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中美天津开谈,谢峰开骂 -- 菜根谭
2021.01.06本报讯 (记者 李乐乐 彭可 通讯员 高长岭)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第一座调蓄水库———南水北调中线观音寺调蓄工程局部场地平整及大坝试验工程近日开工建设。工程建成后,可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效益,保障工程沿线受水区供水安全,为郑州及下游安全稳定供应南水北调水增加 “安全阀”和“稳定器”。
观音寺调蓄工程位于新郑市南部、沂水河上游,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左岸2.5公里。 主要包括上、下调蓄水库和抽水蓄能电站及引输水工程, 规划工程总库容3.28亿立方米,规划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超过100万千瓦,工程静态总投资约175亿元。
观音寺调蓄工程通过参与丹江口水库丰枯调节和总干渠调度调节,可有效提高郑州及其下游河南沿线受水区的供水保障率,同时可保障断水期间郑州等城市生活应急用水安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此外,在电力供应不足时,观音寺调蓄工程规划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可利用水能发电,通过抽水蓄能发电调节峰谷,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这个地方我经常路过。最早有一条河,好几十年前,我父亲说他青年时期上游建了小水库,不过早已经干涸。
因地制宜,扩建一个调蓄水库,调节丹江口丰枯期水资源,极好。
啥时候能建一个连接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的干渠,就能更好的调节南北水资源了。
至少军事能力上保证它在北美没人敢欺负它,但如果收缩不当,或与中国冲突引发大出血,必然导致美元贬值,美国国内的整个中产阶层消失,南美化难免,只是衰落周期长短问题
因为早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工之前,北京就有规划要建设库容达47亿立方米的巨型地下水库来调蓄“南水”,超过了北京最大的密云水库总库容。
另外,三峡水库与丹江口水库距离较远,之间地形复杂,建造干渠并不经济。目前为了解决因优先保障“南水北调”用水而导致丹江口水库下游的汉江流域缺水干旱问题,已经修建了江汉运河(引江济汉工程)调剂丰枯。
另有从山西每年向北京供水逾2亿立方米的“引黄入京工程”,相当于14个西湖的蓄水量。
是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第一个。
直线距离不远,好像不到200公里。但是地形太复杂,隔着大巴山。
不过,自从中国人掌握了盾构机制造技术之后,工程上不是难事,就是钱的事儿。不过,既能减轻三峡水库洪灾时的压力,又能把多余的水调到北方,一举两得。
因为“全球变暖有害”是政治正确,中国因变暖得利,当然不能说。
再说中国的南水北调等引水计划是持续几十年的大工程,而如果降水增加会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那么这些工程该不该继续?其他水旱问题又怎么办?降水增加不增加,关系极大极广,大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军事战略,小到一家一户的种植和生产,乃至个人健康和生活,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这个“如果”却又是无人敢于保证的,老天岂会听你的安排?万一降水突然不增加了呢?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三峡水库存在洪灾风险时,临近的丹江口水库往往也是丰水期。反之两者的枯水期也是同步的。
而除了上述的条件限制外,加大南水北调引水量也必须扩建从丹江口水库到引水渠以及目的地水库的冗余,工程浩大,得不偿失。更何况到目前为止,“南水北调工程”每年的引水量还远远不到最大设计调水量,这主要是由于下游地区对于并非免费的“南水”水价的承受能力不同,需水意愿不足。
而且根据《中国气候报告》,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雨带北移,近年来华北地区的降水量其实一直都在持续增加。
刚结束的今年汛期,北京的降水更达到了20年来最多,这才有了前面所说的密云水库库容短期内暴增一般,创出了历史最高值。
相比之下,南水北调的那点儿水量其实就只是个零头了。
