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就算新冠是生物战又如何? -- 俺本懒人

共:💬273 🌺2102 🌵5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没有轻视普通人,但是极为反感动不动就打脸

你关于死亡数据的讨论,我看不明白。

从自己的经历,能够感受人的认知有不同阶段。早期做分子生物学时都是做实验室研究,绝对是眼见为实;后来转行做数据分析,才理解眼见为实的东西可能是错误的,搞眼见不为实的研究;再后来,被统计学家搞的云山雾罩,不明所以,于是又跨界用新的角度尝试解决问题,才理解还有更高层的眼见不为实也是错误的。在这个层次上学习到的东西,和普通人是难以沟通的,争论就更没有意义。

关于新冠死亡数据,各地区对新冠死亡的定义有非常大的差异,数据收集方法的差异更大。普通人直接将其他地区数据套用过来,结果会有巨大的误导。这也是非常难以沟通讨论的。

家园 你最后一段提出那么多问题,是给大众的吗?

好像都是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也非常想知道决策者是如何面对这些问题的,他们的结论如何?但我肯定没有资格了解这些信息。唯一可以做的,是基于以前学习的专业知识,做一些判读,判读发生错误是大概率事件。

家园 其实是想看你更专业的分析

专业分析指出他人错误也是有价值的。只是我们普通人,更关心专业分析给出的确切答案。

拍帮主的文章我也常看,他答案很明确,而且看起来蛮专业的。从title上看你似乎比拍帮主要专业很多,但是我们摸不清楚你的态度,这就困惑了。

家园 感谢你的认可,很多相关问题以前也给出过我的看法

但大部分不招人待见。

我的态度非常明确,自从去年南非出现奥秘可戎变异株,就意味着新冠全球大爆发最艰难的时刻过去了,开始进入疫情的结束期。根据其传播极快毒性低的特点,基本上不会出现高毒性变异株大范围爆发的情况了,如果出现,应该是1-20年以后的事了。

奥秘可戎已经弱化为简单的上呼吸道感染,从我个人感染的体验看,全身症状(如发烧)比一般流感重,但呼吸道症状比流感轻,仅仅是喉咙剧痛,但不涉及鼻腔和气管。

今年以来奥秘可戎爆发引起的死亡,主要是以欧美为领导的国家的死亡定义和收集方法引起的混乱。只要是新冠阳性,不论死亡是否与新冠感染相关,都定义为新冠死亡,包括车祸、吸毒死亡,只要阳性过,就是新冠死亡。因此新冠死亡数被极大地高估了。同时这些国家的新冠检测急剧降低,新发病例统计被极大地低估了。结合起来计算新冠发病/死亡率,就远远高于真实的新冠死亡率。以此套用估算中国14亿人的新冠死亡数据,是极为恐怖的。

美国已经意识到新冠死亡统计的问题,做了调整,将新冠加入到流感死亡统计方法中。美国虽然统计新冠死亡近110万人,估算其中的水分有50-60%,除了死亡定义问题,还有为获得保险报销和国家补贴虚报的现象,实际死亡应该接近40-50万人,近3年的疫情,每年平均下来十几万死亡。比通常的流感死亡高,但也高的不多。

用上海封城中新冠死亡数据,估算全国的死亡,虽然也很吓人。但是这个数据应该远低于常年中国每年流感死亡的人数,只是中国每年报给WHO的流感数据统计有问题,很可能大大低估了。现在做新冠疫情开放决策时,才发现没有可靠的流感死亡数据。如果有这个数据,是很容易做决策的。用美国流感死亡数据,按照中美人口比例粗略估算,中国每年流感死亡在8-15万之间,高峰年可达近30万。如果这些流感死亡数据的估计比较靠谱,那么现在看待新冠,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另外上海疫情发现60万阳性,死亡近600人中全部是死于基础疾病,没有一例是新冠病毒直接杀死的,就已经说明临床上不是一个严重的疾病了。

关于河友提到的拍帮主的观点:新冠可以引起免疫耗竭,是小艾滋病。这类文献基本不用去看,可以直接扔进垃圾桶。这些作者错误联系HIV和新冠病毒,连基本的病毒学概念都没有。艾滋病的免疫耗竭,是HIV感染后可以长期在人体内潜伏。而新冠病毒属于呼吸道病毒,一次感染后被免疫系统全部清除。以后反复感染其他变异株,也是感染后全部清除。这些区别是病毒学考试中常常遇到的基本常识送分题。如果河友感兴趣打脸,拿这些基本常识是可以做文章的。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具体的理由说明起来非常复杂,难以让人接受也是非常正常的。

