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微操故事---从蒋中正到林育容(下) -- 史文恭
在新中国的十大元帅里,公认的运动战天才是林彪。
不过,从宣传的角度,个人认为“运动战”这个词不够拉风,几乎可以和“越野赛”对联,更有“A后”格的,应该是“机动”。所谓机动,各位《王者荣耀》的黄金圣斗士都明白,就是通过兵力的集结和分布达到对敌局部优势进而积小胜成大胜的过程。这个原则所有的将领都懂,但能把实践运用做到炉火纯青的,现代史上首推林彪元帅。
这位天才有一次曾经如此自诩:“我有长胜将军的美名,这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事实上,我只有一种才能,我决不把打赢一场战役的机会搞砸,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过。机会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回来。”
这段话看似谦虚,但真的就是所谓名将标准的那条“细细的金线”。很多将领都会在战后懊恼,好像某一战斗就差一把就能赢了,他们以为是坏运气,实际上,那是能力和经验锻造的巨大的合金鸿沟。
所以当林总的秘书是一件幸运的事儿,前卫生副部长谭云鹤回忆:“我给林彪当秘书的时候,他让我记录上到中央军委、主席,下至兵团、纵队甚至师(个别情况下,越级指挥到师)的电报。每次发报他都事先想得仔细,可以说是字斟句酌,出口成章的,这是林彪作风上的一个特点。打起仗来,他可以在满墙的地图面前,一坐就是1-2个钟头。他觉得考虑好了,就让我去——更多的是他自己到我办公室来,他说我记。简单的,当时我再念一遍;重要的,或者较长的,我就整理后,再送他审阅定稿。所以,我这个秘书也是比较省事的。”
“谋定而后动”是一个简朴的评价,却是极高的境界。
因此,微操大师林育容元帅的故事很多也很经典,从学习的角度,现在的年轻人和管理者都可以从他的光辉战例中学到很多。----就像很多年老珠黄的程序员所体会的,稀疏的发际线往往都是天才深邃思考的表征。
好,先说林总‘微操’的基础,这个比较简单,涉及到现代军事史的将领和他们前人不同的一个要点,即无线通信。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时几乎把惠灵顿公爵的英军逼入了绝境,就在发动最后的冲击时,拿破仑像一个思春的少女想念情郎一样盼望应该在附近却不知道准确位置的格鲁希元帅率领的三万大军,----如果那时有手机,历史就将改写,----然而,远处升起滚滚烟尘,望穿秋水的拿破仑盼来的,却是该死的普鲁士元帅布鲁歇尔。所以没有无线电的战争是命运女神放肆的舞台。
而有了无线电之后,痛苦的问题在于统帅固然可以在远距离调动部队,然而,无线电的传播类似村长在村头喊大喇叭,战场上所有人都能收到信号,为此,人们发明了密码通讯,但同时也产生了编码和解码的必要时间。这个时间,在战机转瞬即逝的大兵团作战上,是非常宝贵的。----当时一封电报从机要员变成密码发出到接受方解密译成汉字需要一两个小时,----因此,为了减少在指挥链上游荡在每一个节点浪费的时间,在军情紧急的时候,林彪元帅会直接给关键位置的部队,如师,甚至到团直接发报。当然,这个因为“节省沟通时间”导致的“微操”,当时大军团作战指挥时,各个统帅都会干的事儿。
林总的微操当然没这么简单,他的爱将,开国中将苏静曾经如此解释林总成功的秘密:“东野的指挥叫超常指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二局的情报。野司命令经常不通过兵团,不通过军,直接发给师,军、兵团对此都不提意见。”
