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抗美援朝,目前的评价还缺点儿啥? -- ziyun2015
自己考虑不周。
东北后勤尽力了,可以九兵团大意了。
由于刚刚入朝,情报也没处理好,可惜了。
也是朝鲜太乱套了,没更好的办法,美国鬼子速度太快了。
如果下碣隅里有足够的人手,第一次攻进去,就不会丢了,第一次也杀进去了,可惜人太少。
宋的布置是有失误的,集中力量,毛主席也是提示了的。
如果做到这点,就好了。这个节点没有空中援助,美军很难打。
水门桥的作用也不是太大,如果无法很好的破坏,那也没有意义,武器差距太大了。
华东的准备没有完成。
如果把九兵团后勤交东北,东北负担太大。
东线美军推进没有预期快,有备无患,九兵团提前入朝还是必要的。
后悔药的话,如果九兵团胃口小一点,耐心打防守反击,也许效果未必差,损失也小一点。
不是24军吗?
30军是12纵改的,六纵师长饶守坤任副军长,都是苏北系的
六纵虽然表现不咋地,战斗力应该比12纵强不少
回复太急搞混了
难得到现在才指出这个低级bug
常识来看,六纵一个师应该不会迷路,当年前身在闽浙密林里也能绝地逢生,从苏北转进山东也活下来了,就是豫东战役后期被缴获6000条枪应该也不是因为迷路
45年山东八路挺进东北,条件更苦,要是后勤跟50年似的……
解放战争鹿死谁手真难说
关键是组织者,这点上华东局领导比“莽夫”许世友等差远了
下碣隅里南侧是88师任务,比命令晚了三天还没就位,怪宋时轮张仁初?
对了,一个师居然行军路线错误
六纵的老底子是新四军老二团,1营是谭余保的湘赣边游击队,2营是项英陈毅的赣粤边游击队,3营是皖浙赣游击队,主要在婺源一带活动。哪有什么在闽浙密林里绝地逢生?
军科院70年代油印本,覃健同志在兵团党委扩大会上的汇报第十页。
未能完成任务的主要原因(主观方面)
1、 4日(应该是12月4日)拂晓前各部均可能到达攻击准备位置,但由于88师道路走错,又不能组织兼程赶进;XX师未执行2日前进命令,3日夜至4日惊慌蛮赶,致使遭受一部空袭损失外,部队基本失去师之掌握。故4日预定攻击,而当日除XX师外,根据整个攻击部署尚欠两个师(7个团)。5日,XX师、XX师又未能执行军的命令,按时赶进指定地点(两个师共欠6个团),故不能发起战斗,直至6日,敌逃窜,我出击时全部尚欠4个团还未赶到,故攻击时间不得不一延再延。
2、 直至6日未能完成包围攻击任务,控制敌南逃的要地松亭里、独秀峰、笠岭无人控制,给敌以南进的良机,形成XX师一面作战、XXX团被钳制,致攻击兵力单薄,XX师、XX师仓促投入战斗,协同配合不力,造成零打碎敲,师炮兵则全未参战,敌情、地形掌握不够,形成了打糊涂仗。
3、 据6日情况,判断敌一定南逃,但我各部思想消极麻痹,不很好地掌握情况,部队距离战场过远,敌虽在8—10时即突围南逃,但我各部队不及时报告,甚至个别单位虽了解情况,却不上报,又按兵不动,坐视敌逃跑。
4、 敌逃至古土水后,我军仍有歼敌之可能,但又未能形成包围,(……)虽兄弟部队积极作战,我XX师配合不力,各团一而再、再而三的消极应付,甚至违抗命令,陷友军于孤军奋战。10日,敌南逃,又未能很好地掌握情况,适时追击。个别单位又一次坐视敌南逃。
5、 供应救护工作缺乏组织,表现无力。致部队连续断炊,发现后未迅速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造成7日以后部队冻饿大批的减员,伤员未及时抢救,战场打扫不及时,造成过大伤亡率。
6、 侦察通联保障不力,形成打糊涂仗,情况地形未能及时查明(……)于该带作战10余日,未能查明敌具体番号、兵力。军与兵团、各师,师与各团皆中断联络数次,使部队失去协同,各部署不能及时贯彻。
7、 在师团当中,歼敌决心不强,由和平情况投入紧张的战斗环境,转变不快,因而有严重的右倾保命思想(特别是少数干部)对敌跪着缴枪)。
但是总体还是很棒的,达到了战略目的,九兵团战术水平应该有一些失误。
关键是防空,棉衣手套,重武器运送,粮食等可以做更细一点。
三个节点,应该重点攻击下碣隅里。
抗战后才成立的六纵来源多了,饶守坤钻过林子没错吧
还有后台粟裕钻过林子没错吧
俩人都有回忆录
六纵从苏北转进山东没错吧
即使按你说的,“新四军老二团,1营是谭余保的湘赣边游击队,2营是项英陈毅的赣粤边游击队,3营是皖浙赣游击队,主要在婺源一带活动”,山地活动老有经验了
皮定钧也进了六纵,《皮定钧日记》里面六纵只能呵呵了,对他的死因其夫人一直耿耿于怀,后来24军脱胎换骨与他掌兵息息相关
请教笨狼兄,六纵吐丝口之战时,可有编组华中12纵的34旅?真心请教华中12纵34旅的沿革历史。
话说这六纵和后来的26军、也就是8纵,有什么关系?
章缝集之战,中野没有之前骨干大量伤亡吧?吐丝口之前的涟水之战,是否六纵的老骨头有很多损失?这能不能和莱阳之战相比呢?
我记得是邓华力主不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