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十大元帅的结局: -- TTLTL
陈光骄横跋扈,根本不听徐的,连罗荣桓都受他气,徐经常头疼病发作。
1940年6月电报什么意思?以徐向前为一一五师师长,陈光为副师长,罗荣桓为政委,就是要把陈光纳入徐向前的指挥下,同时明确罗的地位。这个电报是致电的中央书记处,也就是毛主席那里。而陈光的后台是集总,朱彭。
徐在山东谈不上“干的不错“,而是还没来得及打开局面,做成的事情就是把山东纵队和115师兵力交流互换一部分。徐和张经武(山纵司令)先后回延安,一纵撤销。
然而徐走了,朱瑞更搞不定陈光,而且又产生新的矛盾互相指责,41年扫荡损失较大。罗荣桓才直接向中央打电报。
“1938年11月,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决定由朱德、彭德怀、杨尚昆、聂荣臻、关向应、邓小平、彭真、程子华、郭洪涛等任北方局委员,朱德、彭德怀、杨尚昆为常委,杨尚昆接任书记,中央决定,北方局机关从此由晋西移驻晋东南随八路军总部一起行动。”
北方局和集总是一套人马,体现党的领导,任命第一纵队司令员或115师师长,是需要党中央批准。
“一九三九年五月,党中央根据北方局的建议,决定我和朱瑞同志率一批干部去山东,加强那里的敌后游击战争领导工作。这项重要决定,与抗日战争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任务,密切相关。”
——根本没提集总的意思,而当时北方局的书记是杨尚昆。
“八路军一纵队辖山东纵队、一一五师一部、冀鲁边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及苏北境内的抗日武装力量。山东的部队分散在奋地区,建立一个统一领导的机构是必要的。但有些部队,如陈光部、杨得志部、肖华部等,均独当一面,距离我们较远,又能同党中央和总部直接联系,因而相对保持其独立性,也是不奇怪的。我和朱瑞同志的领导重心,放在山东纵队。”
——这话很有意思吧,徐和朱瑞把领导重心放在山东纵队,说明啥?管不了115师,虽然名义上有统一指挥。
“我在山东的工作时间,整整一年。一九四〇年六月,党中央通知我去延安参加“七大”,便没有再回来。一年的工作中,领导层里基本上是团结的,也有些矛盾,但尚未发展到影响工作的地步。后来,刘少奇同志去山东指导工作,对增进领导班子的团结,加强根据地建设,有重要推动作用。”
——这个话在回忆录里算是很直白了。
说实话,派徐去山东是好招数,但徐在政治上软,西路军之后更是包袱重,需要一个比较强的政委帮他顶住。当初如果就让徐和罗搭班子,那是军政双强,也可以镇住黎玉他们的地方山头主义。
但就因为集总任命的代师长陈光,以及中央给徐配的政委朱瑞,这两个人起的作用都不好,没有解决旧矛盾,反而增添新矛盾。当然其中还有别人起了坏作用,比如之前的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这个可是陕北红军肃反的猛人。
毛主席(以军委身份)没少跟集总打电报战,但对北方局就是党组织下命令。集总没少自行其是,包括陈光等人的任命,都是违背毛的想法。
为什么以后会有华北座谈会整风。
另外可以看徐向前回忆录的原话怎么说。
朱,彭,杨是北方局常委。
朱瑞去山东也是该电报建议,他当时是北方局的组织部长。
陈光代师长的任命是林彪受伤后的紧急处置,而且仅是代理,和此次不同。朱彭杨以北方局名义致电中央是正确的程序。
五月书记处批准,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分别在党内外发布。程序上是书记处领导北方局,实际是毛领导朱彭杨。
杨管不了朱彭是大家都知道的。杨走后,毛咨询过邓的意向,邓说他和彭搞不来。结果彭代北方局书记。彭回延安,邓才来北方局当书记主持八路军总部工作。
看看他手下那帮人
林和邓在...不会抓人...只能让四人帮边缘化...
毛不在...林在...搞不过邓...
刘的司令部搞掉...九大定格...文革胜利完成...
九大时全国山河一片红...党章定下林的地位...
很快...71年初...和美挂上...
庄则栋可是四人帮的人...此时作用很大...大肆报道...
此时主席和林早已(九大后)思想分岐...主席看不透?
邓替补上...搞整顿...再往后走的路就是和美继续交好...改开...
当时中国的路就在美苏...走那条路...主席在...主席定...
胡志明69年9月去世...柯西金参加葬礼回途中和周总理会谈...
三线建设是64年(中苏交恶)始至80年结束...
河友们批判...不还嘴...
当年彭真在东北瞎搞,被太祖撤下来换成林总。林总在东北大力土改,一举扭转了力量对比。可惜的是解放后就不行了,作为军官长期不理政治经济,不像邓挫一样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