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皖西乡村亲历记 -- lmylqh

共:💬222 🌺2219 🌵2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邓推行的不是改革开放?
家园 工厂能从天上掉下来?

好像毛他们那代人都是神仙,啥东西都能变出来似的。

家园 在我看来,85到00年真是苛政猛于虎的年代

苛政的程度不比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差。如果不是前几十年积攒了些底子,早就维持不下去了。

家园 其实什么政策都无所谓

对我们那农民来说,能称得上是德政的很少。分田到户算一次,人真的能吃饱了,至于根本原因是什么,农民们没想过,就算想也不可能想清楚,但确实是一分田就吃饱,所以归功于政策。还有就是2000年后的农村取消税费以及医保、养老和补贴政策,这些政策对农民是极大的德政,让农民能过过像样的日子,精气神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大家都羡慕被招工的人家,2000年后淮南煤矿招工都没人去,也不再觉得在厂矿的亲友有多了不起。

通宝推:夜郎国主,
家园 当然要靠人来建了

人总是不缺的,如果缺机器,更该多一点人来造啊,人多了倒班不行么?一个担心落后就要挨打,还有很多人在挨饿,要急起直追的国家不该这样做么?70年代才开始重视小化肥厂是不是也消极了点呢?

家园 确实,工厂是农民心中的天堂

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在中国启动工业化之前梁漱溟就跟主席探讨过这个问题。

家园 给你十万人

穿越回去,带十万人,怎么建一个工厂?

家园 个人对当时生活的感觉不同,但是不影响对大时代的评论

每个人生活环境不同,地域不同,自己家庭条件不同,会影响自己对以前时代的感觉。

但是我们把眼光放大一些就可以看到:

1. 以前共产党所赖以成功的发动群众,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的最有效农村基层结构随着开放的进行及集体制的退出而烟消云散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乡保长制度。好坏不知道,至少动员力执行力与以前有天壤之别。

2. 赤脚医生制度对帮助当时广大农村的缺医少药的农民治疗疾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至少小病急病可以有医生看并做出基本处置。这个可以从建国以来全国人民平均生命的统计数据得到确认。不能因为自己家当时看赤脚医生需要交几元钱或者没有治好某些疾病就否认这个制度在当时的先进性。

3. 温饱问题。总的说来新中国成立以来除了个别天灾年份,全国粮食产量都在不断增长。回到八十年代初的那次分田到户,最初几年也不能否认会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是从长远来看,明显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提高,也影响了现在农业效率及粮食产量的再提高。

家园 原来全国当时一样呀。

我记忆中1983 ~1985年, 公社有农机站,机械厂;当时无论是春季插秧还是夏季双抢都有机械耕作;而稻谷的搬运有拖拉机,在稻场有脱谷机,还有温房可以烘干。

1986年之后就没有,于是又回到了中华传承几千年的耕作方式。稻田使用的工具变成了犁,耙,耖;主要动力牛;插秧是人手插,后来改成抛秧;稻谷收割用镰刀,脱谷用牛拉石磙或者拖拉机碾压。

而家乡再见机械化是2016年之后,全部是私人做这项。

30多年,再见机械化,不知道是进步还退步?

通宝推:阴霾信仰,
家园 价格倒挂因为‘统购统销’,这个政策是陈云主导的;

乡中学后买你就是粮站,每年夏季我和父母用独轮车吭哧肯吃把用麻布袋的晒干稻谷送到粮站,是否合格全靠验粮员一句话。不合格要推回去,重新晒,再次扬场。

至今都不知道这个政策何时消亡的。我老家当时如果有贩子敢高出国家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乡治安队会去抓人,扣贩子的工具。

现在回想, 那时郭嘉对农民盘剥的真狠。

家园 50-60年代侯德榜就在搞小化肥了,不多看点东西

对于当年底子贫乏到啥地步真没办法想象。

1957年7月,侯德榜在大连碱厂参观食用碳酸氢铵小装置时受到启发,运用联合制碱新工艺的思路,构想出把碳酸氢铵的生产融入合成氨生产之中的方法。合成氨生产流程中有个水洗工序,用水吸收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使合成气净化。他设想,将水洗改成氨水洗,用合成氨车间生产的氨制成氨水代替水,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在净化合成气的同时生成碳酸氢铵,使脱碳工序与氨加工车间合而为一。这种办法,既不要特殊材料,又能大幅度降低氮肥厂的投资、能耗和产品成本。1958年4月,碳化法生产碳酸氢铵的新工艺试验获得初步成功,1961年建成第一条8万吨级生产线,达到了预定各项指标。随后,这种新工艺在全国推广,成为中国生产纯碱和化肥的主要方法之一。

不过碳酸氢铵肥效比尿素差太多了,还容易分解,农民还是喜欢用尿素。至于有的地方还生产氨水,这个确实没人想用。

家园 第二次分田地应是98年

我记得那会的口号是30年不变,5年一小调整

家园 百度了一下,原来我小时候见过的做蛋糕的化肥就是碳铵啊

我小的时候我邻居家加工蛋糕的, 老是听他跟徒弟说:都和弄好了,快放化肥吧。

敢情这个化肥就是碳铵,就是一种膨松剂

家园 这个问题,有个小说给出答案了

临高启明

家园 涸辙之鱼

河友里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分田到户破坏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降低了农业效率。事实确实如此,刚分田的时候,大队的耕种机械被分给了个人,普通农户根本用不起,又回到牛耕时代,体力劳动量特别大,连我们这些生产队时无所事事的小孩子也要帮忙收割晾晒,效率明显低于机械,然而农民们并无不满,原因在于,生产队里的农民已是涸辙之鱼,他们急需一口水活下去,所以不管是爬着去还是滚着去,只要有口水他们就能多喘息一会,这时你非要说,这样效率太低,你等一等,我给你修千里运河、百里水库,机械化施工,又快又好,何必辛辛苦苦去喝那口黄泥汤,他们等得起吗?

并且,集体所有制下的农业机械化也不是没人实现过,苏联就是,结果怎么样,前面的沙俄后面的俄罗斯都能出口粮食,就苏联一直要进口粮食,还时不时来场饥荒,就算生产队实现了机械化你就能保证比苏联做的一定就好。

而且,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该来的农业机械化也必定会来,我们那2000年之后,耕地、收割、除草、杀虫逐渐实现了机械化,最让人头疼的插秧也被旱地撒播技术取代,农业机械化并没有迟到,他只是没有早产而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