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生育问题实质是阶级问题 -- 审度
生产力没有革命性变化,人口就会停滞不前。
中国秦汉(2,3千万),隋唐(5,6千万),宋元明(一亿),清民国(四万万),人口都是基本稳定的,大增长都是靠生产力革命——北方人南下,占城稻,番薯玉米马铃薯,工业化等等。
其实动物也会根据环境,自动调节生育的。人类应该也会有某种机制。或许是平庸的时代(生产力停滞不前),人缺乏生存挑战,生命力退化吧。
一、计划生育回顾
中国计划生育开始于1966年1月28日,有多少人知道?
不了解历史的,可以网上搜读一下《从1966年节育到计划生育:“文革”时期的人口控制政策》等文章。
一些重要历史节点摘要
1966年1月28日,中国政府决定实行计划生育,中央和地方开始设立计生委。以宣传节育为重点,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文革开始后,虽然计生部门受冲击,但十年中,人口增长率仍然下降十几个千分点。
1970年,周恩来在接见卫生部军管会全体人员时,批评了把计划生育和卫生运动放在一起的做法。他说:"计划生育属于国家计划范围,不是卫生问题,而是计划问题。你连人口都计划不了,还搞什么国家计划!" 。
1971年由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第一次提出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要使人口自增率逐年降低。力争到1975年在城市降低到10‰左右,在农村降低到15‰以下。这个计划被写入到"四五"计划中(1971~1975年)。这预示着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式开始。
在此之前的人口控制政策,仅仅是国家鼓励、媒体宣传的节育。而在此之后,则是国家制订指标,层层控制落实并限定育龄妇女的生育数量。
1973年,人口发展第一次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正式提出了"晚、稀、少","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最理想"的口号。实际上,这些口号在60年代初期就曾经被提出过。
另外,关于避孕药具的免费问题,在1970年,财政部、卫生部就下达了《关于避孕药实行免费供应的通知》。在此之前的1965年到1970年,避孕套已经由3分钱1只降低到1分钱1只。避孕药具在国内已经批量生产的基础上扩大供应,费用由"减"改为一律免费,并要求送药具上门;「毛泽东主席曾经批示:要送药具上门。」卫生部修订了《节育手术常规》,规范了节育技术指导工作,并规定节育手术的受术者不仅实行免费,还有带薪假期;在一些地方的中学开设了青春期生理卫生课和人口教育课,广泛宣传计划生育。
七十年代后期,晚婚晚育,结婚年龄提高逐渐成为宣传重点。
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工作开始更严格全面落实。80年代初上升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在城市居民和城乡军政事业公务人员中严格执行。
进入新世纪,计划生育开始放松放缓。
2007年开始,不再成为基本国策。
2016年开始,全面放开二胎。
2021年,放开三胎。
预计到2026年,全面放开。
历时60年,共三代人。
其中,城市居民和公务事业编制人员严格一胎的,历时约三四十年时间。
农村推行计划生育困难重重,乱象频多,收效甚微。
即便如此,由于普遍晚婚晚育和推广节育,以及在城市居民和城乡军公干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五十多年来,中国人口至少有效控减三四亿人以上。至少少生了整个全球人口第三大国美国人口。
如何评价几十年来的计划生育,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可视为定理性质的结论可供参考:
对中国而言,如果一项重大的涉及根本的原则政策,经过了'文革'和改开两个时期双重考验,那么,它在较长时效内的正确性,就可以确定无疑。比如四个基本原则,比如一些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
二、比较
与同时期或更早期的印度计划生育对比,中国的执行力与有效性无疑更加突出。
20世纪50年代,印度政府以温和的方式倡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该国也是发展中国家最早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1941年到1951年十年内,印度人口年增长率均控制在1.3%以下,政府规划人员乐观地相信未来的人口增长率会与这一数据持平。
