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周星驰与金庸的心灵之约-2004年电影《功夫》 -- 燕人
是因为“他好象一条狗哎”这句话而起的名字?
还是你以前有这个意思,听了此言产生强烈共鸣?
农民家的狗,柴门夜归,有家的人狗都是宝啊😄。
金庸好歹还是世家公子出身的吧。
只是说周星驰《功夫》的故事结构是从金庸那里学到的。
【唐伯虎点秋香】和【鹿鼎记】,也是不可复制的大作。里面的金句和场面,以后不会再有了。
我个人感觉,其实和周星驰搭配,最有喜感的演员,不是达叔,而是陈百祥“叻哥”。达叔搞笑,多靠夸张的肢体动作。叻哥搞笑,多靠台词和那种呆呆傻傻又可笑的表情。我更服气叻哥。
场景一:
【鹿鼎记】
韦大人,我一听你死了 ,我就在手臂上刻了两个字:抱仇!😄😄
场景二:多隆护送公主去云南成婚,误闯王府并打了吴三桂,吴三桂大怒:给我打!给我打得他妈妈都不认他!😂😂
场景三:
【唐伯虎】
华太师推门误杀老师(我左青龙,右白虎😂),华安帮他圆谎,华太师一高兴,给华安升职为“高级伴读书童”。。😁😁从此有了名字,不再是“9527”了。。
香港警队有“高级见习督察”。。
【鹿鼎记】和【唐伯虎】是最好笑的作品。后无来者了。
不可能再有其他人给我们那样的欢乐了。现在想起来都好笑。
《鹿鼎记》《唐伯虎》比《功夫》也是差在了音乐和特效上。
《唐伯虎》几乎就没有音乐,有也是打斗时的打击乐。《鹿》和《唐》都特效简陋。
《功夫》上了CG动画,比《少林足球》更加精致。演员做不出的动作经CG补差,几乎看不出破绽。
与《鹿鼎记》《唐伯虎》同等级的是《九品芝麻官》,方唐镜跳线的镜头十足搞笑:你打我呀、你打我呀……😅😅
顺便不要忘记,那几个给星爷、达叔、叻哥配音的演员,真是绝。赞一万个。
对了,不要忘记那个“风华绝代”的石榴姐哦。。😄😄
主要情节都有。但大都很轻,当底噪用,水平也差很多。
不过,普兄是不是忘记这个了?
顺便配点图。
九品芝麻官。
不过最近流行的应该是这个。
忽然感觉之前说动作叙事少了很多贴图说明……
腿
拳
枪
打击部位
腿,头和胸口为主
拳,头和胸口为主
枪,肩颈为主,腿其次
我们再看看枪的状况
历史上的枪头
上面提及的两刃刀,全名三尖两刃刀,二郎神的兵器。来自《师父》。
棍砸掉头部,变成枪。来自《箭士柳白猿》
报告一下图片状况,1920x1080,jpg,<200k,上传毫无问题。
发现之前文字描述过多,不管什么帖子,还是配图方便……
出身世家就一定高高在上?彭湃还是大地主出身呢,金庸就是格局不行。另外功夫的故事结构和金庸的任意一部小说有相似的吗?喜欢金庸理解,但是挖空心思的怎么就喜欢给金庸脸上贴金呢。纳闷
不过后来各种成熟的网文小说看多了,再回过头看金庸的小说,也就射雕能看得入眼了。
河里推荐过不少小说,确实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那时候有人推荐看萍踪侠影,动不动就是边关雁门关,再一看故事背景,明朝,真是大囧。
话说成龙的那部飞碟帽的电影里面也把西域的边关写成了雁门关。
为啥香港那边作者就只知道一个雁门关呢。
我对周星驰的《功夫》感觉就是还行,没啥深刻的印象,就是特效挺好。《美人鱼》真有点看不下去了。
对于周星驰的电影,印象最深的还是《九品芝麻官》里面的那句: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
最后吐槽一下打通任督二脉,其实这两条经脉是纵贯头胸腹的经脉,本身就是通的,只是在前胸的叫任脉,在后背的叫督脉。
也就是所谓小周天。从下丹田开始,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透入头顶,再往下走任脉。和正常经脉运行是反的。
而且这也是武学基础,比如象形术是这样的:
就丹法而言,打通之后,元气已能在任督二脉运行,接下来就是扩展到其他经脉运行。也就是所谓大周天。所以打通任督二脉是很重要的,这是一切的基础。
然后再说别的。金庸作品主要是文化细节和用词精准,虽然刻意安排很明显,但也不至于纯粹出于所谓功能,以至于缺乏价值基础。而且现在语文不合格的太多了……不过看看卧虎藏龙的原作,那个语言风格很容易让人……那个年代,也是要凑字和通俗的啊。
就是信号差而已。
《功夫》的视觉效果我觉得是开创性的。《美人鱼》的故事性确实不如。而且视觉效果没有创新。
金庸和琼瑶的文字水平是如今的网文作者无法望其项背的,尤其是金庸对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的知识,夹杂在文字中所创造的氛围更显得高山流水。当然如今的受众可能更欣赏网文这类文字风格和水平。
雁门关是金庸首先在《天龙八部》里写的吧。大家后来都跟着用。都是放松娱乐,谁在意地理呢。香港电影界似乎很不介意重复使用过去的老桥段。这样创作产品来的比较快。他们在新歌创作方面也是如此,很多流行歌曲直接用以前的音乐填新词。
我也很欣赏《九品芝麻官》,比较干净的一个作品,主题也端正。故事情节编的很有智慧,我特别欣赏在妓院结识皇帝那场的戏。
任督二脉,是受金庸灌输。具体的我就哈哈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