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苏联援助历史看印度和缅甸问题 -- 真历啊
简单的聊几句,说到哪里算哪里。
最近世界面临着从来没有的大变局背景下风起云涌,由此想到了本国和发展历史和对外援助的一些情况,叨咕几句也许对大家的思路有所启发。
首先,苏联对我国帮助很大,比如156个成套工业项目直接奠定了中国的初级工业化基础,甚至可以再夸赞一些。
与此同时,开始或者较早,苏联也开始了援助印度的104成套工业项目的历史,这个援助,历经时间长,直到90年代,援助力度更大,苏联的持续性也很长,总之,非常的充分了。
然而效果比中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尽管有了核工业这个大杀器,这个工业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在其他的方面,还是有所不足的。
无论从制度上还是工业结构以及人民结构素质上,大概都可以说差了一半吧。
那么苏联为什么选择了印度呢?这是因为在当年,印度有着较多的人口,广袤和良好的土地,最重要的是有着非常好的在当年在亚洲不错的工业基础和基础建设基础。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选择印度而一定的忽视民国是非常合理和现实的选择,而且,印度的共产主义者确实较早的参与了国际共产运动的发展和建设,所以对于民国,尤其是满清遗存,是有着相当的先进性的。
虽然印度也确实是乱七八糟,一片混乱,但是可怜的我们的中国比当年的英国统治下的印度要糟糕得多。
所以孙中山先生时期,民国的民主主义运动是印度援助中国。
而在苏联基于自身的实力,对中国也好,对印度也好,都有一个相对的合理协调选择合作对象的问题。
即长远的目标支持共产党,还是短期目标,支持国民党等类似的政权组织。在这里,就产生了矛盾,而各个权力群体也产生了极为复杂的互动。
其次,如果一个大国支持一个小国,要选择支持的强度和力度,也要选择支持的对象,比如叙利亚战争,各种复杂的支持不同的势力群体导致了自相矛盾,一片混乱。
比如在支持库尔德还是叙利亚政府方面,我们自己本身就面临很多的选择困难。
而在某个时期,似乎是很好办的,支持国家就好。而在冷战结束后,不再站队,基于利益进行多种选择就导致了难以全面兼顾的状态,这确实很费思量,也多少来自欧洲的中世纪政治攻伐思维。
再次,今天俄罗斯确实部分继承了当年苏联的路线,然而确实由于现实的选择不再真诚,也由此,多次坑印度,然而,由于印度自身的能力不足,只能接受俄罗斯的敲诈,否则没有其他地方可以选择,美国无法像苏联俄罗斯那样提供印度所需要的补充。
印度为什么那么好的条件没有成长起来呢,因为,没有毛泽东;没有统一的国家意识;没有相对统一的民族意识;没有相对现代化的全体人民意识;或者还要加上没有公有制计划经济。
当然就一个国家发展而言,也算是成功了,毕竟,印度整个国家领有的国土并不是印度这个人民应该有的,是寄居在英国表面的大一统治理范围里面的。印度这个群体占有这块领土的法理基础是很不完善的。尤其是在融合其他民族方面,手段还相当低级,没有整合的实力,却要强占,这个风险还是很大的。
而在今天,我们只能部分沿袭苏联俄罗斯的援助道路,支持这个国家正常的走下去,然后是合理的分开。不能也无法支持印度全国统一的基建。我们能帮助印度统一土地问题骂?不可能的。
同时还不好支持印马列和印毛派,但是,支持印度北部合理脱离,符合大家的心理需求。
再然后是缅甸问题,缅甸的北部在历史上是相对亲近中国的混乱治理部落,因为中国管得少压力小,而缅族等是真要干掉他们完成缅甸化和泰族化的,大概都是要如此。
虽然要致力于一个国家,但是往往伴随着民族的分歧和冲突,在这点上,波兰,匈牙利,缅族,乌克兰等等都是比较失败的民族政策,泰族还好一点。
近代,民族主义兴起,要求民族自决独立的呼声渐高,合并了民族主义的现代化国家意识也增强。大民族往往要裹挟小民族,往往伴随着腥风血雨。
昂山在缅甸建国上沿袭了英国的控制范围,意图整合缅北,可是,缅北那是独立性很强,而且历史上缅族涉及很少,在现代时期,要强行合并缅北,难度太大了。而缅甸主题民族政府一直以来就是个类似蒋介石,甚至还不如蒋介石的政府,对于民生的改善一塌糊涂。如果不是为了方便,同时也是接受苏联的民主主义民族自决理论,苏联并非要求这个政府必须共产政府,而是跟着苏联走,大体就可以接受。尤其是针对这种落后的亚细亚地区的共产化,苏联的要求并不高。
也由此在民国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和前后相对混乱。
比较有意思的是,国民党期待苏联像绝对支持共产党那么支持自己,当然了,国民党对苏联可是心存警惕,从来不相信,也是有趣的心理现象,二战后的操作尤其如此。同时国民党确实也在借助美国增强自身的实力,只是他遇见了毛主席。
当然,在我们自身来说,也有一些强买强卖的心态,认为苏联就该对新中国如何如何,这种心理极为要不得!
