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中国人口问题不宜过度贩卖焦虑,应慎重。 -- 张新泉

共:💬52 🌺285 🌵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如东有外地青壮打工人,统计了吗?
家园 人口问题焦虑制造匠们可以歇歇了。

盛世才有老龄化,极盛才有持续人口负增长、女权上升。

乱世没有老人,也没有女权。

老龄化、人口负增长是不是问题?有没有问题?

当然是问题,当然有问题。

但比人囗高速增长超级年轻化的印度阿富汗非洲,这些问题根本不值得各种忧虑家们去贩卖忧虑、制造抑郁症。

人口各种问题从来不是什么经济决定论,而是基因本能驱使决定论。

女权最兴盛时代的母系社会,不但人类的人口长期都是停滞慢增长,更女王的蜂、蚁社会架构下,其"人口"更几乎是永恒,与"经济"状况几乎毫无关系。母性基因因为生育之痛苦(号称人类最痛之极)抚育之艰难,更倾向于少生、一个就够,对制造生育问题的雄性"混蛋",常常残忍到转头就吃掉以绝后患的地步。所谓的产后抑郁症,针对的都是"丈夫"或娃真爹,都是欲生食之而恨不能也的曲折表达。

人类进入父系夫权时代,人口才进入爆发状况。越穷越生是父系时代一般常态,因为父系基因越是生存压力巨大,才越会把生育遗传基因作为保存基因的首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为宣示基因本能驱动的赤裸裸号令。

现在一些所谓的人口问题焦虑制造家们,也动辄诉诸标示基因本能的亡种灭种,以此贩卖焦虑呼朋引伴。但它们却对底层逻辑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或故意隐盖,混淆视听颠倒黑白。

盛世才有老龄化、女权兴盛、人口负增长,乱世没有老人、没有女权,人口结构年轻化、增长惊人。

老龄化、负增长有没有问题?

有地,但不值得焦虑工作者们去贩卖焦虑、制造抑郁症。

越穷越生才是刻在基因本能驱动里的常态。

中国不回归大面积长期贫困,想什么人口增长?

人口超常增长的,是印度、非洲、阿富汗,共同特点就是大面积长期贫困,人口结构长期年轻化,没有什么人能活得久也就没有老龄化。

基因普遍长期生存艰能,才会尽一切可能更多的选择遗传下去,把生育当作是保存基因的首选。

家园 基因而不是什么经济在人口问题上才是第一决定,

穷人越生越多,富人越生越少。皇帝贵族们越往后越是普遍绝嗣,只有汉代、明朝奇葩的宗室养猪推恩制度才创造了食利阶层指数膨胀的奇观特例。

基因生存条件优越时,并不把生育遗传当作首选。修仙问道求长生才是更优先选项。

这些才是常识。

一胎政策过去在城市军公干普遍推行比较容易,却在农村普遍推行艰难。也因为它顺应、反应了基因的本能选择。

农村贫困,基因生存艰难,才驱动选择多生以确保更大概率遗传下去。

生活条件越是优越,基因第一选项就越是没有紧迫感,越是不选择多生以摊薄资源。而是选择少生乃至不生,以保证有更多资源能生存更好、更久。

中国现在为什么普遍少生、不生,第一原因不是别的,而是中国已经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躺平成了时尚。

家园 这个越穷越生太高大上了。

我就一个女儿,康熙大帝44个儿女,按层主理论,康熙应该比我穷太多了。

家园 越穷越生不是什么道理,而是古今中外普遍常见的现实。

解释这个现实,基因决定论是一种选项。

一些幼儿园的娃娃总觉得自己好聪明的,大多却连基本常识也没有。

东扯西拉牛头不对马嘴频繁甩话题转移歪楼就是他们惯常的说话方式,最后呢,说不了几句就开骂。

这些表现和某些人是不是百分百一致?

没有基因遗传本能驱动,就没有生育率变化,没有生育率变化,就没有一切所谓的人口焦虑制造工们口中的人口问题,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

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但主观能动性再强,也强不过食色性也两大本能。尤其是食这基因驱动第一优选——活下去,活得更好,活得更久。其次就是色这一基因第二优先基本驱动——遗传下去。

生活越是半饥不饱,父性基因越是本能驱动不孝有三无后无大,增大基因保存遗传概率。生活小康富裕,基因更倾向于活得更好更久,不再紧迫把第二优选当作法宝。

糠稀盛世,是中国古代人口增长最多的时代。1962——1972,半温饱中挣扎的中国人口暴增2、3亿。印度阿富汗非洲,饥饿排行越是领先,越是人口增长率惊人。

这些都是常识。

幼儿园小朋友还是先多学一点常识再去上网,我以为他们老师都是知道这一点,也教过他们的?

