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共军再次解放上海 -- 大胖子
但凡做过一次检测的人就不大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经济日报》无经济。
快接近苏联笑话了:
翻译成中文就是:
《真理报》上无真理,《消息报》上无消息。
机械套用对付初代病毒和Delta毒株的手段对付现在这个传播性大大增强,毒性大大降低的的Omicron毒株,本身就是违反医学基本规律的。
我国之前两年的清零与封锁,是值得的,是正确的。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给疫苗普及、特效药开发、防疫机制的建立争取时间,同时也等待一种像Omicron变种这样高传播性、低致病性的变种替代(相对)低传播性、高致病性的原始毒株及Delta毒株。如果认为现在放开的时机还不成熟,可以,但要尽快提高疫苗覆盖,准备好特效药,做好我前述的建议,等到合适的时候放开。这样开放之后,能够与病毒共存的同时,尽量避免医疗挤兑,尽量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损失。
清零和封锁本身不是目的,尽量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损失才是目的。
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在推动融合发展中,经济日报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突出经济特色,主打深度调研,集中资源做强评论,探索企业报道新模式,加大视频等新媒体产品的生产。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庹震已任人民日报社社长
2005.06-2011.07经济日报社总编辑
2011.07-2012.04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
2012.04-2015.06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15.06-2018.03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2018.03-2020.10人民日报社总编辑
2020.10-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17日,中国国务院主办的《经济日报》昨天发表评论文章称,近期,面对“动态清零”带来的一些生产生活不便,出现了“躺平”“与病毒共存”等论调,对奥密克戎产生轻敌思想,如果任其泛滥,后果将极其严重。
文章强调,“动态清零”是以“一时不便”换“长久之安”,是现阶段中国抗击疫情的最佳选择,应以更彻底的措施,坚持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加快核酸检测、感染者收治,尽快阻断社会面传播。从短期看,快速果断的防疫措施必然给生产生活带来一定不便,然而,从整体和长远看,防止疫情扩散,换来的是更大范围、更广泛的正常生产生活,是更加宽松、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疫情越早得到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影响就越小。
我媳妇所在医院近来频繁被调配采核酸。举例,某次2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2个人,1个人负责扫码,1个人负责采样本,从早上7点干到下午2点,中间抛去换衣服休息40分钟,一共采1600多例。平均下来1小时120个左右。
每天都全市范围内进行,而且六小时之后出结果。
一旦开始做基本上10秒钟一个。我们这三个人,两个桌子,其中一个给一个人扫码,隔4~5米另一个桌子,一个负责开试管,一个负责做检测。
五六百人也就是2个小时的事。一是花在整理物资(医护人员的防护设施、网线、扫码设备),主要好多人员不是很能处理网络故障,如果是让现在的小孩来做,估计还能再提高个速度。二是很多中老年人不太会用采样码,哪怕家里人都给提前整理好了,到头也有各种手忙脚乱。
其实最最主要的时间,是喊居民下楼做检测,常常需要等个别有事情居民零零星星的来(主要是小孩儿上网课),然后再去楼上给不方便下楼的居民做。大部队一长串做的很快的。
负责两组大白的试管装生物安全运输箱。
运输组每一个小时把采集好的生物安全运输箱运送到区医院检测中心。
一般最迟四到六个小时,一个社区的检测结果就会出来。
一组大白八个小时采集几千份是她们的正常工作量。
最重要的是采集前的宣传、组织、安排,采集过程中的有序进行,采集后的贴心安抚(还是宣传沟通)。
因为全员采集后还要请群众们回家暂时进入封闭状态,等4个小时,检测结果出来没有问题,这才算功德圆满,这个社区才能够恢复正常活动。
说到底,还是一个群众路线,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群众配合,才能做到有序、高效。
这就看各地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执行力了。
这些工作可以由社区物业保安志愿者完成
不需要医护人员
关键还是在组织度,基层组织最重要
如果大家坚决执行中央“动态清零”的政策,基本上会像深圳一样,将病毒控制在三代繁殖以内,但是有了爱丁堡这样自以为是的歪嘴和尚,确实对疫情控制造成极大的麻烦。“全国支援一市”打歼灭战“这种模式就出现了漏洞,如果同时再有一个大城市出现大规模感染怎么办?为了堵住这个漏洞,并且降低疫情对于医疗系统的冲击。NE0网友提出了一个好方法:中国要尽快建立以隔离为唯一功能的防疫岛礁或城市,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队伍,将境外回国人员及各地的感染者统一送到这些隔离区内管理,实行防疫隔离常态化,建立一个”日常环境监控(国家现已发布污水检测新冠的规范)--可疑地区核酸检测--城市密接控制区--专用隔离城-“这样完善的疫情分级防火链条。这样不仅减轻各地政府应对紧急事件的压力,国家财政的压力也会减轻,感染人员治疗管理和生活物资的调配将会变得非常简单,还可以防止突发疫情冲击城市正常医疗秩序,隔离人员的条件也会大幅改善,而且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实际上冬奥会的气泡化管理就差不多,人员和物资管理变得容易。感染者在隔离区内的生活医疗条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实在是一条妙计!
哈哈哈,也是醉了,恢复计划经济就这么可怕,友邦惊诧还是国内怕呢?
什么时候才能过去这个坎?不要邓的那些垃圾做法?小岗村也不敢砸,这个也不敢砸,偏偏又在边缘试探,绕来绕去,真是可笑,历史上看不到这种绕的吗?
自己在机器上扫码,大白看一眼确认一下名字顺便采样。
排队时就扫码,每个人所需时间大概不到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