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我所经历的文革时代 -- 很高兴
对不起,我承认这个标题是为了更多的吸引眼球,其实下面说的只是我未成年时的一些记忆。由于本人的中小学阶段正好与文革重合,所以标题也不算太离谱。
近来网上经常看到国内中学生自杀时有发生。昨天听到了一段110与想自杀女孩子的对话,听声音女孩子非常稚气,还觉得给110打电话是添了麻烦。明显可以听出她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丝对生命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留恋,我的眼睛马上感觉到了湿润。由此想到我的中小学年代是怎么过的。
我父母在学校工作,六五年左右随着学校搬迁到辽西山沟,我的小学中学都是在农村学校上的。
记得我们小时候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放就出去玩了,弹玻璃球打Pia Ji,拿着弹弓射玻璃。文革高校停课,建筑物的玻璃都被我们小孩给打完了。
冬天一群孩子在大田里骑马干仗,每次都是灰头土脸衣服不整,回家后必须父母拿着条苕狠劲打才能把土灰弹落。到了晚上又是藏猫猫,两伙人群大呼小叫呼呼啦啦在家属院来回躲藏,其乐无穷。等河里冰封后滑冰车,打嘎,。做的冰车一点点升级,刚开始是铁丝放在底部,然后用细钢筋,最高级的是冰刀了,滑起来非常拉风。
春天时周末跟着大一些的孩子一大早起来去爬山,一天来回几十里山路也没有听说出了什么事故。等开花季节时就跑山上去撸榆树钱,槐树花拿回家做饼子,记得也挺好吃的。虽然在农村,当时每年学校都组织学生清明祭扫烈士墓,烈士陵园也比较简单,只是几个土坟但是站在那里也能感觉很庄严肃穆。
放暑假后就更野了,每天早晨吃完饭就跑出去,呼朋唤友相聚。摔泥泡,打瓦,关刀,踢钱子。雨后上山找蘑菇,最常见的有松蘑及肉蘑。如果刚下了细雨,可以去采地衣,回来洗洗炒鸡蛋那是太好吃了。当时每家都养几只鸡,上山抓蚂蚱也是我们的事情。土地贫瘠但是野草丛生,蚂蚱非常多。有一种不长翅膀的当地人叫骆驼墩子,肚子肥大有些像蝈蝈但是没有大牙。抓到后用狗尾巴草从后颈穿过成串,带回家给鸡吃。
当时一支部队在那里驻扎了几年,当兵的种了很多萝卜辣椒茄子等。萝卜是山东的绊倒驴,我们路过菜地有时会用脚猛踢,然后把上面折断部分放到衣服里躲进山沟擦一擦就吃。或者到茄子地里摘几个嫩茄子,水分充足有点甜非常好吃。
秋收后最想干的是翻地瓜。生产队的地瓜地永远都不会收干净,我们带上铁锨去没有被别人挖过的地方翻,两三个小时也可以挖到几斤呢。
辽西比较贫困,同学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农家孩子。我的同桌叫楚志,家在山上比较偏远,生活又比别的同学还要贫困些,记得冬天他经常给我带地瓜干吃。有天下课大家在外面挤到一起玩耍,有人把楚志的帽子摘了下来扔着玩。就那么寸当我扔的时候突然刮起一阵风把帽子一下吹到了房顶看不见了,没有时间拿梯子就回课堂上课了。等到放学后再拿梯子上去找,早就不见了。第二天看到一个老奶奶来到学校要帽子,瘦小的老人穿了一身旧的黑衣服看着很脏的样子,裹了小脚眼睛还不太好,扶着楚志经过崎岖的山路走了很久才到的。我知道楚志从小就没有父母,跟他的奶奶相依为命,心里非常难过。
当地号称十年九旱,每到春天就要抗旱。中学也要停课帮助生产队挑水浇田,工具自备午饭自带,从早干到晚也是非常累的。我们班主任二十多岁非常漂亮,她爸爸是校长。中午吃饭时大家都喜欢围着老师听她讲故事及笑话,当时俺也就十二三岁的愣头青一个。
