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袁隆平先生逝世 -- 正名从俗

共:💬155 🌺1983 🌵2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别造谣了

看看白纸黑字的钱学森之问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qianji,newbird,潇潇夜雨,diorited,桥上,qq97,
家园 应该这么说:

主席的成绩,呃,历史宜粗不宜细,因此是共产党领导们的集体结晶;主席的错误,嗯,虽然大家脑袋都发热,但考虑到主席的威望就像珠穆朗玛峰,不差这几铲土,因此你懂的.......这就是失语要挨骂的根本原因。

家园 因为还不是遗体告别仪式

遗体告别仪式要到北京时间2021.05.26上午再举行,到时候才知道具体哪些领导前往致奠。

家园 谢谢你。
家园 早知道你会跳出来反对,谁叫袁隆平不是党员呢

不是县团级就不配坐飞机,太官本位了。

什么是国士无双知道么?

通宝推:otto,
家园 你混淆了一个重要的概念

新华社是一家单位,不是个人。新华社没有做你说的那些事情。你看到的或许是新媒体上新华社的账号,这个可信度很低,和新华社大院看门的差不多。很久以前锵锵三人行专访了某个央媒的微博运营负责人,毛头小伙,说他们也是没有编制,买不起房的屌丝,和媒体正式员工动辄有个行政级别是没法比的。当然大家也会考虑上风的意思,尽量不出圈,但是为了吸引流量肯定不能像媒体本身那么认真审核。

家园 就算是临时工也是新华社的临时工,新华社也要负责。

就算是临时工也是新华社的临时工,新华社也要负责。

只要打着新华社的旗号,新华社就要负责。

如果新华社认为这个账号不能代表自己就把它销掉,否则就要负责。

家园 这就强词夺理了

人家说的又不违法,为啥要销掉?新华社某员工说我爱林志玲,和新华社说我爱林志玲明明是两码事。但是不能说因为员工爱林志玲就把员工开除吧?哪条法律规定微博账号的言行就代表相关单位的言行了?带阿里工牌的人随地吐痰丢了阿里的人不假,但是对这个行为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犯不上开除对不对。

家园 中央没有决定,新华社不可以说,打着新华社旗号的也不能。

中央没有决定,新华社不可以说,打着新华社旗号的也不能。

新华社的员工不打着新华社的旗号并且非党员,随便说。

党员不能随便说。

看的懂吗,这已经是罗列了。

家园 乌合麒麟有可能没有理解“稻下乘凉”

91年左右,应该是《半月谈》,看过对袁生生的釆访。袁先生是说希望水稻可以长得跟树一样,象挂果一样挂谷子,可以在谷子下面乘凉。——我的记忆是这样的。

家园 没有可比性,强行说谁的贡献大没意义

一个是国家安全,一个是粮食安全,都是国计民生的大事。

家园 人家讲的是生意。

有人说,刷国士无双,没区分度。做个记号,谁的粉的流量谁认领。你没看有的还加上自己家Idol的Tag么?

所以才说鱼龙混杂。

袁先生是卓越的农业学者,当得起国士之说,但无双,造神,那大可不必。

捋时间线,尽量用科学评价。媒体造神这架势,就特么混蛋。你搞成神,下面当然怒涛汹涌了,各方势力都想拿诠释权。就好比犹太的不服天主的,天主的不服基督的,基督的不服伊斯兰的。

矮化和神化,肆意诋毁和无限拔高,煽动情绪和呼吁冷静……

普通人不懂,需要的是自我学习,但不等于需要你媒体去引导。造神的都去死。

家园 关于杂交水稻,这个资料比较全面。

作者:qwefw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9875619/answer/153072067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国际上,美国农学家琼斯于1926年首先提出了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的理论。首次成功的实现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Henry Beache也被学术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1927年丁颖教授用栽培稻竹占与野生稻杂交育成中山1号水稻,此后,丁颖教授又采用印度野生稻与广东地方品种“银粘”杂交,育成一个特大穗型的品种,单穗稻粒达1300多粒,取名“千粒穗”。日本学者则在1917年就发现了野生不育系,1959年日本东北大学把中国野生稻的细胞质导入到日本栽培稻中,发现了花粉不育现象.之后,以日本的九洲大学为中心,又开展了把一个叫做"辛索拉·包罗Ⅱ"的印度籼稻品种的细胞质导入到粳稻的试验研究,这个印度稻的细胞质能使粳稻发生雄性不育,日本琉球大学新城长友于1960年以印度籼稻Chinsurah BoroⅡ为母本,与我国台湾省粳稻品种台中65杂交,再以台中65作父本连续回交育成包台型不育系。包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及恢复基因都来自Chinsurah BoroⅡ。(1972年我国引入包台型不育系,先后转育成黎明A、丰锦A、滇一型、滇三型等粳型不育系)。同年日本 农业技术研究所学者渡边用缅甸籼稻里德稻与日本粳稻藤板 5号杂交,育成具有里德稻细胞质的藤板 5号不育系,1972 年 ,国 际 水 稻 研 究所 Vimani博士育成具有台湾本地 1号细胞质的 Pankhari 203不育系,1966年以钦苏拉包罗为母本与台中65杂交~育成BT型不育胞质台中65A~并将该杂交组合后代的部分可育株经自交稳定选出了BT型不育系的同质恢复系~于1968年实现粳型,粳稻:矮秆、叶窄、色深和米粒短,杂交稻三系配套。1964 年,裴新澍第一个提出“相对遗传力理论”的两个基本公式,概述了杂交亲本与子代的遗传关系,在国内外引起普遍重视。1966 年,袁隆平撰写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发表在《科学通报》上。1970年冯克珊李必湖在海南发现雄性不育系野败,1971年朱英国在海南发现雄性不育系红莲。1972年,张先程最先选育成功野败籼型的恢复系 IR24。颜龙安1972年带领课题组最早育出野败籼型不育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号A”;1982-2003年,以“珍汕97”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18.744亿亩,占全国种植杂交稻总面积的47.59%。1973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势组合“汕优2号”,实现三系配套。袁隆平1974年培育成功自己的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通宝推:桥上,
家园 你Out了,人家这是生意,有意的。
家园 中国几千年历史说明

吃饭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不吃饭立刻死,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没有强大的武力,个人可以苟,国家也可以苟。勾起了学习发展还有机会。没饭吃。这是生物性确定的,必须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