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我是所谓“白嫖党” -- 审度
做为一个老工人,这二十多年来,硬碰硬的干翻过好几个国外的所先进产品,现在也有帮人搞些“外国”的先进产品。在我看来,相当多所谓先生产品,并不是我们没能力做,而是我们不知道要这么做。当然,“要这么做”也是科学技术累积的结果。
工作过程中,搞新产品,最耗精神气的不是怎么做,是拟定要怎么去做。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查阅相关的技术标准,原料特性,产品要求,使用环境,生产工艺,供应商,同类或类似产品。随便翻查一百几十分资料算是少的。有一个产品前后开发了六年,才算基本定型,查阅的各种资料都不知道有多少。通常一个资料有效的信息并不多,绝大部分是无效信息——已掌握或者空炮,所以知网之类是用不起的,严格来说,是感觉太坑。
网络年代之前,自订期刊,购买书刊,到省市各公用图书馆,科学馆,质监局,质检所,去大海捞针。图书馆藏书,工业技术类得少,最近一次去市图书馆是两年前,可以认为工业技术类书刊已经没有了,除了电脑类。书店也没啥科工类的书,现在就更少,连书店也不多了。
当年我以为,投稿可以获得稿费,杂志通过销售和广告赚钱,结果是我天真了,人家杂志是三吃,作者,读者,做广告的,通吃,比律师还狠。作者不发作品没有职称没有学术成果没有学术地位;读者不给钱就没得看,有些标题还起得很有吸引力。
我一直在想,能否有个平台,可以自由免费的查阅,最起码是国内的,公开发表的文档?这个对提高理工从业人员的各方面能力,提促进科研和生产,应该有极大的作用。
每年的论文查从费用不知要多少?和查重相比,用于科研和生产的论文查询费用不知道又是多少?
顺便赞一下小木虫。
论文SCI发不单是中为外用,而且还是自己花钱迫着自己人跪,甚至当间谍或其他。
应该是2000年前后吧,理由是国内学术不公,国外才公。
为什么我有那个想法?首先国外肯定公我是打死不认同的,反对的不妨叫牛顿来聊聊天。其次,当年某些人容易收买了,给点美元,安排一次出国,帮发表个文章,帮安排次学术交流或进修,不要说卖身,卖祖宗十八代也不是问题。当年外企在国内大杀四方,安排出国考察,可是无往不利的大杀器。
看了风云学会公众号这两期关于科普的对话,又想起了我这贴。
我这里还算是工业城市吧,我要想学习工业知识,其实是无处可去的,基本上只能是同行交流,上下游交流,网上查找。只有一些关于检准法规问题可以去有司询问。
现在的学校教育,推荐读物,以人文为主(我是留了点面子给人),当然点缀着一丢丢正能量。新华书店的书籍,除了针对学生的各种学习资料和幼稚读物,就是各种各样的人文小说,科技类书籍除了电脑相关,几近于无。各大小图书馆跟新华书店一个尿性,甚至更不堪,新华书店多少还有几本技术书刊。科学馆以前还有点期刊,有阅览室,早十来年已经变成游览室,搬新馆后更是想进去都难:爆满。所幸都是些展示科学原理的游戏和展览。
我其实是有两个困惑的:一个是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去这些公共场所学习相关知识了么?是不愿去还是去了没用?(坦率说,现在这些科教文市政设施跟工业园地理距离挺远)。二是为什么这些公共场所那么厌恶科学技术类书刊呢?是没需求还是不提供?
我的问题是,各公共图书馆,各专业委员会或协会,各活动中心,这些国家承担主要经费的,能不能把那些包括网文之类的乱七八糟没人看的水书,更换成科普科工类图
书呢?
还有就是那个老问题:国家能否搞个科工资料库?不是说免费,性价比高点就好,适当的准入资格也能接受。
另外继续吐槽:国内论文不知道啥时候能不贴钱发外文?让我们也能直接跟着进步。
福建省图书馆多了很多电脑书,真正想看的书少了。
以前他们是有正面作用的
现在的技术之轮正在碾压他们,他们给知识加了一道税
就说说我们恢复高考后毕业时的真实情况吧:
那时,在那个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就有个“科技情报研究所”,是对外开放的。只要有单位的介绍信,谁都可以自由出入。
我自己在搞毕业设计时,指导教授就专门带我们去那里求助,请所员来培训如何查“索引”和专利。
我到学校任教后,带学生做论文时,除了下厂落实项目和收集数据外,也就安排他们在那个“情报所”里的阅览室里见面了,边分析资料边指导。
现在听起来,大概不可思议吧?