当年对外输出,孱弱的缅共就是这种心态,导致放弃援助后一塌糊涂。所以支持这个事情还是极为复杂的。双方的心理都要正常化,虽然都是共产国家,但是也不是没有一些合理分歧的。
那么到了今天,缅北形势更加复杂,中国应该在百年棋局中如何控制和微妙处理缅甸局势,尤其是对缅族政府和缅北民地武,确实需要多方面思考了。
最后就是作为中国,面临百年变局,如何检讨以前的种种操作的合理性,党你寄希望于一个帮助自己的对象的时候,要把自己放在何处?同时对于对方有何要求,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是不是作为一个大国,要有一定的担当和大度心理呢?
我的意思是对于苏联,我们是否有一些误解,如果合理的界定一些客观直观的标准,是不是对于我们和朋友国家的相处来说,更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性的意义呢?比如伊朗,如何理解伊朗的诉求,互助,是不是更有利于互相的支持进步发展,而不是一再指责伊朗如何如何。
想当年,中国可是在两伊之间都卖武器的。总结历史,走向未来。如何总结中苏关系,才能更好的合作,是的,有趣的是把对苏联的一些不满也放在了俄罗斯身上,以至于现在民间对同俄罗斯的合作明显不够信任,一再指责俄罗斯两面三刀,我个人觉得,大概是不够妥当的,小气了。
希望国家更好,人民素质更高。
也是有一定的理想的。
当然并非全都是正确的,总会有选择和试错。
对于理想的大缅族主义者,《彬龙协议》就是错误的。
同时,为了国家和历史传承,昂山也选择过苏联作为支持自己的对象。
蒋介石多少也可以算一个吧。
但是他们共同的特征大概是忽略了人民的利益。
有了马列就此万事大吉了,从这些年来共运的低潮来看,有了马列是不够的,好的领导也是很主要的,甚至说,有了好领导,比如陈平,也是不够的。
可能还要坚持!
