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看南斯拉夫电影《苏捷什卡战役》 -- 燕人

共:💬15 🌺7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再看南斯拉夫电影《苏捷什卡战役》

首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老帖。不见波黑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纪念永远的瓦尔特能看这贴的,都是真的老同学了。

《苏捷什卡战役》(Battle of Sutjeska,1973)是前南斯拉夫拍摄于1973年的一部二战片,1979年开始在国内上映,译制厂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我那时还小,不能理解电影主要内容,但是对两个镜头印象很深。一个是德军高级将领坐飞机四处巡查兵力布置情况,看到地面上有一支德军部队专管军犬。那些大狗很凶残地咆哮,如果不是被士兵们拽住,就要咬上来的样子。另一个是南斯拉夫游击队和德军同时咬抢占一个山头,两方分别往山上跑,在山顶相遇,顾不上开枪,扭打在一起。

最近看中苏交恶旧事,看到中共对南斯拉夫和铁托的攻击,不免感慨万分。细节不说了。但是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垮台,根本原因在斯大林这里。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顺道看了前南斯拉夫的和铁托的一点历史,然后就是这部电影《苏捷什卡战役》。我原有一张旧南斯拉夫电影合集碟片,但是效果不怎样。上网找了一下,在电驴上只找到一部西班牙版本的,演员都说西班牙语。只好又去找了西班牙对白的英文字幕。总算看到效果不错的老片子,差不多50年前了啊。

前南斯拉夫号称是社会主义政权,但是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与马克思尤其是列宁的理论有很大创新,所以中共当年骂铁托是叛徒。但是前南斯拉夫因此在资本主义体系里混的不错,如同中国今天的位置。(当然中国经济体量巨大是前南斯拉夫无法相比的。)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南斯拉夫请到了英国那时最当红的男演员之一理查伯顿扮演铁托。政府出动了大批军队协助拍摄。因此据说这电影是前南斯拉夫史上成本最高的电影之一。拍好后拿去奥斯卡参选,被拒绝。在当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一个特别奖。

再看一遍,从艺术角度上讲,拍得不好。情节和人物都乱糟糟。重点人物如最高指挥官铁托和未知级别的指挥官尼古拉(偶像演员瓦尔特扮演的)的戏份简直是硬造,未能刻画人物性格。电影的情节好像是流水账,没有重点。最后冲破德军防线的时候,看不到游击队忠勇的表现。仅仅凭借一对炮手击毁三辆德军坦克而决定战局。这几乎是儿戏了。这样的电影在好莱坞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从政治上看,这部电影差不多表现出前南斯拉夫的政治尽在铁托一人手中。电影里都是铁托一人决断,没有党,没有委员会,只有命令。这和我国拍摄的战争影片中所表现的党军各级官兵共同协作,简直大异其趣。电影里到最后决战时,尽管有上万人的游击队官兵,铁托竟然孤身一人站在阵地前沿(尽管不是最前),这从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是不可能的。只有一个解释,这电影是给铁托个人歌功颂德。

当然电影里也有美好的镜头,比如尼古拉去看妻子军医维拉。她手中的重伤员在最后一刻要摸她的脸。她把伤员的手放在自己脸上。与尼古拉同行的阿历克斯不禁感叹:你妻子真是一个美人。尼古拉扭头看了他一眼,潜台词:朋友妻不可戏。维拉诚然是个美人。但是长影给阿历克斯对白是:你妻子长得真像圣母。1979年啊,同学们!“美人”还是忌讳。

电影主要人物中有一位游击队三师师长萨瓦,演员塑造的形象很好。三师被赋予携带重伤员冲出包围圈的重担。在敌人重围中,这几乎意味着自我牺牲。萨瓦有一双总是瞪着的眼睛,走到哪里都是这样看着,考虑四周敌情,很有老游击队员的样子。可惜电影情节安排不好,没有完全表现出个人品质。他最后牺牲的时候,眼睛还是瞪着。

关键词(Tags): #看看电影通宝推:camelry,
家园 给我印象最深的

也是漫山遍野德军牵军犬的镜头

战争电影很难拍恐怕是因为很难兼顾,让观众了解战争的大轮廓和战略图画把,很难体现有血有肉的个人和细节,毕竟电影长度就两个多小时。中国过去比较好的战争片,南征北战,红日等,也是表现一些战争的细节和个人的故事,对那段历史最多管中窥豹。要有概况和深入了解,肯定得去看历史和军人回忆。

说到南斯拉夫“变修”,同苏联关系搞僵化,铁托也不是完全无辜。战后斯大林在共产主义阵营内的声望如日中天,不是浪得虚名,是战争牺牲和胜利奠定的。英国的科幻小说之父HG wells原先认为列宁很伟大,二战后期认为斯大林的伟大已经超过了列宁。