20世纪50年代,印度政府并没有进一步鼓励计生用品的使用以及家庭规模的控制。以至于60年代,较高的人口出生率被政策制定者认为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7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加大力度控制人口出生率,希望能将现有千分之四十一的出生率降至千分之二十到二十五。印度于1976年出台的人口政策反映了当时的政策制定者已经达成了共识:人口政策取得的效果不大,除非仅仅把它作为提高全民整体福利项目的一个部分。
20世纪80年代,印度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下,增加了大量的计划生育项目。农村地区通过医疗中心及其分布的网络体系,令这些项目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普及。
1991年,计划生育项目提供的公共医疗机构已经达到15万所以上。
尽管公共医疗机构的发展对计划生育项目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199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印度仍然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快的国家。据估计,1981年到1991年十年间印度年人口平均增长率在2%左右。
1992年的粗略人口出生率是千分之三十,相对于1981年的千分之三十四仅有较小的进步。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直至80年代,印度的人口增长率都趋于平稳状态。印度中西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正在积极降低本地区的人口出生率,但收效甚微。如此看来,到2060年的时候,印度将打破人口平稳增长的态势。
迄今为止,印度并没有全国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是各地方政府制定的。目前,印度有四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省份,如马哈拉施特拉邦是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省份之一。马哈拉施特拉邦目前拥有9300万人口,从2001年5月起,该邦政府工作人员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
三、独生子女问题。
独生子女政策是计划生育实行过程中最受批评的一大"弊政"。这个政策的利弊两存,太突出显明了。似乎显得有些太急切太激进,后果也太严重。
八十、九十年代当时那人口形势,″两个正好″已根本刹不住人口过快增长。
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实际执行范围主要还是城市居民、城乡军公干事业编制人员比较严格。农村由于有效约束少执行难传统文化观念客观经济生活环境等因素,真正独生子女的很少。
城乡实际效果上的明显差异,极大地缓解了阶层分化固化。在改开后普遍受惠的快速发展阶段,它所发挥的社会作用效果非比寻常。
如果不是城军公干人员严格独生,现在农村人口农民子弟进城上学、就业经商机会都会减少一半。贫弱群体与官二代富二代们都将比现在增一倍,而中间阶层也将比现在少一半。
就这个角度而言,大政府概念下的公职人员,似仍应在相当长期内执行少生、独生子女政策为宜。干部尤其是中高级管理阶层(含人大政协收集的先富群)应该严格一胎最多两胎。相应地,科教文卫界普通知识分子阶层,则应该尽早完全放开。即使全放开,他们多生的概率也不会高。
保证社会稳定,防止两极分化,控制阶层分化固化,不但经济上要有宏观调控,分配上有二次调节。社会阶层政治上也应该有宏观调控、阶层人口调节措施。
城乡户籍医疗社保福利完全均等化之前,全面放开二胎仍不应进一步扩大为全面彻底放开,更不应搞什么鼓励生育。
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比较重视宗族家族家庭。它也是几千年封建传统社会的根基支柱。家族、世家、门阀这些与之相关的要素,构成了一部中国漫长历史。它还是古代阶级分化固化格局得以持久维持的根源,从周公制礼作乐直到近代革命,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史,也是一部部家族史。
近现代以来,历次革命冲击下,传统家族宗族走向瓦解。尤其是族权夫权都被视为革命对象之后,更是彻底走向消亡。
但家庭细胞还在,一旦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家族宗族政治经济社会残余死灰复燃,便自然而然。
这时候,晚婚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国策出台了,长达四十多年两代人的时间。中国家族宗法社会的根基才真正彻底走入历史。
城市居民、公务官员阶层等社会优势人口群体,在比较严厉的政策管控下,传统中国社会的一人做官,合族兴盛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弱势群体在庞大人口基数作用下,更多草莽有了向上流动渠道、机会。在社会经济整体飞速发展,阶层结构状况剧烈变动背景下,中间群体弱势群体人口基数庞大的优势更为突出。