也就是说,方面军司令员林总直接指挥到师的深层原因在于,他拥有一个强大的情报机构可以及时捕捉战场敌情,因此,相对于不了解情况的兵团、军领导,林总的“微操”更加的全面,准确和最关键的,---及时。--这个情报机构,就是苏静领导的,传奇的我军破译天才,人赞“慧眼降尘世”的曹祥仁和他的东北野战军第二局,由于二局的强大威力,林总曾如此赞许:“有了密息(二局)情报,打胜仗可以说有绝对把握。”
有记录说上面三位红军时期就破译了将近860多中蒋军密码
举个例子:
我们都知道,辽沈战役的几个重要节点是,总攻锦州(关门打狗),塔山阻击(截断敌援),合围廖耀湘兵团,以及最后水到渠成的解放沈阳和长春。而在这段惊心动魄的过程里:
然而,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在塔山阻击战打响的当天,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最关心的已经不是塔山局部,而是辽沈战役整个计划的实现,其中廖耀湘兵团的动向将直接影响到锦州战役的全局。林彪指示二局:“现在急需了解廖耀湘的指挥意图,这最后一仗能否实现,一切看二局的情报而定。”在这个过程中,二局出色地完成了自己担负的情报破译工作,为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
“10月22日,黑山阻击战打响,堵住了廖耀湘向南的退却之路。10月23日,各纵队大体完成对廖兵团的合围。林彪下达命令:敌正向南总退却,我军要“乘敌撤退之中,与敌决一死战”,务求“歼灭全部敌人”。
要在野战中歼灭敌人10万精锐部队,在解放军以往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大平原上廖兵团如何行动,二局严密布控。廖部两广籍的官兵很多,战事紧急时常使用广东话通联。为适应此情,二局早已训练了一批能听懂广东话的侦听员。当廖兵团在黑山遭到东野梁兴初的10纵顽强阻击,陷入解放军大军包围之时,廖耀湘再也沉不住气了,情急之下操着广东话通过无线报话机命令所部:“向东突围,如不成,转向东南。”二局当班侦听的二股股长黄振堂就是广东人,把廖的命令听得真真切切。事关重大,曹祥仁立即找到黄振堂,放出狠话:“这件事太重大,报错了可是要杀头的。”黄振堂答:“杀不杀头也就是这么回事儿。”一问一答,寥寥数语,凸显技侦工作的压力——办公室无异于浴血阵地!”
(史注:廖耀湘中将,正如其名字所自诩,是湖南人,想不到粤语也这么强)
综上所述,在二局的强大威力下,林总在辽沈战役中就像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一样,实现了战场的单向透明。这就让他这位伟大的指挥家能够娴熟地完成这一曲雄浑壮阔而峰回路转的大合奏,而且关键时候,出了好几手神微操。牢牢地抓住了廖耀湘。
说到这里,顺手举一个例子,让大伙儿看看林总是如何高度重视战场通讯的,1949年11月底,虽然已经建国一个月了,林总还正忙着在广西抓捕白崇禧集团。
11月28日:林总主持召开第四野战军前委会议,决定指挥机关一分为二,邓子恢、赵尔陆留守武汉,林彪、谭政、萧克赴衡阳。
他专门致电中央军委:“估计广西作战,多为追击性的运动战,此种作战,特别需要对运动情况的及时了解,和能直接指挥各路作战部队先头的行动。我们在武汉,因距广西太远,因此接听敌方密息已感困难。野司与各师小电台的联络,已不易听清。为了便于听取密息与联络师的电台,四野指挥机关推进衡阳。”
