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学新生日常记录:到底何为民主集中制? -- 给我打钱87405

共:💬903 🌺2628 🌵2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家园 能不能详细说说?
家园 好奇心、体认是关键

低年龄段学生追问中迷失,高年龄段学生有理解抽象能力却没有追问能力,我看都是好奇心的缺失,好奇心丢失后面是丢失了感受能力、不再追求这种感受体验,而是将学习以及学习之外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机械的被动的过程。

以我为例,我业余爱好里面包括了一点点机器的东西,自己闭门造车瞎鼓捣,回头一看基本都没有超过高中的知识,自己写了些笔记,微积分才用了大概不到5次。而看似解释了很多大学里从未想过的别的专业的东西。至少我能够用形象直观的机械来诱导小孩来体验数学了。

而自己当年大学里对于复变函数根本不理解,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落实到程序里面处理信号也是处于照抄的状态,只有how没有why。

哪怕实践多了习惯了,大学时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其实回想积分的时候,能够从“常见”的分数开始得到“怪异”的对数指数,这原本应该是构建世界观的重要契机。

就好像这年头我给人讲卷积神经网络,别人的一脸不理解我也是感到很奇怪的。卷积、非线性我也算是“习惯”了的,感性有可能多于理性的。

通宝推:心有戚戚,
家园 试论脑残是如何炼成的

N多人对生产生活的认知异常残缺。

就拿巧克力这种食品来说罢。它是由可可加工而成的,而可可只生长于热带地区,纬度高的地区都种不活可可,你不可能在东北培植可可树,却可以在云南大量种植。

现在一提到巧克力,人们就说瑞士产的巧克力好吃,然而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欧洲是加工可可制出了巧克力,欧洲没有可可树。骆驼这种生物也只生活在热带地区,可是我们可以见到俄罗斯驼奶粉,然而俄罗斯怎么会有骆驼呢?所以俄罗斯驼奶粉就是假的喽?

我发现有很多人,完全不清楚,什么叫原材料,什么叫加工,为什么原材料出产地可以跟加工所在地不同。

巧克力的出现,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合理的利用地区差异就可以制造出利润。欧洲不产可可,但欧洲人去到中美洲发现了可可树之后,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把这东西运回欧洲,一定有钱可赚。而又由于可可不是蔬菜,还需要进行加工。那么,加工厂是放在欧洲合适,还是放在中美洲合适呢?如果说加工厂放在中美洲,往欧洲运的就是巧克力,可我们知道,巧克力不宜长途运输,至少在当年是如此。这是其一。其二,开工厂不是说弄块地皮,开个厂房,再添置一些设备,雇几名工人这么简单,作为一名工厂主,要考虑是当地的基础设施是否支持,没有电,路也没有修好,怎么开?或者是自发电,但没有煤,怎么发电呢?全盘考虑之后,(就当初而言)还是把加工厂设在欧洲更为妥帖。这样,就在中美洲采购可可豆,然后运到欧洲,再送进加工厂,生产出巧克力。最后一个环节是销售。销售又有一堆事,当地的市场经营环境是否良好,当地人群对某类物品的接受程度如何,当地人群的支付能力有多少,都要考虑。除此之外,还是要同样要考虑运输、仓储这些基础问题。

简略的说,地区差异就意味着存在利润空间,而能不能变现,则需要考虑许多现实问题,这就是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思路。

你有我无,我们才有交换的可能性。当然,如果仅是你有我无,那是没有办法交换的。实际情况是,A你有我无,B你无我有,于是你把A卖给我,我同时把B卖给你。说得再简单一点,人跟人不一样,就有了交换。男人有JJ没有奶子,女人有奶子没JJ,天生一对,强强联手。

我发现有太多的人,其实只关心两件事:有钱吗?买什么?

