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女排兵败汉城之前、之后以及余波(1)引子 -- 七天
我有一家朋友原来就住在邻村,那家太太是国内体育圈的子弟,她爸是中国足协某高官,妈是北京乒乓球队的,先打球后当教练。打球时担任队长,手下有个小伙子叫庄则栋,当教练时带出一个小姑娘叫张怡宁。另外这朋友妹妹的公公是亚足联某高官。
这朋友的父亲是广东人,当年国家队集训时队员都很少回家,节假日那些广东籍的容志行古广明那些人就去我这朋友家打牙祭。
80年代的运动员见过世面,出国的很多,包括体委的很多子弟出来的也不少。因为家庭的关系,这朋友当然就和体育圈里那些人很熟了,袁伟民就住她们家楼下,原先从朋友那里听了不少八卦。后来朋友一家搬去马里兰,我们联系少了。她们在那里倒是又能跟很多老熟人见面,包括周晓兰和侯晓非,还有年龄相仿的钱澄海的公子钱进。以前一提起钱进就老是说,钱进在美国跟人打球伤了脚,整个脚扭转了180度。
杨锡兰当时的确是在奥委会机构里做保安。
甩我两条长安街木有问题。杨锡兰是80年代仅次于郎平的女排标志性人物。
其实这次奥运会首场失利其实问题不太大,真正要命的是输俄罗斯那场。中国的打法专克俄罗斯,哪怕她们最牛的时候我们都不怕她,所以俄罗斯在三大赛中经常充当中国女排友军和扫雷兵的角色。中国有多少次成绩都是踩着俄罗斯的尸体取得的。比如96年奥运和04年奥运。15年世界杯更是她们打掉了美国、和塞尔维亚打满五局,最后依例输给我们,才给了我们夺冠的机会。
谁都没想到那场球会输。
应该是邱晨。我年纪大了,把她们两个搞混了。
她们应该都是88年出国的,也都是先打俱乐部队的。
邱晨好像是到了阿市,后来也在学校里干过。宋晓波是到了墨市,在老虎俱乐部(男队非常有名,与中国队打过),后来自己开了餐馆。再后来回国发展了。她俩没断过联系。
不知这个圈内单指女排,还是包括整个体育圈。王怡好像也在那一带。潘文莉在多大做排球教练。
准确性一直存疑。
听说陈招娣去世后,曹惠英有感当年的老姐妹们都不小了,和陈亚琼做了很多工作,现在能看到她和老女排隔空互动了。
最佳拦网奖不是周晓兰而是苏联队的一个小姐姐,她在领奖台上搔首弄姿,看得我心猿意马。
兵败汉城苏联队还了中国队一个15:0。
奥运第二冠踩在了俄罗斯身上,加莫娃哭得梨花带雨,看着让人挺不落忍的
加莫娃一代高手,让对手球迷也无法不尊敬的球星。
索科洛娃更是自带悲剧色彩。
--------
兵败汉城,嗨,姜英在场上不下球,李耀先也不把李国军换上试一试。
王丽娜也在福建开了一个大鸟火锅店。
对不起,姜英没有接触过,不过可以告知几个这里的情况,海外的运动员转教练很不容易的。我们这里的国家女体操队有过中国来的主教练,还带出来过拿了牌子的的队员,后来也被挤下来了。跳水队的比较幸运,这次奥运还有中国人教练。乒乓球最早是周兰逊(找不到字了)来当教练,她女儿后来打到了国家队,还教过我们玩乒乓球。
没有强大的中国做后盾,留学生们靠个人拼搏非常困难。
乔良在美国带出的Shawn Johnson拿过世锦赛和北京奥运会的金牌。这次东京奥运周期中国体操队把他请回去担任女队主教练,不过成绩似乎不及预期,不知道有没有续约。
另外李小平文佳夫妇,李月久吴佳妮夫妇都来美国开了体操俱乐部。李吴两人就在我们附近,芝加哥的西郊。当年夫妇二人各自有独创的动作月久空翻和佳妮腾跃。他们的女儿曾经进了美国国家队的替补阵容。
两位李教练北京奥运都回国给国家队帮忙,成绩不错。
排球方面,男排的曹平也在芝加哥附近的俱乐部当教练。几年前郎平带着冯坤和赵蕊蕊师徒三人一起来美国做手术,康复的时候就住在曹平家里。
之前是直接在芝加哥做手术,后来请美国团队到北京做手术,然后到美国康复。杨芳旭、杨珺菁、徐云丽都是这样。
黄序河友的音乐系列是我的收藏,非常宝贵。
提供一些资料,提供给现在的留学生们,可以借此了解海外华人的拼搏岁月,也为七天河友的女排系统添上一块砖。
1. 我加入过支援田菊萍打“官司”的华人队伍:
田菊坪:首获AM勋衔的华人“澳大利亚体操之母”
2003年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比赛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俄罗斯、美国、中国、罗马尼亚等传统体操强队,而是异军突起的澳大利亚队,她们以110.335分夺得了铜牌,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体操大赛的领奖台上。许多体操界的人士都在询问是谁创造了这一奇迹?人们发现,站在这支国际体操新军背后的是一位华人女教练田菊坪,她被人们称之为“澳大利亚体操之母”。
