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袁隆平先生逝世 -- 正名从俗

共:💬155 🌺1983 🌵2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痛哉!惜哉!一日仙逝四位巨擘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科院院士吴孟超22日逝世,享年99岁;

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医学教育家夏德昭22日逝世,享年104岁;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文博专家杨伯达22日去世,享年94岁。

家园 最后一位不认识

不过,都是喜丧了,真长寿啊。

家园 国士无双
家园 痛悼袁老!简议对袁老的贡献、站位和 名声的认识

袁老的贡献是圣贤级别的贡献,活天下苍生于一稻。

袁老主要成就于两个既联系又冲突的政治时代,主要工作完成于前朝,成果收获于后朝。袁老是政治上的明白人,在后朝叙事中,突出个人的奋斗和努力,绝口不提前朝时代体制的协作和支持,只提前朝时代体制劣处。最终赢得了后朝的信任,他比屠呦呦政治上明白,比屠呦呦曲折更少。

在更后期,地方政府和资本充分利用了袁老的名声,建资本平台,为地方经济背书,最终为中央、地方和资本各方接受,成为标志性人物(这是从WXMANG的叙述和观察”隆平高科“得出的印象)。

家园 向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伟大人物致敬

转帖一篇,以祭先生。

今天袁老逝世, 你可以不认同他的成绩,当然也可以不伤心不难过,但没必要在今天专门冒出来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和“清醒”。不多说,就把2017年的旧文重发一遍。

袁隆平是没什么。

水稻三系配套方法育种理论创始人不是袁隆平,虽然国际遗传学界对杂交水稻持否定态度,虽然三系法一直没成功;

他研究杂交优势的时候,国内大多数人还在嫁接西红柿和马铃薯。他只不过是“偶然”在1960年于早稻田中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的第一代;

他只不过用了2年,在湖南的水田里逐穗检查了14000多个稻穗,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在1965年写了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只不过恰好被国家科委看到,又得到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支持,科委发函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责成他们支持袁隆平的研究;

他只不过作为三人小组负责人,带着学生李必湖、尹华奇到海南育种,湖南、云南、海南、广东乱串,结果失败了3000多次;

他只不过在失败后,开始寻找野生稻,发现者是他的助手李必湖,“野败”只是他给的命名;

他只是将研究成果和发现毫无保留的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做了报告,并将“野败”材料发送给大家,开启了全国范围的杂交水稻系统性研究;

他的育种技术也不怎样,结果当年“野败”的种子只有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技术员颜龙安种植成功。他在一年后才育种成功;

甚至三系中的强恢复系也不是他发现的,发现人是广西农学院教师张先程,来自东南亚稻种;

为此在81年申报新中国发明特等奖的时候,有人因为奖状上写着“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而专门找当时主管科技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农业部党组副书记朱荣反映问题:团队贡献怎么能只写一个人名。在当晚紧急召开的协调会上,他一句话都没说。

后来的甚至都不用怎么提了,比如他出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世界粮农组织顾问。向世界推广杂交水稻,用10%的土地种出了20%的粮食。提出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研究超级稻不断提升水稻的产量极限。

有人就一蹦三跳了,说这些有屁用,两系法比三系法产量高多了。

对,两系法发明人和稻种发现者是石明松

育成籼型光敏不育系的是湖南所的邓华凤。你们觉得这两系法就成了,可以靠着嘴巴去种了。

那国家863计划“两系法水稻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及光敏核不育基因研究”项目负责人是袁隆平你知道?

1989年的异常低温对两系法毁灭性打击后提出选育新思路的是袁隆平,你肯定也不知道。

1995年两系法才获得突破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你知道?

你们更不想知道1973年-1988年,三系法已经增产了1000亿公斤。你知道?

杂交水稻——真正由他开启、推动的事业,从1975年到2006年,在中国已累计推广3.76亿公顷,共增产稻谷5200多亿公斤,产量还一直在刷新;你们就知道嘴巴一张说,两系法创始人不是袁隆平。

再往后到现在的海水稻研究,你们又知道多少了?

当年听了他的报告领了他的种子的人,后来陆续加入研究,很多人还成了院士。

老人只知道杂交水稻,只知道育种,87岁了还在田间地头;过年的时候很多学生不回家,在袁老家过年。是最最最普通的学生,安江农校的。

你们说他被过誉了这个过誉中的“誉”到底是什么呢?过誉,是给的钱特别多,还是给的地位够高?还是给的权利够大?毕竟一个“杂交水稻之父”虚名,就有人一百个一千个不高兴了。

大众需要图腾,民族需要塑造英雄。

就像大家只记住了加加林、阿姆斯特朗、杨利伟,有人为后面的航天员设计师工程师怼他们吗?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不只为了保护大熊猫,这个简单道理不明白吗?