初到海外时,申请访问学者后,发现校图书楼里,还有一个与那个“情报所”类似的地方,专门收集跨国集团的资料。我发现仅仅是“菲利普”一家集团,就有各类研究论文专集的月报和年报,还有许多专业手册等,让自己大开眼界,暗自称奇。
这些非常接“地气”的资源,不仅是自己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宝库,也是后来自己决定转行干工业的动力和基础。
现在国内的条件一定是更加完备了。
https://wf.pub/
5月2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重大成果发布会在海南海口隆重举办。此次大会由来自科技界、出版界、文化系统等主管部门的行业专家及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近270名嘉宾学者共同出席,共同见证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为今后项目的持续运营提出了建设性的方向及思路。
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出版产业面临着发展新形势: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发展更依赖于知识,知识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已成为普遍的共识。与此同时,我国出版业正在实现“弯道超车”,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同时处在承前启后新的历史发展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出版业从传统出版到融合创新的转型期、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调整期、从生产制造型到知识服务型的升级期。
知识服务是推动科技创新、专业教育及出版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大会以“开放聚合、合作创新,服务赋能”为主题,共同探讨新发展阶段下如何解决知识资源分散、利用率低、增值能力弱等问题。与会专家们指出:当前以实体出版物为主的出版模式下,知识学习者与内容提供者缺乏互动,线下纸质内容与线上数字资源缺乏融合,通用化的知识生产与用户个性化的知识需求脱节,线下分散出版亟需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知识聚合服务转型。同时,项目负责人及各课题参与单位认为,知识服务应坚持“系统融合、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线上线下”等开放获取的理念,对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会使知识服务的成果转化更便捷,从而催生合作创新的行业新生态,实现对传统出版知识服务的新升级。
本次大会重磅发布了由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北京大学、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编号:2019YFB1406300)的阶段性成果。该项目以提升知识服务能力与出版模式融合创新为切入点,遵循“自顶向下”方法开展研究,充分研究了知识聚合门户服务模式与机制,积极构建多元互动的知识服务生态链;深入研究和实践知识化加工和版权服务技术,实现了多源异构出版内容的组织聚合和版权保护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互动技术,创新学习新模式,有效推动了实体出版与网络服务相结合的出版产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截至2021年4月底,由课题四单位北京万方数据公司牵头研发聚合平台并集成项目各课题成果,成功构建了新型知识服务的云平台框架,已聚合万方数据、文泉学堂、中华数字书苑、重庆图书馆民国文献库等参与单位索引数据共计1亿6千万条以上,并提供知识推荐、知识解读、知识答疑等个性化、精准化知识学习功能;开发了多系统接入技术,实现出版社、服务商等第三方资源平台的专业知识内容聚合;实现了打造开放式、柔性闭环、完整知识服务的生态链,创新知识学习新模式,促进出版产业实现实体出版与网络服务结合的转型升级。
平台发布仪式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刘琦岩、项目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牛振东、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勇青和副总经理彭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刘杭等嘉宾主持,WF.Pub(https://wf.pub) 的正式启动对推动我国知识服务行业的创新升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之后在各位嘉宾领导的共同见证下,万方数据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共同建设、运营融媒体学术百科平台,大力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国家在各领域的高速发展,催生着专业读者群体的不断成长,也为以专业出版为核心竞争力的出版社的快速发展寻得发展良机。新的历史时期对于知识服务和出版服务都有着新的要求: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不仅是出版业当下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出版创新产业形态的必然要求与取得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深度推进出版融合必须于关键处着力,要聚集优质资源,注重知识服务;加强投资开发,发展技术平台;树立用户理念,提升客户价值;丰富出版内涵,扩大融合边界;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管理价值。为了加快对传统出版行业的升级,我们需要秉承着更加开放的态度和协同合作的精神,聆听各界专家学者的声音,与业界多行合作共同完成时代赋予的新责任!
打击盗版,属于反人类罪,该杀。
哪怕一尊打击盗版,我也不支持。
另,支持对敌对势力技术封锁,但这与版权无关,技术封锁经济封锁,相当于古代围城,是战争行为。
这个我有接触过,当时看报导去看了,网上搜材料时也被引进过,要注册才能看,所以没用。
刚才专门注册了,结果进去后,弹出个页面,推荐关注,没法关弹窗,不关弹窗就没法用。就是说,我如果不关注所推荐的,就没得用,关注了后有没有用就不知道了。折腾了十来分钟,弃。目前来说,白贡献了电话号码。还有暴露了呢称。
我用手机上的。
坦率说,看到万方我就没啥信心。事实上几个月进去的次数不算刚才不下十次,基本是浪费时间。
以前依稀听过,从未见过。有网络之前,主要技术资料就是教材,我目前所有理工教材都在。其他的,就是靠大海捞针。有了网络,就方便很多,最爽的是以前googl。国内搜索引擎,没一个能打的,恶心的百度还是最好的,其他更不堪。
专利全文你可以随便看啊,美国,欧洲专利也可以看,英语不行可以用翻译软件,你自己专业还是可以看明白的。把自己专业的专利看完,结合自己行业的知识,建立好知识框架,再好好做实验,很容易做到行业前茅。
不交钱,就用各种弹窗盖住有效信息。关掉一个再弹一个,直到你交钱为止。加了电话,后面就会有骚扰电话跟来。注意防范就是了。
前几天正好看到一个评论,中国z网对学术论文的垄断。提到了打破国外论文垄断的哈萨克斯坦大妹子的 Sci-Hub。
SCI,EI这些国外学术交流平台怎么说也是涵盖更广评审更严一些。国内学术界走出去参与交流总比关起门来自high强。这一点上倒是不必因噎废食。所谓矫枉过正,一开始过于追求SCI之类的数量也可以理解。先把数量水上去了,才有关注质量的基础么 ;) 我觉得这也是个认识事物的过程。从刚开放国门时被震惊到现在SCI不过如此也反映了中国学术界的认识和工作水平不断进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