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成绩外刊汇总 -- Jen
2022/08/11: 中国正在迈向比肩美国的科技强国
中国正在巩固比肩美国的科学技术大国的地位。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研究所8月9日发布的科学技术指标显示,在此前只有美国达到过的有关科学技术论文数量和质量的三大指标上,中国拿到3个冠军。中国战略性地投入人员和资金,正在朝着到2050年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科技强国而稳步前进。
“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6月28日考察湖北省武汉市的半导体相关企业之际,强调了提高科学技术竞争力的重要性。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中美对立日趋先锐的背景下,中国领导层力争打造不受美国制裁影响的自主的经济结构,而成为基础的是科学技术实力。
此次,在科学技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等3项指标上跃居世界首位,中国不仅是本国的宇宙空间站建设等大型科学技术项目,还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构建产生自主成果的体制这一情况浮出水面。
推动去碳化的重要基础技术等方面也在取得成果。例如廉价的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能源转换效率等性能上,与韩国等竞争世界首位宝座。从事各国科学技术实力分析的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的校长丰田长康预测:“不断发表顶尖论文的研究人员也在增加,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奖者迟早将增加”。
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实现迅速增长,是因为在政府主导下,战略性地投入资金,推进人才培养。中国在2016年发布的科学技术长期战略中提出,到2050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中国领导层推动此前最重视营业收入增长的中国企业加快强化研究开发。熟悉日中美科学技术政策的东京大学的教授合田圭介认为,“在属于速度竞争的科学技术研究领域,自上而下地迅速敲定预算投入和政策的中国的政治体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资源的集中投入引人关注。中国2020年的研发费用比上年增加7.5%,换算成日元增至59万亿日元,在10年里增至约2.5倍。美国的研发费用换算成日元是72万亿日元,排在世界首位,但增长率更高的中国正在迎头赶上。从研究人员人数来看,中国为228万人(2020年),明显多于居第2位的美国的159万人(2019年)、排在第3位的日本的69万人(2021年)。
中国接下来将瞄准哪些领域?中国政府在2021年3月敲定的截至2025年的五年计划中提出,加强被认为落后于欧美的人工智能(AI)、量子信息、半导体、脑科学、基因和生物技术等。东京大学合田圭介教授表示“与科学相比,中国更重视技术,在推动诺贝尔奖级重大发现的基础研究方面,美国更有优势”,但中国基础研究费占研发费用的比率从2021年的6.1%提高至8%以上,基础研究将加强。
同时也存在课题。受中美对立和中国疫情严控政策影响,中国赴美国留学人数正在减少。一名外国研究人员指出,即使在中国,“在研究人员的主题设定上受到限制等阻碍自由思维的因素在增加”。
存在感持续下降的是日本。观察研发费用和研究人数,仅次于中美,排在第3位,但近年来增长乏力。尤其是人才培养存在诸多课题。从博士学位取得者来看,美国和韩国相比2000年度、中国相比2005年度分别增至2倍以上,日本以2006年度为顶峰,维持减少态势。东京大学合田圭介教授表示,“不分国内外,应提供让优秀研究人员容易在日本大显身手的研究环境”。
日本政府将通过始于2021年度的为期5年的“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推进改善年轻研究者待遇和通过投资收益支撑大学研究活动的10万亿日元的大学基金等,但能产生哪些成果仍是未知数。
番外篇:明军为什么喜欢斩首,军功为什么又那么寒碜?
