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一直说解放军缺少大飞机平台,买俄国的飞机来做平台不行么? -- yg1993
苏联解体以后,买了不少俄制的图-154当客机用,虽然售价便宜,可是费油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要比空客波音的玩意高不少,所以民航看不上。
其实图-154以后,俄国也搞了新的型号伊尔-96,性能应该提升了不少。波音空客卖给我们的飞机规定不能军用,但是毛子飞机不会有这个限制。一直说解放军缺少大飞机平台,那为啥不能拿毛子的大飞机买来改改做特种机平台用呢?
国内专用的大飞机平台,什么预警机 加油机 反潜机 电子战飞机怎么也要几百架吧。国内之所以没大批买,是不是因为老毛子飞机维护使用成本太高养不起,还是不愿意这么一块大蛋糕拱手送给别人?
空警2000用的就是俄罗斯伊尔-76。
问题是俄罗斯也会卡你的脖子啊。
见这个帖子——
苏联解体以后,伊尔76的总装厂还在中亚,因为零部件供应不上,最后只能停产。俄罗斯费了不少力气才在自己境内又建了一个新厂。
04年我们订了一批76,大毛答应的倒是痛快但是随后就要求涨价,最后弄了一批二手的76充数。
我的疑问就是预警机平台,拿二手的76来做不行么?难道俄国二手的都不卖?
改成预警机,改完了发现伊尔76供不上货了,因为生产线在乌兹别克斯坦,已经丧失生产能力了,毛子近些年才重建了生产线,
虽然该项目不太成功,但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运20/ARJ21/C919的设计师都是从预警机项目里出来的。
本来西飞90年代初就建议为预警机新研制大型军用运输机,军方不想花那么多钱,于是就拿伊尔76凑合了。00年代初被毛子卡脖子时已经决定研制运20(先是跟二毛一起预研了几年07年正式上马),也就没必要再继续折腾伊尔76。
根上就是八九十年代军队没钱,于是决策普遍没啥远见,运十也是类似,下马前问过空军,空军说用不着。还有轰六改加油机,海军为了南沙牵头研制的,想拉着空军一块搞,空军也是一句用不着给打发了。
变成了混日子极右,大概是潘涌说的空军二次文革搞狠了吧
不愿投歼10一心想买买买的也是他们
歼轰7也是沾海航的光
空军就死扑空中蔡国庆了?
有这事吗?时间就在歼十定型前后那几年,网上当时还传说法国人说了,如果买阵风,它们可以推动欧盟取消对华军售限制。
是两个意思吧?还是那个疑问,新飞机没有,二手的76能拿来改装预警机么?
90年代国内基础工业还比较弱,不能支持这种项目,运十其实一个意思。
大飞机三个先决条件,有实际需求(有市场),充足的资金保证(烧钱),国内基础工业也就是制造业能提供合格零部件和飞机的框架外壳。
你别和我说两弹一星如何牛掰,实话实说,大飞机比两弹一星那个难度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一次性的家伙再怎么复杂,技术上也比成天反复用的简单的多。就好比朝鲜工业能强到哪去,可是居然也能造洲际弹和高超声速导弹了。
都是仰人鼻息,受制于人,没有自主权,没啥本质区别。
如果真的中美对抗,那俄罗斯必须是最坚定的盟友,不惧跟美国对抗,才会继续供给和支持,否则,参见阿根廷;
就算中俄合作,那也是捏在俄罗斯手里的把柄,讨价还价的筹码;
如果哪天中俄翻脸,这么着,再回过头去抱美国的大腿?