北方干旱日久,很多以前的水库、河道都已经废弃、干涸。最近几年夏天7-8月份暴雨增多,但是这水很多留不住,别说留,暴雨来了都是想着赶紧放走。
不像北京有几个大水库,一下子就攒满了。
郑州这次720暴雨,登封白沙水库一夜之间水位暴涨5米,据说这还是720上午。但是整体库容有限。
虽说最近几年北方降雨好像多了,但是分布不均,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其他时间还是干旱少雨,不像南方4-10月都有雨。看来以后华北各地政府水利部门应该做做规划,政府应该在水利上多投资了,起码把以前的很多小湖小水库整修扩建一下,暴雨来了既能防洪又能蓄水。
当然还有社会主流认识对气候急剧变化存在滞后的问题。就在近两年还有不少学者坚持上世纪以来国内学界盛行的西北地区将随气候暖化而“暖干化”的意见,而无视近20年来北方地区降水普遍增加呈现“暖湿化”的趋势。
不过新世纪以来,针对极端气候频率增加以及建国前期建设的中小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日益加剧等问题,从2011年中央颁布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起,国家对于水利建设的重视已经持续多年。
除了“十三五计划”就规划实施的“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外,各地配套的中小型水利设施也在陆续建设之中。近十年来全国每年在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都有近万亿,其中不少都是在华北地区。
施工的时候我去过。
今年刚好派上用场。今年暴雨蓄了不少水,也拦住了洪峰。
郑州白沙水库,60多年前建的,这次暴雨期间发挥了作用,暴雨过后,历史上首次泄洪。
不过,除了这些大水利工程,我是觉得应该多注意修修那些小的水利设施,很多小水库,有些废弃不用了,最好重新修建,既能蓄水又能稍微调节洪水。还能改善北方气候。
可以依靠“大会战”兴修水利设施,目前地方上的人与钱都存在短板。而且随着人口萎缩和移动,很多小水利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前些年水利部统计全国每年都有上百座小水库因年久失修出现垮坝。
而重大水利工程或许可由中央财政转移支持,但兴修和维持小水利对地方财政却是个重大考验。
就跟三峡每年初夏要放水到145米留出库容防汛,汛期末开始蓄水类似,密云水库也有类似要求。
担心垮坝是唐山大地震后的事情,那时密云水库基本见底了。但到90年代水又多起来,当时的防汛要求初夏放水到150米(对应蓄水量27亿立方米),当时夏季暴雨很多,能给补回来,94年9月出现了33.6亿立方米的历史纪录,第二年夏天前又把超额的这部分水给放了。从99年开始北京地区连年大旱,只出不进,水位连年下降,再一次回到150米是两个月前。后来又经过论证,认为防汛水位可以提高到152米(水量30亿立方米)。
北京每年耗水40亿立方米,其中10亿来自再生水,所以实际所需3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可以提供10亿,剩下的20亿立方米的靠天(自然河流以及降水对地下水的补充)。正常年份老天每年能给35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可以部分补充地下水。2000年代干旱的时候每年只有20亿立方米,所以有了南水北调基本可以满足干旱时北京用水。
但今年雨多,老天已经给了45亿立方米的水,现在密云的蓄水已经增加到35亿立方米,多出来的5亿立方米明年初夏之前还得都放掉,貌似会用这些水对永定河等自然河流补水,估计很多自然河流都可以得到恢复。。。
西北降水再增加跟别的地方比还是偏少,南水北调西线仍然有必要。如果华北降水多了,还可以让西北把黄河用干用净,黄河下游靠南水北调中线东线。
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上亿人口。
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可不是北方降雨增多就能替代的了得。
这个是关系到上亿人的健康。
黄河中下游地区该大修水库了。
把暴雨带来的水留住,够用好几年的。
像郑州登封白沙水库,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库容3亿左右。2014年干旱库水才1000万方左右,喝水都不够。这次暴雨一下子到了1.6亿方,还得泄洪,历史上首次泄洪,多浪费。不知道这个水库能不能重新修修,库容搞到6-7亿,来了暴雨攒它3-4亿方水,足够下游许昌平顶山漯河周口旱季用两年了。
有备无患,只要有财力,计划合理,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