亮《出师表》里的话来说,就是诸葛亮领导的“府中”和刘禅领导的“宫中”的关系。

士人以外朝为自己地盘,耻于进内朝,暗地里以内朝为敌人,脏水也就不断泼在内朝\宦官身上。最后,宦官及其前身内朝,发展成了三大背锅侠之一——另外两个是外戚和女主,反正都是皇权相关的势力。

说白了,两千年来的历史,就是士大夫集团不断向皇权夺权蚕食的历史。

通宝推:听松,铁手,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修改一下,卫霍本人另外有列传 -- 补充帖

但是二人名字进了《佞幸列传》,原文如下:“自是之後,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换言之,在司马迁眼中,卫霍二人实际上也是佞幸,只不过二人能力强,所以另外单独立传而已。

这个集团的特点是,脱离了传统基于士大夫关系网建立起来的上升渠道,而完全依托于皇权。

由于跟士人毫无关系,所以仅仅对皇帝负责,也不会卖士人的好,所以佞幸这个集团,历来就是士大夫眼中钉,肉中刺。

家园 说到小作文,的确,刘义庆就是当日的公知领袖

世说新语就是小作文大合集,恰如东林党及其东林书院

家园 在我看来,典略可靠性远大于正史三国志

原因很简单,鱼豢写的是私人笔记,犯不上造假,而陈寿写的是国家正史,触犯了任何朝中显贵的霉头,是要被清算的。所以三国志中坑坑洼洼,避讳重重,甚至不惜扭曲事情的本来面目。

家园 督邮不是州官吗?怎么会又下去当亭长?

刘备当了县令才有资格和督邮打交道,亭长就是不入流吧。

家园 也聊聊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刘义庆是取代东晋、建立刘宋政权、人称“南朝第一帝”的刘裕的堂侄。

刘裕死后,长子也是皇太子刘义符继位。

刘裕临死之前,为了刘义符的皇位稳固,特地安排了几位顾命大臣来辅助他,可这几位顾命大臣居然接了任务又反悔,说好的辅助,没过两年却将刘义符给废杀了,然后将第三子刘义隆推上了皇位。

刘义隆从大哥身上看到了这些权臣的不靠谱,登基之后不到两年,便将这老几位诛杀一空。问题是刘义隆身体不太好,老是生病,生病期间,便将打理国家交给了四弟刘义康。可是,时间一长,刘义康还好,但他的手下人开始胡思乱想。

于是刘义隆便听到了一些风声,生了猜疑之心。权臣不靠谱,宗室也未必靠得住。后人总说皇帝好猜疑,视兄弟如豺狼,视大臣如仇敌,可如果不猜疑的话,坟头早就长满了草。

身为宗室的刘义庆,30来岁的时候,便赶上了这一波猜疑期。为避免惹祸上身,刘义庆选择远离京师,主动申请去地方,任荆州刺史。

刘义庆在地方还不能表现的奋发有为,混吃等死又太无聊,于是便召集一帮文人编书。《世说新语》就是刘义庆这项工作的成果之一。北宋时期,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可反对无效,只得离开朝廷,带着一些人编《资治通鉴》,应该是从刘义庆这里得到启发。

《世说新语》记载了上自东汉,下至东晋的一些人物言语和轶事,其覆盖的历史时期,专业史家文献有《后汉书》、《三国志》、《晋书》。

这三本书里面,写两晋的只有《晋书》,可《晋书》成书比较晚。

《晋书》还是到唐代,由李世民下令,房玄龄等大臣主持编写的,距东晋已有200来年。而《世说新语》成书时间,距东晋灭亡也就二、三十年。对于东晋的人事,刘义庆他们相当于解放初期的人写民国,很多人和事,他们要么是亲历者、见证者,要么听家族中长辈说过。因此,后世研究东晋的,常以《世说新语》中相关记载为第一史料。

可以说,《世说新语》虽不是正经的史书,但其史料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独立寒秋HK,三笑,凤城,白玉老虎,听松,何求,empire2007,起于青萍之末,李根,方平,铁手,西瓜子,
家园 汉代官员升降就不看 年资这种

很多人 作了三公 还能再做九卿(崔州平的老爹 崔烈 就是 太尉,在 董卓死后变乱中被杀,那时候身份却是城门校尉)

另外 督邮 是 州郡的特派员,其身份并不高,不论是 刘备揍督邮 还是 陶潜蔑视督邮,也都自有道理

而且 汉制 以轻督重,刺史是州官 监察 太守,但是 太守两千石,刺史八百😅当 刺史三次考绩优秀才可能升太守……

汉制 可以这么搞,除了帝国初期,制度简单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 大功劳另有爵位优赏,无需 用官职赏赐

家园 还有一个 这些次数其实没意义

四任功曹 很可能是太守频繁更换(理论上 换太守 是 换功曹的,留用也算再任),另外 东汉有不应征辟的传统……因为 应了就算门生,要对举主 尽一定义务,陈太丘这种大名士,是可以挑 举主的,实际上 他最后只是接受了同样是大名士的 黄琼的 推荐

家园 略说一下这个剧本

肯定是 后人写的,这无疑

那么演员呢? 其实 真正 重头的 除了爷爷们,关键是俩孙子:荀彧荀文若,陈群陈长文……曹魏第一代,第二代的文班首席(不是之一哈,就分别是 曹操和曹丕手下 的 第一文官)

然后呢? 儿子辈是这样的,陈家 就是 元方季方 出名(难兄难弟一词的本源……)所以 虽然既然有季方,陈家肯定还有个年长的儿子没亮相儿(季 至少是老三、一般是老四;而且成年才有字)

荀氏八龙 ,也就是叔慈荀靖、慈明 荀爽这俩最知名(许子将 曾专论 这俩,比之为 玉)

所以 你看点名干活的也是他俩,其余六龙只能打酱油……所以 这是 专门写好的剧本(后人写的)

家园 这个理解,刺史六百石可是权比二千石的太守大

只是一个郡不过两三个督邮,属太守管,总是一个官。亭长手下几个人,只是一个斗食吏,有没有上升空间都不知道,这两者之间可以无缝转接还是不可思议。三公九卿总算是档次接近,城门校尉也是掌握兵权负责守卫首都洛阳,并不只是看大门的,不可同日而语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