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战锦方为大问题--论塔山之战不是赌博 -- 楚天
卫立煌廖耀湘们这些一线军官的思路是对的,不管继续死守沈阳,还是南下营口,都能多苟活一些时日,南下锦州那是必死速死之局。
48年的东野,已经进化为攻必克,守必成的钢铁雄师了,更令东北国军恐惧的是,这只钢铁雄师还在飞速的自我进化中,16日的四纵,比10日才开始塔山之战的四纵,又提高了不少,国军的伤亡交换比越来越难看。四纵之前基本没打过阵地防守战,是以千里奔袭风格见长的。
15日锦州被攻克,恐惧心理已经笼罩在东进兵团头上,尽管总兵力还多了一个39军,东野总部对这坨敌人不屑一顾,就留下四纵十一纵监视,预备队一纵直接调去打廖耀湘了。三军之气被夺,凯申公还三令五申要东进兵团继续进攻,这命令就是儿戏。
东野是有半天的犹豫时间,但一旦下定决心,这支钢铁雄师立马爆发出最高的效率,谁有更强的执行效率,谁就有获胜的机会。
13兵团一个军5w多人, 东北的纵队规模都大。
9兵团一开始亏太大了, 损失多,后面都是国内补充上的新兵。
27军下辖79、80、81、94师,26军下辖78、77、78、88师,20军下辖58、59、60、89师,故每个军不止3万多人,应该也是五万人左右规模。
作为总预备队,绕着战场跑了一圈,就是没捞到啥仗打。
这个思路和决策从48年2月提出,到10月落实。毛主席花了8个月的时间做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刘亚楼、谭政全部领导的工作。毛主席看问题是高度、深度都不是这些领导能比的。
和后来的执行大相径庭。本来是真攻城和真打援并举,攻城和打援交替,结果被不理解战役思路的和尚打成了只攻城,没有打着援军。虽然战役目的没有完全达成,但是,让主席认识到了此时的国军将领都只是:共军没有直接攻击自己,才不积极去救别人,没准共军又是声东击西、围城打援。廖耀湘占彰武,只想以切断四野的补给线来支援锦州,而不想直接和共军开展,而搭上自己,最后成了下一波吃流水席的客人。至于葫芦岛上的援兵就是来了几个看热闹的客人。后来在平津方面没有达成合围前,淮海方面先留着杜聿明不做最后歼灭,就是当初济南战役的指导思想的重演。
豫东战役期间。黄百韬和邱清泉死命救区寿年是因为老蒋说了,谁救出区兵团,区兵团就归谁。结果是拼了命,也没有得到多少油水,后来大家就只顾自己了,相互支援就不能再提了。
战锦确实是大问题,为了战锦(封闭将军在东北就地歼灭)。主席花了半年时间(有点长了,国际形势不等人啊)说服东北局和四野高层。这个大问题是对国内、外形势和国军战力的理解上和对自己的自信上的问题。
卫立煌杜聿明甚至兵团级的廖耀湘都认识到打不过,虽然卫立煌要守,杜聿明脑洞绕过锦州,跑到葫芦岛跟东进兵团汇合,廖耀湘要从营口跑,但在打不过这个事实面前,达成了共识。
但这个事实,国军内部没有一人敢跟老蒋提,包括杜聿明廖耀湘这些天子门生。实际上有资料表明,48年2月老蒋是考虑过从沈阳撤到锦州的,但五心不定,输个干净,拿了美援的,一会儿要考虑什么国际观瞻,一会儿要考虑什么行宪国大,面子好看,什么都想要,那就什么都得不到。
对比我军在不利的时候,延安说暂时放弃就放弃,一切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战略上就差距了二十年。
实际上廖兵团要一心一意往锦州打,交代得更快,实力不够就是死,最后被歼灭的地点隔锦州更近,东野战士们还不用一天一夜上百里的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