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开一个小脑洞 -- 大山猫

共:💬81 🌺523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春秋战国

各国激烈竞争,各种思想冒出来,谁能帮助胜利谁就能上位,最后上位的是法家。

但是法家一个问题,就是太能激励人的能动性,社会难以安定。达到大一统了,再用法家就不合适。董仲舒应运而生,他的理论就是为大一统而定制的。客观上的进步意义就是,商周的贵族政治在秦汉初旧贵族被消灭后,大一统国家的准贵族——豪强地主要上位,他的理论为这些准贵族上位提供思想支持。

隋唐开科举,但是门阀势力还是很强,到宋开始全面铺开科举。这个转换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北宋时,北方人极力打压南方地主出身的科举官僚,就是门阀打压士人的残留。朱熹应运而生,为地主出身的士子们上位提供了理论支持。

到了清末,民国,地主执政完全腐朽,国家风雨飘摇,本土思想,外来思想各种竞争,毛泽东思想最后胜利。毛思想是为普通人上位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时也是为国家在恶劣条件下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组织在弱势时取得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

董,朱名为儒家,实际其理论和之前儒家都有巨大差别,其中程朱理学是有佛家的影响的。毛思想有来自马列的启发,更有对传统法家,道家,儒家的扬弃,所以我说,毛在中国思想史上,类似朱熹,绝对的一代宗师,但是毛思想则要比董,朱高明太多。

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有唯物的成分,但是唯心的成分也很是不小,而毛思想则是唯物的,这是最厉害的。现在西方的指导哲学,中国反毛派系的指导哲学都是有极强的唯心成分,其根源是一神教的神创论。因为世界是神创的,所以不会变化。各种表象都是由此出发的:河殇,王侯将相有种,屌丝躺平,中国造不出芯片,米国不会衰落......

家园 书很多,比如《物理小识》

人也很多,比如朱熹本人,按照今天的分类分别是天文学、物理学、音乐学家……实际上观察宋后大部分被今天被认为是各类学家的人,其身份九成是“理学家”。另外可能和儒无关的医学家和往往也理学也脱不了关系,比如《格致余论》实际是一本医学著作。

这实际是废话,因为宋明以后作为文化权威的就是理学,因此绝大部分科技成就,数学、天文、物理、机械、建筑、生物、军事技术,基本都可以算到理学。这就和19世纪之前的科学成就都可以算到哲学下面是一样的。

虽然有些学科,比如生物学研究,大部分属于博物学和考据学。而化学之类,主要在道家。其余的早期在墨家或者也有道家的影响。

上传了几本书,可以看看。目前有这些,除了《文明以止》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点看全图

家园 这里有点尴尬,因为废分封置郡县实在是太超前了

所谓超前,指的是相对于思想家超前。

古代的生产力水平,思想家必然是文人出身,而文人天然具有反对中央集权的倾向,这是阶级本能。所以要找出支持中央集权的思想家,近乎于无。也许有几个御用马屁文人可以硬着头皮写,但既然是马屁文人,水平自然就不高,也写不出什么像样的来。

到了近代,中央集权对于中国人已经是吃饭呼吸一样自然了,毛自然也不需要浪费时间在这上面论证,毛有太多更加重要的工作。而西方,就是完全没有这样的思想家,在实践上也中央集权不起来。连列宁都脱离不了这个局限,他的民族自治理论就是典型,最后也被证实为失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类似于人类用火,这是巨大的文明进步。但是关于燃烧的科学学说,是到了十八世纪才建立起来。拉瓦锡正确指出了燃烧的本质是氧化反应,但是这个在科学史上不算震撼了。确实,十八世纪了,用火算什么?

这是实践遥遥领先于理论的例子。

秦始皇的废分封置郡县,还有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都是遥遥领先于西方的思想精华。现在除了中国以外,绝大多数国家,你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老百姓的反应是有啊,当然有。这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

西方不会有思想家来论证这个宁有种乎,恐怕永远也不会。正如毛说造反有理,思想家们全都吓得噤若寒蝉。

通宝推:西瓜子,俺本懒人,acton,俺是老胡,
家园 我来说一个脉络

按政治体系来说,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两个关系:意识形态和实用主义。中国在百家争鸣中,确立了实用主义至上,于是有了秦,但实用主义副作用严重,到了汉,儒家为代表的意识形态崛起,总体上实用主义为主,意识形态为辅,王莽尝试了一把反客为主,结果惨败。此后中国陷入多种意识形态冲击(种族层面),逐步走向分裂,直到唐朝,重新凝聚意识形态,再次完成了意识形态与实用主义的整合,中国走向巅峰。但隐患也已滋生,意识形态领域来了一头强龙——佛教。从唐武宗灭佛,到苏轼与佛印,儒家最终收编佛教为释。自宋始,意识形态逐步坐大,实用主义退潮,官吏开始分野,儒释道向教宗一路狂奔,最终在清朝,中华迎来至大(直接管辖领土最大)也是至暗(意识形态挂帅)时代。

