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为什么美国精英能欺骗很多人? -- hwd99
一个2、3千万人的城市,集中了14亿人的优质资源,户口和房价的门槛又把大多数外地人挡在外面,本地人的人均机会远大于国外。
此外,别管发生什么事,先保北京。举个例子:原来北京有到世界各地的国际航班,享受巨大的便利,然而疫情一来,立马把入境航班弄到外地去了。
这种好处全归我、代价全归别人的好事到哪儿找去?
===============
不过呢,女人喜欢出国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国外讲究家庭优先,绝大多数男人工作以外的时间应酬比较少、不得不顾家;其次中国男人在国外出轨的机会比较少,就算有钱,还有人种、语言、文化方面的隔阂。相对来说,对于男人来说,国内诱惑比较多。
===============
还有就是,如果只看生活,国外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说我班班长,17年卖了宣武门的房子在大温地区最好的区(温西)买了一套别墅(320万刀)。如果只看居住条件和自然环境,温西的别墅显然比北京的鸽子笼强多了。
但是泥,出国有两个坏处:一是便宜劳动力没了,很多事情(比如刷油漆)要亲历亲为;再就是想找那种人上人的感觉比较难。如果不在乎这两条、比较喜欢平静的生活,出国也不能算错。
聪明的出国,对国外非常了解,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国外认可的证书,在国外的生活水平,远远超过国内。
我有朋友,考思科认证工程师的,考国际的注册会计师,靠美国的项目管理证书,出国后,工作更轻松,生活水准更高。
那些看“读者”,“知音”,觉得国外的月亮圆又亮的,一点准备都没有,脑袋一热出国的,这都属于智障型移民。
这种人大概率会非常失败。有认识的人,移民澳大利亚,不到半年自杀的。
家里的女人,很多都是窝里横,对老公很厉害,对外人态度要好很多。
我洗脑,也是给我朋友的媳妇洗脑,泼她点冷水,免得老了以后没有退路。
我朋友里面,男的喜欢看读者、知音的,几乎没有,估计跟这种人交不上朋友。
但是个人感觉,他们的媳妇如果订阅读者、知音的,大概率对国外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有个同事已经退休。原来她的公公在北京沙滩附近有套平房,在90年代前期听说卖了15万,用于她小叔子出国。大约10年前她自己的孩子去了土澳留学,回来后要嫁个出国的。真找了一个男孩,男孩包括父母全家移民土澳。我在19年初见同事时,说女儿婆 家正在办手续。前些年卖房还有点尾巴(估计涨价后想法多了)。
这一家就是在出国问题上有决心。从30年的时间线看,无疑是房子在这里影响决策和心情。
我看到的是阶层在出国和房子之间转换流动
在国内先考国外的证书,思科网络工程师,国际注册会计师,项目管理证书,出国后,工资高,环境好,房子大,生活轻松,尤其是没有35岁失业问题,太让人羡慕了。
也有混得不好的。我一个特别好朋友,500强外企的高级销售,家里条件本来相对不错。他的前妻在美国申请了asylum,我朋友去美国,呆了两年半,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回流国内。国内的高级职位也没有了,双方离婚了。为了离婚手续,还折腾了好多年。
我朋友在国外的时候,我帮他打理房子,家里一堆的读者,知音杂志。
从此之后,对喜欢读者,知音的,充满了偏见,根本没法改变。
特别是中国。
这次女排大溃败,闫妮上届功勋,这届表现不行,但是待遇不会差的。现在中国宽容很多。而且以前全靠退役后的待遇,现在立了功早就各种现金兑现了,后半生不愁了。现在的奥运冠军还继续练的,热爱的成分比以前多多了。
中国就是一个在剧烈变化的国度,我们这些在国内的还时不时不适应,你们这些在国外的就不说了。
所以说到中国制度的特点,第一点是不断的变化,而且进化居多。
因为家庭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如果有孩子的话,那么这个利益捆绑的程度很高。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博弈的话,‘理性客观,逻辑思维好’这些东西都是负面因素;恰恰是‘无理取闹,无病呻吟,缺乏理性和逻辑’的人才能在博弈中取得优势;如果‘敢于同归于尽’,那就有了必胜的王炸------而这些,都是女性擅长的。
就好像核按钮在川总手上,全球没有不怵的。
比如我岳母, 就是外国月亮圆的典型
你说的男人不看读者,但是怎么会听相信读者的老婆的?
你上面说的例子,08年都金融危机了,还要听老婆的,卖北京的房子,放弃北京户口出国,就算他不看读者,这个态度也有问题吧,08年我们在国外的人都在考虑西方是不是要完,是不是要回国了。自己老婆信不信读者那一套都管不了,还得你来管?
个人意见,家里女人平时小钱随便花,但移民,买房这样的大事不能听女人的,一定要男人拍板,要顶住压力,不能逃避责任。女人对房价上涨这样的事情很敏感,但对在一线城市买房还是三线城市买房,在国内买房还是国外买房这样的选择往往看不清,好冲动,然后事后还要怪男人。男人比较务虚,我们天天在这键盘政治局,但对判断发展大趋势还是有点用的,女人务实,关心身边的细节,所以应该在哪儿买房男人定,买哪个楼盘女人定。
有文化的不容易被忽悠,做过实事的知深浅,不容易上当。
这种“外国的月亮圆”就像现在网上很多拙劣的骗术,就是专门来骗这种没文化不知深浅的人的。
不知道是不是后来变了,否则我比较难理解你把读者和知音混为一谈。
读者原名读者文摘,在80年代后期开始很流行,我89到92年的高中时期看了不少,当时流行的文摘类的还有青年文摘等。这些文摘类的没有明显的性别取向,读者里面男女发布比较均匀。后来在93年由于和美国杂志Reader's Digest的中文版读者文摘重名,所以读者文摘改名读者。我大学期间还是一直买了看。
而知音一直是女性读物,我可能翻了几次,但是从来没有买过。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一直到90年代中期,读者和知音是两本差距不小地杂志。
另外我对放弃北京户口地说法的意思不理解。如果这两口子是长期北京户口话,那么2008年他们移民新加坡时不需要放弃北京户口,因为这时候出国不需要注销户口,同时刚移民的时候也不能入新加坡籍。你是不是想说他们移民新加坡几年之后,取得入籍资格,于是就考虑是否入籍? 这时候当然涉及到放弃中国国籍,自然也就失去北京户口。
杨锡兰出国后从来没回来过。
周晓兰被张蓉芳斗败后出走美国,每次回国探亲都悄无声息,既不和老女排交往,也不接受采访,一副和老女排割裂的架势。但是杨锡兰是从不踏回国门。
大部分中国人出国要考虑的是实实在在的从零开始,而不是从国内小城市农村大北上广深还有个退路,基本出国就没退路。自己的一切成就啥也不是。有一部分混的好的有条件的基本是两边下注,这边房子不卖还能在那边买房定居的,如果还要卖房出国的大概率是脑残
偏见来自于生活的经历。我对读者和知音的偏见,都是来自几个好朋友的媳妇。
新加坡是永居转入籍。有新加坡的永久居民证。
具体为什么要入籍,原因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对家人或者孩子会有影响。
新加坡是孩子入籍后,到年龄需要服兵役。有孩子的家庭,新加坡政府会出一些政策,让你不得不入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