援助的效果最主要的是看有么有达到当初的目的,从这一点上评价大毛的援助可能更客观一些
拥有红色印度,次要目标是亲苏的印度,这个目标基本达到了吧。
印共出卖印共毛很失误。
国家统计局数字:
1949年,小学毕业生64.6万人,初中毕业生21.9万人;
小学生2439.1万,初中学生83.2万,中专22.9万,高中20.7万,大学11.7万人。
1958年,小学生8640.3万,初中生734.1万,中专147万,高中117.9万,大学66万。
1959年,小学生9117.9万,初中774.3万,中专149.5万,高中143.5万,大学81.2万。
1960年,小学生9379.1万,初中生858.5万,中专221.6万,高中167.5万,大学96.2万。
1961年,小学生7578.6万,初中698.5万,中专120.3万,高中153.3万,大学96.7万。
1962年,小学生6923.9万,初中618.9万,中专53.5万,高中133.9万,大学83万。
1966年,小学毕业生900.5万人,初中毕业生162万人;
小学生10341.7万,初中1112.5万,中专47万,高中137.3万,大学53.4万。
1976年,小学毕业生2489.5万人,初中毕业生1206万人;
小学生15000.5万,初中4532.9万,中专69万,高中1483.6万,大学56.5万。
1983年,小学毕业生1980.7万人,初中毕业生960.3万人;
小学生13578万,初中3768.8万,中专114.3万,高中629万,大学120.7万。
1985年,小学毕业生1999.9万人,初中毕业生998.3万人。
小学生13970.2万,初中3964.8万,中专157.1万,高中741.1万。
旧中国文盲和半文盲约占总人口的90%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扫盲运动。
到1964年,文盲、半文盲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已经降到38.1%。
到80年代初,文盲、半文盲人口的比重为23.5%。
1990年文盲、半文盲人口的比重为15.88%。
1997年下降为12.1%。
90年代以来,我国把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扫盲工作的重点。
1997年全国15-45岁青壮年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45岁人口的比重由1990年的10.4%下降到1997年的5.5%,下降了4.9个百分点,青壮年文盲人口由1990年6219万,减少为1997年的3525万,减少了2694万,占全部文盲减少量的84.6%。
在新中国28年中,在毛 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通过江河治理和修建水库,实现放洪排涝,抵御旱灾,灌溉农田的最基本的保障。
解放前我国只有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17座,小型水库1200座(含部分灌溉工程数),大中小水库1223(1222)座(含部分灌溉工程数),总库容估计200亿立方左右。
1949—1976年,全国建成大型水库302座,中型水库2110座,小型水库82000多座,大中小水库84000多座,总库容4000亿立方。
截止到1976年底,全国有水库大中小水库85400多座,总库容4200亿立方。
大型水库建设年代表(1949—1976)
建 设 大型水库 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 大中小合计
年 代 (座) (座) (座) (座)
1949年前 6 17 1200 1223
1949-1957年 19 60 1000 1079
1958-1965年 210 1200 44000 45410
1966-1976年 73 850 37000 37923
总 计 308 2127 83200 85635
总库容小于10万立方米时称为塘坝。
水库、塘坝划分标准:
按总库容划分。
大型水库:1亿立方米以上;
中型水库:1000万立方米以上,不足1亿立方米;
小(一)型水库:100万立方米及 以上,不足1000万立方米;
小(二)型水库:10万立方米及以上,不足100万立方米;
塘坝 :10万立方米以下,1万立方米以上。
毛泽东时代28年时间,共建成大、中、小(10万m3以上)型水库8.6万座,塘坝640万口(10万m3以下);总库容4千多亿m3。
人工河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配套机井220万眼,各类堤防总长16.5万公里。
其“工程总量”体积折合土石方3610亿m3,相当于1200座三峡工程。
若参照目前水利工程造价,按土石方量简单折算,总造价为240万亿元,超过了1980-2008年所有的GDP总和。
这些水利建设投入是当时全国基本建设总投入的7.08%(大头在三线和基建)。
从建国到1981年,我国共建成八万六千多座水库,总蓄水量达四千二百多亿立方。其中,大中型水库二千七百零二座。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仅有大中型水库二十多座。
我国的农田灌溉面积,从建国初期经历几千年达到的低标准的三亿亩,增长到6亿7千万亩,增加了1.2倍。
1952年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8.5%,1979年增至45.2%。
联合国粮农组织1980年年报指出,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为印度、美国、苏联等国所不及。
帮助新中国成立,还帮助了其他许多民族获得独立。对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帮助,世界历史上的唯一。苏联解体,又让许多中亚民族走了大运,获得了独立机会。
没有苏联就没有中国现在的崛起