田菊坪1985年起担任澳大利亚国家女子体操队总教练。短短6年时间,她将澳大利亚女子体操队的排名从世界第23位提升到第6位。2003年更是再上一层楼,把澳体操新军推上了国际领奖台,创造了体操界的奇迹。
1983年,田菊坪与家人一道移民澳大利亚。因为曾是中国国家体操队的著名教练,她的名气也传到澳大利亚。一次,新州体操协会主席和澳大利亚体育协会主席邀请田菊坪到澳大利亚体育学院观摩即将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希望她能给一些建议。看完训练后,性格爽直的田菊坪毫不客气地指出澳大利亚体操队员缺乏基础训练,连一些基本动作都做得不规范,同时队中也没有一个以奥运为目标的长远训练大纲,这样很难取得好成绩。两位主席知道她正是他们需要的人,当即向她发出邀请。田菊坪就这样开始了澳大利亚的执教生涯。
田菊坪一上任,工作就碰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澳大利亚的体操运动员要年满15岁才能入队,而其他国家这个年龄的体操运动员已经是金牌获得者;其次,澳大利亚运动员学体操完全是自愿,所以在教学上得以鼓励为主;第三,澳大利亚的很多孩子从小生活环境较好,不能吃苦;第四,澳大利亚队的体操运动员只有下午才训练,上午要上课。田菊坪入乡随俗,改变了在中国的训练方法。为了让队员刻苦训练,田菊坪就为队员讲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是如何训练的,告诉她们“要训练舒服就不会在领奖台上高兴”,激励队员刻苦训练。
田菊坪除了鼓励、教育队员外,还要说服家长予以配合。为使孩子能在最佳年龄得到训练,按照国际水准,运动员每周的训练时间应保证不少于30小时,少于这个时间就很难出好成绩。为了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她游说教育部、学校延长训练时间。她游说体育部降低体操运动员的入队年龄。在她的努力下,澳大利亚的体操运动员从8岁就可入队。她借鉴中国体操的训练方法,结合东欧体操强国的经验,制订了适合当地情况的系统训练计划。
她对运动员训练要求十分严格,训练时难免有时说话会重点,一些澳大利亚小女孩觉得委屈,就回家向父母诉苦。1995年,一些家长联名状告田菊坪,说田菊坪对孩子太苛刻,指控她采用“恶魔训练法”。国会为此举行听证会,对田菊坪进行了近一年的调查。经过调查,法官了解到体操项目训练的艰苦性和田菊坪的一番苦心,最后在听证会上郑重宣布:“田菊坪是清白的,她的训练方法是清白的。”
澳大利亚体育学院发展和政策中心主任阿诺顿说,在学院的中国教练都非常敬业,田菊坪就是一个榜样。他认为,田菊坪对澳大利亚体操的发展功不可没。
在田菊坪的推动下,澳大利亚各主要州都建起了体操中心,发掘有天分的运动员,注重培养澳大利亚本土的体操教练。现在澳大利亚专职体操教练由原来仅5名发展到如今的上千名。
田菊坪对澳大利亚体操事业的贡献,得到了澳大利亚各界的承认。2006年1月26日澳大利亚国庆,田菊坪获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的澳洲AM勋衔,她是首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大陆新移民。
2. 接替田的是这个教练:
专访澳国家队女子体操队总教练利迪克女士
2008-07-18 09:11:08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江亚平
大利亚国家队女子体操队总教练佩姬·利迪克17日说,尽管中国和美国的女子体操队无人匹敌,将稳获奥运会的金银牌,但澳大利亚女子体操队依然要奋力拼搏,并争取获得女子体操团体第三。
利迪克在澳大利亚体育学院的办公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这次出征北京奥运会的女子体操队由6名运动员组成,她们均在澳大利亚国家队训练过3年以上,是在经过一系列的选拔后才于7月上旬获得奥运会比赛资格的。