不可能真心做朋友,纯粹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89年矮子见地图头讲话,近代史对中国伤害最大的两个国家,一个沙俄,一个日本,但是我们忘不了苏联给了我们一个工业基础。
运20上马拖了几年就是找二毛解决技术难题,所以归根结底就是缺钱。
运10肯定没戏,80年代前期找不到二毛帮忙。
毛子卡你指的是毛子想让中国出钱重建生产线,有那钱投给运20多划算。二手的二毛那里有不少,估计是不值得折腾,雷达比飞机贵多了。。。
回答你这几个问题
1,需求问题
1985年2月,是运十最后停飞的日子。
而正是从1985年起,中国开始了持续至今的疯狂进口客机的历程。中国拥有波音、麦道、空客大中型民用运输机数量呈爆炸式增长:
198585年 28架
1990年 72
1995年 232
2000年 378
2005年 623
2010年 1059
2015年 1819
而且,当时市场饥渴到连图154都要。1985年起,中国民航陆续进口了30架图154,其中包括牟其中易货贸易换回来的4架。
中国空军也陆续进口了15架图154,时间刚好也是1985年。
2. 烧钱的问题
就不去扯进口小汽车的事了,仅进口客机,按上面的数据粗略地估算,只算到1995年的238架,按每架6000万美元算,进口波音空客起码花了140亿美元,这还不算每年高额的维修维护费用。而进口45架图154,按牟其中1亿元一架的价格推算,这45架就花了大约45亿元。
而所谓烧钱的运十,仅“烧“了5亿元,当时运十研制过程已完成60%,离定型服役还有约40%的工作。
3.国内基础工业弱的问题
基础工业与大飞机这种项目是相辅相成的,有大飞机项目,就会牵引基础工业配套发展,没有大飞机项目,基础工业自然就不会配套发展。这是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运十立项时,中国还没有国产航空铝,但到了运十第一架样机准备试飞时,上海冶金所就研制出了航空铝7075,而大飞机下马,中国航空铝材产业就止步不前,一直比美国落后30多年,到C919研制时,机身材料仍大部分要用美国铝业公司的材料,所以,C919商用,很可能是又给美国递上半导体以外的一根绞索。大压机也是如此,70年代中,为了跟运十工程配套,德阳二重就上马了6.5万吨大型锻压机,但又因为运十的下马而下马了。而2007年大飞机立项,重新上马大压机,到2014年,德阳二重的八万吨锻压机建成。现在西安、四川的锻压机,不仅解决了大飞机的大件锻压问题,也解决了核电站、大型水电站的叶轮机的锻造问题,这就是大飞机项目对国家基础产业相互促进发展的循环过程。
4. 比两弹一星更难
好吧,就算大飞机技术上比两弹一星更难,对基础工业要求更高,但两弹一星是在五六十年开始,那时新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很弱,还没建成,而运十是在七八十年代,中国已经建成了基本上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基础已比两弹一星时期强多了。更何况70年代已开始与西方有了交流。
两弹一星保卫了国家安全,而大飞机产业建立,不仅可以保卫国家安全,还可以实实在在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老兄又来搞笑,单说设计指标就差了一代,比如发动机涡轮温度,运10是880,图154是1060,差了180度,一般差200度左右为一代,这不是正好一代嘛。再比如图154设计寿命45000小时,运10是30000小时,但实现这个寿命要用尚没研制出来新型铝合金7075,造出来的运10用的都是老的LC4铝合金,只敢打200小时的保票,就算200小时是极为保守的估计,也可以参考用LC4的运8,在80年代的设计寿命只有12000小时,距离图154差远了,近4倍的寿命差距根本没法竞争。更别提图154早就大批量产了,运10还得等到后年马月,比如说就算7075铝合金造出来了,一堆试验还得重做吧。运10yy一下军用还有点希望,当民用客机绝无可能。
而且运10失败其实没怎么耽误航空材料发展,因为歼击机也得用啊,别说代表美国40年代水平的7075,代表美国70年代水平的7050铝合金也早早弄出来了,可实验室弄出来跟工程化投产完全是两码事,7075裂缝要到歼10才解决,7050裂缝问题直到近些年的歼10C才解决。起落架钢的寿命也是长期少得可怜,直到90年代末才解决,为歼8项目产出的院士之一,歼10运20的起落架都是这个型号。所以没有运10航空材料就不研究了完全是无稽之谈。楼上说的正确,80年代那个基础不行,还想完全靠自己,还一步跨到民机去,根本没戏。正确的道路是军机先把路趟得差不多了再想民机,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基本是00年代,而且即使是那时造大飞机仍然要请二毛帮忙。
你说的也没错,我们进口波音空客是花了很多外汇,问题是我们通过这些波音空客是搞民运航空运输,卖票挣了多少钱这笔帐你算过没有。买波音空客就是商业行为,卖票挣钱天经地义,和爱国不爱国半毛钱关系也没有。通过卖票民航到底挣了多少钱咱不清楚,反正很多年前的《南方周末》讲过,民航在北京市内很贵的团结湖小区成片买房子作为福利分给职工,民航卖票挣钱那是肯定的,而且利润相当高。
80年代运十远远谈不上成熟,基本的试飞都没做完,就不说了,就算投入商业运营,它的性能赶得上大毛的客机吗?大毛客机原来国内也买过,后来就干脆不要了,为啥,就是因为它的售价虽然看着便宜,但是使用成本太高(费油),维护成本太高(发动机翻修寿命短),舒适性差(乘客不满意),所以尽管卖的价钱可能比空客波音便宜,但是买来以后要养的话太贵乘客还不买账,算来算去反而不如买波音空客的飞机上算。
运十坚持下来也是一种选择,但是就算投入运营,也是点缀一下而已,舒适性差只能运运集装箱和邮件啥的,而且国内要一直提供补贴,想大规模取代波音空客那是不可能的。高端制造业这块想赶上欧美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程不时一张嘴就能解决的。
你可能会拿高铁做例子,说这块我们不是已经拿下来了吗!高铁和大飞机的技术难度不是一个量级的,日本高铁牛不牛,可是大飞机这块它也是不行,二战以后它也想搞民运航空运输,但是那个ys-11完全搞砸了,要说日本的工业基础可比我们好多了,而且有研发经验,可是搞个双发的螺旋桨客机都这么难!本子搞ys-11的时候美国很配合真的没卡它,飞机本身用了很多美国的零部件,还早早就给发了适航证,可是就这样,这个飞机后来居然就这么拉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