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个普通人对某圣人的看法,被监察删帖后的一点感想 -- 雄阔天
先引用下陈王大作:
别墅茅台夜光杯,
欲打桥牌水柜催。
醉卧稻丛君莫笑,
淮海战役矮指挥!
好诗!
回想起来,90年代官方关于邓公改开前历史形象的宣传口径有两条线,分别是一武和一文。武线就是“淮海战役我指挥”,大决战电影专门回锅加戏;文线是邓公和总理之间的“兄弟情”。尤其是总理重病期间对邓公的“嘱托”,给人感觉邓公就是总理的政治继承人嘛。于是在改开宣传的总理圣光照耀下,邓公的形象越发伟岸了。
现在看来,“淮海战役我指挥”和“圣光照耀的邓公”恐怕都是因为某种需要而出炉的。而有这种需要的肯定不是逝去的人,只能是活着的人,谁从中获益最大,谁就是这些政治包装的真正推动者。总理的亲人和属吏肯定从中受遗泽不浅,不过捧得越高摔得越重的道理在主席那封著名家书公开以后人尽皆知,尤其这封信还是从总理的抄本找回来的,更何况文革结束后主席从红太阳一下被黑到姥姥家,殷鉴不远呐!所以说,总理一系是否需要把总理捧成圣人完人,我觉得应不至于如此不智,而且那句“路线对总理就对,路线错总理就错”虽然有甩锅的味道,但是也没有往圣人方向包装的意思。另外他们也没有那么大能量搞造圣,刻意捧高的另有其人。
再闲扯两句文革中的毛周关系。官方口径说总理”忍辱负重“,换句话说就是对主席阳奉阴违,但是高文谦在《晚周》里直指总理为主席的”妾妇“,其实是说总理是服从主席的。这两种说法剥离掉主观评判,各自只剩下事实表述之后,再拼合起来可能更接近历史真相。套用主席在庐山上对他和彭总之间关系的总结,总理和主席的关系恐怕也是”x分合作,x分不合作“。到底合作多还是不合作多,也许只有当事人心里有数。以后人的观察角度,我觉得总理也许对主席发动文革不完全理解不完全支持,可能还有自己的动作,甚至于对于某个集团抱有过多的温情,但终归是”顾全大局“跟随主席跟到了最后的。这个大局我相信不是改开叙事和现在阴谋论叙事中的忍辱负重以求官僚集团未来翻盘的大局,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到底的大局。
既然总理选择了在文革中跟随主席到底,保持住革命晚节,那他的历史定位就永远和主席绑定在一起,这不是那个说出“你可望又可及”的塑料兄弟靠权力可以改变的。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口口声声充红卫兵,实际上对主席诸多不满。
继续装红卫兵吧,由另外一块拼图去完成下一个环节的工作吧。
领导逮捕四人帮是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等人。华国锋是当时中共的一号人物,一般一号人物领导军队把对手抓了不叫政变。另外华不是军头,叶是军头,李在解放后基本上在国务院工作,负责财经,也不是军头,汪可以算军头。
但是话术不行啊
你是自称的左派,不是公认的。
我感觉还行啊。
50年后,邓小平回忆富田事变:“开始打AB团的时候,毛主席同志也参加了……在那种异常紧张的战争环境中,内部发现坏人,提高警惕是必要的。但是,脑子发热,分析不清,听到一个口供就相信了,这样就难于避免犯错误。”
老兄如何理解邓这段话术?
哈哈哈
吐槽过他专看野史不看官史,以野史为必真,官史为必假。(大意如此。)
炎黄春秋,那可是习仲勋亲笔题词,夸其办得好的媒体。
炎黄春秋很多文章,包括《1966年恐怖的红八月》,北京打死1772人的报道,那是逼你一定要打倒一派。
炎黄春秋希望你达到毛泽东,文章里的证据是:毛支持的中央文革,发表了一篇文章"将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支持了北京杀害1772人的红卫兵,因此毛是幕后杀人凶手。
戚本禹的回忆录,提到"将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这篇文章,是周叶的首都工作组发布的。
我推理的证据,来自周在红卫兵几千人的大会上,将因为保护妻子而被打死的受害者,又判处了一遍死刑(死人的死刑判决),并且将他的妻子也一起判处了死刑。
现场有好几千目击者,有多个独立的回忆录确认这个证据。
另外还有张志新,遇罗克,林昭等,都是党领导下的媒体,苦苦相逼,让你要选边站,一定要打倒一派。
--------------
至于具体打倒谁,在没有真相的情况下,全凭谁的喇叭声音更大。
这点可以下结论了。
张志新不是好东西,遇罗克家也是差劲,被改开利用,很恶心。
当然他们的确罪不至死。
张志新就是邓一挥手1975年4月4日处死的。
红八月主要是北京市委在高干子弟的压力下给出了黑五类名单,同时在大兴进行了集体处置。
这是万里一手执行制造的。
我断言,你在和周总理资历类似的人物中,找不到建国后比他更坚定地执行毛主席路线的人了。
四人帮可以表现得比周总理更坚定,那是因为他们既没有历史负担也没有具体工作压力。手底下一大群人,工作又急着要完成,哪个领导都会自发不喜欢阶级斗争,因为一搞阶级斗争马上有相当时间和相当比例的人不能干活了。
类似的文有高岗,武有彭德怀、林彪啊。
早期还有蔡和森等等啊。
文革不急,周总理一贯急。
你们分两类:明知故犯型,和到时候扮无辜说“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型。
当然其实都没卵用。
周伦佐在他的书里引用了徐友渔的这个标准,说造派一直有批周倾向,保派跟周暗合。
黄廉在回忆录里说,当他被整得很惨的时候是周保的他,但当黄廉想继续沿着教员晚年思想路线走的时候,又被周打倒。
网上有篇批判周的《仲尼搅屎录》,该作者的文章一贯站在马列主义毛思想的立场。
崇新岳、百思峰的《破解wg毛泽东》在路线斗争的基础上分析了毛、周之间的斗争。
教员评价李云鹤,不该把某次斗争上升到第十一路线斗争(但依旧是一次比较大的斗争,教员并没有彻底否定这次斗争)。
阳和平在一些文章里提出,这是造派拿周当替罪羊。
官方、半官方有不少书,强调wg时期周与毛教员晚年思想路线斗争的一面。
高文谦在他的书里完全是用封建宫斗的思路叙述分析评论,这种思路也就比下三路强一些。
改开后国内的书,更强调对抗的一面。
具体事务,具体执行,河友普遍远不如周,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臧否历史人物、分析wg时期的路线斗争。周再负重前行,执行力再强,也有个不可调和的根本立场问题、路线斗争问题。
当年一些人对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修正主义,缺乏清晰的概念,一些人不自觉地搞修正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在历史的下游,看到了一共到二共的转变,更容易倒推分析当年的路线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