如果城市居民、中上管理阶层不是受到严格计划生育政策管治,今天中国人遇到的富二代官二代就不是一个个王校长、我爸是李刚了,而将是一群群在上面把社会流动上升渠道彻底堵死严密封闭。
中国城乡工农间的阶层鸿沟也将更加严峻,如果四十年前每个城市、工人家庭平均都有几个孩子而非独生子女,上学、进城、打工、城乡间婚配等,对于农民子弟而言,条件将更为残酷,阶层流动将更加艰难。
计划生育在缓解中国社会公平问题上的功能作用,客观效果上很可能是大于其它一切社会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的。
精英富贵阶层只许生一个(在八十年代刚摆脱绝对平均主义政治挂帅余威犹在时,这一阶层尚在成长发育中,尚受体制政策严格管控),这就使得其后代数量严格受控。
这一年代出性的富二代官二代,绝大多数不过子承父业而已且大多会等而降之,鲜少有青出于蓝更上层楼。他们所占有的资源、渠道,最多不过一个萝卜一个坑,子女一人尽可能多袭其父母两人祖父母辈四人之所有。整体比例上,也就都无可避免呈现下降趋向。这与一旦有众多子女可以齐上阵,不但会承袭已占有之外,还可蔓延扩张排挤占有情形完全相反。
这样一来,富贵阶层已占渠道资源都不可避免要引入新血,为外来者打开门户。
社会经济大发展背景下,更有大量新的社会上升渠道,可供中间群体、底层草根中的优秀者寻求大把机会。
这种客观局面是如此的具有整体比例上的决定性效果,也就最大程度地缓解了后来的中国社会公平问题。
计划生育对中底阶层而言,意味着421家庭代际结构之下,独生子女成长阶段可相对有更多资源投入,但长大后家庭社会负担将更沉重。
但对富贵中上阶层而言,在可忽略其社会负担情况下,客观上他们子女后代所占有的机会、渠道、资源,其实整体而言是在成比例递降的。
如果考虑中国社会几千年重公平轻效率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考量百多年革命史对民众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不平则鸣思维观念的塑造,计划生育在中国社会四十年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公平问题所起到的缓解作用,其意义无论给予怎么样的高评价其实都不过分。
从这个角度来说,计划生育国策适度微调在当前已有必要,但城乡之间尤其是干群、官民、贫富不同群体阶层之间,也要有所区别。绝不应该一刀切。
四、批评
中国人口结构据说已经极不合理,是什么原因造成地呢?据"论证"果然又是计划生育。
中国人口有没有问题?有很大问题。世界人口有很大问题,各国人口也都各有各的大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没有很大问题那才叫奇哉怪也了。
中国人口结构有没有很不合理的地方?有地。造成中国现在人口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什么计划生育搞错了搞过头了,有失误失策等等之类中国又做错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发展太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彻底拯救了中国人民,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近代以来百年被侵略掠夺奴役,秩序崩坏不得不一直忍受动荡战乱灾荒失治。中国人民在短短几十年内,人均预期寿命从三四十岁,迅速提升到七八十岁。一些汉奸砖家心目中的美国友好人士大慈善家艾奇逊等帝国主义侵略者,他们原本正常预计的、设想的本该饿死病死被各种杀死的几亿中国人民,不但没有早早死掉,很大一部分甚至还一直活到了新世纪。几亿平均预期寿命本应只有三四十岁的中国劳动人民,先后成了中国老龄人口所谓老龄化的主力军。于是,中国人口结构变得不合理起来了,中国这样一个"活该"世代受奴役剥削,保持年轻化更"健健康康"以便世世代代为资本家们打工,到了壮龄就该过劳死、饿病死、饮恒河神水死掉的,居然人口结构变得不合理起来了,居然变成了发达国家才有的老龄化起来了,甚至还老龄化趋势极其严峻!
被美国占领试验武器倾销军火更新武库练兵打打杀杀了二十年的阿富汗,杀得老弱人口百不存一,只剩生存能力最强的少青壮人口了。据说这种人口结构最合理,最健健康康——最适合给帝国主义剥削压迫奴役,最适合给资本家们打工,最适合给军火商们试验武器更新换代大发横财。
另一个人口结构也比较合理也很健健康康的国家,正是世界第一民主大国。人口结构更年轻,没有老龄化之忧,人口出生率还十分领先全世界,简直是最好的最适合用来剥削奴役的牲口。
据此,一些人口砖家已经深深地为中国人民担忧起来了。
据他们推算,据说是中国人民马上就将要在印度恒河神水族手里丢掉宝贵的世世代代打工饭碗,极其可怕地失掉国际竞争力。简直大祸临头又要国将不国了。
中国即将步入所谓"未富先老"境地,这当然令他们深感忧郁。因为中国人民创造的财富将大量耗费在早该死掉的不能继续为国际资本打工服务的几亿"老龄化形势严峻"人口上,国际资本可掠夺的财富将持续被压缩,主子们丢给他们这些"启蒙先知"们代言人代理人的骨头也将越来越少。他们能不深表忧愁吗?
