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如何接受子女的平凡、不上进及其它缺点? -- 滚珠丝杠
能适得其反.
这个年龄是非常敏感多变的,说教和强制都容易起反作用.
多陪孩子,多带孩子出门,多接触自然和风物,多陪孩子阅读.
共勉吧.
我也在学习中.
偶尔的个人生活自理是必需的,至少应该慢慢开始学习了,而且我认为周边的孩子在这点上多数比我家强。
儿子情商较高,在家能哄得长辈欢心,在外面很讨女生、老师喜欢。
每个兴趣班都混得如鱼得水,除了跳舞,都学得拔尖。
他的歪理,我经常辩不过,但他就是人太老实了,对外温柔,对家人凶。
引导并不是苦口婆心的讲解
更多的时候是与她一起参与某件事,让她体会。
两个孩子都喜欢画画,喜欢阅读。我们也不加干涉,但兴趣外的个人卫生、座姿什么的一团槽,更气人的是小小年纪情绪化严重,小的要咆哮,大的要摔东西,现在完全是没有应对之法。
自然规律及均值回归是无法改变的事,只能用父母的因素创造些条件来稍加影响。
我从小也算学霸
小学开始只能进前三,毕业时能成第一,进到镇中只是上游,最终初二把其他人甩开,初三时能和县中优生竞争,进入中专也只能勉强算优秀,后来近二千人考试也能次次独占鳌头,反正遇强则强。
我对子女的学习成绩完全是坦然接受了,他们的绘画能力则是惊喜,我经常赞赏鼓励他们,唯有那个人卫生及其它不良习惯让我着急,特别是不自律不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我伤心。
当你们儿子出生需要照顾的时候女儿刚刚上学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极需要关注。她现在也需要被家长在学习交朋上有具体方法上的照顾。
比如对孩子的认可,写出女儿10个以上优点(必须越多越好),她什么时候笑过会很放松。再写10个缺点从中减去5个可容忍的,5个里再减3个,剩下的这个是她这人生中必须改掉的坏习惯。再写上家长的优缺点。试着让孩子也写一份。看你们的价值观统一在哪里。
按照紧要、紧急、非紧要、非紧急排列组合一下。你女儿当前的任务应是在学校的生活吧?
可能是由于生活不易的缘故,虽然你文章中没有提,但我猜想孩子小的时候你很少能有时间去陪伴。
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跟你有些不一样。5岁多才和父母真正生活在一起,母亲很严厉,小的时候因为调皮或者别的原因挨过不少打。那时候我就想,我以后不能这样对待我的孩子。当然,也由于母亲的严厉,我自小成绩就很好,家务事也不少做,15岁的时候应该能做一些简单的菜了。高中的暑假我就基本上承担起了做中午饭的任务。到现在我的厨艺应该是很不错的,老婆孩子都喜欢。记得当年在美国的时候,一次小区华人聚会,我带了自己做的麻辣牛肉干,被一抢而空,以至于多年以后美国的华人朋友们都还记得。
当我有了女儿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绝不打孩子,努力地跟她做朋友。虽然我也很严厉,比如女儿弹琴的时候我基本上是全程陪伴,弹错了是要批评的。但批评完总要安抚她一下,让她知道爸爸是爱她的。女儿从5岁开始弹琴,我的陪伴一直到她10岁。除此之外就是每天晚上给她讲英语故事,也教她自己读英语故事,这样也一直到10岁。
后来我意识到这样的陪伴为建立我们父女的感情纽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女儿10岁的时候回到了美国,但跟我的感情很深,青春期的时候虽然有点小小的逆反(跟我的青春期简直不能相比),但非常短。她觉得她的爸爸是爱她的,妈妈也是爱她的,并且是能够理解她的,所以自然逆反就小了。我其实非常深度地介入了她人生观的建立,和她讨论了很多哲学的、科学的问题,以至于她在美国这么些年,仍然成长成了一个唯物主义者,而且对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她自己学习上非常自律,现在疫情期间在家学习,把每天的Schedule都排得很满。但是不爱收拾,对做家务也兴趣不大,但我们也不太强求。
我带我们家女儿的一个出发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有一个出发点是“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想”。我自己是挺自豪的,因为我觉得对女儿的教育很成功。
这个我有点经验。
小女学校,每年都有讲座,教父母如何引导小孩学数学。我学到最重要的一课是一年级那次。关键点是,年幼的小孩,脑神经还没有完成发育,因此是没有能力理解或者掌握抽象思维的,最多不过是记住而已。因此他们的数学教学,用的最多的就是应用题,常见的,就是苹果,糖,蛋糕等等来做四则运算。
印象中,他们认为要到三年级才开始慢慢的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知道这点,省了我和老婆许多焦虑