其实中国一点都不想苏联死亡的,他高层自爆,拦不住。如果只是经济问题,中国一定愿意帮他续命的。如果苏联活到现在,我们还是美国的盟友呢。
如果从帮助国家独立来讲,美国功劳最大,他摧毁了殖民体系,后来独立了一百多个国家。公平说,人家到处割韭菜是有资本的。
前三十年中国借鉴苏联模式,后三十年借鉴美国模式,各取所长,脱颖而出
苏联如果不是高层自己解体,现在应该还在,经济也不会很好,工业应该还是很强。当然,东欧的部分小弟还是会跑到那边去,苏联的经互会很糟糕。
中国应该和美国关系一直很好,准盟友,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会更顺利,比现在还要快一点。中国实力比现在更强,那么早就超过苏联,接近美国了。美国对我们的渗透更强,但有八九打底,应该不会被颜色革命。
美国吃不到苏联的肉,比现在弱不少,当然也不会这么堕落,应该不会打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至少不敢去阿富汗。那么三者的关系该如何?中国之前不想弄死苏联,因为养寇自重。美国又不想让中国超过自己,中国的发展是谁都不能拦着,谁拦就是敌人。
从意识形态来看,美苏肯定还是敌人,中美关系肯定开始恶化了,但因为苏联在,也不会大打出手。中苏关系不会好,但也应该会缓和了。这就是三国吧,中美实力接近,苏联50-70%的样子。
那么是中美苏会如何博弈呢?长期僵持,还是两方联手先弄死一个?会是中美弄死苏联,还是中苏弄死美国?中国应该是最舒服的一方,内部矛盾不大,也不容易分裂。
外面无主的地盘应该不多了,不是苏联的,就是美国的,抢那个都不容易,东欧是苏联的,美洲日韩五眼是美国的。可以折腾的是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
可能把印度给打散了,中国主打,美国助攻,苏联反对但不坚决。
也可能去把欧盟给打散了,苏联主打,中国助攻,美国反对但拦不住。
中东应该比现在热闹,美苏都不缺油,中国缺,所以中国充满热情。
支出数目大,农民看不起病、吃不起药,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1955年前后合作化事业的开始,各地都有自办医疗事业的努力,但是缺乏政府的扶持和帮助,未能得到推广。
1958年出现过一次大范围的农业福利事业大跃进,但是,这一轮膨胀过程未能实质性提高服务能力。1962年下马了,恢复个人执业、收费治病的老路子。
1965年毛主席的626指示,强烈批判卫生部的封闭性和因循守旧,忽视农村,此后结合农村四清,开始试验由政府出资派人下农村,一边做疾病调查为农民治病,一边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训农村赤脚医生,
学会了治疗二三十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由此完成了对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所需人才的初步的有效培训,一个高小毕业生跟着学习几个月就可以开始行医了。
就农村合作医疗来说,从1955年开始就已经破题了,但是始终无法壮大和推广。
在毛主席626讲话之后,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确实出现了大的变化。农村的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事业开始高速成长,到了1978年,中国用3%左右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保障了90%以上的城乡居民健康。“农村病床占全国的比例,从1965年的40%上升到1975年的60%。全国卫生经费的65%以上用于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从1968年的20%,上升到1980年,全国农村约有90%的生产大队(行政村)实行了合作医疗,形成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身的三级(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这个网络,除了51万正规医生外,拥有146万不脱产的生产大队赤脚医生、236万生产队级初级卫生员、还有63万多初级农村接生员。”
1968年11月,一份反应乐园公社合作医疗情况的调查报告送到毛爷爷面前,他阅后亲笔批示“是医疗战线上的一场大革命”,“解决了农村群众看不起病,买不起药的困难”,“值得在全国推广”。
“1967年,乐园公社试行合作医疗制度,促进了大队卫生室的建设和发展,至1969年,全县大队卫生室发展到229个。”1968年得到《人民日报》公开肯定之后,在长阳县“至1969年全县所有大队和90%以上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1982年后,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到1985年底止,全县实行合作医疗的村已经减少到15个,仅占全县总村数的3.4%。”“1985年,全县享受公费医疗的人数7382人,费用开支552456元。”【《长阳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年,P632、641-642】
1978年医疗卫生事业费110亿元,全国近90%的人口得到初步框架性的基本医疗保障。1983年207亿元接近翻一番,全国农村分田到户合作医疗解体,80%以上人口丧失保障。
以1978年为基数,1992年医疗产业GDP数字1096亿元,提高近10倍。1995年高达2155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20倍,1997年3196亿元30倍,2000年4586亿元40倍,2002年50倍,2003年60倍,2004年70倍,2005年80倍,2006年90倍,2007年11573亿元100倍。2011年24345亿元220倍,2016年420倍,2017年470倍。