反常识的观点是,国内如果希望开放疫情,避免发生大规模医疗挤兑的策略,就是禁止做大规模人群新冠检测。中国之所以没有觉到流感会导致大规模死亡,是因为几乎从来没有做过人群大规模流感核酸检测。

通宝推:踢细胞,盲人摸象,菜根谭,chuchong,
家园 国外这几年总死亡率有没有上升

我觉得,大众并不一定要搞清楚那些人是不是直接死于新冠,还是新冠加重了基础疾病,或者其他专业人士界定的某个概念。

普通人就想知道,现在放开新冠流行后,死亡率会不会上升很多,多次感染后,身体会不会变的很差,如果这两个问题能正面回答,我觉得是否需要放开的答案就很清楚了。

家园 虽然很多信息我无法判断,但是强烈支持与欢迎专业论述。

您所提到的:

美国……比通常的流感死亡高,但也高的不多。

我给两个官方的论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2年10月13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衡量一个疫情危害性大小有两个不同的视角。国际上通用的公共卫生的视角是站在群体角度,使用死亡率、超额死亡率等指标来衡量,而不是以病死率、个体的视角来衡量。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来说,它的病死率和以往的变异株和原始株相比确实是在下降,但是由于它的传播速度快、传播更隐匿、免疫逃逸现象在逐渐增强,所以总发病率是高的,这意味着在人群当中会有大量感染。较多的感染人数乘以个体病死率,死亡人数也会相对较多,群体死亡率就会高于流感,且不低于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可见其对人类的危害性总体上并未见明显下降,这一点恰恰是世界卫生组织、各个国家在判断它危害性的重要指标。

另外,超额死亡率,也就是说这种疾病出现以后影响的不仅仅是感染了这种疾病的这些患者的重症和死亡,它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挤兑。医疗资源一旦被挤兑,就会影响其他正常医疗服务的需求,就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在正常状况下的一些死亡的出现。在科学上来说,衡量这种由于疫情的冲击所带来的额外死亡,可以称之为“超额死亡”。计算方法,把今年死亡总数和去年或者前三年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的死亡总数相比,多死了多少人,如果没有其他可解释的因素外,就归致于是疫情引起的超额死亡。目前情况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原始株、还是以往的变异株,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超额死亡还是比较高的,经研究在10万分之100以上。

第三,我们国家人口的总数是大的,老年人口的比例是高的,老年人口2.67亿,这是非常大的基数,同时还有大量基础病患者,这些人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以后得重症甚至发生死亡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再加上前一段时间防控的效果,我国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率总体较低,获得的自然免疫不强,尽管我们通过免疫接种获取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新变异株对这种免疫力的逃逸在加强,所以如果我们放松,不“动态清零”,势必会造成大量感染,导致老年人群、导致有基础病的人群,有可能造成大量重症乃至大量死亡。这种大量的重症和大量的死亡是不能够容忍的,所以必须要尽力防护。

这里面,对“超额死亡率”做了很详尽的解释。

据我所知的,中国是做不到美国那样新冠后轻症或一般症状不予收治的:真的做不到,绝对做不到。会沸反盈天的,其影响绝对不止是医疗问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旦真如此了,这种“严重社会性问题”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超额死亡率”会绝对性惊人。这种中国国情,公共卫生专家是需要好好考虑的。

以上纯粹个人看法。

通宝推:菜根谭,盲人摸象,
家园 “放开新冠流行后,死亡率会不会上升”,对这个问题

如果大众知道中国每年因流感死亡的数据,就不是问题了。正是因为没有中国的流感死亡数据,大家才会关心放开后,死亡率是否会上升。

“多次感染后,身体会不会变的很差”,基本可以参考多次感染流感的情况。体质弱的人,短期内多次感染流感,身体也肯定会变差。

家园 我以前有个帖子是关于上海疫情封控的超额死亡估算的

只是超额死亡的定义与国务院联防联控使用的不同。

即使有不同,但是上海封城期间,因为床位被轻症新冠患者占据,导致其他疾病病人得不到救治死亡,是已经发生的,可以准确收集上来的数据。

除了这个数据,还应该估算每年实际发生的流感死亡数据。两个数据与新闻中新冠超额死亡估算的数据比较权衡之后,再得出结论,是中国公共卫生专家应该做、而没有做到的。

中国公共卫生专家对超额死亡的如此解读,反应出应用数据的能力实在不高,超额死亡不能用于做决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理论结合现实