此时的林总,身体已经因为长期失眠而神经衰弱了,但战事紧张,他依然离开舒服的武汉,前往一线衡阳指挥。----如果不是恰好看到这份电报,现在的同学可能不知道,堂堂四野统帅,也曾经如此追随无线信号的。
但是,在叙说林总运筹于帷幄之中的“微操”故事时,我们千万不能忘记,真正实现他的“金手指”操作的,是那些在野战中机敏果断,英勇善战的四野将士。举一个最有名的例子:衡宝战役中的135师
关于这名闻遐迩的一战,基本的情况就是林总指挥四个兵团对白崇禧集团20万兵形成了一个大的包围圈,而进军部队里的45军(原8纵,军长开国上将陈伯钧,政委开国中将邱会作)部的135师(师长开国少将丁盛)由于没有接收到停止进军的电报,孤军突前,冲入了白崇禧部队的部署区域。白崇禧看到机会,组织了四个主力师准备歼灭它,想不到丁盛的部队战斗力太强,虽然被包围,反而敲掉了桂系主力“钢7军”的军部还以一个师的兵力几乎歼灭了桂系的一个师,正是这样强悍的战斗力,使得桂系为了围歼他们而损失了‘珍贵’的逃跑时间,于是,在桂系想吃掉135师而崩掉牙的同时,四野其它部队围了上来,把他们包了饺子。
以下是135师长丁盛回忆的他们歼灭“钢7军”的军部战斗的细节:
“405团长韦统泰(64年少将,王牌军54军军长)、副团长韩怀智(88年中将,副总参谋长,时年27岁)都到前面看地形,发现敌人从鹿门前出来,通过黄土铺开进。韦团长下决心很快,命令部队迅速跑步,一线展开,发起攻击。这时候的战斗积极性就非常重要,如果等命令,请示要不要打,那就又要犯我们在锦州的错误。看到敌人不打,你来干什么吃的?占领阵地就是命令,就是要打仗,还有什么命令?所以他们这个决心很好,一下就打下去了,打他的军部,打他的要害。他这个军部可不是没有战斗力的,有三个营:警卫营、工兵营,还有个通讯营。战斗力都很强,都是老兵,都是步兵武器。405团一下杀下去,敌人乱了。他不知道啊,天兵天将从哪里下来的,一下把他们搞乱了。这样把它切成很多段,从下午一直打到黄昏7、8点钟结束战斗。将桂系起家部队,所谓“钢七军”军部全部歼灭,就是让军长李本一跑了。”
值得提起的是,韦统泰真是虎将(他可是著名的山东曹县人啊),这一仗他什么预备队都不留,3个营9个连全放出去,打的时候,桂系部队非常顽强,除了卫生营,通信营弱一些,其它军直警卫营、炮兵营、工兵营都是硬茬,尤其是警卫营,大都是7、8年老兵,人手一支冲锋枪,每人还有支驳壳枪,狂傲的很,连续7次反冲锋。有的负伤倒地被按着也不投降,一直高叫“丢你老母!”。
此战年轻的405团副团长韩怀智
后来的副总参谋长韩怀智中将
丁盛为此自豪的评价到:“就在黄土铺全部歼灭(钢7军军部),(405团)打得漂亮,也很艰苦。那个2连大概就剩下20来个人,伤亡很大,死打硬拼,手榴弹也会,冲锋枪也会,什么都会。有个俘虏兵杨贵峰,是在辽沈,还是平津俘虏的,我都不记得了,当时自动代理排长。卫生员陈焕柱,那是热东的子弟兵,站出来勇敢地指挥。这还是我们过去练兵的基础啊!哪里有敌人,我们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敌人,我们就往哪里冲。歼灭了敌人,就自动地向另外一个方向去。这个非常重要,连自为战,排自为战,人自为战,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405团结束战斗之后,师部命令他们立即集结起来,准备配合404团攻打鹿门前的敌军(当时不知道是敌七军172师)。晚上集结,第二天早晨就上去了。”
特地补充下,打到只剩20来人的英雄的405团2连连长叫李九龙(时年20岁)。他两次负伤不下火线,后来是成都军区司令员,上将。
这一战年轻的李九龙连长
后来的“镇印大将军”李九龙上将