她对记者说,“刚刚组成的女子体操队是我们历年来阵容最强的一支,所有队员都曾获得过世界杯赛的奖牌,有丰富的比赛经验。我们希望并有信心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团体比赛的铜牌。”她还认为,18岁的全国冠军达莎·朱拉很有希望获得个人全能和自由体操比赛的奖牌,而另一名队员劳伦·米歇尔在平衡木项目上的表现也很不错,应该能获得一块奖牌。
澳大利亚国家女子体操队过去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是第七名。
利迪克介绍说,她们目前正在堪培拉的澳大利亚体育学院体育馆进行全日制的封闭训练,这6名队员每人都有一名教练进行指导,由她总负责。为了获得实战经验,利迪克曾陪同这些运动员到世界各地参与各种大型比赛,并在堪培拉进行模拟训练,以培养运动员在比赛时的心理素质。
在谈到中国的体操时,利迪克认为,中国的国家女子体操队是世界上最棒的。“她们的技术完美无缺,是力量与美的最高体现,也是世界上其他体操运动员学习的榜样和希望达到的标准。”她还说,澳大利亚女子体操队曾有过好几位来自中国的女子体操教练,这些华人教练对澳女子体操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她与中国女子体操教练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两国女子体操队经常举行友谊赛。
她们的体操队将在8月1日启程去北京。她最后半开玩笑地补充说,由于她们是在室内举行比赛,因此“不用担心北京炎热的气候会影响比赛成绩”。
利迪克出生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是美国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自1976年开始从事体操教练工作。1997年移居澳大利亚后,接替华人教练田菊坪,担任国家女子体操总教练至今。
3. 张珍教练的防谈:
作为中国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体操不但国内精英运动员、教练云集,长达30年的时间一直在向海外输出高水平教练员。本次斯图加特世锦赛,海外军团中也有一股重要的“中国力量”。曾在国家队执教刘璇的张珍教练,曾在国内执教的杜红卫教练目前正任教于澳大利亚队,并带队参赛。
事实上,澳大利亚近年来体操项目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教练多年来在这里的辛苦耕耘。早在1985年,澳大利亚国家队聘任田菊坪为总教练,她从零开始为澳洲体操训练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将世界排名20开外的澳大利亚,一手提升到世界第6名。此后,例如杨庆华、曲得瑞、唐小莉、蒋绍毅、吕明、王贵萍等优秀教练,都相继来到了遥远的澳洲大陆,克服各种困难,将体操事业在海外传承。
澳大利亚体操在世界范围内实力并不出众,在澳洲执教的中国教练,究竟有哪些体味?接受腾讯体育的独家专访时,张珍教练一一道来。
张珍教练带队员获得澳大利亚全国冠军
怀念在国家队执教的岁月 给刘璇打基础很艰辛
“很高兴能在世锦赛这个舞台被来自祖国的媒体关注到。”曾经在国家队执教刘璇的张珍教练对腾讯体育说:“在海外执教,因为语言的关系嘛,即便我的队员拿了澳大利亚全国冠军,澳大利亚媒体也没啥兴趣采访我的。”
张珍教练来自黑龙江省,与前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是老乡。她曾在1990年到1996年于国家队执教。在国家队期间,张珍和湖南的郭新民教练搭班执教刘璇和吉丽雅。刘璇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冠前,成套动作的基础打磨就出自张珍之手。
