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疫情小对话 -- 宝特勤

共:💬38 🌺214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离我五十公里就有一中医诊所

原镇卫生院中医科的几个遣散人员自己开的。

同学爸爸是个老高工,一开始根本不信中医,在当地人医治了差不多两个月,痛苦得不可云不可云,然后半推半就的被强行拉到诊所,还一百个不服气,一天后就老实了。

家园 谢谢你。链接打不开。
家园 使用现代医疗诊断手段肯定可以

关键是经纬脉络这事有点匪夷所思啊。

家园 治未病和打疫苗有区别

治未病是指现在不处理将来一定会发生的,基本建立在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的真知上。打疫苗对这个人将来是否一定会发病是不知道的,只能根据概率大概来。不能算真知,所以上医不能算,而算作”群“医,比较名实相符。

家园 小时候体弱

别的小孩得的病一般都会染上,应该是出过的。

家园 貌似点开在目标浏览器地址栏能看到那个地址,我这

再发一次

https://mp.weixin.qq.com/s/rXZj1tbCy5HR4vCj9FDecQ

直接发,看里面那下面的相关文章貌似可以通过网络联系买药,有人的效果也挺好

家园 一点想法

原本想写一篇长文,事后又觉得没必要。真的就只是常识问题。

第一点,双盲也有漏洞。第二点,汉语是分析语。第三点,医学只是应用。严格来说这三点但凡有点科学思维都不会犯错。

换个说法,三者的等效前提是:精密的实验论证+严格的形式背景+完全可控的风险。(实际上等于:医学=科学)

这对医学来说,其实都不成立。如果比较对象是“科学”的话。如果要成立,就必须找科学以外的对手,比如非科学、前科学或者混合科学。得到“相对”这一限定。但即便是到了这个地步,也不过是程序规范,不能等于实质如何。所以这只是科学主义。

概念问题一般不需要讨论。

不过有一点要指出。一般说的双盲和不良反应,实际是限定品牌产品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到一个西药(比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写着尚不明确,其实是这个品牌生产的这个产品没有有效数据。中成药也是如此。这就导致一个后果,讨论西药的时候会以成分讨论双盲和不良,而讨论中药的时候却是品牌。

当然只有近年来新药有双盲,这是指CDT可以查到的。只有少数药品写不良反应。比如复方丹参、连花清瘟、云南白药。至于操作空间或者药品本身的一些争议,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总而言之,与其说是科学思维,不如说是不懂科学。

注:CDT=www.chinadrugtrials.org.cn

家园 中药煮药是比较慢,但是真用上治外感病,起效也就是半个小时

的事。

比如常用治外感病的桂枝汤,麻黄汤,连花清瘟等药,在体内代谢的时间相当短。觉得中医慢主要还是现在剂量普遍用的比较小。

像医院开药方,石膏用个20克就战战兢兢了。我自己用,石膏至少100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