文人和太监不能很好的做好配合工作,大部分做无用功,而且还瞎指挥,甚至有可能,文人故意破坏军功体系,以减少武人功劳,削弱朝廷中的武人实力。
所谓人头记功方法并不太适合那个时代了。
新版美国“最权威”大学榜公布:中国入围高校数首超美国
2022-10-26 16:06:24 来源:观察者网
【编译/观察者网 李焕宇】10月24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 & World Report)杂志发布了2022-2023年度的“世界大学排名”。道琼斯旗下的新闻网站市场观察(marketwatch)发现,本次排名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中国首次在入围大学数量(338所)上超过了美国(280所),成为上榜大学数最多的国家。
本次排名共涉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所大学,除了中美,入围大学数较多的还有日本(105所)、英国(92所)和印度(81)所。虽然全球前十依旧被英美高校占据,但亚洲的前十有六席由中国高校拿下,其中清华大学位居榜首。
需要指出的是,世界大学排名从来没有官方标准,都是各种教育机构排名,而各排名机构的主要指标设置,是由该机构的价值立场和元认知决定的。例如本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年度排名公开列举了多个指标。
但就中国高校自身而言,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部于今年6月明确表示,坚决不围绕各种流行的排行榜办学。就本次中国入围高校数首超美国的消息,有美国媒体评论,是美国对科研人才的吸引力不如以前。
排名给出的全球前十(左)和亚洲前十(右)
具体来说,在47个学科的全球排名中,中国大陆的大学在农业、人工智能、纳米科学与技术、凝聚态物理学、能源与燃料、工程、机械工程、网络电子工程、化学工程、物理化学、高分子学、水资源、食品专业表现强势,每个专业都有5个以上的大学排名全球前十。其中,化工和凝聚态物理学更是分别有8所、7所大学排名全球前十。
专业排名达全球第一的分别是同济大学的土木专业、华南理工大学的高分子专业跟食品科学与技术专业、清华大学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工程、网络电子工程、化学工程专业。
化工是中国大陆大学表现最强势的专业,包揽了排名前六位
除此之外,在土木、材料科学、光学、化学、环境生态学、地球科学、气象学和大气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物理专业,中国大陆也有多所大学的排名达到全球前十。
作为美国最权威的大学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年度排名虽然在近期因哥伦比亚大学的数据准确性闹出过丑闻,但仍有参考价值。其官网信息显示,本次排名的权重指标包括两个声誉指标,即调查受访者对所涉大学的看法,它们分别是:
全球研究声誉(占排名权重的12.5%)
所属地区研究声誉(占排名权重的12.5%)
另外还有四个基于“Web of Science”网站近5年全球主要学术期刊数据的文献计量指标,即:
出版物(占10%)
标准化引用影响力(占10%)
书籍(占2.5%)
学术会议(占2.5%)
剩下的指标则是基于每篇论文的总引用次数(NCI),它们包括
总被引用次数(占7.5%)
国际合作(主要涉及论文国际合作作者比例)(占10%)
本校论文在被引用次数达全球前10%的论文中的数量(占12.5%)
本校论文在被引用次数达全球前10%的论文中的比重(占10%)
本校论文在被引用次数达全球前1%的论文中的数量(占5%)
本校论文在被引用次数达全球前1%的论文中的比重(占5%)
相比于去年,本次的排名新增了4个学科——人工智能、教育和教学研究、气象学和大气科学、水资源科学。
道琼斯旗下的新闻网站市场观察(marketwatch)发现,在人工智能这一前沿学科中,中国的清华大学位列第一,此外还有4所中国大学进入前十,而美国在该领域最优秀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排名第12。
报道指出,人工智能是美国和中国都视为国家战略重点的少数几个领域之一。拜登政府于2021年签署了《2020年国家人工智能倡议法案》,旨在提升美国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美国务卿布林肯也表示:“我们希望美国保持科技优势,因为这对我们在21世纪保持经济蓬勃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美国对科研人才的吸引力不如以前。报道称,新冠疫情以及两国间的紧张关系正促使中国学生转向国内或是美国以外的替代选项。总部位于美国的国际教育协会的表示,美国高校的国际学生入学率在2015-2016学年达到峰值,此后一直在下降。美国国务院的数据也显示,从2022年1月至9月,有52034名中国公民获得F-1签证(学生签),低于2019年同期的95518人。
对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高校排名,教育观察员常松曾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表示,这些机构总体来说还是获得普遍认可,但全球大学排名从来没有官方标准,即使是权威机构,对待它们也要“兼听则明”。
在他看来,淡化排名,不等于彻底无视排名。但若退出国际大学排名后,又开始“卷”中国自己搞的大学排名,这是换汤不换药,“中国大学办学的目的不是冲排名,为中国育才是第一要务。”
“这其实是‘既要又要’的逻辑。既要淡化排名指标的指挥棒作用,又要正视排名对学校办学质量的监督作用。既要保证中国与世界的学术与教育交流,又要树立中国特色的大学评估机制。”
“中国要构建自己的高校评估体系,但是不能闭关锁国。大学教育,师资与生源,一定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一流大学,都不是闭门办成功的。”常松说。