怎么才有钱呢?我上班了,你就得给我钱,其它的与我无关。

他从来不问,生产是怎么运作的,生产出来的商品流向何方。说得通俗点,他就是找个工作,他完成了上司布置的任务之后,拿钱下班。其它所有事都与他无关。

买什么呢?兜里有钱就得买。有些是自己必需的,不用问别人,自己知道买什么,剩余的,就看别人买什么,别人买什么他就买什么。他也从来不问,流通是怎么回事,销售是怎么回事,市场又是什么。

对于这些人而言,人生只有两件事,搞钱,花钱。如果搞不到钱,就骂人,骂父母,骂上司,骂政府,骂社会,骂人类,骂宇宙。

我真的不明白,凭什么呀?!这他妈的是完全没断奶的孩子。对于这些人而言,搞钱本质就是别人把饭做好,他的任务是吃,吃这个动作对于他来说就叫工作,吃哪道菜对于他来说就叫花钱。最不可思议的,这些没断奶的孩子有相当多的是“苦出身”,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并且还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此,我是当真无法理解。对此,我只能死记硬背,确确实实有 这样的人,并且为数众多。

实际上,脑残的活法就是:活着就有了时间,时间跟钱完全一样,再考虑的就是花时间。怎么花呢?吃饭睡觉这时间总是要花的,也不需要别人教,富余的时间就看别人干什么。别人逛街,他也去逛街,别人热议,他也去热议。

而脑残主要是两种,一种有时间没钱,对于脑残而言花时间就得要钱,可偏偏兜里没有钱,怎么办?凉拌。这种是多数;另一种有钱没时间,“忙”得很,“忙”得连花钱的时间都没有,故时常感慨“挣这么多钱干嘛”,感慨完了继续挣钱,看起来很充实,其实异常空虚。这种数量也不算少。其实后一种是前一种的变形。有时间没钱,哦,明白了,需要挣钱。挣钱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做就“不空虚”了。很聪明的。说起来很“忙”,还是在打发时间,只不过是前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跟后一种看起来不太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你看他貌似很勤快,其实根本就没有脑子的原因。

不断有人问我:人生目标该是个啥啊?

他妈的,你没看新闻吗?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只不过细分一下,穷者独善其身,穷者满足自己不断,达者兼济天下,达者不断满足天下人。

又有人问我:我觉得当前我已经很满足了,物质也好,精神也好,双丰收啊,我已经圆满了,可是为什么我还若有所失呢?

他妈的,满招损!你都圆满了,你自然就有了失落感。

还有人问 我:你的意思是说,人当不知足喽?

他妈的,不知足跟不满足是两个概念。不知足指的是你少抱怨,不满足指的是,如果你之前是挑水吃,看到别人用自来水你一定想升级,而要升级就得掏钱,钱是你的劳动成果的代表物。

更有人问我:那你不还是一个看到别人有啥你也想要吗?

他妈的,有一种需求叫合理,有一种需求叫不合理。从挑水升级到自来水,这是合理的升级需求;明明自己根本就没有必要,但看到别人买车也跟着买,看别人买多少价格的车自己也跟着买;明明不知道为什么要买手机,看到别人买跟着买,买了手机之后不知道干什么,看别人装什么APP自己也跟着装。

只有真正关心生活生产的人,只有真切参与生活生产的人,他才知道,下一步会往哪升级,因为他才知道,目前这个阶段,哪里有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不是那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那种是攀比。

还有问题吗?

没有了。

没有问题就去干。

脑残一定是没断奶的孩子,从未真正的生活生产过,他们的生活叫打发时间,他们的生产叫上班挣钱。

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清楚到底什么叫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连某个具体的行业都不清楚。比如我讲资本家的问题就是如此,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金融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发展到目前阶段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尚待解决。只有这些与白痴无异的人才会天天讨伐资本家,把剥削二字挂在嘴边。

同理,他们也不知道物理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发展到目前阶段能解决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但一时没有对策或者正在解决中还没有结果。他们不知道文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他们不知道影视剧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他们也不知道绘画、音乐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他们就只知道背:人类社会,先是原始社会,然后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说得简单一点,既不知道是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要往何处去,这不就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又从石头缝里蹦回去吗?