一些砖头家们贩卖焦虑的惯用套路里,中国人口结构所谓的不合理,中国老龄化所谓的形势严竣,说到底,恰恰原来应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直接的展现,本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的最好证明。而经那些所谓的人口学者汉奸们惯于地颠倒黑白是非歪曲事实,却变成了缺陷、中国又做错了。
他们所列举的人口年轻化结构健康合理国家例证,不是优雅大师们辈出的战乱民国,就是民主大国印度这类历史奇葩全世界最烂污的脓疮。这些所谓的人口专家就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钞能力,用国际资本扔出来的狗骨头,让网络上流布这类充斥着谎言、诡辩的所谓人口问题论文。
中国人口有问题吗?中国人口结构有不合理或"不合时宜"未富先老趋势吗?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竣吗?
有地。
但认识、分析这些问题,不要颠倒黑白是非,不要贩卖焦虑,不要自觉站在活该世世代代为国际资本打工卖命立场上。不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歪曲真相,找寻所谓的解决问题思路方向。虽然,那些一辈子只会操弄一些汉奸学术的砖家们也只有这些套路,这帮黔之驴,技止此耳。他们动不动就暴露自己的无知与无耻,习惯地照着"中国又错了"的箭耙射箭,也是"无他,惟手熟耳。"。对他们来说,如此习惯性地表演,确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五、结语
最近几年,讨论人口问题的又逐渐多起来了。生育率下降、人口年龄结构老化都有一种加速趋势,于是,检讨反思乃至批判过去几十年计划生育的论调又开始盛行了,全面放开的论调又开始新一轮翻炒了。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关乎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国策层级的大事。宜慎之又慎,不可翻烧饼。
在人口问题上,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文化教育程度、不同社会阶层结构、不同家庭结构婚姻生育状况、不同人口总数基数流动状况年龄结构,都会对人口的未来趋势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对人口政策选择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人口最多、发展最快变动最大,这些基本情况在全世界独一无二。面对人口问题,别国的经验教训,中国自己历史的经验教训都只能作参考,不能做标准定论。中国的问题,始终只能立足于中国自己的现实国情,走自己的路。盲目类比别国情况,不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而是失之千里谬出地球太阳系。
中国人口问题始终存在,世界各国也都有各自的人口问题,地球人类文明作为一个整体还有整体性质的人口问题。中国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还会不断有新问题出现新情况,人口问题上也一样。
中国人口的根本问题,笫一位的相当长期内始终都是人口总数过大,环境资源条件承受巨大压力过大压力。十四亿人口,只有三分之一国土的一部分地区适宜人类居住。越是发展,人口过多这个基础问题引出的发展问题难题越大越多越难。
一些国家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后,特别是与生育相关的节育避孕技术发展后,社会家庭婚姻结构出现重大变化,老龄化、低生育率、丁克族、单亲家庭等与人口有关的新问题新情况开始展现。新中国七十年尤其是近四十年来经济文化教育快速发展,这些问题也开始展显,日益引起重视。
最近这几年,生育率下降很快,是生育高峰退潮、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型期连续下行、放开二胎政策调整适应期等诸多因素叠加的结果。今后也可能会反弹,长期看会逐渐稳定下来。
从趋势来看,过于乐观过于悲观一样有问题都是走极端。
现在悲观走极端的人有一种主导舆论倾向,这同样会犯错误。人口问题上犯错误,不是小错误。
攻击计划生育国策也算是西方的一个习惯了,利用我们适度调整政策的机会夸大其词引导舆论,别有用心。值得注意。
十四亿的庞大人口基数,亿万海外华人,越来越多、今后必然更多周边国家、亚非拉移民,中国人口问题哪有那么极端悲观看待的道理。
有些扯淡的人主要不是蠢,而是坏。
中国历史上各封建王朝,较经常出现的一个普遍人口结构现象是寄生阶层与底层人口两极膨胀。它极大加剧了阶级固化、对立。
汉、明两朝,宗室亲藩吸血吃穷吸光王朝的教训,尤其突出。而受限于经济压力医疗技术,贫困人口越穷越生也是一个无法回避难以解决的难题。大量地溺婴、卖买婴幼人口史不绝书。
现在一些先富起来、权势阶层与底层弱势群体多生超生,而中间阶层不敢生不愿生,这个问题既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健康的一个必然结果,又是未来更严重社会阶级阶层问题的重要基础诱因条件。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人口问题,除了总量与结构之外,涉及到阶层阶级方面的,也是重要考量因素。政策选择上既要慎之又慎,还要注意不宜一刀切。