全球专利申请创新高,中国居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2年11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专利申请数量为340万件,比上年增加3.6%。申请数连续2年增加,自2018年以来,3年来再次创出历史新高。占整体近5成的中国的申请起到拉动作用。
按国别来看,中国的申请数为158万件,排在首位。第2位是美国(59万件),日本居第3位(28万件)。德国以5万8000件排在第7位,排名比上年下滑1位。按地区份额来看,亚洲占67.6%,占压倒性多数。
中国的申请数同比增加5.5%,韩国也增加2.5%,推高整体增长。另一方面,日本的申请数同比减少1.7%。美国(减少1.2%)和德国(减少3.9%)也低于上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Daren Tang)发表评论称,“尽管全球疫情大流行导致经济和社会的割裂,但各国的人们持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创造”。
另一方面,其也表明了经济恶化和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对技术开发造成影响的担忧。
本次并未公开对于各企业和领域的分析,但有分析认为,亚洲高科技企业的申请积极。在WIPO今年2月发表的国际专利申请数的企业排行榜上,华为技术连续5年排在首位。第3位是韩国的三星电子。
世界专利申请数2019年受中国下滑影响,时隔9年低于上一年。2020年相比上年仅小幅增长。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北松圆香 巴黎
早晚与美国干一仗,齐活
中国人最厉害,外国东西来一样毁一样😁。
中科院:《2022研究前沿》《2022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发布
2022年12月28日08:57
27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面向全球发布《2022研究前沿》报告和《2022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
《2022研究前沿》报告以ESI数据库中的12610个研究前沿为基础,遴选出2022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11个大学科领域(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生物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物理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数学,信息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较为活跃或发展迅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55个新兴前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
在11大学科领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55个新兴前沿中,美国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79个,占全部165个前沿的47.88%,中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52个,占全部165个前沿的31.52%。从科学领域具体热度指数得分来看,中国在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物理学领域这4个领域均排名第一。临床医学领域、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领域仍是中国的短板领域。
战略咨询院院长潘教峰分析,《2022研究前沿》整体反映出当前科学研究的八大趋势特点:一是人工智能赋能各学科领域并开拓科学研究新范式;二是新冠病毒带来的重大挑战成为众多学科科学研究的强大驱动力;三是地球科学重大突破仍是一段时期内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科技支撑;四是“粮食安全”和“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基因组技术基础研究”方面的开放大科学计划;五是宏观宇宙和宜居地球探索揭示地球系统整体统一图景;六是深空探索和微观调控不断拓展物质科学知识体系的边界;七是数学研究破解世纪难题和各学科领域数学逻辑瓶颈;八是挑战人类认知极限的复杂前沿问题日益打破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界限。
《2022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则在《2022研究前沿》基础上,评估了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在上述研究前沿中的表现。从11大学科领域整体层面的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来看,美国仍最为活跃,中国继续稳居第二,中美两强地位稳固;英国、德国分别列第三和第四,位列第二梯队;法国虽然排名第五,但与前四有较大差距。从科学领域具体热度指数得分来看,中国在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物理学领域这4个领域均排名第一。临床医学领域、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领域仍是中国的短板领域。(记者齐芳)
据日经亚洲报道,日经新闻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是人工智能研究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美国。其中,腾讯、阿里巴巴和华为位列人工智能研究的前10。