理论再好,现实里一样翻车。让老百姓发烧以后不去医院,对儿童和老人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以奥密克戎的传染性,绝对是灾难性医疗挤兑。最佳策略还是等明年春天

家园 国外最近几年的总死亡率或平均预期寿命呢,您能不能大概评估一下

美国、欧洲、东南亚,新冠三年的总死亡率和之前相比有没有大幅上升。

我意思是总的人口死亡率,而非新冠死亡率。

另外,即使新冠和流感的直接或间接致死率在同一级别,但是新冠的传染性强,导致感染人数的绝对数量大很多,反复感染的机率大很多,致死或有严重后遗症的总数量是不是也要大很多。

家园 我部分接受你的观点,但是也有部分观点不同意

1. 关于新冠是小艾滋,引起免疫衰竭,我同意你的观点,多半是伪论;

2. 关于omicron真实的死亡率,你用了上海的数据,因为一些因素,国内的大家都不是很相信这些数据。所以这个我半信半疑。比如说那个差点被火化的福利院老人,到底是怎么回事??相当多的人,包括我是对上海卫健委的操作有疑问的。

3. 关于流感的真实死亡率,这个确实是说不清楚,我觉得你提出的流感缺乏大范围普测,所以也许流感的真实死亡数字被大大低估想法很有新意,但是我没有完全buy in 这个观点。我觉得有一定道理,值得探索。

4. 关于omicron造成的直接和次生伤害,我不支持你的看法。其他数据都很难说明问题,就比如你说欧美的数据定义死亡过于宽泛等等。Excess death和larbor loss最能反映问题,近期英美都有数据出来,2022年omicron流行期间excess death对比疫情前的平均值都要高10-20%,并且今年的excess death数字和2020/2021相差不大。这个数字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么高的数字会对社会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也许你说的对,流感可能也有这个伤害,但是新冠这10-20%的excess death并不是和流感重合,而是重担之上再加上一块石头。

10-20%的excess death,再加上保险公司有些理财数据看起来很不美好。肯定后面是有一些什么因素在起作用的。

通宝推:journal,审度,愣头兔,MaverickZ,盲人摸象,心有戚戚,
家园 这可能就是中西方文化和政府责任的不同了

个人是认可卫健委对新冠超额死亡的解读的,因为老百姓天然会认为这种死亡的源头在政府政策。基于这种认知,其用于政策决策是显而易见的。

说起来这算是西方社会的一个优势??疫情防控不好,可以选举下台选另外一方嘛。另一方也搞不好??那也没办法了,所以政府不可信只能靠自己。

通宝推:心有戚戚,心有戚戚,
家园 联防联控记者会上说的超额死亡是指放开防疫国家的情况
家园 好吧 -- 补充帖

我不应该在说河友的脑袋是二极管;请大家捞我出来,谢谢!

通宝推:七天,西江城,普鲁托,chuchong,菜根谭,秦波仁者,
家园 开始时被你转发的关于超额死亡新闻恶心到了

幸亏又因为回复帖子发多了,被老铁暂时封了,被强制冷静一下。

之所以开始觉得恶心,一是做为公共卫生的职业常识是不会用超额死亡做决策依据,我以前有过几篇帖子介绍过;二是武汉、西安、上海等地的封城,都可以获得足够的数据,准确地评估因为疫情防控措施导致医疗资源被占用(也可以说是医疗挤兑),引发的超额死亡。这个问题卫健委最高层的专家不可能不知道,也有权力接触到真实的数据,更没有权力忽视隐瞒。以这些真实的数据做开放后效果的预估,肯定比新闻中的预估准确。

但是新闻中国家部门给出极为不专业的使用差额死亡数据,说明发布时的10月份,国家决策还是维持封禁状态,需要公众保持一定的恐惧,因此在这个话题上我应该打住了,不能再说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