所以,这些脑残天天讲“活在当下”。最搞笑的是,这些脑残特别喜欢说顺势而为四个字。他妈的,连从哪里来,要去往何方都不知道,还讲什么顺势?荒诞到了极点。

多看些脑残,有利于自己发展壮大,有利于自己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说得太复杂?好吧,说简单一点。

要吃饭吧?否则得饿死。吃饱之后还有啥事吗?

“我知道,得去准备下一顿。”

唉……吃饱了之后会拉屎!

“拉屎怎么了?”

排泄物如果不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出问题。早先的人并不知道这个问题,所以死了很多人。调查了很久之后,才知道这是随地大小便导致的。

脑残他就只知道:饿了,摘果子,吃,饱了。过一阵,又饿了,摘果子,吃,饱了。

脑残的脑子里只有这么点内容,无限循环。

所以今天的脑残全一个样啊:缺钱,挣钱,花钱,缺钱,挣钱,花钱。

脑残怎么可能有人生目标?怎么可能有方向感呢?他的感受 不就是跑轮里的仓鼠吗?缺钱,挣钱,花钱,缺钱,挣钱,花钱……

这跟一台车 有区别吗?没油,加油,开动,直到没油。又加油,又开动,直到没油。

人吃了饭,会拉屎。屎如果不处理,就会要人命。于是提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去试,于是知道了哪种可行。这是第一关。

一开始人是去摘果子吃,吃到后来没得吃了,只好换地方,跟动物一样迁徙。这是第二关。

第三关,换地方也不行,吃得太快,为啥?人口越来越多。咋办?没办法就得死。于是试来试去,知道了,可以种植,可以养殖。

第四关,屎又出了新问题。之前的解决方案不管用了,人口多了,并且长时间在一个地方定居。得拿出新的解决方案。

第五关,种粮食要有水,可是附近的地下水全被用光了。咋办?又想办法,开渠引水。

第六关,水来了,粮食大丰收。很好。但是,仓储的问题又冒出来了,不存好,粮食就会腐烂,吃了还会死人,要么,被动物吃了。

还需要我继续写下去吗?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难道是空话吗?难道是某人“发明”出一个需求吗?

自己眼中的人类活动,只有缺钱、挣钱、花钱,缺钱、挣钱、花钱,这事能怪别人吗?

通宝推:心有戚戚,大神盘古,
家园 笑屎,送宝
家园 自卖自夸:我是怎么读史书

《水4.0》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大约有3年了,或许更久,书中许多具体细节我已经不记清了。这很好,这恰好就能说明这本书到底给我留下了什么,对我有什么意义。

《水4.0》讲的是西方人的用水史,时间跨度约有3000年,分成了四个阶段,所以叫4.0。每个阶段具体是怎么回事一时回忆不起来,我记住的有如下几点:

一、不存在一劳永逸

这四个字对我而言,不是道德训诫。实际上,道德训诫原本是前辈在了解更早时期的历史之后提炼出来的内容。如果后辈只看这几个字,那是无法深刻认同它的,也就是会经常“忘了”。

为什么不存在一劳永逸?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之前是去河里打水,发展到今天是将海水淡化。每一种水处理方式,只能维系一段时间,过了某个节点,必须升级。

二、不存在一蹴而就

升级怎么升?根本没有老师,第二个阶段相对于第一个阶段是全新的。所以只能去摸索,不断提出方案,不断尝试,不断调整修正,直到确确实实可以投入应用。为什么要提不存在一蹴而就呢?这是因为在两个阶段之间,第一阶段的末期和第二阶段的初期,是一个青黄不接的衔接期,旧的已经很难维系了,新的还没有问世,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不生活在痛苦中,而又会因此引发争斗。可是着急没有用,必须面对这些痛苦,沉下心来干,才有可能拿出管用的升级方案。