研究表明,中国在论文数量方面一直位居榜首。2021年,中国发表了43000篇论文,大约是美国的两倍。
此外,该研究通过计算其他论文引用次数前10%的论文数量来衡量研究的质量。研究显示,2012年,美国以629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排名第一,中国以425篇位居第二。2021年,中国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中占7401篇,超过美国的70%左右。
在2021年,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和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数量和引用次数方面占据了前10名中的四席。此外,百度在AI研究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排在第11位。
报道称,日本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失去了优势,其在2021年的研究论文数量方面从2019年的第六位下滑至第九位。
让扩散模型加速具有实用性的,主要是清华的两个论文。
只不过在开脑洞提出“新范式”上面,还是基本是老外。我要是弄出个执行都要迭代三千次的,大概也会首先自嘲神马玩意
自然指数最新榜单,中国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最新一期(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自然指数显示,中国大陆达到18538.51,超过美国的17219.84,是美国自然指数的107.66%,比上一个周期扩大2.28个百分点,进一步扩大了对美国的优势。
自2015年以来,中国自然指数得分激增141.5%,年均增长13.8%,在主要国家中增速第一。
前十名中,除了中国、韩国和印度,其余国家自然指数得分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分四大学科自然指数来看,中国在化学、物理科学、地球和环境方面居世界第一,美国居第二;美国在生命科学方面居世界第一,中国居第二。
中国在化学方面领先美国较多,美国则在生命科学方面优势巨大。
在自然指数机构排行中,中国也表现突出——中国机构是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唯一一个科研产出大幅增加的群体,有六家研究机构进入榜单前十。
中国科学院继续居于机构榜单之首,其份额是排名第二的哈佛大学的两倍多。清华大学则首次跻身机构榜单全球10强,由去年的第11位跃升至第9位。
其他四家位居全球10强的中国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5)、南京大学(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北京大学(10)。
国外研究机构进入10强的分别是:哈佛大学(2)、德国马普学会(3)、法国国家科研中心(4)、斯坦福大学(8)。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是依托于全球顶级自然科学期刊(《自然》系列、《科学》《细胞》等82种自然科学类期刊),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
运用这个数据库,可以根据各机构的论文发表数量及类别来进行排名和期刊索引。
目前,自然指数已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衡量机构、国家和地区在自然科学领域高质量研究产出与合作情况的重要指标,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大影响力。
人工智能在2022年有好些突破进展,都是美国取得的。比如chatGPT,美国最近的chatGPT是个革命性的产品,能生产文章,能写程序(验证过,写的是对的),对很多内容生成的工作(中低端程序员,文案,编辑,...)等是个灾难性的消息。很多人以为他不过是个搜索引擎,罗列网上搜来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的,他输出的内容都是自己生成的,网上并搜不到。
而且这个东西不开源,很麻烦。很多东西别人开源,国内团队才宣传跟得上, 能自主,能并驾齐驱。不开源了,就不行了。不要看我们的AI的文章很多,其实都是在别人基础上的微改进。经典的工作,革命性的进展都是别人做出的。
美国人工智能的关键进展,以后不开源是一个大趋势,国内还是象以前那种以灌水为绩效的作风,陶醉在灌水篇数又赢了美国的话,不做好真的创新,会被别人甩开远远。
科研的直接指标就是实际应用成果,但是这个不好衡量,于是之前用的是间接指标,就是SCI论文和高引,这个在没有被中国人玩坏之前,当做衡量指标还差强人意。
现在间接指标有失真的情况,比如高引,微信群组团刷高引,文章出来没多久,招呼一声,大家引用时候互相关照,引用引的高高的,下次我再帮衬你。一篇文章才出来一年,引用就高上天。这就是这几年中国高引上的快的真相,还有杂志的IF因子,中国人也找到了方法,很多中国人搞的新期刊的因子这几年快速超过了以前的行业TOP期刊,怎么玩?刷杂志的引用啊!
重视间接指标,不关心直接指标,这个其实跟科技部与工信部的分工有关系,现在科技部和工信部脱节,科技部管花钱,工信部享受卡脖子。 科技部不直接承当科研后果,不关注直接指标,所以随便结题。 科技部成天拿间接指标给国家交差,结题容易,那么项目不拿白不拿,科技投入成了学阀利益授受的资源 。结题的在工业部门能用的有几个?国家也不统计一下,警醒一下。科技考核的主导权,到底在科技部还是在工信部,科技战之后,迟早要给出答案。
所以在间接指标失真的时候,国家不能陶醉在间接指标厉害了的氛围中,真的有必要重新审视直接指标,实机用下游用户论证,项目搞赛马制进行实机PK,用实机这个尽量直接的指标来调动举国力量投入科技战。
至于差距在加大,就只能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