铁托声望的基础是他坚持打游击。但南斯拉夫一直就不是抵抗纳粹德国侵略的主战场,战争规模要小得多。铁托像在战后搞快南斯拉夫的自留地或势力范围,不认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大棋。

斯大林对国际斗争的认识高度肯定要高过铁托,起码斯大林知道西方不会允许南斯拉夫在巴尔干半岛搞自己的势力范围。有些事情是雅尔塔密约中都讲好了,你搞希腊意大利,别的地方的社会主义国家,比如在远东,就要付出稳定代价。

而且西方也在拉拢铁托,鬼知道给他许诺了什么。战后希腊和意大利共产党都付出血的代价被打压了。冷战期间南斯拉夫跟西方合作也超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底线。中情局和英国情报部门那时候为搞垮霍查,特工出差都能去了南斯拉夫。这是英国电台回忆冷战节目披露的历史真相。

关键词(Tags): #南斯拉夫#铁托通宝推:朴石,
家园 最漂亮的女演员 -- 有补充

回头想想小时候看过的外国电影,最漂亮的女演员应该是《多瑙河之波》里面那个船长的妻子。她心得善良有正义感,最后可能和共产党员托马组成家庭了。但电影没那么庸俗,也得说霍查同志走了中国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到快要到暗恋升华的社会,电影戛然而止。

要是好莱坞演绎这种革命电影,过不了十分钟就偷情上床了,类似007那种。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哦,应该是罗马尼亚的电影 -- 补充帖
见前补充 4607002
家园 上床也没有什么吧

只要刻画人物。

战前的日本电影没有接吻镜头。

中国电影啥时候有亲吻镜头的?

连《庐山恋》都造成震动了。回头看算个啥啊。

社会在进步,人在自由化。当然代价也很大。这是毛主席说的“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足以矫枉”的道理。

只有充分享受自由后,人类才会认识到约束的可贵。

家园 经典

非常经典。小时候看的,真的是被影片中表现出的战争的恐怖和残酷给吓着了。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还有一位老游击队员,他的几个儿子在战斗中一个一个牺牲。其中一个被德国人抓住,捆住让狼狗咬,他无法还手,只能回咬。。。,他的战友远远看到,无法相助,只能开枪打死了他,回到营地后,面对他的父亲,战友低下头,无言。。。。这样的情节,直到今天恐怕都不是能出现在大荧幕上的。当年拍摄前,铁托亲自接见Richard Burton,给他讲述当年的情景。影片所展示的战斗的惨烈和游击队员们不屈的斗志令人印象深刻。

前南斯拉夫的二战影片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其揭示的战争的本质和人性深处的黑暗与光辉,即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看,也依然震撼人心,即便是如今充斥着高科技视觉效果的所谓战争“大片“也鲜有能达到这样高度的。

我非常喜爱另一部经典”桥“,尤其是结尾:游击队员们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终于由大桥的设计师炸掉了大桥。当硝烟散尽,被阻挡在大桥另一侧的德军军官望着桥的残骸:”我们失败了“, 。。。”可惜,真是一座好桥。“镜头一转,”老虎“和另外两名幸存的游击队员也在凝视着同样的场景,”老虎“:”可惜,真是一座好桥。“ 随着游击队员的远去,Bella Ciao的旋律悠然响起。。。,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电影之所以在中国如此受欢迎,深入人心,首先当然是因为其极高的艺术水准,同时,对于当时有着同样反抗外来侵略压迫经历和历史记忆的中国人民来说,影片的人物,历史背景是毫无距离感的。游击队,鬼子,伪军等等,这些概念可以无缝带入。对中国人来说,“瓦尔特”,“老虎”,恐怕只是大鼻子的,手握MP40的洋”李向阳“,有着先天的亲切感。

回到现实,当90年代前南联盟爆发宗教种族冲突时,当时的我(处在图样图森破的状态)非常震惊。在那时的我看来,种族冲突,清洗和屠杀这样的事只会发生在卢旺达这样的地方。前南,一个有着惨烈的战争记忆,高度的文明以及对战争和暴力有着深刻认识的国度怎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历史,地缘政治和现实的冷酷的确催人思考。。。

youtube links:

电影传奇之136 朋友再见——《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CZx8BxMO4&list=PLZRxKdJuXUoVIWGeJF_EIuKvl8m46JQ_a&index=83

电影传奇之135 谁活着谁看见——《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j3IVy376U&list=PLZRxKdJuXUoVIWGeJF_EIuKvl8m46JQ_a&index=84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删减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aB6mywzw0

通宝推:朴石,
家园 但是战斗看着还是好过瘾的,基本脉络也清楚了。

是有点粗暴粗糙,可是还是好看的啊。

这个也是胜利的转进,居然为了等英国人耽误了撤退的良机,颇有点湘江等待中央纵队过江的感觉。

阻击部队非常悲壮,无论如何,悲剧的力量总是能让人心动。

虽然规模大,但是很像邓氏淮海战役的意思。

家园 铁托坚持抗战是好的,维持一定方向也不错

凡事就怕但是,他独立性太强,思路也太过不合理,要搞巴尔干独立体,虽然南斯拉夫很强,但是保加利亚也不差,从历史,共运上,作用也很大,虽然很听共产国际的安排,但是,人家有自己的操作也是合理的。

而且为了搞大巴尔干,一直搞阿尔巴尼亚和希腊,英国人打希腊共不就是南斯拉夫提供的支持吗?