第二阶段跟第三阶段之间,第三阶段跟第四阶段之间,还是如此,每次都是如此。

三、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不会迷失方向

升级往哪升?外行是不可能知道的,只有干这行的人才知道。外行为什么焦虑不安?衔接期的痛苦处境是一个原因(想想看,整天生活在污水当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事情会不会变好,会有大量的谣言,无尽的抱怨。

这一点是我(读书那会)获得的新认识:怎么才能泰然自若?得心里有谱。怎么心里才有谱?你必须做相关的调查了解。拍胸脯,自我安慰,互相鼓励,不是说完全没有用,而是说,看起来管用,其实不管用。

四、永远需要领导

领导不是上司,领导就是领着一帮人完成一个任务。水处理从1.0逐步升级到4.0,所涉及的细分专业越来越多,事情越来越复杂,乃至于变成了一个系统工程。所以,一定需要领导,需要领导统筹、协调N多人、财、物。

可是这个工作很不好做。

比如就今天而言,参与水处理这样一个系统工程的专业人士,至少 有生物学家、化学家、机械工程师、建筑工程师。而就拿生物学家而言,他们在另一个圈子里,具体而言,就是生物学界这个大圈子里的微生物小圈子里的涉及水、土壤这个专门方向 的小小圈子。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生物学家?找到之后用什么样的方式请他参与进来?参与有多深,是技术顾问还是技术支持?工程结束后如何退出?等等等等,成堆的问题。做不好相关的统筹协调工作,一定会扯皮,一扯皮就会耽误事,书里就有提到。

我个人所见,作为一名读者,若能读出这第四条,他就应该能想到:我是不是可以有意识的加强一下?我也往领导这个方向去发展自己呢?就算将来不当领导,也知道如何跟领导配合。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他就会有方向性的去汲取营养,这就是常话说的“带着问题去读书”。

五、有没有可能创建一种机制,尽可能的缩短痛苦的衔接期?

这是我的疑问。

我的答案是:不可能缩短,最多只能做到不让它变长。

为什么呢?要干一件事,并且是超前的事——如果你想从第二阶段平滑的过渡到第三阶段,显然你得在第二阶段就得准备,你在第二阶段准备必然就是超前的事——很难得到支持。一方面外行很多,另一方面短视的人很多,第三方面,能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不断向前发展的人很少,所以不可能得到广泛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尽力抽出一些力量来做一点超前的准备。有了这样的准备,等到事情发展到人人都痛苦不堪的时候,你再去寻求支持,那就可行了。为什么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呢?就是这个意思。这话人人都听过,能做到的,极少。为什么极少?原因就是前面说的,支持的人非常非常 少。这个世界上多数人都是没有断奶的孩子,一遇到事,就哭,哭的意思是赶紧给我奶吃。他们怎么可能支持别人去做超前的工作呢?那是不可能的。

我就记得这五条。我认为,作为非专业人士,读历史,能有这五条足够了。但作为专业人士,这本书写得太粗线条,完全不够用。

这五条听起来都是“大道理”,似乎不必看书,听别人总结也行。我的看法相反,不是这样的。对我而言,这五条不是大道理,而是会刻在我的脑子里的,它会一直指导我。

我读这样的书,是代入式读法,换言之,类似于亲历了整个过程。痛苦、焦虑、困惑、探索、尝试、交流、合作、撕裂……所有的,都不是文字。这种“亲历”跟现实经历的区别,只在于,我按下了【倍速键】,用三、五天走完了三千年的时间。

我很喜欢读这种书,时间跨度非常大。我还喜欢读另一种书,空间跨度非常大。这种大跨度的历史书,给我的感受 是,对于历史的描述更接近真相。跨度太短,很容易碎片化,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错的。所以 我老讲,我初中时就把中国通史,从夏一直到清给读完了,对我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中国通史这套书一共有多少本我也不记得了,根据经验来看,不会少于五册,每册估计不会少于300万字。所以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印象就是四个字:五光十色,这跟很多人的“万恶的旧社会”是截然相反的。每一朝每一代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色,怎么能叫万恶的旧社会呢?反正我不是这么看的。