未来的人口问题,老龄化问题,不光要参考一些发达国家过去和现在存在的某些状况,也要考虑未来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下的各种可能。
比如,未来社会的育幼抚育、养老、护病,将来有相当部分可能会移交给智能机器人去承担职责。
婴幼童老病,他们都肯定玩不过未来的智能机器人。 人类未来社会,或许基本上是自己只管自我意识成熟、身心健康的那一人生阶段。幼老病衰,这三个人生阶段,很可能交给智能机器人更社会化而非家庭解决。
当然,生育问题具体到某个地域,情况总会有点区别,主要矛盾突现出来的,可能并不一致。
全球人口2011突破70亿,2020年达77亿。美国人口2011年,3.12亿,2020年3.29亿。应该说总人口是增长的。符合你说的钱多,技术发展的说法。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量少从80年代开始,日本,欧美已经碰到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问题。而八十年代以来,就欧美日而言,它们的钱是在增加的,经济增长率总体是正值,技术也在发展,号称第三次工业革命。那么,钱和技术发展,解释不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人口出生下降的问题。国家补贴,社会福利冠绝全球的北欧国家,同样也面临人口出生下降的问题。——请问同意这一段的观点吗?
那么,为什么呢?
从中国历史看,每次人口上台阶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比如秦汉到隋唐,人口翻番,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北方人南渡,开发了南方。而隋唐到宋,人口又翻番,基础就是高产水稻的普遍种植。清发展到四万万人,靠的是番薯玉米马铃薯的普遍种植。而本朝的人口发展就是靠工业化。
而在生产力没有革命性发展的情况下,人口总是保持稳定的。
你所提到的发达国家,这几十年生产力并没有革命性变化,其人口出生率下降,但是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总人口也是保持稳定。不看米国,米国移民太多,就看欧洲,尤其那些移民很少的,比如瑞士,奥地利等等,人口都是稳定,缓慢增长的。
而那些落后国家,凡是人口爆炸的国家,未必自身发展了多少生产力,但是显然享受了高端生产力的成果,比如有了良种,化肥,疫苗,抗生素等等。可以相当于他们的生产力提升了。
我认为人口问题既和生物学相关,也和社会学相关。当然,关于这个问题,我也不敢打包票。
“生育问题归咎于妇女地位的进步”,这个命题是没问题的。
如果我们假设:妇女整体上倾向于把自身生育资源资产化。那么下面2个逻辑链条就成立:
1,‘妇女经济地位的进步’--->妇女对自身的生育资源的估值上升 ---->有能力购买妇女生育资源的男性(家庭)减少--->妇女被动减少生育行为;
2,‘妇女经济地位的进步’--->生育行为对妇女造成的经济损失上升 ---->妇女主动减少生育行为。
那么,’妇女整体上倾向于把自身生育资源资产化‘,这个假设是否成立?
就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而言,前三十年不成立;后30年必然成立。整个社会一切向钱看,那么整体上妇女的生育资源也必然资产化拿出来变现,谁也不傻。你看这些年女权搞得那么欢,婚前车房彩礼的要求反而越来越高了,其实就是打着感情、传统的招牌变相出来卖了。
所以在资本主义的逻辑下,’妇女地位的进步‘必然直接导致生育下降;回不去前30年,又想挽救生育率,那就把女性卷出职场,绝对有效。
把女性从生产系统移除,使生育率上升。这个方法似乎传统上是这样的,目前妇女地位低的地区,生育率都高。但是,日韩,结婚后较普遍女性回家当主妇的两个地区,生育率同样不行。
有个问题我想重复一下:低生育率现象,基本出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地区,女性参与生产劳动,概是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原因——这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可。
我说些难听的:中国社会,目前来说还是绝对的男性主导社会。所以很多时候,把责任归到女人身上,跟大宋男人差不多。君王城头竖降棋,妾在深宫哪得知,十万男儿齐解甲。
我国生育率顶峰的6,70年代,工业化还是很初级吧?我当然认同生产力的发展能保障和促进人口增长,甚至还认为一定条件下人口增长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我说多标,并非批评你,因为从表面特征来看,出生率问题的确是多因素影响,很难用单一因素统一描述。那么,往上推一层呢?从生产关系上怎么看呢?这就是我阶级问题的由来。
单从钱,科技来看,美欧的出生率,就算不大幅增长,也应该持平或小幅增长才对呀。(其实瑞士,奥地利也可以认为是受外部科技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人口增长,因为瑞奥工业在世界上水平偏低而且接近科技先进处。)
龙眼对富裕了不肯生娃这个现象是颇有不满的。但是,为什么呢?怎么办呢?他似乎没有提出执行性好的方法。如果归络于没有革命性的生产力或者说科技发展,那么讨论出生率问题似乎没了意义:等撞大运呢,有什么好讨论的。
统治阶级无限追求利润,
所以追求无限降低成本,
所以追求无限降低工资,
劳动者要么选择失业,要么选择接受无限降低工资,
选择失业就马上饿死,马上减少人口!