这点大家都看的好清楚的。所以苏联和斯大林以及共产国际都无法干涉英国搞死希腊共,结果屎盆子扣到了斯大林身上。

南斯拉夫有独立性是合理的,但是作为一个新整合的国家,民族基础,素质,能力等等都不够,所以还是应该在社会主义大家庭取暖,如果不是苏联,南斯拉夫没有那么好的右右逢源的基础,搞搞一定的修正主义也是可以,但是不该忘了自己的方向,南斯拉夫的维持全在社共主义,如果失去了,民族整合就彻底完蛋了,抗战主体还是塞尔维亚,结果为了打压塞尔维亚,强行扶持克罗地亚,分裂塞族为波黑,黑山,导致民族认同一片混乱,导致捣乱民族的克罗地亚的无端崛起和做大,这是有问题的。

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探索,一定的修,工厂自治,也算可以,毕竟公有制,大多数为主体,但是,一旦资本主义化,瞬间崩溃,可见组织是很主要的。

也许早年把属于保加利亚的马其顿给保加利亚比较好统一管理吧,在这点斯大林就控制得比较好。虽然是格鲁吉亚人民,但是,完全考虑俄罗斯实际情况。

总的来说铁托错误在于不成熟的民族聚合体搞大巴尔干主义,这不是想在现代国际社会搞奥斯曼和奥匈帝国叙事吗?这还有个好?而且还忽略了阶级叙事的优点,因为左右逢源的好处忘了自己的体制根本。

结果一去世就崩溃了。盲目清洗亲苏派,是杀人少,可是解体死人多,悲剧多,不是悲哀吗?

通宝推:燕人,一着,
家园 英勇的南斯拉夫人民不朽

作为战斗民族的南欧分舵,南斯拉夫人民在二战中的表现可谓是可歌可泣,为了战胜德意法西斯,牺牲了上百万人,占当时总人口的比例为6.7%。而南斯拉夫也是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中除前苏联外唯一一个自己解放自己的国家。

为了围剿南斯拉夫游击队,德意法西斯+若干伪军,一共发动了七次大规模围剿行动。南斯拉夫战争电影如实地反映了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包括第一次反围剿的《乌日策共和国》(Uika republika)、第四次反围剿的《内雷特瓦河战役》(Bitka na Neretvi)和第五次反围剿《苏捷什卡战役》(Sutjeska)。

经典
家园 西方社会成功的点燃了仇恨之火

使得中等发达初级现代化的南斯拉夫进入了中世纪。

家园 欧洲的藓蚧德意志人下蛆不少

科尔绝对是个老混蛋。

虽然民族成熟度不高,但是南斯拉夫人素质基础还是很好的,可以为人类做很多事情,结果却在内战战争中大量死亡。非常可惜。

我承认德意志人的优秀,但是不该这么玩南斯拉夫人的。

而且南斯拉夫是社共主义,对抑制伊斯兰有着天然作用,可惜了。

当然,我个人对伊斯兰也并不是一味反对。我只能说,红对于绿色的成熟化选择是更有正面作用的。

坚决反对孩子在思想不成熟时期信教。

家园 唯一一个自己解放自己的国家

电影里对此有所表现。纳粹空军的狂轰滥炸使得游击队的转移步履艰难。英国军事代表说英国没有空军前来相帮。铁托狠狠地说,那好,让全世界看到南斯拉夫人民不欠任何人的情。

家园 “这里是南斯拉夫解放军,我们仍在战斗!我们仍在战斗!”
经典
家园 这个老游击队员

他看来像是农村干部而不是职业游击队。电影开始的时候就是瓦尔特在他家里开会,动员村民们藏到山里岩洞去躲避纳粹军队。他的几个年长的儿子们都献身了,其中一个就是被自己人从纳粹狼狗撕咬中解脱的。

电影最后,陷入重围的三师决定殊死一搏。师长萨瓦让他带着萨瓦的战马和最小的儿子离队回村。他父子二人在路上碰到德军,他嘴里喊着“上帝”,把枪扔下,举手投降。但是德军对他的小儿子开枪了。他抱着小儿子的身体哭泣。一个德军要射击,被另一个拦住,说,让他活着受苦吧。这段针对双方“人性”的描写可能会有争议。

家园 英国和苏联其实支持都不小

南斯拉夫的武器装备比国军也是可以的,其实,也是有表演的性质。

但是,确实比国军硬实多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