“我非常怀念在国家队执教的那段岁月(从1990年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张珍表示,中国女队在上世纪90年代成绩不算突出,为了取得突破,自己接手刘璇的训练后付出了很多辛苦。“刘璇所有的成套动作,难度都是在那个时候进行定位的。那个时候的刘璇已经在世界比赛中崭露头角,虽然她2000年夺冠时,我没有再带她。但从执教生涯来看,能遇到一个像刘璇这样的奥运冠军级选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张珍还笑着回忆了自己带刘璇在国家队训练的岁月。“刘璇第一个月刚来国家队的时候,是一个有点娇气,也爱哭的小女孩,同时也有点‘没大没小’。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第一次进她房间的时候,她把腿搭在墙上,就像教练没出现一样。当然,那个年代运动员都是从小被送进国家队,受到的教育也有部分的缺失。“张珍介绍,自己在执教刘璇、吉丽雅时,还是以育人为先,如果育人不成功,那么体操的成就也不会有多大。
给刘璇打基础的那段时间,枯燥且艰辛。张珍时常等所有队员都回宿舍了,把刘璇留下来加练,一直到晚上9、10点钟。“一切都是为了成套的高规格和质量,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我是坚决不肯下课的。那些年,刘璇也吃了不少苦头,1996年波多黎各世锦赛,刘璇的脚受伤后里面有积液,出发前两周都无法训练。到了国外医生抽掉积液后,刘璇咬牙上场,拼出了一个好名次,对她而言真的很艰苦。”
张珍离开国家队后,脑海中一直有个信念。“以刘璇的能力,一定可以冲到奥运冠军的那个位置上。她无论表现力,举手、落地,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在木上的感觉都能散发出来。”在2000年,刘璇从平衡木落地确定夺冠后,张珍很兴奋,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想不到吧?体操是澳洲第三运动但至今无冠
“在两个国家执教,最大的感受就是体制上的不同。中国的运动员都是很幸福的,津贴、吃饭、运动服都是国家提供。澳大利亚和其它西方国家都一样,运动员训练自己付费,运动服、体操服全都是自己付钱。”
“我认为在澳大利亚,送孩子练体操的家长是非常辛苦的,因为练体操的费用很高。如果练到澳大利亚本国的最高级水平,一年起码要花费超过1万澳元。假如是一年中去堪培拉参加若干次集训,那费用更高。这种集训的所有吃住行都要自己付费。”张珍表示,自己还见过有些条件不错的孩子,甚至出现了家长供不起的情况。
就张珍在悉尼供职的俱乐部而言,看到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日常。家长每天带孩子凌晨4点起床,开车1小时来训练,从6点练到9点,再去各自学校上课。等下午3点30下课后再来,从下午4点练到8点,继续第二场训练。回家9点多就洗洗睡了。只要还进行体操训练,这样的生活就周而复始。
辛苦归辛苦,澳大利亚的体操运动员无论训练成就高低,没有任何特殊待遇,能练到哪一步完全看家长投资。“有时候,我们认为条件不错但家庭有点困难的,想申请给她们减免部分训练费,但是澳大利亚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根本不允许。有时候我们教练也很着急,比如某个队员实力很强,我们希望选派她去参赛。但是家长说,我们没有钱。那就真的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如果张珍教练不说,我们都感到惊讶。“澳大利亚队这次参加世锦赛的最大目标,是女队团体赛冲击前12名。去年的团体比赛有主力受伤,最后只排在第15名。从预赛来看,算是正常发挥,后续最终能比成什么样还不知道。”(最终澳大利亚女团无缘决赛,排在13名)
澳大利亚体操俱乐部遍地都是 但国家队水平不高
据悉,体操运动在澳大利亚,是仅次于英式橄榄球,游泳的第三大运动。在澳大利亚,业余体操俱乐部数量非常之多,民众乐于进行体操训练。“具体数字我没有统计过,因为平常我们只关注最高水平的俱乐部的高水平运动员。但像业余俱乐部,小孩启蒙,中老年人参与的群众体操俱乐部遍地都是,数量特别多,参与人数也非常广。”
