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于青贮饲料问题不宜过分炒作 -- 梓童

共:💬106 🌺762 🌵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曾经感叹

改开前的制度,把农民锁死在农村,是阶级固化,结果有左派河友称那是制度如此,不算阶级固化。。。。。

家园 现在的问题在于农民数量太大了,不好改

而如果把土地货币化,不能做到很公正。因为是市场经济,而且这个数字还很大。

这是新中国对起义农民的承诺,不好违背,否则立国基础就不好了。

并不是公有制违背诺言,而是市场经济才违背诺言。

谁不希望中国只有四五亿农民呢。可那是不好办的啊。

家园 我的意思就是不货币化

可继承不可买卖基本保证了革命果实不被窃取。但是拥有土地的权利不能绑定只能在土地上劳作的义务,否则就成了封建依附,反而不利于农民。

通宝推:铁狮子,大爆炸,真离,
家园 你就得了吧!刚建国勒紧裤腰带支援工业建设,支援工人老大哥,那

时候农村也是集体,跟工人老大哥的地位是联盟,建设新中国的苦,是全国上下大家一起吃的。

而农民的尊严和荣誉感,政治地位都是和一线工人是同一条水平线的,可以拍着良心说,工人和农民在政治地位上,是国家的主人。

并且,改开前什么时候把农民锁死在农村了?

不算参军和上学。

有没有千万农民进城支援工人老大哥的建设?

有没有千万知青上山下乡?

不清楚这些历史可以翻翻河泥啊,懒厨河友,这方面的帖子挺多的。

现在呢?

改开后工人老大哥和农民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如何了?

工人大下岗,农民是农民工,996工作制,在资本家之中长对比下确实是福报,因为还有更多更残酷的每天14小时,每月无休,(没错,我说的就是14连跳的富士康,一个普通台干就能睡一百多女工的台资厂和对老板下跪,工人扇自己耳光的韩资厂)

他们不但被各种剥削压迫,还要被任意践踏人格尊严!

好意思拉上改开前来说事吗?

就不说一个是从一穷二白打基础建设工业体系时期,一个是站在轻重工业体系基本建设完成,国家和社会资源成长积累了三十年的基础上?

有这个脸跟改开前比吗?

是比一比政治地位,还是比一比赋予工人农民这些基层劳动者的尊严和荣誉呢?

刚改开那几年的八十年代,媒体上还大讲工人阶级要发扬主人翁精神。

哈哈了,

我就想问,现在有哪个号称知识分子良心的媒体,有哪个改开与国际接轨派的官吏,敢腆着脸说一句:工人和农民是国家的主人翁?

通宝推:审度,MaverickZ,冻雨,然后203,落木千山,白马河东,高地,张燕,八段锦,六铢衣,
家园 改开前没有把农民锁在农村

我父母出生的时候都是农民,后来在改开前进入到城市的。

很多人有意无意忽略的是,改开前农民进入城市,是昂首挺胸进去的,不是当作二等公民(农民工、盲流)进去的。当然比例确实不高,但是是一个稳步加快的过程。北方平原村庄,远离县城,每年进城人口比例远高于人口出生比例(尚未计划生育时代)。主流是招工,一般是初中生划线,党员,生产积极分子,高中生,贫农出身,军烈属干部子女优先。少量是考学,转干,志愿兵等等。一个农村出身招工到城里的工人,和城里出身的工人没有任何待遇差别。如果保持工业化的速度(比如我家附近,几个不到五十人的轻工业小厂十年左右都发展到两千多人的重工企业),到今天未必城市人口比例会更少。这些企业更喜欢农村来的工人,干活能吃苦,经过选拔的人学习也比较快。当然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工厂的技术人员大部分来自于大城市和东北老工业区。城里本地人反而更多去商店、粮站等服务行业(嘴溜、眼皮活、会来事),很多并不是正式的(编制?)。在择偶的时候,如果看中位数,进城外地人明显更有优势。现在则不然,一个北京本地大专生,由于住房原因,比外地硕士好找对象是大概率的。

通宝推:大爆炸,铁狮子,不如安静,
家园 这事不能说太细

出生在农村,就必须当农民?农民就必须勒紧裤腰带留在农村?没有选择的自由?

算了,不想在这个话题杠,再细说的话,就有人会说我挑动农民斗工人了。

家园 别转移话题,你说的可是“改开前把农民锁死在农村的政策”,细不

细的你想太多。

在西西河,河友们大概看重的是事实和合不合逻辑,而不是故弄玄虚。

家园 不是我故弄玄虚

确实曾经有人说过我挑动群众斗群众,甚为无趣。

准确的说,是到84年中央才有文件允许农民在自备口粮的情况下,到城镇里面落户,你如果不相信改开前,政策真的就是把农民锁死在农村,这个当然是你的自由,我不会试图去说服你。

当然,我不会说改开前100%的农民被锁死在农村,事实上,确实个别幸运的能到城里来,我父母村里的都是如此。

家园 感性的说,过去农民和工人是父子关系

对于多数的工人,是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农民进城来的。所以感性的说,说起农民,他们第一印象是父母,是兄弟姐妹。这些人心里不会歧视农民,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根。不光是工人,就是领导也是这样。我们老家有个当大干部(中央委员级别)的,回家探亲也是把车停在国道边(那会县长还坐212,车很稀罕),自己穿过另外一个村庄走回家,一路叔叔婶子打着招呼(他是小地主家庭,所以辈分低,很多叔叔比他年龄小),避免乡亲觉得自己忘本。普通中山装,布鞋。这种鞋是废旧布料叠起来做鞋底那种,现在反而很贵。他老婆还能教家族里年轻媳妇纳鞋底。当然后来兴起了不正之风,县里有人去找他家里人请托,他就再不回家了。

通宝推:大爆炸,铁狮子,张燕,不如安静,
家园 挑动群众斗群众,那是走资当权者才有能力搞得,你肯定不是啊。你

如果说58年到66年,在农业哺乳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中,修养同志和凳在搞城乡二元化是阶级固化,我很赞同。

严谨点的说法,最起码,城乡二元化是导致了迅速阶级固化的后果。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说,很明显你是对文哥持正面和肯定的态度了?