当时时兴自己做火药枪,我也是那时开始喜欢枪的。我们做的是简易火药枪,枪管用报废拖拉机上的铜排油管,把手枪弹壳底火部位用锉刀搞平然后套在铜管一端。枪身用木头,把枪管用铜线缠绕固定在木头枪身上,击发用粗铁丝和胶皮带。把火药从枪口灌入然后放个钢珠再用纸堵住,砸炮或者火柴头放在底火部位,也能打挺远的。如果看到有个同学的哥哥做了一把,他认识铁工厂的人可以用车床,因此击发部分和真枪原理一样是用弹簧和扳机的,当时把我羡慕的直流口水。
说点文革的事情吧。文革武斗最激烈的时候父母的学校也基本分成八三一和主义兵两派,老师大部分属于八三一或被称为保皇派,而学生基本是主义兵。学校下面的镇子上有一个吃商品粮的打井队,工人们大部分也是八三一的。有一天傍晚突然家属院的家属小孩都被集中起来,被告知晚上可能主义兵来袭击需要全体转移。来了几辆大卡车把我们全都拉走,几个小时后到了一个农村,都被分配到当地老乡家住下,一夜无事。第二天上午又来车把人拉了回去,听说转移后的当天晚上打井队的工人拿着半自动冲了上来,主义兵的学生们眼看无法阻挡结果都从后山跑了,没有人员伤亡。从此山边的学生宿舍及教学楼都是我们小孩子的活动地了。
文革中我所看到的唯一被枪伤的是我家邻居,一个体育老师。一个周末他去市内买东西,看到武斗发生还上去看热闹,结果被流弹伤了屁股。不愧是搞体育的,硬是受伤后跑回了家,看来没有伤到骨头。
比如这个
生产队的地瓜永远收不干净
辽革、辽联、八三一,辽革是陈三两沈阳军区支持的,辽联是宋大牙的东北局支持的,八三一是两个都反对。东北大学思想兵是属于辽联,辽大辽兵则是属于八三一,辽革在黎明绝对实力。
不过那时候人的警惕性很高,记得有个画素描人像的给我爷爷奶奶画了像走了没多久马上有几个民兵上门,还特意上了我家阁楼去搜,说可能是反革命分子。个人感觉应该是有人举报了,他们还特意带上了捆人的绳,我至今都印象深刻。
姑营子,边杖子,这些地名好多年了还记得
农民兄弟们吃饭问题还没彻底解决,也就是大队公社有运动了就把几个都知道的地主富农拉出来开个会,然后就一切恢复往常。
地瓜地收不干净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地块比较大,只能用犁划开地表把地瓜翻出来。地瓜串根很厉害,有些长的很深。当然了,自己家的自留地会仔细得多但是也还是会有漏网之瓜。
我的印象辽西武斗并不厉害,时间也很短就结束了,派别也只听过主义兵和八三一。因为当地贫困没有太大的工厂更没有兵工厂,野战部队也不参和,老百姓只能拿半自动吓唬人。而且很快就开始战备防止苏联打过来,大家都学习如何防原子辐射,挖防空洞,沈阳军区驻内蒙的野战军也过来拉练。其实辽西老百姓还是比较彪悍的,日本子在的时候王老凿的土匪就敢和他们打,苏联红军的军列据说也是在朝阳附近给抢了。俺中学同学的爸爸是公社书记,有时周末带着我们抗个三八大盖上山打兔子。即使看不到兔子,最后也让我们每人打一枪。但是民风还是很朴实,没有太多犯罪顶多就是小偷小摸而已。
知道块茎类植物在地下乱窜。
你的回忆说明当地食物是充足的。所以人们没有动机深入挖掘。
商品市场也没有。经济动机也不足。
如果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恐怕会挖得很干净。
虽然不能可劲儿造但是还是可以吃饱的。去翻地瓜的基本都是小孩子没有大人,这也说明生活还过得去。其实辽西一直就很贫困,商品贸易也不发达很少经商头脑,造成了不求上进比较容易满足。冬天一到大家就猫冬围在生产队部的屋子里打扑克下象棋。
重庆武斗厉害,还是工人多。我们那斗地主婆(地主已经镇压了)基本上是每年的保留节目,因为没有多少别的花样。村里牛棚有一家武汉来的下放知识分子,男主人廋廋戴眼镜在村小教书,村里人其实对他们很客气的,后来好像回城后得了肝癌死了。
我们村有个黄埔的国民党少将,直到83年才释放,他的武汉老婆在村里带着儿子,也没有人去难为他们。
难得见到西西河的老人冒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