建国后,霍乱很快就绝迹了;
1955年,鼠疫基本得到控制;
1959年,性病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被消灭;
60年代初,天花在我国灭绝,比在世界范围内灭绝整整早了十多年;
结核病的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50/10万下降到40/10万;
同时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等传染病的发病率都明显下降。
其中,新中国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尤其值得一提。解放前在长江以南12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流行蔓延,患病人数达1100万人以上。1955年11月,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成立,并在疫区逐级建立了省、市、县、村各级防治机构,制定了四年奋战,两年扫尾,七年消灭血吸虫的规划。结果,只用了不到三年捷报就已经传来。
1964年8月10日,毛泽东阅卫生部党组七月二十九日关于改进高级干部保健工作的报告。报告说,今年六月二十四日,主席在回见越南外宾时,对我国的高干保健工作提出了批评。报告检讨说:我们的高干保健工作中严重地存在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助长生活特殊化的现象,而且一些医生、护士长时间脱离病房工作、门诊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关于改进办法,报告提出:一、取消专职保健医生、保健护士的制度;二、对于没有严重疾病的人,提倡积极锻炼身体,同时加强北京医院对医疗保健工作的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提高医疗工作质量;三、取消存在于高干保健工作中的一些特殊化的做法。毛泽东对报告作了两处批注。在报告中的“今后ZY领导同志有病需要医生出诊时,通知保健局或北京医院”处,毛泽东批注:“保健局应当取消。”在报告中的“加强北京医院对医疗保健工作的管理”处,毛泽东批注:“北京医院医生多,病人少,是一个老爷医院,应当开放。”(《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五卷第383页)
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病床的分布为例,1965年农村只占40%,短短十年后,到1975年,这个比重已经提高到60%,全国卫生经费65%以上用于农村,为彻底改变农村医疗卫生面貌奠定了基础。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同身边医务人员谈话。医务人员谈到买来两套医书是普及性质的但可能与中国情况特别是农村情况有不符合的地方。毛泽东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服务,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而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年。华佗读的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是在实践中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和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医院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适合农村。那种做法脱离群众,中国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不在农村服务,还叫什么为人民服务。工作中,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所谓尖端,高、难、深的疾病研究上,对一些多发病、常见病、普遍存在的病,如何预防,如何改进治疗,不管,没人注意,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的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农村,重点在农村。……今后城市的医院应该只留下毕业一两年的医生,本事不大的医生,其余的都到农村去,把好的都放在农村。……(《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五卷第505-506页)】
在毛泽东看来,医疗事业应该面向大众,而要面向大众,就不能不优先农村,因为农村人口占了百分之八十五,这就是毛泽东,始终站在大多数人一边的毛泽东。“六二六指示”虽然影响了“老爷们”的切身利益,也一定程度上得罪了百分之十五的城市人口,但为了百分之八十五的农村人口,毛泽东坦坦荡荡,以至于他不惜说出“不在农村服务,还叫什么为人民服务”这种“狠话”。
“六二六指示”后,大批医务工作者下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农民家中或田间地头看病治疗。很多知名的专家也纷纷下乡,在为群众看病的同时,手把手地辅导农村卫生人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培训出的“赤脚医生”成为了为农民提供初级医疗服务的主要力量。
到1975年底,全国有赤脚医生150多万,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39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