没有基础,你讲的他根本听不明白,照猫画虎的瞎猜,猜到你满意。回头还是不会。
三年级的从一年级的开始补;初中的,从小学开始补。前面的补齐了,后面的就省心了,自己学就会了。
孩子冲父母吼,心理肯定有问题,但总比孩子不搭理你,躲避你,甚至陷入自闭,要好的多,这说明沟通的通道,还没有彻底关闭,只是变成了彼此单向的说教,和宣泄。
说说俺的情况吧,仅供参考——
俺也是个有心理问题的人,过四十了,也没结婚,当然也没孩子,最大的原因是俺怕了,真的怕了。
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心理出了问题,问题一般不是很大,而俺的父母几乎从不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但他们的心理问题却极大。
俺的父母年初相继过世了,这里并不是要诉说他们的过错,只是作为一个心理问题的例证。
母亲常年便秘,三四天,甚至一个星期才去一次厕所,总是唠叨肚子胀的不舒服。家里有抽水马桶,不是说不习惯坐着,就是说在家里有味,总是去小区的公共厕所。
俺总是劝母亲,要每天起床就去厕所,有没有都去,养成习惯就好了。母亲要么就犟嘴,说没有去干什么,又说懒得去。
不但是去厕所,洗个澡,洗个头,过个马路,母亲都能搅出一堆事情来。
家里有电热水器,母亲就是不愿意洗澡,洗头,总是习惯在快睡觉时洗头,头发都是湿的就睡觉,买了两个吹风机,她也不用。为什么总是拖到临睡前才洗头,她说是没时间,一个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怎么可能没时间,主要拖到最后,无法再拖而已。
过个马路,母亲总是说,现在车少,现在过去吧。俺就说要走人行横道,她就反复说反正早晚要过去,早早过去,就安心了。
过个马路,有啥安心不安心的,一次与母亲横穿马路,我们一起走到一半,母亲没有看对面的车,直接窜了出去,一辆轿车擦着她飞驰而过,吓的俺心都快掉出来了。
俺气的要命,数落母亲,咱们一起走,要撞死一起撞死得了,你自己一个人,瞎跑什么。
母亲从小就有哮喘病,每到犯病的时候,就如在拉风箱,这已经成了俺从小到大的心魔。
让母亲不在喘,也成了俺一个最大心愿,后来到了北京,查了很多资料,说这种病主要是身体素质差造成的,并没有什么特效药,只要营养跟得上,再坚持锻炼身体,就会好起来。
因此,俺经常打电话,嘱咐母亲锻炼身体,她要么不听,要么也只是口头答应而已。
邻居去跳广场舞,让她一起去,她从来也不去,叫了几次,邻居就 不再叫她了。
俺了回家,就拉着母亲每晚出去散步,跑步,母亲一万个不愿意。
俺就不断地强逼,坚持了一个冬天,果然那年没有犯病。又到了冬天,母亲就不出去了,说没犯病跟锻炼没有关系。
每当俺强逼着她出去的时候,他就嚷着上厕所,拖了很长时间,就说这么晚了,不出去吧,俺就说再晚也要出去,结果出去走了一会儿,她就嚷着肚子疼,还要上厕所,俺不许,她就跑到路边蹲着,大冷的天,风也很大。
一连几天如此,俺终于崩溃了,不再强逼母亲一起锻炼身体了,到了夏天,她的哮喘又发作了。
活着,就要好好活着,为什么要活的如此的不安生,要这样的自闭,自虐。
俺是独生子,是父母唯一的孩子,如果父母还有别的孩子,俺坚决会与家里分开,尽可能远离父母。
在北京待了十多年,有段时间甚至过年也不回家,一次过年,父亲去了北京,看着他两眼发黄,腿脚都利索,俺大吃了一惊,父亲当时才刚五十多。
细问之下才知道,父亲不知听什么人鬼扯,买了散装的白酒,用来泡山参喝。
俺当时就火了,家里也不是穷的喝不起北京二锅头,牛栏山二锅头,为什么要买那种假酒。父亲说,是别人介绍买的。父亲就算是这样,别人放个屁,他也就当真,而俺说一万遍,也还不如放个屁。
从这次假酒事件起,俺就觉得不能不管他们了,不然他们迟早会把自己折腾死,真要不能自己照顾自己,还不是要俺来照顾,即使真躲开父母,也躲避不了自己良心。
这十多年来,俺一直对父母唠叨个不停,唠叨的自己都十分厌烦自己,结果,几乎没有任何效果,他们还是把自己折腾死了。
恐惧,甚至恐怖,就是俺的感觉,越是关心,越是在意,越是无可奈何,令人绝望。
俺真的怕了,做不到不在意自己的亲人,那么,就不结婚,一个人过好了。
心理病,很多是说不清理由的,心理病人的很多言行,都是非理性的。
解决心理问题,最好的药方,就是【不在意】,越是在意,越是执着,也是难以自拔,不可救药。
但是,【不在意】真很难,甚至太难,就如佛教的禅宗,只有心智很高的人,才能真正体悟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不在意,在意,又不在意,又在意的无限循环,就如一个个锁链联系在一起,其实比禅宗更进了一阶。
就如一个人刚刚还火气冲天,杀人放火,转过头来,就能心平气和 ,呼呼大睡,这种心理素质,就是将不在意与在意,做到了极致。如果做任何事情,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做到不在意,也都能做到在意,那么,人生就会变得光辉灿烂。
经常不由地想,心理和精神,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东西,怎么就如此改变?
