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法拉奇的追问》新链接 -- 史文恭
原来有个模糊的认识,认为毛刘的分歧在于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党政的关系问题,或者说要不要党的绝对领导问题。
因为毛在发动文革之前,确实说话不好使。
依教头的看法,是解决国内问题的路线分歧,刘要从基层干部开始,毛则要从上面的司令部开始,很有新意。
在中苏关系破裂之后,等于中国受到两大阵营的同时挤压,外部环境的恶化,必然带来内部的内卷化,无论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实质上都不能解决发展问题。
所以,现在回头看,中美建交和之后的改开对于中国是必然的历史选择。
实话实说,刘主席当时的做法,大概也可以说成,“初衷是好的”
至于实际的推广方式,实在让人喟叹。
如果哪位史学研究者认真查看四清运动的始末,恐怕会发现,要按照那条路走下去,其实和文革的破坏力未必有质的差别。
我们不谈大的,明天有空,俺写一个小的故事,小,但很有趣。
我有幸拜读,其中提到公社制不能再搞下去,因为基层干部一手遮天,殊不知现在没了公社,基层干部一手遮天愈演愈烈。那时的认识如此,不是哪一个人。
1. 邓的文革逆风生涯确实还是可以的,桥上兄的评价还高了些,实际当时“文革前副省长,副部长以上干部1253人,文革中受到冲击的有1011人,占91%,其中被立案审查的,诬为“叛徒、特务等”有453人,军队被迫害致死1600多人”。而邓即使落难之时,也是夫妻相伴,而且生活还是有保障的。假若不是长子受难,他们的文革生涯在物质上,并不算困难。但必须要指出,在精神上,他们的压力很大。在第三次被打倒的时候,邓小平的亲家甚至提出要把他的另一个儿子藏到乡下去,几乎有了“赵氏孤儿”的悲壮感觉。
至于,老干部们被子女影响,这个事很庞大,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因为老干部们的素质本来就参差不齐,而龙生九子,他们的“贵胄”们也是各有上下。---所以俺的建议,不如用家庭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影响,或者“公私”之间的滑动作为概括,可能更准确些?
苏联这块俺很同意您老的看法,当然,窃以为,恐怕全世界都不会想到,阿富汗这个“shithole"居然耗费了两个超级大国的国力,这个国家有多倒霉,而这个国家又有多坚韧啊?!
而是人性(经济学意义上的人性)。因此,透过现象,问题并不在”公社“这个框架,而在上位者是否得到了监督。而这个监督本身有带来一个效率的问题。
呃,所谓社会科学最让人苦恼的地方,就是一个课题拥有部分地牵扯到另一个,当硬要把这些课题都放在一个体系内,则整个体系又太庞大了。
年龄越大,经历的事情越多,越会发现,很多社会问题,深究下去,不外乎就是“人性”两字。
人性的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趋利避害,所以,往往分析一下各方的利益所在,就能做出相应的推断。但是,想真实地了解各方的利益,局限条件非常多,切复杂,要搞清楚不容易。
愚以为,这个就是兄台所言:“当硬要把这些课题都放在一个体系内,则整个体系又太庞大了。” 的根本原因了。
“第七张对希拉拉”
记得纪年研究刚搞完的时候,去考古所的读者服务部,想搞一个新的纪年版本,结果没有,就看到纪年研究的一本书,书后除了那些研究者署名外,还有一对高干子弟同时是高官的人作为赞助人列名其后,他们以为名垂千古了,殊不知不过是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另外,关于文革的残酷性,这是有传统的,不知您注意过此博客没有,还有萨苏当年提到的杀学霸,还有我辗转听说的,某拉锯区的县委书记,说当年在撤退时,会先杀一批,还有河里某人提到的其父的回忆录,在邓治理下晋冀鲁豫的某种整风,以及您提到的四清……所谓数不胜数,这还真不是文革独有的。
当然,即使有这些,无损于明。
是不是发生什么技术问题了?谢谢审度兄debug.
争取明天发个修正版。
谢谢审度兄!
群众在运动中教育自己、解放自己,文革纲领性质的十六条明确提到这些。教员会说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会发动群众用四大自由去解放自己。
修养么,他的驯服工具论很有名,民主集中制在他那里成了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四清时期、文革初期他们延续了从上面往下面往工作组的运动方式,他们会利用部分群众当耳目,但并不会放权给群众。除了整基层干部,高校里一些老师学生也被他们打成反革命,这些师生跟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扯得上么?基层往往有很多矛盾(tg发起过多次运动,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等等),不去抓根本的资社路线矛盾,四清就变成四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