因为文哥的主要目的和方向之一,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化这样的阶级固化啊。

像工农兵大学生,干部三结合,陈永贵副总理,吴桂贤副总理,王洪文副主席等基层工农选举上来的国家领导干部,包括鞍钢宪法、知青下乡。

无一不是在为打破建国后迅速出现的阶级固化以及知识垄断,官僚集团贵族化,而所做的努力啊。

那么,请问,你的态度是肯定文哥的正面意义吗?

通宝推:张燕,
家园 这里有些细节

像工农兵大学生,干部三结合,陈永贵副总理,吴桂贤副总理,王洪文副主席等基层工农选举上来的国家领导干部

这些是极少数幸运的人才有这种机会。

54年的宪法,据说是邓小平拍板把迁徙自由写进去的。

所以,评论文革,不要看台上的领导说什么话,组织阶级斗争也好,打破阶级固化也好,就看实际效果:事实就是大部分农民被困在农村,当时的政策,就是不允许他们自由入城,导致农民的儿女,大部分都是还是农民。

通宝推:柴门夜归,
家园 河北大部分城市是解放后新兴城市

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一个钢厂,围绕这个钢厂会有一堆机械厂。平原地区每个地级市还都有一些纺织厂。几乎半数地级市有矿产,还有各种矿务局、矿山建设企业。改开以前,这些大中型企业的工人基本构成一个城市的骨架。确实绝大部分工人是地级市周边县里的农民,也是最自豪的市民。跟现在华为员工一样,一是跟老家农民和周围一般居民比挣得多,二是这个挣的多不靠爹妈祖产,靠的是自己的本事,所以自豪,自信。那个年代各个企业能人辈出。体育、文艺拔尖人才常常出现在大企业里。X钢队比X市队强很常见。

说到辈分,我们家里穷,所以辈分高。上学的时候不明白这个,还要沾沾自喜。乙班XX是我侄子,下课经常拉着他让喊叔,给小伙伴炫。

通宝推:燕人,
家园 这算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吧?再说了,陈永贵

副总理,吴桂贤副总理,王洪文副主席,他们这样的是“极少数幸运的人”?

我不得不批驳你,让你跟陈副总理,吴副总理他们换一下位置,你幸运一个给大家看看。

他们是真正的工农劳模行业翘楚,大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战天斗地的勇气和坚毅品格可以名标青史光耀千秋!

王洪文副主席就是像改开后那帮无耻文人污蔑捏造的那样,凭“造反派”的造反活动就当上了国家副主席?

他在上海领导的工人运动和组织生产活动,放现在,称得上工人阶级的杰出政治家,工人领袖,实至名归吧?

文哥时期,像他们这样的劳模,工农干部,各级政府部门都有,绝不是“极少数幸运的人”,而是实实在在做出卓越成绩,通过民主选举的。

这就是三结合干部。

你要非说几亿农民都得像他们那样当干部当国家领导人,或者都落户在城市,才算是不被锁死在农村。

那么,当我没说。

你高兴就好。

另外,其实你帖子最后一段话,挺适合衡量总设计师的。

通宝推:寒冷未必在冬天,
家园 这是两种不同的迁徙方式

改开前,是政府主导的,缓慢有序,农民遴选精英入城模式。

改开后,是个人驱动的,快速无序,物竞天择的野生模式。

这两种模式是和当时的经济大环境相关的。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占绝对优势的前提下,自由迁徙并不能自由就业,甚至是大部分不能就业,带来的是大量的治安问题。不要低估人性的恶,台干睡处女这种事发生的原因是经济地位不对等,而不是台湾人有魅力或者坏到可爱。所以在当时的环境下, @八段锦 , @不如安静 描述的那样的迁徙政策是合适的。

改开后,自由迁徙初期,“盲流”带来了相当大的社会问题,几次治安、刑事严打,车匪路霸等等现象现在说起来还心有余悸。但是考虑到现在经济环境(绝大部分是自由竞争的雇佣模式),继续把农民锁在农村确实是不合适的。

家园 指责毛时代迁移,不提民国,确实有意思

民国的迁移自由不比新中国多多了?指望迁移带来经济增长,这简直是愚不可及了。

岗位不是国家安排出来的,难道是迁移农民自己制造出来的?西方的贫民窟不是迁移的最好结果吗?

真当迁徙也自由是上帝啊,这种胡说八道这么多年还在这里炫耀,不太好吧。

不就是为了避免上海等地方的贫民窟才有条件农民公民化的吗。

上海贫民窟棚户区的问题,北京龙须沟的问题真的看不见了。

就那个程度的新中国,一解放,城里就充满了岗位了?这得多幼稚才能这么扯淡啊。

思考这么多天就这个结果,是不是也太开玩笑了啊?

当年柬埔寨解放,金边聚集了几百万人,靠的是啥,大量死人和美国的粮食援助,红色高棉解放,美国立刻断绝了粮食援助,红色高棉无力解决粮食问题,只好迁移城市居民到解放区,造成了一定的人道灾难。

哈哈哈,自由迁徙,当饭吃吗?有几个人不想迁移城市?这么胡诌有意思么?

通宝推:不如安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