再看西方,罗马时代是西方古代最耀眼的时代(但罗马的历史真实性很成问题),罗马共和国由元老院掌控意识形态,执政官掌握实际力量(实用主义),到罗马帝国屋大维架空元老院,实用主义占据主导(屋大维可以类比秦始皇),但是好景不长,基督教迅速补了空缺,教廷比元老院强悍得多,很快鹊巢鸠占把实用主义按在地上摩擦。西方从此再也跟不上中国的步伐,直到文艺复兴,实用主义借希腊回魂,打了个翻身仗,并依托于科技始终牢牢把控着社会主流。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开始了类似中国百家争鸣及五胡乱华的合流,直到一个洪水猛兽出现——共产主义。其实我们在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社会主义纲领清晰,组织形态直截了当,而资本主义根本就是个大杂烩,反正只要反社会主义的都可以归为资本主义,所以实质上资本主义就是西方各种意识形态的合流,完全就类似于中国的儒释道(当然比儒释道混乱多了),而共产主义本质上就是基督教,内核从上帝替换为唯物主义(后期产生平均主义等多个异端)。

所以中西方发展路径是迥乎不同的,西方非常熟悉意识形态,但对于结合实用主义的意识形态其实经验并不足,更多是一种被迫,象一群乌合之众(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最独特的一支是二战前后的那个科学家联盟),而中国目前的主要挑战是怎么样捏和一个“中特社”皮下的新意识形态,去兼容实用主义,并保证实用主义的主体地位。

家园 中华文明最宝贵的特质是辩证这个特质

但不包括唯物,中国文化历来不是完全唯物的。但是一直是辩证的。所以问题就是,哪个思想家为中国开辟了这个宝贵的辩证思维?现在照历史记载看来应该主要是老子。还有其他许多不知名的思想家。无论是实用主义,还是其他什么 都必须要建立在辩证的思维基石上。中国释道儒法兵等各家并存,分别为不同的人群提供生存哲学。这个没有普遍的辩证思维作为基石是做不到的。至于唯物,按辩证的观点来说,必然不存在绝对的唯物,但是我们为什么依然要高举辩证唯物主义?因为他确实有用,而且是我们目前能掌握的最高级的工具了,不排除有更高级的工具存在,但可惜我们现在没有,或者我们还掌握不了。就象在相对论出现以前,还是得用牛顿理论分析物理世界。

通宝推:唐家山,海峰,
家园 郡县制

在战国就有了,应该是楚国最先搞的。背景是国家竞争中,政权为了生存,必须动员全国力量,由此必须废封建置郡县以集权。

赵政在政治操作上是把过去的经验推广全国,是中央集权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另一个标志性人物刘彻则是把中央集权稳定下来。后面重要的打补丁者包括杨坚(科举),赵大赵二(文官政治)。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是二合一,既是政治操作大拿,又是理论大家,五千古第一领袖。

家园 如果宋后大部分被今天被认为是各类学家的人,其身份九成是“理学家”。

正好可以问一下:因为学习了理学成为社会精英的人有谁达成了数学和科学成就吗?反而是那些平民、小吏们还做出一些成果,或者是引介了西方的东西。

方以智是小东林复社中人,因为中了进士大约算是正宗的理学者。推崇他的人也很多,那么学习了他的思想的人做出来什么成果?方的《物理小识》内容覆盖很多,记录了很多东西,写了好多字,很勤奋也用心,不过作为没有疑问的理学家从事了些物理工作的杰出代表,不能不问一下:他解决了什么问题?推导出了什么定理或者确立了一些思考和/或实验手段?以同期稍晚的牛顿来要求方以智那不合适,不过思想上的差距有多大,倒是可以比较一下。

月兄推荐的书里面《文明以止》是冯时所著,以古天文学为主要内容,非常好,实际上是回答了为什么应该这样做或者那样做的一些背后原因。这正是理学家们所缺乏的,他们从来讲不清楚他们确立的法则背后的支撑何在。

《科学在中国1550-1900》:PP.2 “道学”为宋、元、明的文人思想流派。程朱理学特质被官方认可的诠释经典的程颐和朱熹学派,从1313年被官方应用于科举考试到1905年为止,是科举考试的基石。

PP.12 到17-18世纪欧洲人从中国试图获得丝绸、纺织、瓷器和茶叶的技术秘密。(这是技术层面非科学层面,那么程朱理学后几百年中为什么竟然没有科学体系可以贡献给西方?)