说到常识,还可以讲一点课给他们。

俗言"饱暖思淫欲",但那是长期半饥不饱偶尔忽然多收了三五斗时,父性基因才惯常驱使的套路。帝王贵族富豪们,长期营养过剩,他们当然声色犬马,但结果往往是子嗣稀少乃至断绝。

现代西方的所谓科学统计资料显示,生活富裕性解放的欧美日,男性精子质量普遍呈现断崖式下跌。

饱受垃圾围绕\大面积半饥不饱\环境污染全球之最\恒河神水驰名宇宙的印度,男性精子质量全球排名居前。

为了生存或遗传,基因在背后真的很努力。

它远不是幼儿园小朋友们所以为的问世不过几十年、百年的某某思想这那精神就能战胜一切,更不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甚至可以决定基因去如何选择。

恰恰相反,肚子饿了要吃饭,基因第一本能压倒一切。

吃饱了小康了,就满世界找美食\旅游\房车,以求活得更好更久,而不是着急忙慌多生几个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什么时候着急忙慌生娃呢?半饥不饱偶尔过年。

这些常识,幼儿园小朋友们今天学到了吗?

历史上一些长寿尤其是开国帝王子女众多,一些汉代中山靖王、明代庆成王,在汉、明奇葩的宗室养猪推恩政策下(多生一个多一份巨额收入),也百子千孙。但那些不是常例,而是特例。

开国帝王多历磨难,糠稀大帝之类的种马皇帝长期生活在紧张的宫斗、君臣权斗、军斗、父子斗之中,每一次斗争,都是皇子皇女降临的高产时节。

嘉靖皇帝一生修仙求长生,72妃,独子独孙几乎绝嗣。他的每一个子女(大多夭折)都是各种灾变、宫变、国变、君臣狠斗的产物。

真正的太平皇帝如宋仁宗、明孝宗、汉成帝(这个似乎有一些孑女,但都被赵飞燕搞死了),都没有多少子嗣。

生活优越,精子质量下降。当然有很多解释,乱吃药物、纵欲过度……等等等等。但基因在背后发力,不再聚精会神紧迫生产高质量多数量精子,以免竞争者摊薄生存资源,妨碍我想再活五百年、长生不老的伟大梦想。这很可能才是第一源因。

归根到底,生育是为了遗传基因。而不是生个小猴子玩儿,望子成龙,养儿防老等等等等,那些都是后来附着上来的表面动因。

基因驱动才是第一决定。

家园 一些人总觉得基因驱动决定太不高大上了,

太有违人定胜天了,太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于无物了,太妨碍伟大的战无不胜思想了。

须不知,比起问世不过十几年、几十年、百年的战无不胜这思想那精神,基因驱动决定已主宰了生物界亿万年。

再战无不胜,肚子饿了也要吃饭,再伟大的精神扛不住基因驱动饿汉找出路寻食。

百万年人类史上,也只有一些道教徒和儒道释合一的禅宗大能,真正尝试打破基因锁链逆天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闭关面壁七八九年,辟谷绝欲,试图彻底挣脱食色性也的本能锁链。据说也有那么三五位六七十位找到了路径,明心见性照见真如,格式化了系统,还原了自己的出厂设置,更新了自己的无线连通人体生物计算终端。甚至还成功开启特定的量子通信渠道,沟通了"上界",得道飞升,成佛成仙。

当然,也极有可能只是圆寂火化后,留下衣冠冢与传说,甚至是在山野之地死无葬身尸骨无存。

除此之外,滚滚红尘芸芸众生亿万斯年,都是在基因锁链之内,在各种规律规则之下努力求生,按部就班传续后代病衰老死。

崇尚面世十几年几十年百年的这战无不胜思想那伟大正确精神,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无可厚非。但以为凭此就能改变主宰生物界几亿十几亿年的基因驱动本能,未免狂妄到可笑,无知到可怜。

家园 现在一些人口中所谓的老龄化问题根本就是胡扯

所谓的老龄化等人口问题,本质只有一个:

人类的自然生命周期、家庭社会周期体系已经出现了重大改变。

农业时代长期形成的各种周期律都得重新认识、调整、适配、重建。

所谓的老龄化问题,根本原因来自于人均寿命普遍快速大幅提高。

最简单逻辑链条就是:快速工业化现代化→人均寿命普遍快速大幅提高→所谓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均寿命只有四五十岁及以下的古代近代社会,几千年内从来都没有什么所谓的老龄化问题。亚非拉人均寿命三四十岁的穷朋友们,加沙阿富汗这些战乱之区,一亿人十三亿口恒河神水浇沃下人均寿命不高的印度,也都不会有什么所谓的老龄化问题。

