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2月4日中国中段反导试验新闻解读 -- 成老三
版权没有,转账注明成老三
国防部发布新闻:2021年2月4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解读:官方新闻,干巴巴的,无处下嘴。我们来看航天科工在微信公众号同步发的消息。
一枚橘色的尾焰从发射筒中直射而出,转眼间,只在天空中留下一条长长的白色曲线,“成了!我们成了!”,焦灼的等待有了答案,队员纷纷激动握手,相互拥抱。此刻,旭日东升,火红的光芒照亮了沉寂了一夜的大地。
解读:注意不是从发射井发射,也不是从固定阵地发射,是“从发射筒中直射”,用的是车载移动发射系统?如果是,那就牛逼大了,因为美帝NMD用的是固定阵地,成本高且容易被针对。移动发射可以在主要威胁方向预先设伏,大幅提高拦截命中率。移动发射系统在规模保持、维护成本上也比固定阵地好太多。
从网上流出的视频中可以清晰看出拦截的高度不低,至少平流层;目标弹有多段云线,轨迹漂移,极有可能是水漂弹;拦截弹进行了180°大角度超快速机动;“焦灼的等待”表明,需要观测设备花点时间判定试验成功,应当是动能碰撞弹。推测这是一次很高端的反导试验,用美国现在不掌握的技术,拦截了一枚美国无法拦截的导弹。想起马伟明总师的话“领先就领先美国”。我们领先美国的顶尖军事技术,从电磁弹射到外太空动能拦截杀伤,开始以点带面,小范围突破了。
“意义非凡!美不胜收!”队员蹦着,喊着。这一成功,对于二院“御天长剑”团队成员来说,他们整整等了几十年。
解读:这次试验是"等待了几十年后的成功",说明这是中段反导定型测试。最关键的拦截系统定型了,接下来将是雷达预警系统全面建设,包括早期预警卫星,地基远程预警雷达网,海基、天基拦截雷达等,预计两到三年后中段反导系统可以战斗值班。从上世纪60年代尚不能吃饱饭的时候,就开始策划中段反导,经过几十年持续艰苦努力,终于成功,意义确实非凡。
该项目研制的难,是团队成员始料未及的。“不像其他产品,多多少少都有个参照系,关于这个产品,可以说什么资料都没有。”总师直言。
解读:中段反导是大国玩具,强权象征,之前只有美帝有,自然没有可资借鉴的参照系。
在漫长且充满艰辛的研制过程中,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时间如流水般转瞬即逝。一些人离开了这支队伍,一些人又加入进来。队伍在更新,研制也在不断推进。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完全自主创新研制的产品,注定了充满坎坷。在一次检验中,产品出现了误差大的问题。然而回到地面,却一切正常,再进行检验,又出现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却找不到症结,让团队压力倍增。
解读:这应当是拦截弹上的雷达设备出现精度不高的问题。
从设计原理到结构设计,团队庖丁解牛一般对产品进行了反复验证、测试,并邀请了全国知名的专家对这个问题集智攻关,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却依旧未找到症结所在。研制工作陷入到技术瓶颈期。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专家刘姐艰难的将问题锁定,找到了症结所在,她提出的措施简单有效,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让研制工作重新回到正轨。然而挫折接踵而至。又一次在检验中,震颤问题凸显,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整个团队陷入自我怀疑之中。
解读:这应当是弹体材料性能不过关导致震颤。
“还能继续么?”很多队员自己问自己。放弃,几十年来的心血付诸东流;不放弃,又迟迟不能取得进展。研制遇到瓶颈,集团公司、二院没有任何怨言,鼓励团队要拥有敢于克服困难、直面问题的勇气。一定要找到原因!研制团队顶住压力,合力攻坚,力求取得突破。总指挥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刚刚在试验场开完会回屋休息,就收到了噩耗:发动机主任设计师小胡,突发心脏病去世……
解读:发动机主任设计师是核心骨干,叫“小胡”,自然岁数不大,说明中段反导研制队伍年轻,后续研究会一浪比一浪高,把前浪(美帝)拍在沙滩上。向小胡设计师治致哀。