但可惜的是,澳大利亚的英式橄榄球、游泳在国家队层面都是世界体坛的劲旅,而体操至今没有诞生过世界冠军级的选手,最好的成绩是2003年世锦赛团体季军。这可以算是澳大利亚的一种“怪现象”。
究竟为什么体操运动群众基础这样好,但是国家队很难成为世界劲旅?张珍分析了两点原因。
首先,澳大利亚人虽然很喜欢体操,但本土的教练水平没有达到世界级层次。“虽然澳大利亚本国教练现在水平也有一定提升,但毕竟原来带队员出过成绩的都是中国教练、前苏联过来的教练。”
另外,就是澳大利亚体操的国家体制。“你想达到世界级的高水准,获得世界冠军,就一定要付出常人无法付出的辛苦。在中国,体操训练是国家事业,教练普遍抓训练都非常严格,会逼运动员逼得非常紧。但在澳大利亚不可以这样,因为澳大利亚运动员都是个人付费。如果带运动员训练太狠,交钱的家长可能会投诉你。澳大利亚人会认为:干嘛你要推我这么狠,我已经很努力训练了呀,你还说我不努力。你如果推她推得太狠了,他们就开始找‘借口’说腰痛,你不能再让我训练了。”
时刻关注中国队 在澳大利亚只拿死工资很清贫但专注执教
“现在从中国来到澳大利亚,无论是从省队还是国家队退下来的教练,大概有20人以上。”也正是由于澳大利亚有非常雄厚的体操群众基础,所以一个外国的高水平体操教练在澳大利亚,基本上不愁找不到工作。去得早的李莹教练,甚至也像乔良教练在美国一样,自己创业开办了体操房进行打理。
中国体操教练的小圈子,因为比赛等缘由,许多人还会经常联络见面,大家非常关心祖国体操事业的发展。“我还是会关注中国队,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现在中国队发展得比较快,年轻队员上来比较迅速,这次我看了队员名单,有几个2003年出生的选手。我看了国内的报道,得知中国女队在动作上有很大的突破。当然,比赛还是要看发挥和成功率。“张珍表示。
4日晚间的预赛,张珍坐在看台上观看中国女队比赛。其中,女队的跳马难度集体提升让她吃惊不小。她还特意指出,中国女队平衡木项目最后一个出场的队员李诗佳,平衡木比赛气质非常好,显得很淡定不慌乱。
昔日在国家队带队员,取得骄人成绩和成就感,在海外执教,成就感有什么不同呢?由于体制原因,澳大利亚国家队层面的成绩难有突破。所以中国教练带澳洲队员,主要目标是参加澳大利亚的全国比赛,压力没有那么大。张珍执教的队员,已经夺得过多次澳大利亚全国平衡木冠军。有个女队员叫艾玛,是今年澳大利亚的全国平衡木冠军,还是墨尔本挑战杯的亚军、巴库挑战杯的冠军,本次入选了世锦赛阵容,是目前张珍最强的一名女弟子之一。
在澳大利亚执教体操的教练圈子
张珍笑着回答:“在国内,大大小小比赛夺冠了,都还是有奖金的。但是在澳大利亚真的就是精神安慰,没有奖金。我们带队员得到澳大利亚全国冠军,组委会从没给我们发过奖金,只给队员发。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工资收入都是队员付费,老板可能觉得给我们开的工资还算不错了,所以也没有额外的奖励了。这次世界锦标赛,我们就是发个服装,还有棉服,别的啥都没有了。”
但正是这样的“清贫”、“简单”让张珍持续专注于体操执教和训练。“我记得郎平刚到美国的时候也一样,要对抗孤单、寂寞,并专注于排球事业本身,全方位锻炼自己的能力。某种程度上,我们在海外执教,过的都是同样的一种生活。从运动员到教练员,我们一直都是国家给安排好了一切,出来执教我觉得锻炼下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也是一件好事。同时我也希望,中国的运动员也都能多锻炼下这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培养自信。”
刚意识到您在澳洲,那前文所述自然不会是乔良了。
您提到的现象在美国这边也挺常见,不过我周围知道的主要和俄罗斯移民有关,他们当中好些人具备的专长不限于体育方面(体操,花滑,游泳等等),还有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在美国教学生,也有来自学生和家长方面的阻力,说要求太严了太辛苦了。
俄国人满心委屈,俺们当年几代人都是这么练出来的,不这么练还想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