发达国家都有所谓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上所谓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国家是日本,人均寿命也在最顶层。

中国人均寿命提高到了七十七八岁,当然就让六十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大幅增长,所谓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于是也就与年俱增了。

美帝这两年因为疫情躺平,死了一大堆老年"垃圾人口",人均寿命大幅降低了,老龄化问题也就大幅"改善"了。

中国所谓的人口老龄化从2023年开始正式进入高峰期,大体上1963-1980、1982这一代人口高峰时的老人们一年年一批批地迈过六十岁花甲之年,中国老龄人口的高峰期也就逐渐到来。2023-2040、2044年就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此后,老龄人口也将逐年渐少,逐代渐少。因为有了八十年代更严格计划生育,未来也就没有那么多人可以老了。

中国的所谓老龄化问题、其它的所谓人口结构之类问题以及一些由此而来的相关社会问题,本质问题是什么呢?

本质是人均寿命大幅提高后,几千年农耕社会长期低水平人均寿命所形成的原有两代、三代同堂基本家庭结构格局、低水平教医养社会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出现各种失衡、失配乃至一片混乱。

简单来说,古代近代长期农耕社会的中国,是普遍早婚早育追求多子多孙的低人均寿命时代。人均寿命长期维持在五十岁以下,十五六岁就结婚生子是普遍现象。十五年左右一代人,才能基本保证人均寿命长期不足五十岁时的三代同堂格局。

孟子所构想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就是立足于人均寿命普遍五十岁以下的客观现实。七十古来稀的人、"可以食肉矣",对当时人而言,都是美梦。

古代近代中国也有自觉不自觉的粗略人口规划设计,既有孟子这类构划理想国、历朝历代关于婚育教医养体系的设计乃至相关立法等等积极布局,也有战时战乱后为了人口增长而降低婚龄鼓励早育早嫁乃至强制婚配、"盛世"人口爆炸时对溺婴人口买卖等等冷处理乃至默认等等消极应付。

长期沿袭下来,也就构成了匹配传统农耕社会低水平生产力低人均寿命下的十几岁为一代人的三代同堂基本家庭代际更替,及与之配套的极粗糙社会婚、育、教、医、养体系格局。

但人均寿命快速提升到八十岁左右时,这种农业社会时代形成的标准家庭代际模式及粗糙社会婚、育、教、医、养体系,都面临严重冲击出现各种失衡失配失序乃至失控、一片混乱。

最简单来说,现在即使以二十岁算一代人,人均寿命八十岁时,也会有四世同堂乃至五世其昌的家庭基本代际构造大量乃至普遍出现。

在没有认真调查研究、妥善规划设计、号称所谓"自由"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旦人均寿命大幅提升,整个社会缺乏引导下,就必然会展示以晚婚不婚、少子不育、教育体系混乱、养老医疗体系崩溃、孤老寂死等等社会现象大量喷涌。

日本就是这样。

应对所谓的人口老龄化这些这类人口问题及相关社会问题,关键还是要从人均寿命大幅提升这个基本前提、客观现实出发,抓住牛鼻子。解决人的自然生命周期、家庭与社会代际更替周期由此而大幅修正乃至根本改变后,原有长期农业社会形成的家庭、社会配套体系各种失配失序失衡失能问题。

最简单也最根本的办法,是相应相配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有序地分阶分段逐渐大幅普遍提高婚、教、休、养年龄。

逐渐引导、形成、适应二十五岁到三十岁一代人的整体基本家庭、社会代际更替格局。逐渐调整适应完善根本不同于农业时代各种周期的工业后工业时代新周期体系。

须知,未来人类人均寿命可能达到百岁乃至一百五十岁《黄帝内经》等所认定的极限。

那时候人类的代际格局,人的自然生命周期、人类社会的各种周期体系,又将根本改变。那时侯、甚至四五十岁以下都属于青少年了,四五十年才算是一代人的基本时间区划。

人类原始时代,十来岁就普遍配育。农耕时代,十几岁婚育普遍盛行。如今的工业后工业时代虽然时间尚短,但也会逐渐向晚婚晚育二十五岁三十岁一代人基本格局演进。

目前来看,如果生物医疗科技没有根本性突破变化,中国人均寿命普遍提升到八十岁以上会越来越难、慢。中国所谓的老龄化问题也不会发展到日本那种程度。

何况,即便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即便日本所谓的老龄化那么"严重",社会整体上各种失配失序失衡,加上资本主义金权政府各种失格失能束手无策躺平不管,三四十多年随波逐流随机随意随便应付下来,不也还是逐渐习以为常随遇而安了,也并没给世界带来大麻烦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