总指挥不敢回忆那个瞬间。他说,每每想起,自己的心总像被刀割一样。“这支队伍里,很多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中的一些人一年300多天待在外场,连续十几年在基地过元旦,有人因找不到问题的原因,泪崩如涌、彻夜不眠,有人放弃了待遇更好的工作机会,选择与产品共同进退,有人本可以退休在家安享晚年却倔强地选择继续……疫情期间,团队为加快进展,成为了集团公司第一支进入试验场的队伍。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真正含义。
解读:这段描画了研制集体的群英像。不过,"一年300多天待在外场",外人看来有些匪夷所思。反导试验属战略试验,政治敏感,国际影响非凡。经典案例是歼二零首飞,专等美帝防长盖茨上门访问这一天首飞,盖茨脸打得生疼直呼羞辱。那这次打谁的脸呢?看如下新闻: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2月3日报道,为了鼓吹中俄两国对美国“威胁”,美国核力量重要负责人、美军战略司令部司令查尔斯·理查德(Charles Richard)竟主动渲染起了“核战争”的风险,声称美国与中俄爆发核战争存在“现实的可能性”。
看到了吧,2月3日美核司令胡说八道,2月4日就掌嘴。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做到如此及时的反应?所以就有研制人员一年300多天进驻外场,一切准备就绪,就待时机打试验弹。
一个人倒下了,其他人要继续扛起旗帜。人可以被打倒,但是不可以被打败。在研制期间,集团公司党组领导多次前往试验场指导研制工作,提出“不能用现象代替原因,没有数据的分析都是讲故事”,要求严格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对问题一抓到底,绝不放过。
解读:说明出过质量事故。
二院领导提出“一个产品一个方案”等科研生产管理方法,希望团队振奋精神,迎难而上。
这些鼓励为团队创造了良好的攻关氛围,大大增加了团队信心。“针对问题,我们来了一场大协作。”总师介绍,团队邀请了4位院士作顾问,并向多位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请教,用时500余天,终于完成了攻关。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就意味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面对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团队如上阵杀敌的勇士,所向披靡,挥舞着创新之剑将顽敌一个个消灭。
很快,又一次失利在团队成员的心头重重地捶了一下。一结束,设计师们一直忙到次日凌晨5点,拿出了初步数据分析报告。在抽丝剥茧般的归零工作中,团队在一个月内昼夜兼行,设备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解读:这可能是指2014年7月24日遥2发失败。
在多年的外场工作中,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阵地上随处可见紧张忙碌的身影。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工作,累吗?队员的回答简洁而朴实,“不累,完成工作永远是要排在第一位的。”成功的过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轻松和光鲜亮丽,很多时候,按部就班的工作犹一成不变的沙石,略显枯燥。
在一处阵地,这里不通电、没有自来水和手机信号,就像一座孤岛。无论阵地是烈日炎炎、热浪阵阵,或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还是沙尘来袭、遮天蔽日,只要研制任务需要,队员都会雷打不动出现。
解读:这是一段凡尔赛文,暗示预设阵地不是发射井,也不是固定阵地,而是移动发射系统。系统定型前经受了各种恶劣工况的考验。
无论客观条件如何变化,团队主动作为的状态从未改变,以不变应万变,确保自己和设备都“在状态”
解读:试验随时待命,待国际时机有利就来一发。
在任务的关键时期,队员经常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甚至通宵调试。鼻子里充着血块、嗓音中带着沙哑、嘴角挂满火泡,已经战胜恶劣自然环境的队员们也在极力战胜自己的身体,即使意外磕碰,也轻伤不下火线,同时不忘向他人叮嘱任务注意事项。
凌晨两点,工作仍在继续。凌晨五点,夜间顺利通过,星星点点的红色慢慢出现在阵地上,那是身着印有“中国航天科工”字样红色队服的队员们,宛如在黑色戈壁滩上跳动的火焰,点亮黑夜,正迎接绚丽的朝阳。
解读:以上航天科工软文。