媒体宣传杂交水稻成就,农业育种成就,不可能报菜名一样列人名。成绩是集体的努力,但总要找个代表性人物。

重大研究成果、重大历史进程,当然不只是一个人的努力。但是总有那么一个人,会成为大众认可的关键人物。

请你们不要傻逼一样问我 “你知道谢安华是谁吗?”

我知道啊,我还知道颜龙安、李家洋、陈温福、罗锡文、张洪程、宋宝安、朱英国、刘旭、万建民……这个名单以后还会继续增加。

袁隆平没有过誉,是给其它人的赞誉不够。正确路子是鼓吹媒体多挖掘各行行业付出奉献的科学家。试图拿他人把袁贬下去的理客中冷独思,拉一众伟大人物当大旗,腆张逼脸着急的想展示自己不与众人同。

看了篇大象公会的文、“懂得人讲的内行消息”就开始嘴里念叨着业内是如何如何,然而在自己专业内和粮食领域给袁隆平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今天就是把袁隆平的名字换成上面中的任何一个,它们都还一样不停逼逼。不然怎么证明自己宇宙最清醒了呢。当人们去崇拜一个英雄象征的时候,内涵早已经超越人物本身。人活着总得有个盼头,有人活着就只是单纯给人添堵罢了。

通宝推:戈山,别来无样,大山猫,方平,寂灭,ziyun2015,掉毛的天使,自由呼吸F0,purplue,白浪滔天,方恨少,马滑霜浓夜归去,陈王奋起,
家园 咦,怎么不提谢华安的工作呀,大部分是谢华安啊?

需要图腾不可只树立袁隆平啊。

同时863时期,已经不是开始辉煌时期了,大部分被荒废了,很可惜,因为制度变了。

水稻育种五大高手,不提是不好滴!

另外,制度优势啊。

山东弄得也挺好,俺们吉林李贞生也不错呢。

家园 为什么投我草?我说谢华安是有依据的!

杂交稻增产是事实,但是袁老的只是在实验室表现良好。

真正占据半壁河山的是谢华安的水稻育种成果。

其他的部分是其他育种专家。

而水稻杂交稻只占南方籼稻的一部分,我们北方几乎全都是粳稻。

使用的也是北方选育稻种,新疆,北大荒没有一个籼稻种子。

而且即便是改开后,也是各地自主研发,继承毛主席时代,只不过,有些被压制了。

海南岛南繁基地也因为制度变化而中断了一个时期。

就水稻杂交育种,湖南,云南,广东是几大山头,可能借助了袁老的部分理论,并未全部由上文所说是袁老一手指导,他基本还是只负责湖南的山头。

所以,山东,辽宁,湖南,广东,福建,云南,等这么多山头,只突出袁老个人和隆平高科,当然是过誉了。

这不是一个虚名。

我对上文有一些质疑,又支持纪念袁老,为何投草?

通宝推:燕人,
家园 新华社要为原老降半旗,我支持

袁隆平先生千古流芳。

原老是领军人物,一定要大书特书。

新华社说,要为元老降半旗,我支持。

点看全图

2

另外我想说的是,我国的水稻事业是一个群体英雄传。

有人说不要忘记谢华安,朱英国,甘利南这些英雄的贡献。

我认为,纪念元老和加大对我们的一线水稻育种专家们的大宣传,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只不过感慨这些年总喜欢宣传各种英雄,忽视了群体英雄。我希望以后能在宣传英雄的时候,加大对群体英雄的宣传。

因为历史是英雄引领的,但归根结底是人民创造的。

还有一个陈日胜,这个千万不要忘记,他的历史地位可以紧随袁老之后。

通宝推:ziyun2015,
家园 袁老晚年偷偷从事转基因水稻研发

却对公众隐瞒,有损他的光辉。

家园 丁耀祥等等,降半旗是可以认可的。
家园 可能从我们社团的传统来看,让袁老先生出名也是组织上的安排

不是说其他人不重要,而是我们社团历来强调集体主义,强调组织纪律性,组织决定了就让你出来立功受奖,那么你推辞也不行,袁老先生就是被组织选中的、代表农业战线顶级科技工作者的人。

家园 嗯,当初wxmang腹诽袁老是资本市场上圈钱的牌位
家园 老兄稍安勿躁

别管花草啥的。再说,能管得了吗?

你说这人我都不知道。可见宣传就是真相。

不过你说的粳稻这块是有道理的。

我估计投草那人不懂得籼稻和粳稻的区别。他可能只知道大米是水稻来的,比蔡京的孙辈已有很大进步。

家园 中国人民痛失国士!沉痛哀悼袁老!继承袁老遗志,将中国的农

业科技踏踏实实、锲而不舍地发展下去,再创新高峰!

通宝推:ziyun2015,
家园 首先要肯定,从农学角度说,袁隆平作为当代科学家代表

贡献是杰出的,表彰是必要的——也确实得到了应得的。

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的洞见来说,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角度来评价,相比较钱学森,还是低一等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