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生育问题实质是阶级问题 -- 审度
确实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出生率是会下降。
但是,我们下降的比邻居快太多了,人口出生率从2减到1才用了区区十几年时间,别的国家至少花上40-50年。
421的人口结构使得即使想要增加出生人口,减慢老龄化的速度,也极为困难了。今年在统计局的辛苦工作之下,勉强增长了48万人,明年呢?
上层刚刚意识到人口结构出问题,已经开始负增长了。一点调整的缓冲时间都没有了。
现在的问题是债务这个雷,没人敢引爆,只能慢慢拖。
所谓的规模化、机械化甚至是自动化的生产,其本质,就是大型设施、生产线或者智能控制,代替资本走到第一线,来窃取剩余价值。是资本所投放的设施取代了劳动者,来占用农场主的所得。
-------------
如果不支持,你和当年奈何百万漕工不发展轮船海运的清政府,和砸机器的工人,区别又在哪里呢?
不去提高生产力就会落后,就会挨打!
食用菌的受益者你忘了说价格降低后的购买者,税收增加的政府,整个社会总体上是受益的。
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似乎……
的底层是中国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能力在分配上不足以支撑以后的人口结构的失衡。
观察网上早两天有个文章,作者表述了自己的情况,管中规豹吧。他提的主要问题是住房,教育,医疗,就是所谓新三座大山。下面的评论也很有看头。
跟评中有一个情况描情况的贴子被单独成篇:18年我招嵌入式工程师,来了个28岁武汉小伙,聊着聊着他就哭了
文中他建议小伙子回武汉,只是,如果小伙不是武汉,是贵阳呢?
而把行政事务政治运动化,是某人的风格,反右定指标,严打枪毙人定指标,莫不如此!
唯物主义者,相信人是进化而来,进化产生文明,,,
阶级是文明的产物,构成文明的一部分,,,
难道阶级产生前人就不生育了吗?
现在的生育问题是教育的副产物,受教育程度高的国家,生育率低,,,
极左派们,动不动归罪于资本,真为智商捉急啊,,,
中国有搞试点的好方法,不妨把极左派们搞到一个地方去,看看能不能把经济发展起来,能不能有饭吃,,
香港富豪田北辰,哈佛生,就是那个田北俊的弟弟还是哥哥,做过一次试验,要体验五天环卫工人的生活,因为他不理解穷人为什么不努力工作。坚持了两天。美国女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富二代,博士,有类似想法的人,去体验生活,当售货员,清洁工之类的,这个厉害点,坚持了几个月,并出了本书。两个人不约而同的得到同样一个体验:每天光想着吃,别的,没法考虑。
有河友介绍过自己利用通勤时间在地铁上学习提高的经验。只是,当一个人下班后一门心思的得尽快赶到车站,到了车站后一门心思的要争取挤上最快到的那一班车,挤上车后发现“奶都被挤出来了”,怎么看书?特别是刚经过99,或者00,或者18小时的工作,除了吃饭和睡觉,脑子里还有其他想法?
我的生活工作经历中,为了眼下的苟且,放弃诗和远方,这样的人,才是常态。努力,也是要条件的,首先得有个工作,其次,每天除了吃睡,还有能力思考手头工作以外的问题。
为什么近几十年经济发展得好点的国家都碰到人口出生危机?因为掌控者不需要劳动者生那么多。
计生是个敏感的,巨大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的计生政策,更是批评者众(奇怪的是,批评者基本都把八九十年代的计生政策等同于计生的全部)。无论目前是否我国出现人口危机,全面开放生育,解决不了人口出生数量的问题——一两胎胎都不乐意生,甚至结婚的欲望都没有,任生又有何意义?奖重金,奖房子,无非就是抱薪救火,助纣为虐罢了。
生育问题是系统工程。如果不正视资本压榨这个根本原因(最少也是主要原因),问题,不可能有正确解。
人类社会历史,女性一直都是男性的附属品。这种状况已经融入了千百年来的社会关系之中。无论道德伦理还是法律法规都是在建立在支撑这种男女性关系上面的。
从人类劳动概念来讲,这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女性最重要的社会劳动就是生育和抚育下一代。
到了最近不到100年,生产力发生了巨大进步。女性的社会劳动情况就改变了。
(包括河里所提问美国婴儿潮的问题,那时候美国和西方的女性所处人类社会阶段依然男性附属品的时代。)
生产力进步到女性这种生理机能的人类可以大规模参与更多社会生产劳动。
而且因为私有制资本掌控世界,且人类的劳动已经被完全货币化的状态下,导致女性完全可以参与人类生产活动中的的货币争夺战。
并且更因为,私有制资本控制世界的状况,形成了当今的社会评价体系,既人类的存在感的社会支撑逻辑。
导致女性更加努力的参与生产劳动,也就是更加努力的去争夺货币,来满足自身物质生存所需。
所以,当今时代的人类生育问题,是一个庞杂的人类社会系统问题。
不好解决。
“努力,也是要条件的,首先得有个工作,其次,每天除了吃睡,还有能力思考手头工作以外的问题。”审度兄真乃西河宝藏河友。
想起多年以前边打工边读书的日子。收工回家真的只想睡觉,书也好论文也好都看不动。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体弱跟不上体力消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以前一直读书没做过这些活,精神上消耗特别大。反过来想,长年习惯于做体力劳动的人要抽出时间学习提高,也是做自己不擅长不习惯的事,消耗也很大。勤劳努力,真的有体力精力意志力的门槛,不是人人都能长期坚持下来。
中学学马列的时候说过, 必要劳动价值需要等于劳动力生存和繁殖需要. 对于很多人来说, 劳动力价格低过必要劳动价值(生育率为2.1的假设), 只好减少繁殖需要保障生存需要了.
所谓置换比例, 其实从整个社会而言应该是再生一个劳动力的劳动投入, 包括生育, 婴幼儿抚养, 食物衣物, 医疗,住宿, 教育(校内和校外).
解决这个问题,无外是1) 解决分配, 资本家不得过多的压榨剩余价值 2)提高再造劳动力的生产率, 河友们提出的社会化抚养就是其中一个方向, 以高效集体服务代替个体服务. 另外政府提供的教育需要能提供一直到大学的全过程需要(而不是部分, 小孩还要课外补课). 至于小资们热衷的精英教育, 贵族化的所谓素质教育, 则不应在政府关注和倡导的方向,因为这超过了社会平均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