《水4.0》因为只讲了一个水,所以也不需要写太多,我是说,对普通人而言,对非专业人士而言,这种“缩放”程度,基本够用了。实际上,我通过这种书也获得了很多相关知识,但到今天不是很清晰了,但如果再出现相关的内容,我能比较快的回忆出来,简单说,不是一点印象 都没有,而是比较浅。

另外,我读书有个习惯,必须要赚一点才行。必须要从一本书里,赚出来,跟我个人的人生有直接关系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我是绝不肯吃亏的,一点亏都不能吃,必须要赚。白读书这种事我是绝不干的,如果有一本书,我看了一会,感觉我不可能从里面赚到什么,我就不看了。道理很简单,我生下来一无所有,亏不起。

其实我跟人交往也一样,如果我不能从你身上赚到点 什么,我就不愿意继续了。你的思想,你的气度,你的策略,你的知识,你做事的习惯,你的兴趣爱好,反正无论如何,得让我赚上一点,否则就算了。

我们经常说,人得有价值。怎么体现出来?你得有东西让我赚呐。干巴巴的,没得赚,怎么能叫有价值呢?这种事是互相的,你有价值我来赚,我有价值你赚去,不计较赚多赚少,有得赚就很好。可是有的人,你从他身上连一根毛都赚不到!经常看我文章的人,我赚到啥了?毛都没有,都在赚我的。这也就是在网络上,搁现实里,算了吧,别来往了。

通宝推:心有戚戚,大神盘古,
家园 看您的帖子,莫名招了骂。

按这帖子的内容,不是“脑残”的,具备日常工作、生活中专家的水准。

家园 得罪了,得罪了,但这事我得解释两句

我只是借用脑残这个词,表达残缺不全,盲人摸象。人人都是脑残,我也不例外呀😁😁😁但得知道自己是脑残,提醒自己是个脑残,如此才不会封闭,不会盖棺定论,否则就油盐不进了,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还要多了。

我个人的见解,在这个问题上,需要经常“骂”一“骂”。有一回我让我闺女多读点史书,更全面更深入的去了解人类社会,她说已经读了不少了,我就“骂”了她一顿:你把大象当成了扇子,知道这有多可怕吗?你会拿起这把“扇子”扇风的。

通宝推:心有戚戚,
家园 方便聊聊么? “炒股有全攻全守的炒法”
家园 我不会,我知道有人会,人家演示给我看过

我看了之后表示“我估计永远不行”,太刺激人了。

全攻全守就是字面的意思,一买就全仓,一卖就清仓。割肉是家常便饭😏😏😏会玩的人却能赚钱,我是真心学不来。

家园 我再给你讲一个估计听了会“啊”的炒法

这种炒法我给取名为“我觉得”式炒股法。

具体怎么炒呢?我们通常的炒法是根据历史走势预测接下来怎么走。这种炒股那完全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自己画出一段走势来,并且就按“我觉得”的走势操作,哪买哪卖,多少仓位。最后退出某支股票,是赚是亏,其实就是比对“我觉得”跟实际走势的差异程度。

讲真,我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几乎晕倒了。问题是人家确实能赚钱。

我后来算是明白了,确确实实是世界很大,什么样的人都有,光是一个炒股,就有N多闻所未闻的炒法。

通宝推:心有戚戚,
家园 感谢!

被民主集中制吸引了。没想到看了好多提神醒脑的内容。确实有益!

家园 这有点独门绝技的意思。

有自己的办法的,在我眼里,都是牛人。

炒股我还没找到门,在门外瞎转悠好久了。🙁

家园 请问:还有后续吗?
家园 那我就“教”你一个空泛的招吧

答案就是你说的:

独门绝技

这四个字,价值连城啊!

“你”就是“你”,“你”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别人的做法只能参考、借鉴、启发,最终还是要自己来量身订制自己的“套路”。

通宝推:GWA,大神盘古,
家园 不用强。这个说法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