PP.14 文人们将数学从1700年的雕虫小技提升为1800年作为经学补充的一个重要知识领域。(为什么程朱后几百年才开始把数学地位提升?为什么在程朱后这么多年数学还是雕虫小技?不能因为时间先后就说这是程朱的问题但是作为主导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以及人才培养选拔的依据,很难说不是程朱的锅)

徐光启的成绩不是因为他在理学上有什么贡献而是他对于西方科学的介绍

宋后读书人大多可以算是理学学人,有财力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只能是这些读书人但是他们没有做,其他人或者没有必要的教育背景或者没有相应的财力,宋后科学体系没有发展,理学脱不了干系。至于理学所谓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过是他们坐而论道,勉为其难地根据前人观察成果和自己的感悟对自然与人的关系发表一些看法,但是这种联系缺少实践和实验的检验与迭代改变,更没有成为主导的研究范式。

在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我们看到的是:263年刘徽的《海岛算经》到了印刷术发达的宋代,竟然成为“罕见的书籍,没有任何当时的版本流传下来”(PP.28),直到18世纪才被戴震从《永乐大典》中抄出复原。宋儒明儒在干什么?这些儒们自己写出了数学著作吗?不仅没有写出来连前人的杰作都没传下来。唐代一行的著作也全部散佚。(pp34)可以想象宋明儒们没有怎么学习一行的东西,否则多少都会有些痕迹留下,毕竟宋明儒们可是写了好多字呢!沈括是经常给中国古代科学扎场子的人物,不过沈括是比程大哥还早一年出生的人,和理学沾不上什么边,真要是沾得上,理学家们早就划拉到自己怀抱里去了。向来是反面形象的“蔡京曾明确说过,要鼓励科举考试中的算学研究“。这是1108年的事,朱熹还没生出来。(PP.36)不过科举考试中的算学后来是怎么被取消的?

1247年秦九韶《数书九章》,1248年李冶《测圆海镜》,1259年李冶《益古演段》,1261年杨辉《详解九章算法篡类》,1299年朱世杰《算学启蒙》这是宋后数学的一些人物,不过奇怪的是他们的生平都不是太详细,说明当时不是太有影响的人物。(pp36-41)“唐代的李淳风和王孝通像刘宋的祖冲之一样,都身居高官;而在宋代,最伟大的数学家(沈括除外)大多是云游的平民或小吏“(pp42)。如果当代杨振宁没有什么影响,那说明什么?只能说明社会主流不关注物理。

进一步的证明是:“明代数学家没有一个通晓宋、元的代数学”(pp52)如果说100年后今天的数学成果都没有人会了,那么掌管教育部的人有没有责任呢?同样,元代郭守敬的天文学著作一本也没有流传下来(pp189)

当代,理学家的玩意儿大家不会太去学了,不过有意思的是不断有人为朱熹评功摆好,这些人屁股上的屎想往大家的饭碗里拉,这才是问题。

通宝推:ziyun2015,
家园 怎样沟通了人文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将礼仪人伦自然化?研究出了事物的哪些具体道理?
家园 被李约瑟高度评价、经常给中国科学扎场子的李时珍是个科举失败者

说明理学学的实在太差,呵呵。

通宝推:ziyun2015,
家园 分封制经过春秋战国之后,有识之士都看出必须要改了

王室不断地分封土地,最后必然丧失控制权

没有王室的压制,各地诸侯必然互相征战兼并,会将春秋战国再走一遍

家园 我也认为教员应该是中国排名第一的思想家

我认为,真正对国人造成巨大思想影响的历史人物排名如下:

教员、秦始皇、陈胜、王莽、孔子

回头有空再写一篇文章论证。

家园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中华传统都是为改制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中华传统都是为改制。

虽然这边儒家讨论是习带的头,但是可以看出左右各派都有不同的诉求。左派想着天下为公,右派想着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巧的是儒家学说属于阶级调和论。即有想下改良的思想,也有压制革命的反动思想。这就给左右两边都可用的机会。

现在的儒家讨论,我认为有点混乱,一方面有左右两边诉求,另一方面还有人不明所以,简单跟随。

当然我个人认为中华传统文明中几个要素其实是中性的。一是法家的中央集权,或者叫做秦制。二是儒家的洗脑控制术。这东西本身没有太多意识形态的东西。各种意识形态都可以拿来用。这两样是当做传家宝。就看未来人这么用了。

家园 实用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平衡难掌握
家园 儒被翻出来抖灰尘,是因为西方停顿了

既然对方无法发展,主要目标就是保住现有的利益,统治术因而抬头,各种手段都有一席之地,显得乱。

后面“良性”或恶性竞争,双方交织密切,眼前的竞争只是戏码,要看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既然资源够用,内部社会矛盾有限,意识形态方面需求不是很紧迫。

但点点星火的存在,总是麻烦。

有效而可张口宣传的理论难圆,慢慢来吧。科技和政策控制,政治压制等等,分化的底层力量是减弱的。

家园 前面认可后面值得商量,还得看老美的压力

儒家被人拉起来就是因为新冠疫情把西方打趴下了。现在整个中国都对西方文明提出质疑。

但我认为目前中国国内矛盾还是比较严重的。未来中国是否从传统里找到真点子,还要看西方特别是老美的压力。在未来4年内老美国国力还是超过中国的。如果给与中国足够的压力。如果压力够大,那国内矛盾就要真解决的。注意我说的是真解决矛盾,而不是忽悠和压制矛盾。现在那些伪入关学(嘴上鼓吹入关,实际对老美舔跪)就是忽悠压制矛盾。其实河内不少人都在鼓吹伪入关学,一方面扩大中美矛盾,一方面又没有实际行动,纯粹就是忽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