正如我们自豪地看到的,人民解放军伟大的传统一直在继续,这场激烈的“斩首”之战里的年轻指挥员,后来都成为我军的大将。有一次,丁盛少将的战友,45军的老军长董占林中将在采访中,骄傲地说,中国陆军是世界第一,看到这里的同学应该知道,这可是一句很有历史也很有传承的定论啊。
所以,’微操‘其实是战场指挥寻常手段,而能够把情报工作做到及时,全面,并能应时而动,敏锐把握住瞬间即逝的战机,才是作为名将的林总本色。当然,他还有一支百炼成钢,连“钢7军”都被斩首的铁血雄师。----顺便提一句,1962年,印度的所谓的王牌军第4旅就碰上了丁盛将军和韦统泰将军率领的54军,所以他们被打的在喜马拉雅山狼奔豕突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结果。
1962年,丁盛少将(前排左1),韦统泰大校(左3)在喜马拉雅山指挥战斗
我可能觉得,林彪审题,也就是分析情报的时候是有个人能力和智慧的,江的那张照片确实体现了她和张春桥对林彪的认可和理解,虽然江和林也确实是有矛盾的。
也就是说林彪学习毛主席确实到位,只是宏观判断力和安排有差距,毛的思路更为狂放一些,林过于谨慎。
在锦州,判断我方实力,敌人实力,毛主席真是第一人。
军事是一门特殊的学问,不是靠吹的。
可能是,知道为何而战,而且,战争时期,尤其是胜利时期更容易吸收俘虏。
利用好俘虏很不容易。
他要是手下的将士都像共军这样敢战求战,也不至于四年时间就一泻千里溃退小岛了。
程度,得位不正,他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
所以这就决定了军头要以保留实力为主,虽然大家都对未来,共产党有恐惧,但是又都不想做第一个出头的那一个,不仅地方军阀不干,纯正黄埔系,也没几个干的。
于是在历次战斗中,都只是如此,重要的是毛主席应该清醒的看到了这一点。
邓还鼓吹实事求是,为了给别人扣罪名什么都干的出来
简称丁伟嘛!
都梁就是个那什么,阿其那、塞思黑。
蒋光头是个大军阀,手底下不就是一堆插一号的中军阀,中军阀里面又套着小军阀。中央军就是套娃式军阀。
哪天成就帝王,党外无党,军阀格屁。逃到小岛上,终成岛帝,国军正式一统。军阀集团在岛上溃变演进成官商豪强世家集团,建丰同志一亡导致官商豪强世家集团并起而岛家天下亡,小岛进入联邦式政体。
那是多么可怕啊。
想想都哆嗦。
林总有没有遇到过情报出错,然后被误导指挥的事?
电影辽沈战役有个情节,有一个纵队丢了阵地不上报(想抢夺回来再报),刘亚楼一直以为该阵地在我方手中,继续指挥战斗,直到从敌方截获情报才知道阵地丢了。
打锦州的时候,他们攻下了一处国军阵地(紫荆山,好像),结果领导下山吃饭,被国军反突击有丢了,还没来得及组织反攻,延安那里听广播知道了消息,追查到林总,林总又追查到8纵。当时8纵司令段苏权因此挨了处分。
至于林总被情报误导,这个事儿有名的不多,因为军事情报一般都有多个来源验证,大错误很少。不过他在这块确实吃过大亏,那就是刚到东北不久,情报科长王继芳叛变,让林总在那一段被国民党占据主动,情况很艰难。----为此,一向不发脾气的林总也发飙了,把王继芳的上级,东野总司令部参谋处长李作鹏喝酒时的桌子掀翻了。李作鹏因此被下放到一纵当参谋长。
再加上敏锐的战场感觉和优秀的战场布局规划。
叛变这事不是判断情报失误,可另算。
都是爆表的发挥,才会有全面开花式的战斗力成长。
军阀部队很多是不敢放。
二局局长。级别不低。解放后曾经在浙江省委工作过,和当时的省委书记铁英关系不好。后来在文革中两人都挨整,关系才好的。
在中央红军长征时,曹病重得很,毛主席给了他一匹老黄马,他趴在马上勉强跟着队伍走完了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