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已经5月份了,可以对上海这波疫情做一个小小的复盘了 -- 舟轻云淡

共:💬328 🌺3302 🌵5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22
上页
家园 网红经常赶着用数据

比如博鳌论坛那十的发言,一定要引用前一天的数字来说死亡率,接下来两天死亡直接上跳到翻倍。可是在他那个层级,对当时重症的状态应该是有一定了解的。不至于不预料到死亡率不会停在当天的水平上。很不理解为什么,从此以后很难认真去看他的结论,特别是带数字的。

家园 谁在博鳌论坛的发言?
家园 这里,张的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070003533624098&wfr=spider&for=pc

在这次的采访中,张文宏比较了新冠病毒变异至今,死亡率(杀伤力)的变化。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流行以来,与早期武汉疫情期间有重大差异。“当时新冠肺炎病死率最高的时候达5%以上。今天,即便把基础疾病死亡的病例计算在内,上海总病死率维持在0.0178%(87/48.8万),而其中新冠重症肺炎死亡占比很低。”

家园 是张啊,那他不是经常赶着用数据

而是接触不到数据,只能用公开的。

家园 噢,有什么缘由吗

他作为专家组组长,想来应该有第一手的,至少是统计性的资料。这个到确实是我的揣测了。假如并非如此的话。

家园 我的一个朋友,整个卫生系统的专家库就是她建立的

包括几千个不同领域的专家。需要的时候咨询,但是专家几乎完全接触不到卫生、疾控系统的数据。

张网红的专业只是医院传染病科临床出身,与新冠疫情相关至少需要跨界学习流行病学和病毒学两个领域的知识。从他公开的自媒体上没有看到他在相关领域临时现学现用专业知识,反倒是自创“管控区域和非管控区域阳性感染人数比例”这个完全不专业的概念。张文宏只是一个网红,在流行病学疫情控制领域完全是个外行

不仅说明他完全是个外行,而且显示他只能获得公开数据,完全没有接触到疫情相关数据。如果能够接触到数据,周围专业人员是不会让他这么说的。

我对卫生、疾控系统的了解是极度谨小慎微又极强的本位主义,有数据的单位即使没有能力处理数据也绝不合作发挥出数据的效能,担心犯错误。

另外,也可以理解很多相关数据公开后,在不同层次的认知,可以出现截然相反的结论和观点,并且无法沟通。【信息流行病】对新冠超额死亡不同层次认知的悖论

通宝推:脊梁硬,
家园

后面说的非常解惑,也很同意对他的专业性的判断

家园 上海那个公开要求躺平的女医生是怎么回事?

如果极度谨小慎微就不会公开发言了吧?

家园 这个我不了解
家园 张文宏的文章被撤稿了

赵盛烨:希望相关医生能够进一步确立科学素养、遵从务实精神,在今后撰写出规范的论文

上周被媒体广泛炒作的论文,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医生和马昕等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发表的文章《Preplanned Studies: Dynamic Disease Manifestations Among Non-Severe COVID-19 Patients Without Unstable Medical Conditions: A Follow-Up Study...》(DOI:10.46234/ccdcw2022.115)当前已被撤稿,其官方网站链接显示404状态,对应的DOI也已经失效。

家园 您是专业人士,感谢认真态度

我们都是业余谈客。以我自己的专业经验看,真正的专业人士非常尊重数据,而且对有些人数据方面的走捷径非常敏感,经验越多嗅觉越灵敏。

不幸的是,互联网时代,作“专家”,作网红,都太容易了。尤其是先有目的,再去找数据,不要说普通人看热闹,就是专业人士也有很多人抵抗不了诱惑。

家园 有下文吗?

可以盖棺论定了吧?这两天神奇的清零了,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开会

家园 上海宣布清零,抗疫胜利。兄弟省份对上海半信半疑,心里打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22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