后来发现,心理和精神是一种螺旋性循环,就如漩涡,螺旋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因此,改造心灵,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改造,就如佛教里讲的顿悟,或激发精神,精神寄托,典型就是皈依宗教;二是间接改造,主要是通过生理和思想来改造。
相对而言,直接改造,效果要好于间接改造,就如言传往往不如身教。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情绪问题,很多是家长情绪问题的反射,或投射,只是家长没有意识到罢了。
比如俺自己,在北京的时候,情绪还不错,回到家里就很不稳定,有些神经质,一个人变化这么大,这是典型的关心则乱引起的。
再比如,俺姥姥曾经要做手术,要进手术室,俺母亲在旁边说,妈呀,别怕。俺舅妈就火了,是你自己怕了吧。母亲觉得委屈,跟俺唠叨了很多次,说自己当时没有说错。俺就说,你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当时的情绪。
因此,日常生活中的以身作则,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情绪,和情感影响。
任何人都是自己情绪方面,和情感方面的镜子,当发现对方有情绪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时,首先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是否是积极的,良性的。
俺的情绪和情感方面就很不好,就在刚才,一家银行做电话客服回访,开始是客服态度还不错,后来就不怎么好,应该是俺潜移默化影响了她。
情绪,情感的感染能力,甚至比病毒更厉害。
间接改造心灵的生理途径,主要是通过身体活动,转移注意力。也就是不能做到不在意,不在乎,那就转移注意力,这便是很多人讲的一力降十会。
间接改造心灵的思想途径,关键在于换位思考,代入思考,假如你是孩子,你会如何。又假如引导孩子处在父母的位置上,又会如何,甚至可以做个游戏,让孩子做一天的家长。
除了换位思考,代入思考,将思考的时空范围,不断扩张,又不断的缩小,也能转换注意力,或者消解过于在意的偏执心理。
例如多关心一下世界,多了解一下这个世界的残酷,从过于自我的状态中走出来。
总体而言,还是应该以情绪感染情绪,以情感感染情感为主,以间接的生理和思想途径为辅。
就如俺自己,理性方面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情绪方面,情感方面的焦虑,忧郁,暴躁等负面东西真的太多了,这主要是拿不起,又放不下的心结造成的,也就是俺最最遗憾的地方。
情绪,情感,往往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又是润物细无声的。乐观的人,乐天的人,积极心态的人,天然就具有吸引力,哪怕这个人没啥头脑。
所以,人生的第一大智慧就是乐观,就是幽默。
父母中至少有一个人把孩子作为备用的出气筒了。平时对孩子很好,既使孩子行为有些偏差时,想想说了也没用就忍了,可是当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面临一些压力时,教训孩子成了自己发泄的渠道。
你太善于思考了,也太勤于思考了。但长时间处在思考的思维世界,人容易消极,因为这个模式缺乏物质世界的反馈。是一种大量输出,缺乏输入的系统。你就这个事的几个贴子的发言,我作为两个娃的父亲,其中一个还处于青春期,也感到以我实践经验这么丰富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比你说得更深入到位。可见你思考能力的可怕。
但不管你想得再多再细,你缺乏第一手实践反馈的验证,心中还是缺乏那种踏踏实实的确定感。而这种不确定感中,积极心态很难建立,反倒是情绪会不容易稳定。我估计不仅是娃娃教育类话题,就你思考的很多问题,你都需要有实践后的反馈,才能建立这种确定感。
你已经把很多事思考够够了。现在该停一下,定一个计划清单,动手开始搞事。一开始忙起来,啥担忧,情绪不稳,都是浮云,保管每晚睡得踏踏实实。
你说的因为原生家庭问题,所以怕了,不敢结婚。但破除心障的办法,只有一个:怕啥就直接去搞它。因不敢而逃避,它就永远在那,纠缠你一生。关中龙民也因为原生家庭问题,焦头烂额。但他组建了一个家庭,然后努力做着丈夫和父亲,虽然困难多多,常半夜垂泪,但从他的贴中,我能感到他在这些角色实践中,一点点修补着自己的心理世界。我能感到肯定可以看到他修补完成的一天,走出父辈阴影。不要怕影响到别人,只要你肯努力,肯思考,最终就有能力解决遇到的问题,给人,给自己建立一个正反馈的环境。带给自己和家人健康和快乐。
不要躲在一个角落,用无止境地思考来代替真实的生活。
别嫌我交浅言多,一个关心你的河友。