选择无限降低工资就只能优先保住刚性需求衣食住行,那就放弃长远消费,也就是生育,等价于慢慢饿死,慢慢减少人口!
统治阶级的每个人都是这么做的,每个统治阶级都在杀一部分人,合并起来难道不是社会层面上的统治阶级在杀全社会的人?
这么直接并且刚性的传导链,不知道还能有何借口推卸责任!
本就是阶级社会阶级界限最直接的指标之一。
现在的活人,祖上必定阔过。
八辈贫农九世乞丐,基因遗传机会近于零。
不知道苏联东欧(50-90年的生育率)和其他国家比较如何
按理说苏联东欧 50-90年的阶级矛盾和压迫总要比其他国家轻
我没考证
二战后苏联人口出生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46—1959年为第一阶段,这十四年平均生育率是25.76%,其中1949年28.5%,是二战后苏联民众的生育最高峰,但是进入20世纪50年代,苏联生育率就开始缓慢下降,不过总的来说,这十四年是苏联战后生育率最高的时间段。
第二阶段是1960—1969年,这一阶段最出的特点就是苏联平均生育率急剧下滑,从1960年的24.9%下降到1969年的17%,这一阶段苏联民众平均生育率是19.23%,相比第一阶段可谓是断崖式下滑。
第三阶段是1970年—1991年,这一阶段虽然总体而言虽然平均生育率依旧在下滑,但是相比第二阶段,下滑的曲线显得平稳许多,这一阶段平均生育率为18.2%。
百度上“苏联 +生育”有相当的文章和数据。
苏联的生育当时还不是大问题,不过记得已有生育率过低的说法。
苏东波之后就不用提了。
但是,不等于说,这些年计划生育,极端一胎化的政策,就没责任了。
相关的决策人,执行人,必须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本来,我们可以不用这么快面对极端老龄化;本来,还有缓冲时间。
可惜的是,有生之年,大概率看不到清算这些人的历史罪恶。
现在14亿人口觉得不大够,是经济发展了,现在的就业岗位能提供得够多。
我35岁45岁现象,996现象,12小时工作制现象,三和大神,快递送餐,啃老。
我不知道从哪个能推出口前我国岗位足够。中国202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24。如果加上农村呢?
6亿月不足1000,有说法月5000即是5%。这个情况下,谈就业足够,有点免强。
前提就是我国生育率天塌了。塌了吗?后面是持平?下降?上升?这个变动,是不是预计中出现的?
还是回到那个问题:限定条件下,人口有没有承载上限?不过这里不讨论这个,前面有讨论过。
无论80计生如何,已经翻篇了。有错可以追究,但无助于应对当下和未来。
举个例子,如果70年代经济有现在的就业岗位量,就不会有知青上山下乡。上山下乡本质上是当时的城市就业量太少,只好把容纳不下的毕业生送生产队去就业了,只是选了个向贫下中农学习的口号而已。如果仅想学习劳动精神,在城市就地向工人阶级学习不是更好吗。80年代到处是城市待业青年,不得不隔几年一个严打,计划生育大力提倡也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当时国家没有信心新增就业能满足人口增长啊。
就业是否足够,还是相对经济水平的。现在许多人收入还不好,但只能代表现在经济能产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还不够,产业需要继续升级。但并不代表低质量的就业岗位不够。现在国内城市底层人口的普遍状况还是,只要你愿意干,还是找得到活的。高质量的不够,低质量的还有民工荒。这和70/80年代还是不一样,那时是啥活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