针对每个难关都会是突破,会有收获甚至不收获,走偏了搞错方向这是相对项目而言,这种偏差于科究来讲不能单纯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种失败中也可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世界上有很多科学发现发明就是歪打正着得到的。
想强大就是要搞科究大项目
“为理想,披星戴月奔波十余载,品尝酸甜苦辣,攻坚克难敢为人先;追美梦,迎朝送暮驰骋沙漠数百日,经历雪雨风沙,摧城拔寨终获圆满;展未来,跋山涉水寻访阵地演场几多回,遍及陆岛峦嶂,保驾护航取得全胜。”成功之后,有人挥笔写下一首词,尽情抒发多年来的心声。
解读:这词就不评了,很明显是刚写(cou)的。
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一次的成功,航天系统在关注,曾经在这支队伍中战斗过的同志也在关注。
解读:又一次凡尔赛文体,近年中国军工行业走出很多高官,这些官员位高权重,都密切关注老单位的技术突破,与有荣焉。
“我曾无数次想象,结束的那天,到底是什么样子。今天到来了,却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激动。此刻,我心中装的是对前辈的敬意,是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几代人前赴后继,接力完成了,大家都在不辱使命。”
“我们绝不能忘了战线上的前辈们!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造就不了今天的成功!”
“给大家报喜时,有人回复说这是伟大的成功,有人说是天大的喜讯。但我认为,庆贺的同时,我们更要向前辈致敬,他们把对国家的热爱化成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即使历经坎坷,却依旧执着奉献。”
老总们的想法出奇一致。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这支队伍对此进行了完美诠释。他们秉承航天“三大精神”,国家和人民有需要,他们就想办法创新,拼尽一切完成使命。即使常年扎根荒凉戈壁,远离家人朋友,他们亦无怨无悔。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本次战斗的前一晚,主任设计师在朋友圈分享歌曲《敢问路在何方》。他说,歌词代表了他的心境,一路走来,历经坎坷,但依旧执着向前。
解读:主任设计师大概在四十到五十岁之间。
产品研制就是如此,现在的成功只是一个节点,未来还有很多节点要完成。
解读:距离中段反导战斗值班依然有段距离,但最难的路已经走过去了。
总结这些年的艰辛,两总均表示,这支队伍能扛能打,从领导到队员,大家为了同一个梦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并且坚定首发意识,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状态对待每一次工作。大家用心血铺就了几十年的不凡路。
“人们都说,时间是虚无缥缈的,然而我认为时间就是由一个个事件组成的,事件就是年华。有回忆,就说明年华没有虚度。我们会继续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继续奋战。”
团队正在向下一个梦想阔步迈进,相信这支能打硬仗的“铁军”能够不断实现他们的梦想,创造更多奇迹。
不负责任的大胆猜测:这是中段反导定型试验,采用的是移动发射系统,拦的是水漂弹,CNMD甩美国NMD两条街。
最后,以教员语致敬全体参试人员: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主席说:“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
向所有为了祖国和人民奉献的人致敬!
视频我看了,完全看不懂。
在想象中所谓拦截就是,敌方一枚导弹打过来,我方发射导弹迎击,二弹在空中划出轨迹,交叉、碰撞、击毁……
图一
图二
有蓝色尾迹的是姿控发动机;
快速螺旋旋转的是失控的(已经分离了)一级或二级火箭发动机;
有明亮轨迹,飞行稳定的是靶弹;
速度超快,轨迹有突然变化的是拦截弹,网上有图参考
语气,语调,内容都极度舒适。
以前读书时,听到中科院胡伟武老师带着学生去毛主席纪念堂参观来获得动力。当时觉得矫情。
后来自己创业,每年去北京,都要去看看老人家。
这真是个令国人感觉提气的事!看一些文章介绍,报道出来的是我们以前共进行了三次中段反导试验,次次成功,这次与以前三次有什么不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